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歷史上有名的奸臣,人們就會想起趙高秦檜嚴嵩和珅,但是細看秦漢隋唐宋明清正史,我們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一個朝代的奸臣總數,超過了其他六個大一統朝代(僅限於大一統朝代)的總和。奸臣數量龐大到無與倫比的根源,還是在這個朝代開國太祖的一句話,就是開國之君一句話,成了文人官員的免死金牌,讓他們可以放心大膽做奸臣。

細看二十四史我們就會發現,清朝幾乎是沒有奸臣的,因為皇帝之下,掌權的都是奴才和比奴才還低一等漢臣,這些人敢跟皇帝耍心眼,分分鐘就會被抄家滅族。比如被稱為清朝或者史上第一貪官的鈕祜祿氏·善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和珅和致齋,說他是貪官,沒有啥爭議。但是和珅是奸臣嗎?這個值得商榷:和珅一輩子只想著伺候得乾隆開開心心,乾隆掛掉嘉慶上臺,和珅還想當個好奴才,卻被新主子當做肥鴨子給宰了。

一朝奸臣總數超過於其他六個朝代總和,根源就在首任帝王的祖訓?

​再看大一統王朝開頭的秦朝,我們只看到了趙高一個奸臣,李斯是不是奸臣尚有爭議;漢朝最有名的奸臣也就是田蚡,王莽要是坐穩了江山,那也就是李淵趙匡胤;隋朝的宇文化及確切無疑是奸臣,楊素和李淵算不算奸臣,也真不好說;唐朝李林甫是奸臣,但是他在位的時候,安祿山只會被嚇得冒冷汗而不敢造反;元朝咱們不說,原因大家都知道;明朝有奸臣,而且數量還不少,但是能夠逍遙法外的奸臣還真不多。朱明皇帝別優良傳統可能沒有繼承,但是殺伐果斷敢拿大臣開刀,倒是都有朱元璋的遺風:劉瑾被凌遲,嚴嵩被餓死,魏忠賢上吊自殺。

縱觀除了元朝和咱們要說的那個朝代,其餘六個大一統王朝的奸臣幾乎都沒有好下場,正應了那句“天理循環報應不爽”的古話。在那六個朝代,懲罰雖然也許會遲到,但卻絕不會缺席: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一朝奸臣總數超過於其他六個朝代總和,根源就在首任帝王的祖訓?

​這時候我們該來說說農民起義次數最多、奸臣最多的朝代了。沒錯,這就是很多文人都心嚮往之的宋朝。宋朝存續三百一十九年,載入史冊的農民起義有四百三十三次,北宋二百三十次,南宋二百零三次,而且宋朝從建立到滅亡,一直被周邊異族吊打,每年要拿出數不清的“歲幣”來買平安。既得利益者朱熹這樣評價宋朝:“古者刻削之法,本朝皆備”。秦檜同榜進士林勳說:“本朝二稅之數,視唐增至七倍”,蔡京的後代蔡勘稱:“賦斂煩重,可謂數倍於古矣。”如果真有一點辦法、粗糠野菜能吃個半飽,老百姓是不會起來造反的。

宋朝內憂外患不斷,同時也誕生了多如牛毛的奸臣,而且這些奸臣幾乎個個壞事做盡卻得以善終,甚至可以說是“生榮死哀”:蔡京,曾任“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後來更是“總治尚書、中書、門下三省”權傾朝野,“子攸、壝、絛,攸子行,皆至大學士,視執政(相當於宰相)”;秦檜,獨相十九年,宋高宗趙構靴中置刀,可是這廝死後被追贈申王,諡號“忠獻”;万俟卨,七十五歲善終,諡號“忠靖”;黃潛善,“猥持國柄,嫉害忠良”,病死後“詔以潛善嘗任副元帥,特復元官,錄一子”; 汪伯彥,“贈少師,諡忠定”……

一朝奸臣總數超過於其他六個朝代總和,根源就在首任帝王的祖訓?

​《宋史·奸臣傳》共有四章,每章一萬餘字,創造了史書奸臣傳記錄。但即使這樣,北宋六賊也只有蔡京一個人有資格列入奸臣傳,其他的王黼、童貫、樑師成、朱勔、李彥都沒有資格入傳,我們熟知的高俅,更是連北宋六賊都算不上。宋朝奸臣數量,擢髮難數,宋朝奸臣罪惡,罄竹難書。而宋朝奸臣數量眾多的根源,就在其開國太祖的一句話:“不殺士大夫!”

宋朝士大夫是有特權的,武將是沒有資格當奸臣的。除了謀大逆,文人士大夫犯了什麼罪都不會被判處死刑——這時候讀者諸君該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文人都想穿越到宋朝了吧?只要你別動皇帝的寶座,不管你如何欺壓百姓,不管你如何貪墨顢頇,不管你多凶殘暴虐,都沒有生命危險,最嚴重的處罰就是免職流放。如果你的錢足夠多,可以收買朝中忠臣替你說話,流放的路上也可以花天酒地享受特權,過個三年五載甚至只是十天半月,“起復委用,也未可知。”

一朝奸臣總數超過於其他六個朝代總和,根源就在首任帝王的祖訓?

​真正掌握宋朝命脈的,當然是趙家子孫,但是除了趙家子孫,說話算數的就是文人士大夫:“收取燕雲十六州未為榮耀,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兒”!只要熟讀四書五經科舉中第,或者因祖上有功“恩蔭得官”,即使你沒有一點治國安邦之才,即使你沒有一點做人底線,都有鐵帽子鐵脖子,可以肆無忌憚作奸犯科——反正也死不了,關上幾年,“出來又是一條好漢”!

歸根結底,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一句“不殺士大夫”,被後世君王當成了“祖訓”,也就是把文人士大夫徹底從籠子裡放了出來,而有一種東西不被裝進制度籠子裡,結果必然就是肆無忌憚——做忠臣良將朝不保夕,作奸犯科生榮死哀,宋朝要是不出奸臣才怪呢。

一朝奸臣總數超過於其他六個朝代總和,根源就在首任帝王的祖訓?

​宋朝“不殺士大夫”的“祖訓”造成惡劣影響持續了一千多年,只有明朝好像有所改變。其他朝代,好像只要科舉中第戴上烏紗成為皇家臣子,就等於拿到了欽賜免死金牌。不管犯了多重的罪行,不管手上有多少無辜者人命,最重的處罰也就是類似“斬監候”。被判處類似斬監候的高官,生活水平也要比黔首高出不止一個檔次。

在宋朝(本文僅僅說宋朝),被判處斬監候的官員,真正被斬的一個都沒有,大多數都以各種理由“恩赦”了。有特權階層,而這種特權又沒有被關進制度的籠子(也不可能關進去,因為打造籠子的是就是皇帝和士大夫),就必然會孳生數不清的奸臣,在有皇帝和不殺士大夫的時代,好像都是這麼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