張守真神降:看宋太祖之死官方記錄中隱藏的祕密

宋太宗趙光義通過一個“燭影斧聲”的千古謎團,繼承了兄長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千百年來,燭影斧聲的內情一直吸引著人們的興趣,成為北宋最大的懸念之一。

其實,除了燭影斧聲之外,宋太祖宋太宗兩帝皇權更替之際,還有一個常常被人遺忘的重要事件,那就是“張守真神降”事件。

仔細研究這個事件,對於我們瞭解趙匡胤兄終弟及的真相以及燭影斧聲的本來面貌都有重要的價值。


一、張守真神降事件的原委

無論是官方史料,還是民間筆記傳說,亦或是道家文獻,對此都有記載。但是正因為這樣的記載太多,使得該事件變得面目全非,史料間相互牴牾,差異明顯,甚至是真假難辨。

張守真神降:看宋太祖之死官方記錄中隱藏的祕密

官方的史料肯定存在著“潤色加工”,是經過“美顏”的。比如記載了宋太宗趙光義史實的《太宗實錄》就含糊不清。

“國初,有神降於鳳翔府盩厔縣民張守真家,自言:天之尊神,號黑殺將軍。守真遂為道士。每神欲至,室中風蕭然,聲如嬰兒。守真獨能辨之,凡百之人有禱,言其禍福多驗。”

“開寶九年,太祖召守真見於滋福殿,疑其妄。十月十九日,命內侍王繼恩就見建隆觀降神,神有“晉王有仁心”等語。明日,太祖晏駕,晉王即位,是謂太宗。詔築上清太平宮於終南山下,封神為翊聖將軍。”

這段文字出自邵博的《聞見後錄》,他引用的是《太宗實錄》原文。

文字大意是說:北宋初年,有神降於張守真家中,自號黑殺將軍。於是張守真便出家當了道士,黑殺將軍的降臨只有張守真能知曉,預言禍福十分靈驗。

後來宋太祖不相信這事,便召見張守真。十月十九日,讓心腹王繼恩觀摩神降,結果神留下“晉王有仁心”的話。第二天,趙匡胤就去世了,晉王趙光義繼位。繼位後趙匡胤立刻在終南山下修築太平宮並且封神為翊聖將軍。

毫無疑問,這事與宋太祖的去世有關聯。張守真通過請神給宋太祖留下“晉王有仁心”的預言,偏巧不巧,第二天晉王就繼位了,此後他嘉獎張守真,為他修造了太平宮。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宋太宗繼位後一定會對這事進行刪改“美顏”的,所以《太宗實錄》到底有幾分真假就很難判斷。

不過《太宗實錄》初修本主編叫楊億,他後來寫了一本筆記《談苑》,對此還有描述:

驛召守真至闕下,館於建隆觀,令下神。神言:“天上宮闕已成,玉鎖開,晉王有仁心。”言訖不復降,太祖以其妖,將加誅,會晏駕。

張守真遇到神降出家的描述和實錄裡記載基本一樣。但是不同地方在於“太祖以其妖,將加誅”,分明是告訴我們趙匡胤認為神降說“晉王有仁心”是妖言惑眾,要殺張守真。只是恰好趕上太祖“晏駕”,張守真逃過一劫。

張守真神降:看宋太祖之死官方記錄中隱藏的祕密

宋太祖

另外一本筆記《括異志》記載地更為直接:

太祖召至京師,設醮於宮廷,降語曰:“天上宮闕成,玉鎖開。十月二十日陛下當歸天。”太祖懇祈曰:“死固不憚,所恨者幽、並未並,乞延三數年,俟克復二州,去亦未晚。”神曰:“晉王有仁心,歷數攸屬。陛下在天,亦自有位”。太祖命繫於左軍,將無驗而罪焉。

《括異志》最大的不同在於神降留下的預言不同,不是“晉王有仁心”而是直接說“十月二十日陛下當歸天”。

毫無疑問這是後人的“後見之明”,把後來的確發生的事情加入了其中,所以說的直截了當。此外還增加了宋太祖乞求多活幾年的情節。宋太祖對張守真的態度是“繫於左軍”,軟禁起來等待驗證,這和“將加誅”有區別但是也一致。

另如官方發佈的美化張守真的《翊聖保德真君傳》也詳細記載了此事:

太祖皇帝素聞之,未甚信異。遣使齎香燭青詞,就宮致禱,召守真詣闕,備詢其事……詔守真止於建隆觀,翌日遣內臣王繼恩就觀設醮,移時未有所聞。繼恩再拜虔告。須臾,真君降言曰:“……汝但說與官家,言上天宮闕已成,玉鎖開,晉王有仁心,晉王有仁心。”凡百餘言,繼恩惶懼不敢隱,具錄以奏,因復面言,神音歷歷,聞者兢悚。太祖默然異之,時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之夕也。翌日,太祖升遐,太宗嗣位。

關於張守真的大概事蹟,雖然史料繁多且又訛傳紕漏,但是仍可以大致判斷出張守真其人發跡的過程。

結合現代科學,我們知道所謂降神毫無疑問是故意捏造的,所以張守真事蹟只能是這樣的:

張守真本是一個普通人(肯定不是一個老實正經人)突然說遇到神了,於是出家為道士,變成了一個“神棍”,利用所謂的降神招搖撞騙,名聲迅速打響。以至於宋太祖要親自驗證,神降後說晉王很好,結果宋太祖要殺張守真時病逝昇天了。


二、神降事件與燭影斧聲

有史書將這事與太宗繼位補充連續起來,說“上聞其言,即夜召晉王,屬以後事”。於是當晚就發生燭影斧聲之事,這樣就將神降與燭影斧聲起來。給人的印象是宋太祖聽信了張守真神降的話,連夜召見晉王進宮託付後事,一切看起來合情合理,以否認帝位更替中存在的陰謀。

張守真神降:看宋太祖之死官方記錄中隱藏的祕密

千古謎團——燭影斧聲

然而當我們細細看關於張守真神降的文字,從中可以看出來幾個關鍵信息:

宋太祖不相信張守真可以降神,親自找他來驗證。

神降時神認為晉王有仁心。

宋太祖召見張守真第二日就去世了,由晉王繼位。

那問題是宋太祖為何一定要召見張守真呢?難道僅僅是因為不相信有神靈降臨一事?降下的神為何要提到晉王有仁心?當太祖要處置(拘禁或誅殺)時,為何第二日就突然病逝了?

諸多疑問放在一起就讓人不禁覺得可疑,甚至不寒而慄了。

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張守真借“黑殺將軍”降神打出了名聲後,晉王趙光義就找上了他,交往甚密。

前面提到的《翊聖保德真君傳》就說太宗早就結交張守真:“乾德中,太宗皇帝方在晉邸,頗聞靈應,乃遣近侍齎信幣香燭,就宮致醮。”

張守真神降:看宋太祖之死官方記錄中隱藏的祕密

打醮請神

接下來就好梳理了,宋太祖開始時也聽說了降神的事,以為荒誕不相信。不過在他聽聞晉王與張守真有交往後,心有疑慮,便召他驗問。果然聽到張守真借神降言說晉王有仁心,他心中懷疑是晉王搗鬼,要殺張守真甚至可能要對晉王採取行動。

然而他沒想到,晉王結交的不僅有張守真,自己的心腹太監王繼恩也與晉王有結交。結果王繼恩直接把晉王領到宮中,在燭影斧聲之後太祖駕崩,晉王順利繼位。

毫無疑問這裡有陰謀。

更毫無疑問的事,晉王繼位之後,為了消除人們的懷疑,有意擴散傳播張守真降神的事,利用神言“晉王有仁心”製造自己繼位是天命所歸,以此來洗涮自己的嫌疑,使自己置身事外。

所以那些官方的史書記載此事都有意撇清神降一事與太宗的干係。

不過這樣一來倒是有些欲蓋彌彰,其中的蛛絲馬跡我們還是能看到此事有太宗的影子。

“太宗伺午夜,祕殿底誠稽首再攀謝”,說事成之後太宗去致謝張守真,態度極為真誠。即便是官方編寫的《翊聖保德真君傳》也說“太宗覽之,驚異稽首謝曰……”,這裡顧及帝王形象,去掉了太宗攀謝的殷勤表情罷了。

而且太宗繼位後,立刻在終南山為張守真建了太平宮,這也是一種報答。


三、張守真之死

張守真是知曉太宗繼位詳情的人,這樣的人趙光義又豈能讓他正常死亡。

根據《翊聖保德真君傳》記載,張守真於宋太宗至道二年被禁止降語,一度影響巨大的張守真神降就此終結了,而且連張守真的兒子也不得有資格繼承他老爸神降的“特異功能”。

這分明是利用價值完了,宋太宗不再需要神降也不再需要張守真了。

張守真神降:看宋太祖之死官方記錄中隱藏的祕密

宋太宗

楊億的《談苑》中記載得更加直白:

“至道三年春,太宗弗豫,召守真至,令為下神。守真屢請,神不降。歸,才至而卒。後數日,宮車晏駕。此事異也。”

楊億說宋太宗死前召張守真進京降神,結果沒成。張守真剛回到太平宮就死了,而且幾日後,宋太宗也病逝了。

楊億還特別強調“此事異也”。能去修《太宗實錄》的楊億自然是接觸了諸多史料,他應該是看出了一些由頭,只是在實錄中不敢記錄,所以在自己的筆記《談苑》談及一些。雖然也是不敢明說,但是一個有意強調,豈不是春秋筆法的體現。

此事異也,異在何處?楊億是在提醒後人大膽猜測其中真相。

這是殺人滅口呀,宋太宗要永遠讓其中的當事人把祕密帶到墳墓裡,更不想張守真可能利用神降之事威脅自己兒子宋真宗的統治。


宋初,宋太祖、太宗兄弟間皇位更迭,就是宋人自己也覺得大有蹊蹺,撰寫《續資治通鑑長編》的南宋李燾也不禁感慨:“顧命,大事也。而實錄、正史皆不能記,可不惜哉。”

其實不記,更是不能記。

關於宋太祖離奇死亡,宋太宗越過侄子直接繼位,除了廣為流傳的“燭影斧聲”之外,官方史書中記錄的這段特殊之事,僅有這一個看起來聽起來都有些荒誕的“張守真神降”的記載。

而這本身就暗示此事背後可能隱藏這不可告人祕密或陰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