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宋朝 明熹宗 魏忠賢 木雕 藏品工房 藏品工房 2017-09-05

明代的皇帝多是有個性的:有的先和尚后皇帝,如明太祖朱元璋;有的先皇帝后和尚,如明惠帝朱允炆;有的二十多年都不上朝值班,如明神宗朱翊鈞;有的覺得當皇帝不過癮,而自封為大將軍,開酒樓賣豬肉,如明武宗朱厚照;還有的就是當皇帝極不稱職,卻是一個出色木匠,如明熹宗朱由校。

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朱由校,有明一代第十五任天子,廟號為明熹宗。“熹”宗原本是“嬉”宗,但堂堂皇帝怎能以嬉戲為榮?因此,就改成了“熹”。遍查中國二十四史上的皇帝,似乎也只有他得了這個“熹”字。“熹”字本有光明的含義,但對他來說,卻是“熹微,日欲暮也”,是明朝垂亡的象徵。

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明熹宗其全稱應是“熹宗達天闡道敦孝篤友張文襄武靖穆莊勤皇帝”。這樣的稱號可以說是集所有褒詞於一體了,只可惜名不副實,對他而言反而成了絕大的諷刺。他年號天啟,而“天啟”二字出自《左傳》,意為“天開闢了統治者之道”。想到大明在他身後不久即亡,這樣的年號同樣徒令後人恥笑而已。朱由校通共在位七年,即自公元1620年至公元1627年,也就是泰昌元年九月初至天啟七年八月底。

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明熹宗朱由校被人稱為“木匠皇帝”,一方面是因為他沒有文化、不懂治國,另一方面,卻也不排除清朝統治者別有用心的醜化,目的自然在於貶低前朝皇帝以反襯出滿族皇帝的“英明”。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治國方面平庸無為的明熹宗,不僅喜好木匠活,而且技術非常了得。

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如前所述,明熹宗之所以喜好木匠活是因為他幾乎沒受過教育。對於一個近於文盲而又身份特殊的人來說,沒有花天酒地、荒淫無度,那已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在當上了皇帝之後,朱由校成天都忙著做些什麼呢? 就現有的史料來看,他資質聰明,秉性也並不暴虐,比起南朝齊廢帝東昏侯等人來,是好得太多了。跟他父親不同,朱由校不好女色,原因大概有二:一是他實在太醉心於當他的木匠,二是怕后妃煩絮。傳說中他顯得比較奢侈的做法,是派人從雲南飛馬傳送來他最愛吃的雲南名產“雞樅”(真菌的一種,菌蓋圓錐型,中央凸起,熟時微黃色,可以吃)。每年雨季一到,就有皇上的親信大臣專門到雲南做好安排,每天將現採集的新鮮“雞樅”收在一起,有專人通過各地的驛站,飛馬向京中傳送。如此以來,大有唐時楊貴妃為吃鮮荔枝,一騎紅塵妃子笑,卻不知跑死多少馬的意味。

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但最有意思的是,如果生在現代,他很可能成為一位科學家。在木工技藝方面,明熹宗有許多的發明創造,頗符合今日科技創新之要求。據說,當時匠人制造的床具極其笨重,需要十幾人才能搬動,不僅用料費,而且樣式也極其普通。

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明熹宗便自己琢磨,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用一年多工夫造出了一張床。不僅床板可以摺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而且床架上還雕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為當時的工匠所歎服。

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朱由校可以說自幼便有木匠的天份。他不僅經常沉迷於刀鋸斧鑿和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嫻熟,一般的能工巧匠只能望塵莫及。據說,凡是他所看過的木器用具、亭臺樓榭,他都能夠做出來。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樂此不疲,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他親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據《先撥志》載:“斧斤之屬,皆躬自操之。雖巧匠,不能過焉。”文獻載其“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

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朱由校還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極具神態,不僅五官四肢,無不備具,而且動作亦惟妙惟肖。朱由校還曾派內監把他的作品拿到市面上去出售,世人都以重價購買。朱由校更加高興,做木工往往到下半夜也不休息,並常令身邊太監做他的助手。

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明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從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動手,並喜歡創造新花樣,讓身旁太監們欣賞評論。明熹宗還喜歡在木製器物上發揮自己的雕鏤技藝。在他製作的十座護燈小屏上,雕刻著《寒雀爭梅圖》,形象極其逼真。《明宮雜詠》上有詩吟道:“御製十燈屏,司農不患貧。沈香刻寒雀,論價十萬緡。”

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明熹宗還自己做水傀儡的木人與戲臺。他做的木人約高二尺,有雙臂但無腿足,上塗五色油漆,彩畫如生,每個小木人下面的平底處均安一榫卯,用長三尺多的竹板支撐著。另外,有一個用大木頭鑿成的長寬各一丈的方木池,上面添水七分滿,水內放有活魚、蟹蝦、水藻之類的海貨,使之浮於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圍用紗圍成屏幕,竹板設在圍屏下,遊移拽動,這樣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戲臺。在屏幕的後面,有一藝人隨劇情用竹片將小木人託浮水上,遊鬥玩耍,並伴有鼓聲喧譁。當時,宮中常演的劇目有《東方朔偷桃》、《三保太監下西洋》、《八仙過海》、《孫行者大鬧龍宮》等,裝束新奇,扮演巧妙,活靈活現。明熹宗不僅做得如醉如痴,看得也是如醉如痴。

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每到冬季,西苑冰池封凍,冰不僅厚而且滑,明熹宗便命令一群太監隨他一起玩冰戲。他親自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小拖床,床面小巧玲瓏,僅容一人,塗紅漆,上有一頂篷,周圍以紅綢緞為欄,前後都設有掛繩的小鉤。明熹宗往往坐在拖床上,讓太監們拉引繩子,一部分人在岸上用繩牽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導,另一部分人在床後推行。三面用力,拖床行進速度極快,瞬息之間就可往返數裡。

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明熹宗還發明瞭中國最早的噴泉,宮中的人都叫這種噴泉為銅缸水戲,這在當時可是天下一絕。那時宮中都用銅缸或是木桶盛水飲用,他就在這些盛水的容器下方鑿一個小孔,在裡面設置機關,機關一操作,缸中的水就能飛散出來,有時瀉如瀑布,有時又散若飛雪,最後變成一根玉柱,擊打著放在缸外面的許多小木球,木球浮在水尖上,隨著水的噴吐而跳躍不已,久久不息。每當玩這個遊戲時,明熹宗都要和他的嬪妃們一起在旁邊觀賞。隨侍的妃子和宮女都拍手讚歎,對皇帝欽佩不已。這大概是明熹宗最高興最得意的時候!

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明熹宗還想做一個出色的建築師。可做皇長孫的時候,因為不受重視,萬曆皇帝自然不可能給他一座不相干的宮殿拆了重造。一登九五,富有四海,始得大顯身手。他孜孜不倦,“膳飲亦忘”,由此可見其創造欲的旺盛。同時這對他來說,也是“學以致用”。他曾經在宮中仿照乾清宮的樣式,做了一座微縮模型宮殿,高不過三四尺,但其中曲折微妙,巧奪天工。

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後來他終於在現實中過了一把建築師的癮。天啟五六年間,朝廷對紫禁城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三座主殿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

明熹宗在工程中大顯身手,從起柱到上樑,再到外部裝飾,他都親臨現場,仔細指導,高興了還會當場脫掉外衣,捲起袖子,和工匠們一起大幹一場。有時他心血來潮,在宮中興建一些小巧別緻的房屋,內設精密的機關。建成後他總是高興得手舞足蹈,對自己的作品很是得意,找來身邊所有的人一起欣賞。時間一長,他的興趣過去了,就派人即刻毀掉,再重新建造別的花樣。他總是在建了拆、拆了建中玩得樂此不疲。有一次他竟然做了個花園,裡面有路可以走人,水可以流動,鳥在裡面還可以唱歌。

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除木工活外,明熹宗還喜歡踢球,常與太監在長樂宮踢球取樂。明熹宗覺著玩起來不過癮,就親手設計,建造了五所蹴園堂。明熹宗也喜歡雕刻。他擅長雕琢玉石,作品頗為精巧。他曾經賜給客氏、魏忠賢二人金印,各重三百兩。魏忠賢的印中,刻有“欽賜顧命元臣”數字,客氏的印中,刻有“欽賜奉聖夫人”數字。明熹宗經常刻制玉石,時常隨刻隨賜給身邊的宮女太監,不計其數。

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明熹宗曾經在懋勤殿裡設置了一個四周封閉的隧道,讓戲班子在大殿中的隧道里面演戲。有一次演《金牌記》(即皇帝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的故事),到《瘋僧罵秦檜》一出時,魏忠賢因面子上已經有些掛不住,起身離開。明熹宗心中明白,外面的百姓都將魏忠賢比作秦檜。他故意命戲子先停下來,派人去找魏忠賢,一定要讓他到場再演,還是客氏求情才作罷。看來明熹宗這人也不是真的糊塗,不過只要魏忠賢不危及到他的皇位,他也就睜隻眼閉隻眼。到了覺得看戲不能盡興的時候,明熹宗還帶著太監們親自登臺演宋太祖雪夜裡訪趙普的故事。他親自扮演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是夏天,也模仿戲中人物穿著皮裘,以此為樂。

至樂雜談:不愛江山與美人更愛木雕,看看這位爺的癮多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