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武功不在林沖之下,水滸排行榜沒有他,身上或藏北宋滅亡祕密

宋朝 北宋 林沖 中國古代史 白馬晉一 白馬晉一 2017-10-24

文:河湟三月(作者原創授權)

王進作為《水滸》中第一個出場的好漢,但其結局卻是個謎。作者施耐庵將給讀者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懸念,王進到底去了哪裡?其中蘊含了什麼玄機?

一切還要從開頭說起,按照《水滸》書中交代,王進本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母子二人相依為命,為人老實本分,典型的遵法守紀兢兢業業的好職員,安分守己,做好大宋帝國這座龐大權力機器上一個螺絲釘。正是像王進這樣平凡的數以萬計的螺絲釘,使得大宋成立百年以來,雖然經歷不少內憂外患,但都有驚無險,平穩越過了許多歷史險灘和政治風浪,保證大宋帝國這艘鉅艦平穩航行,沒有出現偏離航向。

這應該歸功於宋朝的締造者和規劃師宋太祖趙匡胤。自唐末以來,社會動亂,民不聊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的,但最重要一個原因就是藩鎮割據,武將專權,直接導致朝廷虛弱,地方尾大不掉。

唐朝滅亡以後,進入五代十國,各路軍閥輪番登臺,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短短五十年,先後更替了五個王朝。而作為這段歷史的經歷著和見證人,趙匡胤深有體會。

此人武功不在林沖之下,水滸排行榜沒有他,身上或藏北宋滅亡祕密

行伍出身的趙匡胤是武將專權的受益者,也是終結者。通過部下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在當時並不被許多人看好,隨時有可能在他身後,被其他武將取代,使得他建立的大宋與以前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一樣,成為後宋(宋作為國號,已被南北朝時期劉裕用過)曇花一現,化作歷史雲煙。

但是,趙匡胤以他高超的手腕,沒有讓他的大宋成為後宋。他將地方武將軍權全都收到朝廷,靠幾杯美酒,在風輕雲淡之間化解了唐末以來百餘年沒有解決的危機。

《水滸》開篇便借傳奇人物陳摶之口讚美了趙匡胤。當時陳摶騎驢行走於華陰道中,聽聞東京趙檢點登基,以手加額,稱天下從此定矣,正乃上合天心,下合地理,眾合人和。華陰道以險峻著稱,施耐庵此處強烈暗示趙匡胤已突破歷史峽谷,迎來了一個盛世。

唐朝不斷開疆拓土,疆域空前遼闊,所以採取軍事重邊疆,虛內地,最終導致安史之亂和藩鎮割據,宋太祖汲取歷史經驗,反其道而行之,將國家軍隊精銳全都集中在首都周圍,建立禁軍制度。這樣一來,一方面彌補了汴京周圍無險可守的弱勢,另一方面弱化了地方力量,使得地方沒有武裝力量對抗朝廷。因此《水滸》中王進、林沖被稱作八十萬禁軍教頭,並非誇張虛言(王、林二人同為禁軍頭領,可見武力相當)。

此人武功不在林沖之下,水滸排行榜沒有他,身上或藏北宋滅亡祕密

宋朝自建立以來,對內採用重文輕武和以文抑武策略,以後歷代帝王罕有對外武功建樹,只想關起門來過日子,造成武備鬆弛。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保持百萬規模的禁軍,這裡面隱含著一個祕密。眾所周知,汴京作為北宋都城,作為人口超過百萬的龐大城市,加上宋朝寬鬆的人口流動政策,城市內有大量潑皮無賴,這些人整日遊手好閒,對社會是個巨大的潛在不穩定因素,而且他們的破壞力不可小視。《水滸》中許多好漢就是被這些地痞流氓逼得走投無路,比如楊志就是讓牛二糾纏不休,惹得性起,殺了他,結果自己倒黴,差點丟了性命,最後只好逼上梁山。

為何官府不強力鎮壓這些人,其中問題原非想象簡單,鎮壓他們,基本是大炮打蒼蠅,根本不管用,更何況,他們與各個衙門官署之間有著千絲萬縷關係,存在說不清道不明的利益輸送。

各中原因很簡單,宋朝官員大多是通過科舉考試選拔的儒生,他們精通詩詞文章,有不少人也是農家子弟,對農村境況也不乏深有了解,但唯獨對商業不瞭解。

官員對商業不瞭解固然與他們學識閱歷有關,更與中國數千年來重農抑商的傳統有關,但唯宋一朝,恰恰是商業異常繁榮,繁榮的商貿,必然會造成大量流動人口,形成產生地痞無賴的溫床。

此人武功不在林沖之下,水滸排行榜沒有他,身上或藏北宋滅亡祕密

如何解決這些人,宋朝政府採取兩種手段,一種是公開的,一種是隱蔽的,一種是制度化操作,一種是默許的潛規則。

先說隱蔽的潛規則,就是有些權力包租,將市井商業一些事交給地痞無賴去做,其中就有在街面收保護費橫行霸道的牛二,還有仗勢欺人欺行霸市的鄭屠。

再說公開的制度化操作,就是將這些地痞無賴招納入禁軍,以消除社會不穩定因素,典型人物就是高俅。高俅本是汴京宣武軍,整日遊手好閒,刺槍弄棒,還騙人家錢財,被跌配出境。

但東京的花花世界,高俅是捨不得,恰逢哲宗即位大赦,他回到京城,然後靠鑽營,陰差陽錯,竟然坐上了殿帥府太尉。

哲宗即位初,有一個標誌性人物去世了,他便是司馬光。司馬光是著名的舊派領軍人物,雖然他和王安石政治觀點不一,但他們都是真正的君子,二人之間交鋒也僅僅停留在政治層面,所以王安石儘管變法失敗,但他本人卻安度晚年,壽終正寢。這與歷史上那些主持變法如商鞅等人不得善終形成鮮明的對比。

司馬光死前完成了煌煌史學鉅著《資治通鑑》,這部鉅著以三家分晉開始,意在警告皇帝,歷代國滅家亡無不始於“亂自上始”,很顯然宋朝皇帝沒有聽得進去,或者沒有意識到。

施耐庵寫《水滸》,並非是簡單寫一部娛樂小說,恰恰想反,他是有一種歷史使命感,他將高俅發跡寫在梁山好漢起義之前,就是強烈暗示,他是繼承了《資治通鑑》的傳統,意在告訴後人,之所以後來發生梁山起義,是因為“亂自上始”,是上層建築自己首先破壞了規則,然後才出現下層作亂。

此人武功不在林沖之下,水滸排行榜沒有他,身上或藏北宋滅亡祕密

高俅上臺第一件事,就是公報私仇。當初,王進父親王升和他較量,將他一棒打翻,便將心中怨恨撒在王進頭上。逼得王進做不成螺絲釘,遠走他鄉。

待王進走到了華陰縣地界,結識了史進,傳授了半年武藝。然後再次上路,此後下落不明。

這件事,有許多蹊蹺之處,王進是避難之人,為何膽敢在史家莊滯留半年之久?再說,他自稱要去延安府投靠老種經略相公,那豈不是越早越好,早點抵達延安府,便早日安全,很顯然,他的做法與說法自相矛盾。

種種跡象表明,王進根本就沒打算去延安府。後來史進去尋找,也是杳無音信,恰恰證明了這一點。那麼王進到底去了哪裡?作者沒有交代,但我們不妨大膽推測一下,他的去處,很有可能一路向西,出了宋境,進入西夏,在某個地方隱居下來,只要這樣他才能徹底擺脫了高俅的魔爪。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想歷史上張元、李昊一樣直接到西夏軍營效力,以他的本事,混個一官半職應該不難。

當初趙摶在華陰道中,預言大宋盛世到來,而王進最終從華陰道上出走,這絕不是簡單的偶然巧合,作者施耐庵其實也在預示北宋王朝即將拉開滅亡的序幕,梁山好漢即將集體登場,第一個亮相的人物史進,恰恰是王進一手教出來的,猶如王進播下的一顆種子,以後必將攪動的宋廷不得安寧。

而此後的高俅繼續拆卸龐大的宋朝權力結構,王進後,還有林沖等,陸續被他拆掉,直到它最終轟然倒下。

關注微信公眾號“白馬晉一”,更多西遊、三國等四大名著犀利趣味原創解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