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逝還是謀殺?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的真相

宋朝 趙匡胤 趙普 中國歷史 大嶽懟歷史 2017-05-08

病逝還是謀殺?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的真相

斧聲燭影,太平鼎興

——小議燭影斧聲 金匱之盟

病逝還是謀殺?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的真相

北宋開寶九年十月壬午夜,宋太祖趙匡胤暴亡,因為有人遙見在燭光下,太祖之弟趙光義也就是宋太宗,時而離席做迴避之狀,太祖將玉斧投擲於地,大呼“好為之”,沒過幾時太祖便駕崩了,此事史稱燭影斧聲(或斧聲燭影)。關於宋太祖之死一直都是歷史之謎,後世對燭影斧聲也各執一詞,有人說太祖是被趙光義謀害的。也有說太宗因為杜太后生前立下“金匱之盟”是名正言順即位的。也有說是趙光義調戲花蕊夫人被宋太祖發現不得已才殺死了他。對此事件史料記載不一,爭論一直存在。

病逝還是謀殺?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的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927—976)

宋太祖趙匡胤共有兄弟五人,他本人行二,大哥趙匡濟和小弟趙匡贊都早死,三弟是趙匡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四弟是趙匡美。趙匡胤稱帝后,為了避諱幾個弟兄紛紛改名,宋太宗的改成了我們熟悉的趙光義,老四趙匡美先改名叫趙光美,後來太宗繼位又改名為趙廷美。

說趙匡胤之死,得先從他晚年的政治形式談起,趙匡胤晚年時,朝野有兩大政治勢力。一個以晉王趙光義為首,另一個以宰相趙普為首。

病逝還是謀殺?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的真相

宋太宗趙光義(939—997)

先說趙光義,自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趙光義任開封府尹,此後一直到開寶六年(公元973年),十幾年的時間內趙光義一直在經營自己的勢力。在此期間,趙光義結納亡命,多養力士,私結軍校,網羅幕府。僅幕僚據考證就有60餘人,其餘亡命徒,力士等有記載的也有十幾人。

而趙普自乾德二年(公元964年)開始也獨斷相權近十年,在趙光義封晉王之前,趙普位在光義之上。開始的時候,趙普是對光義繼統的問題很敏感的,也一直在圍繞這個問題進行鬥爭。

病逝還是謀殺?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的真相

趙普(922—992)

試舉一例:開封府判官姚恕(光義幕僚)想要拜訪趙普,趙普正在宴客,門房沒有通報,姚恕拂袖而去。趙普知道後,派人跟姚恕道歉,可是姚恕一點都不領情。後來趙普找機會把他調任澶州,趙光義派人挽留,趙普也不買賬。幾年後趁澶州決口,趙普以姚恕不作為,處決了姚恕。

開寶六年,趙普因朝野的攻訐飽受爭議,加上他自身也獨斷專行,貪財好貨,被抓住了把柄罷去了相位。不到一個月,趙光義進封晉王,位居於宰相之上。親王加上京都府尹,在當時一度被認為是皇位繼承人,蓋因在五代時,就有不少人以親王+京尹的地位成為皇帝,最近的一個就是著名的周世宗郭榮。趙普罷相,光義馬上封晉王,也說明之前他遲遲不能被確認為接班人和趙普脫不了關係。

以上有關二人不和的記載,正史裡有一些蛛絲馬跡,如果訴諸野史,則更加豐富。如《丁晉公談錄》記載,太宗登基後不久,就說過一句話:如果趙普還在中書,朕也不可能得到這個位置。據《曲洧舊聞》記載,趙普在太宗繼位後,一次太宗詰問往事,他答道:先帝若聽臣言,則今日不睹聖明。言外之意就是說,如果先帝肯聽我的,今兒個皇位上就見不到你了。

病逝還是謀殺?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的真相

以上二例,可以看出趙普對於光義的牽制是頗有成效的。而在趙匡胤死時,他的大兒子趙德昭已經26歲了,小兒子趙德芳也已經18歲,都是完全可以做皇帝的,即使趙光義被封晉王,視作繼承人,在古代臨陣換儲君的事情也發生過不少。可以說趙三的繼承人地位是不穩固的。趙二本身對光義也有不滿,之前一度想要遷都洛陽或許也是顧忌趙光義在開封府經營的勢力。

然後我們就看看流傳千年的燭影斧聲是如何記載的:冬十月,壬午夜,大雪,太祖召光義入內,酌酒對飲,左右皆不得聞,但遙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既而太祖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一作:好做),隨後解帶就寢,次日四更天,太祖暴斃。皇后命王繼恩召趙德芳,王繼恩徑奔太宗府上,見到長於醫術的程德玄坐在晉王府門口,程德玄說:二更時,有人叫門說晉王召見我,但是出門之後卻不見人影,先後好幾次。我怕晉王真有急事,就在這裡等候。二人共同入見光義,光義猶豫不決,王繼恩催促光義。三人步行進宮,直入寢殿。宋皇后聽到聲音,問道:德芳來了嗎?見到進來的是晉王,愕然。連呼:“我們母子的性命,都託於官家您了。”晉王哭說:“共保富貴,不要害怕。”第二天,晉王繼位,改名趙炅。

以上敘述出自《續湘山野錄》和《涑水記聞》,後者出自於司馬光之手,在《涑水記聞》中,司馬光也是竭力為太宗辯護。後來,南宋的史學家李燾作《續資治通鑑長編》時,把二者都收入其中。在其他的野史中,比如《燼餘錄》就記載太宗垂涎被太祖招入後宮的後蜀花蕊夫人,趁太祖熟睡進行調戲,隨後太祖醒來,大發雷霆,遂以玉斧擊地。並大呼:好做(你做的好事)!

病逝還是謀殺?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的真相

至此,燭影斧聲這一疑案流傳千年,眾說紛紜,一派認為太宗乃正常繼位,另一派認為太祖是暴斃而死,必有蹊蹺。

事實上趙匡胤死的確實算突然,雖然之前一度有趙匡胤立遺詔的記載,可是縱觀趙匡胤死的當年,他死前幾個月還在不斷的巡視,精力充沛,而在此之間,史冊也絲毫沒有他生病的記載。有人認為他是飲酒過度導致突發疾病,但實際上他一向主張“沉湎於酒,何以為人”,對飲酒也一直都是有節制的,如果真的是因為喝酒死的,也有可能死於下毒。而趙光義本身就是用毒高手,他繼位後,孟昶,李煜等都有記載是他下毒殺死的。(注:燭影斧聲這裡的斧指柱斧,也叫玉斧,並非是武士所用,而應該是文房的一種,以水晶或銅鐵為材料,不可能是殺人凶器,否則光義做的也太露骨了。)

病逝還是謀殺?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的真相

關於太宗的繼位,宋史研究學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宋史權威鄧廣銘先生就認為太祖是被殺害的,而張蔭麟先生等人就認為太宗乃是正常繼位。但無論如何,太祖死時沒有明確的遺詔留下是可以確認的。這點從太祖死後皇后不宣晉王而宣德芳也可以看出來。

關於趙光義即位的正統性,實出於據傳是杜太后生前與太祖眾兄弟約定的“金匱之盟”。但是“金匱之盟”到底是不是一件真事呢?

關於金匱之盟。之前說到太祖晚年,趙普被罷相,太宗繼位後,連名義上的使相都給罷免了。雖然被任命為太子少保,但實際上就是一個虛職,趙普本人也備受冷落。後來在這個節骨眼上,他受到了太宗的召見,立即上奏說早年自己曾有奏札論及皇位繼承之事,還受太祖的母親杜太后的遺命,書寫過一份金匱之盟。太宗聽說後,立刻下令尋找,最終在宮中找到。隨後太宗對趙普說:“人誰無過?朕不到五十,已盡知四十九年非。”次日,趙普重登相位,二人摒棄前嫌,開始了合作。

金匱之盟據記載是記錄了太后臨終前,太后以幼主掌國前車之鑑,讓趙匡胤百年之後傳位於三弟趙光義(一作二弟,就是兩位兄弟)。太祖至孝,叩首答應,太后即命在一旁的趙普寫下這件事,一式兩份,不得違背。

病逝還是謀殺?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的真相

魏王趙廷美(947—984)

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甲午,太后杜氏崩,太后生病時,與太祖、趙普立下“金匱之盟”,定下在太祖百年之後由其弟光義繼位(《宋史紀事本末》記載說“汝百年之後,當傳位於光義,光義傳於光美,光美傳於德昭(太祖子)”)。後太祖逐漸加封光義直至“晉王”。

誓約原文未曾見諸於史冊,但實際上內容有不少出入,比如獨傳於三弟趙光義和三傳說:即太祖傳太宗,太宗傳廷美,兄終弟及。

下面我們以史料的相關記載入手,試辨金匱之盟的真偽。

《宋史·杜太后傳》裡面記敘:“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樂餌不離左右。疾亟,召趙普入受遺命。

太后因問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嗚噎不能對。太后固問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

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

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頓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關於趙光義在即位出,是怎麼對待太祖長子德昭和魏王廷美的呢?史載:“或謂昭憲及太祖本意,蓋欲太宗傳之廷美,而廷美復傳之德昭。故太宗既立,即令廷美尹開封,德昭實稱皇子。”

金匱之盟的核心是杜太后遺詔,但杜太后死時,太祖35歲,德昭已經11歲了,她怎麼能知道太祖死後,德昭還是幼主。如果是三傳說,那麼真的由廷美傳回德昭,恐怕那個時候德昭都已經快50了。

病逝還是謀殺?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的真相

趙德昭(951—979)

聯繫前後,不管太后遺詔是如何說的,太祖實際上併為立下遺囑是真的,即使有也只是口頭的遺言。何況在太祖死後六年,失勢的趙普才想起來這個事,恐怕能說明之前並沒有這個記載。

並且這個記錄最早見於新修太祖實錄,還說太后遺詔時趙光義也在場,這就屬於編瞎話都不會編了。如果真是這樣,太宗對趙普的怨恨和致歉都是沒法解釋的。何況如果這個是真的,為什麼太宗繼位的時候不說,舊太祖實錄修成的時候沒有記載,一直到後來趙普進言,修成新太祖實錄後才有呢?(順便新錄修改過不少的東西,例如在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時候,記載趙光義全程出謀劃策,還勸趙匡胤不要濫殺周世宗舊部,彼時太宗其實並沒有參與陳橋兵變。)

如果真的是如趙普所說是由他記載的,那麼到了上奏的時候,活著的見證人只剩他自己了,即使算上新錄的太宗也在,也就他們兩個人,兩個人只要編好瞎話,誰都沒法證明。

病逝還是謀殺?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的真相

最後再說說趙廷美,次年三月,趙廷美被告發準備作亂,太宗把他調離中央,同時把和趙廷美來往密切的一批大臣或殺或貶,隨後趙普報告廷美有勾結竊取國家機密,意圖不軌的舉動,太宗順勢流放了趙廷美,不久趙廷美就憂憤而死。這種明目張膽的迫害,讓太宗的兒子趙元佐都看不下去了,消息傳來,元佐隨即發瘋。

綜上所述,我認為:金匱之盟這個事對於趙普和趙光義都是有好處的,太宗繼位,朝野還是有流言的。本身在德昭的死亡和德芳的暴斃下,趙光義的繼位就顯得不那麼正統。並且迫害趙廷美(廷美不死,那麼按金匱之盟的記載,太宗要兄終弟及,不能把皇位傳於子嗣,趙光義為了找個合理的理由掩蓋這一事實,說趙廷美是乳母所生(宋史明確記載廷美是杜太后四子),不惜給自己父親潑髒水。),名正言順的繼承大統都需要趙普這個老狐狸的幫助。而另一方面,趙普的政治經驗何其豐富,在失寵了那麼久之後,知道這個是改變自身處境的唯一機會。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才有了金匱之盟。太宗有了繼承法統的根據,趙普則藉機東山再起。

關於這一歷史之謎,我不敢斷下妄言。但是太祖之死,《宋史·太宗本紀》也曾提出一串疑問:太宗即位後,為什麼不照嗣統繼位次年改元的慣例,急急忙忙將只剩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元年?既然杜太后有“皇位傳弟”的遺詔,太宗為何要一再迫害自己的弟弟趙廷美,使他鬱郁而死?太宗即位後,太祖的次子武功郡王趙德昭為何自殺?太宗曾加封皇嫂宋後為“開寶皇后”,但她死後,為什麼不按皇后的禮儀治喪?上述跡象表明,宋太宗即位是非正常繼統,後人怎麼會不提出疑義呢?所以趙光義是脫不開干係的。

當時開封府尹趙光義不斷在帝都內培植黨羽,賄賂御史中丞劉溫叟、禁軍殿前司控鶴指揮使田重進。趙普發現趙光義的親信劉嶅賄賂馮瓚,事後劉嶅僅是免職。趙普很早就因姚恕、劉嶅事件與趙光義結怨,王禹偁《建隆遺事》道:“太祖將晏崩,方召趙普於寢閣,及趙普欲立太祖之子……其後太宗聞之,故與普有隙。”開寶六年(973年)趙普罷相,出任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不久趙光義成為開封府尹兼晉王。

病逝還是謀殺?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的真相

再反觀太祖在駕崩前的正常巡視和毫無預兆的死亡,不管太祖是不是真的是“暴斃”。趙光義的即位都存在著問題,再加上對皇子德昭,魏王廷美的迫害,更能印證這一觀點。

歷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宋太祖再臨死前大呼的“好為之”到底是何用意,我們已經不得而知。我們只能用這些歷史碎片儘量拼湊還原更貼近真實的“真相”

贊曰:昔者堯、舜以禪代,湯、武以征伐,皆南面而有天下。四聖人者往,世道升降,否泰推移。當斯民塗炭之秋,皇天眷求民主,亦惟責其濟斯世而已。使其必得四聖人之才,而後以其行事畀之,則生民平治之期,殆無日也。五季亂極,宋太祖起介冑之中,踐九五之位,原其得國,視晉、漢、周亦豈甚相絕哉?及其發號施令,名藩大將,俯首聽命,四方列國,次第削平,此非人力所易致也。建隆以來,釋藩鎮兵權,繩贓吏重法,以塞濁亂之源。州郡司牧,下至令錄、幕職,躬自引對。務農興學,慎罰薄斂,與世休息,迄於丕平。治定功成,制禮作樂。在位十有七年之間,而三百餘載之基,傳之子孫,世有典則。遂使三代而降,考論聲明文物之治,道德仁義之風,宋於漢、唐,蓋無讓焉。烏呼,創業垂統之君,規模若是,亦可謂遠也已矣!

《詠史》

——趙匡胤

天下攘攘百歲間,英雄出世笑華山。

南唐北漢歸一統,朗月殘星逐滿天。

文治彬彬開盛世,武功赫赫震幽燕。

席間杯酒銷王氣,汴水流年咽露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