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民國鉤沉系列/不定期更新/細雨絲竹(撰文)|

經典永不過時,例如女式翻領大衣,例如巴赫的曲子。

1929年秋至1930年夏,私立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簡稱“上海美專”)音樂系學生江定仙——化名“李仲超”,在一位女先生的指導下,首次學習演奏巴赫的鋼琴曲。有一點略微令人驚訝:江定仙生於1912年,年方十八;先生竟比他還要年少,出生於1913年,時年僅十七歲,堪稱音樂屆的天才少女。在上海美專史料檔案照片中,她梳著一頭時髦的短髮,穿一件深色翻領皮毛大衣,內搭淺色立領盤扣旗袍,表情端莊,眼神堅定,卻難掩臉上殘存的baby fat。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民國鉤沉系列/不定期更新/細雨絲竹(撰文)|

經典永不過時,例如女式翻領大衣,例如巴赫的曲子。

1929年秋至1930年夏,私立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簡稱“上海美專”)音樂系學生江定仙——化名“李仲超”,在一位女先生的指導下,首次學習演奏巴赫的鋼琴曲。有一點略微令人驚訝:江定仙生於1912年,年方十八;先生竟比他還要年少,出生於1913年,時年僅十七歲,堪稱音樂屆的天才少女。在上海美專史料檔案照片中,她梳著一頭時髦的短髮,穿一件深色翻領皮毛大衣,內搭淺色立領盤扣旗袍,表情端莊,眼神堅定,卻難掩臉上殘存的baby fat。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民國鉤沉系列/不定期更新/細雨絲竹(撰文)|

經典永不過時,例如女式翻領大衣,例如巴赫的曲子。

1929年秋至1930年夏,私立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簡稱“上海美專”)音樂系學生江定仙——化名“李仲超”,在一位女先生的指導下,首次學習演奏巴赫的鋼琴曲。有一點略微令人驚訝:江定仙生於1912年,年方十八;先生竟比他還要年少,出生於1913年,時年僅十七歲,堪稱音樂屆的天才少女。在上海美專史料檔案照片中,她梳著一頭時髦的短髮,穿一件深色翻領皮毛大衣,內搭淺色立領盤扣旗袍,表情端莊,眼神堅定,卻難掩臉上殘存的baby fat。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上海美專由傑出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海粟等人發起創設——不錯,正是該所學校於1917年大膽開辦人體模特寫生課,一度激起軒然大波。在這所“敢為天下先”的院校學習、工作的人們,眉梢似乎也都挑著一面“開風氣之先”的旗幟。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民國鉤沉系列/不定期更新/細雨絲竹(撰文)|

經典永不過時,例如女式翻領大衣,例如巴赫的曲子。

1929年秋至1930年夏,私立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簡稱“上海美專”)音樂系學生江定仙——化名“李仲超”,在一位女先生的指導下,首次學習演奏巴赫的鋼琴曲。有一點略微令人驚訝:江定仙生於1912年,年方十八;先生竟比他還要年少,出生於1913年,時年僅十七歲,堪稱音樂屆的天才少女。在上海美專史料檔案照片中,她梳著一頭時髦的短髮,穿一件深色翻領皮毛大衣,內搭淺色立領盤扣旗袍,表情端莊,眼神堅定,卻難掩臉上殘存的baby fat。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上海美專由傑出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海粟等人發起創設——不錯,正是該所學校於1917年大膽開辦人體模特寫生課,一度激起軒然大波。在這所“敢為天下先”的院校學習、工作的人們,眉梢似乎也都挑著一面“開風氣之先”的旗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那時候,人們沿襲傳統習俗,尊稱老師為“先生”。這位教授江定仙鋼琴課的先生名叫冷蘭琴,字“韻清”,山東臨朐濰縣人。作為當時有名的鋼琴家之一,她是意大利籍世界級鋼琴家、指揮家、上海租界工部局交響樂隊創始人兼指揮梅•帕器 (Mario Paci) 的親傳弟子,因此也是著名翻譯家傅雷之子——鋼琴家傅聰的同門師姐。事實上,她和傅聰的緣分遠不止於此,今後我們將會說到。

1920、30年代,上海美專的鋼琴教師大多為兼職,冷蘭琴除了在美專任教,還兼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鋼琴講師。在那個年代,這是一門安逸體面的職業,在社會上受人尊重,收入也不菲。筆者未能查詢美專和中大的工資單檔案,暫且參照以下史實進行推測:

上海美專兼職講師按課時給付薪酬,單價為12-16元/時;民國教育部規定國立大學兼職講師的課時費為2—5元/時,視課程難易而定。當時每週為6個工作日,假設冷蘭琴每週只在上海美專、中央大學分別擔任兩個課時,月薪也達到112元,相當於上海普通工人平均月薪(15元)的7.5倍、天津一般公司中級職員(50元)的2.2倍。1930年,一箇中層白領供養三口之家的月支出通常為50元左右,假如生活在天津這樣的一線大都市,這筆開支包括一整層樓的租金;假如生活在住房成本最高的大上海,只能覆蓋分租一個狹窄亭子間的房租。

冷蘭琴應該是沒有家口之累的。她出身於新式知識分子家庭,其父冷聯甲幼時家境清貧,入讀免費的美國教會學校,憑藉自身努力實現逆襲,考取英美教會舉辦的齊魯大學,畢業後投身教育界,職業生涯一說做到中央大學教授,一說曾在美國教會金陵中學教導處任職。以前者為參考,月基本薪酬在300-400元之間(其他收入另計)。並且,需要注意的是,冷聯甲把幾個女兒都培養成了藝術家。不分新舊社會,都有一條共同的規律,適用於絕大部分情況——能在藝術領域學有所成的孩子,通常家境優渥。所以,1930年的冷蘭琴,大概率是一位無需擔負家計的單身少女,月入112元以上,不管居住在上海還是南京,都可以過得比較寬裕。

這份境遇,常人羨慕不來。勞動不可替代性越強,收入就越高,身心自由度也越大,這是市場價值決定的。鋼琴教師在民國時期是稀缺人才,而藝術家大器早成,更需要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要素——“基因”。冷聯甲雖然是書生,其實藝術、體育天賦很高,他把藝術基因傳給了女兒們,體育基因傳給了兒子們。譬如其長女冷竹琴是聲樂家,曾任中央大學聲樂教授,1949年之後在香港、美國執教,教出了香港歌手石慧、葛蘭等學生;次子冷培根是物理工程師,畢業於金陵大學,後留學德國,他是體育健將,參加過第五屆(1933年)、第六屆(1935年)全國運動會擲鐵餅比賽,第一次榮獲亞軍,第二次勇奪冠軍。1936年,冷培根被選拔入中國體育代表團,遠征德國柏林,出戰第11屆夏季奧運會。所以說,冷蘭琴所擁有的先天優勢,首先就不是大多數人所能具備的。

梅•帕器教學以要求嚴格、注重手指訓練著稱,他的學生們日後從教,幾乎都傳承了他的風格。冷蘭琴在教學中想必也是如此。然而,她留給江定仙的回憶是美好的。1994年,前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江定仙教授在自傳中這樣寫道:“回想我學鋼琴先後經歷的六位老師,當然是以上海音專的呂維鈿、查哈羅夫二位時間最長(各二年),得益最多。另外兩位時間雖短,但在我的記憶中至今未忘:一位是美專的冷韻琴,她是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指揮、意大利鋼琴家帕器的學生。是她首先教我彈巴赫的作品。”

冷蘭琴與江定仙的師生緣不長,只有短暫的一年。1930年7月,冷蘭琴結束了上海美專的合同,轉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任教,同時繼續在中央大學兼職。從此後數年的事情發展來看,這是一次友好的告別、正常的人事變更。畢竟鋼琴教師在音樂教育界炙手可熱,在一所學校只教一、兩個學期是常態。

(注:1.如下圖所示,冷蘭琴最晚於1935-1936學年重返上海美專音樂系執教,並在1936年初該校新制第十七屆畢業紀念冊中留下一幀背影。2.下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民國鉤沉系列/不定期更新/細雨絲竹(撰文)|

經典永不過時,例如女式翻領大衣,例如巴赫的曲子。

1929年秋至1930年夏,私立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簡稱“上海美專”)音樂系學生江定仙——化名“李仲超”,在一位女先生的指導下,首次學習演奏巴赫的鋼琴曲。有一點略微令人驚訝:江定仙生於1912年,年方十八;先生竟比他還要年少,出生於1913年,時年僅十七歲,堪稱音樂屆的天才少女。在上海美專史料檔案照片中,她梳著一頭時髦的短髮,穿一件深色翻領皮毛大衣,內搭淺色立領盤扣旗袍,表情端莊,眼神堅定,卻難掩臉上殘存的baby fat。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上海美專由傑出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海粟等人發起創設——不錯,正是該所學校於1917年大膽開辦人體模特寫生課,一度激起軒然大波。在這所“敢為天下先”的院校學習、工作的人們,眉梢似乎也都挑著一面“開風氣之先”的旗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那時候,人們沿襲傳統習俗,尊稱老師為“先生”。這位教授江定仙鋼琴課的先生名叫冷蘭琴,字“韻清”,山東臨朐濰縣人。作為當時有名的鋼琴家之一,她是意大利籍世界級鋼琴家、指揮家、上海租界工部局交響樂隊創始人兼指揮梅•帕器 (Mario Paci) 的親傳弟子,因此也是著名翻譯家傅雷之子——鋼琴家傅聰的同門師姐。事實上,她和傅聰的緣分遠不止於此,今後我們將會說到。

1920、30年代,上海美專的鋼琴教師大多為兼職,冷蘭琴除了在美專任教,還兼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鋼琴講師。在那個年代,這是一門安逸體面的職業,在社會上受人尊重,收入也不菲。筆者未能查詢美專和中大的工資單檔案,暫且參照以下史實進行推測:

上海美專兼職講師按課時給付薪酬,單價為12-16元/時;民國教育部規定國立大學兼職講師的課時費為2—5元/時,視課程難易而定。當時每週為6個工作日,假設冷蘭琴每週只在上海美專、中央大學分別擔任兩個課時,月薪也達到112元,相當於上海普通工人平均月薪(15元)的7.5倍、天津一般公司中級職員(50元)的2.2倍。1930年,一箇中層白領供養三口之家的月支出通常為50元左右,假如生活在天津這樣的一線大都市,這筆開支包括一整層樓的租金;假如生活在住房成本最高的大上海,只能覆蓋分租一個狹窄亭子間的房租。

冷蘭琴應該是沒有家口之累的。她出身於新式知識分子家庭,其父冷聯甲幼時家境清貧,入讀免費的美國教會學校,憑藉自身努力實現逆襲,考取英美教會舉辦的齊魯大學,畢業後投身教育界,職業生涯一說做到中央大學教授,一說曾在美國教會金陵中學教導處任職。以前者為參考,月基本薪酬在300-400元之間(其他收入另計)。並且,需要注意的是,冷聯甲把幾個女兒都培養成了藝術家。不分新舊社會,都有一條共同的規律,適用於絕大部分情況——能在藝術領域學有所成的孩子,通常家境優渥。所以,1930年的冷蘭琴,大概率是一位無需擔負家計的單身少女,月入112元以上,不管居住在上海還是南京,都可以過得比較寬裕。

這份境遇,常人羨慕不來。勞動不可替代性越強,收入就越高,身心自由度也越大,這是市場價值決定的。鋼琴教師在民國時期是稀缺人才,而藝術家大器早成,更需要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要素——“基因”。冷聯甲雖然是書生,其實藝術、體育天賦很高,他把藝術基因傳給了女兒們,體育基因傳給了兒子們。譬如其長女冷竹琴是聲樂家,曾任中央大學聲樂教授,1949年之後在香港、美國執教,教出了香港歌手石慧、葛蘭等學生;次子冷培根是物理工程師,畢業於金陵大學,後留學德國,他是體育健將,參加過第五屆(1933年)、第六屆(1935年)全國運動會擲鐵餅比賽,第一次榮獲亞軍,第二次勇奪冠軍。1936年,冷培根被選拔入中國體育代表團,遠征德國柏林,出戰第11屆夏季奧運會。所以說,冷蘭琴所擁有的先天優勢,首先就不是大多數人所能具備的。

梅•帕器教學以要求嚴格、注重手指訓練著稱,他的學生們日後從教,幾乎都傳承了他的風格。冷蘭琴在教學中想必也是如此。然而,她留給江定仙的回憶是美好的。1994年,前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江定仙教授在自傳中這樣寫道:“回想我學鋼琴先後經歷的六位老師,當然是以上海音專的呂維鈿、查哈羅夫二位時間最長(各二年),得益最多。另外兩位時間雖短,但在我的記憶中至今未忘:一位是美專的冷韻琴,她是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指揮、意大利鋼琴家帕器的學生。是她首先教我彈巴赫的作品。”

冷蘭琴與江定仙的師生緣不長,只有短暫的一年。1930年7月,冷蘭琴結束了上海美專的合同,轉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任教,同時繼續在中央大學兼職。從此後數年的事情發展來看,這是一次友好的告別、正常的人事變更。畢竟鋼琴教師在音樂教育界炙手可熱,在一所學校只教一、兩個學期是常態。

(注:1.如下圖所示,冷蘭琴最晚於1935-1936學年重返上海美專音樂系執教,並在1936年初該校新制第十七屆畢業紀念冊中留下一幀背影。2.下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這次尋常的“跳槽”,竟在美專掀起一場不小的風波。

冷蘭琴走後,江定仙因“鬧風潮”,被美專開除,旋即以本名考入國立上海音專。關於江定仙“鬧風潮”的肇因,目前有兩種說法:

一是《炎黃春秋》2005年第9期陳宜平《著名音樂教育家江定仙》一文記載,系因抗議美專與冷蘭琴老師解約而起;

二是《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廖輔叔先生《緬懷老友江定仙》一文記載,1930年秋,江定仙“相當嚴肅”地“以革命的名義”回答他,被美專開除的原因是自己和同學陳田鶴“對音樂教師的教課感到不滿足,要求學校另選賢能”,校方認為他們對老師不敬

二者結合起來分析,江定仙之所以在美專“鬧風潮”,根本原因可能是不滿意該校音樂師資的整體狀態,牴觸情緒長期積累、不斷髮酵;而冷蘭琴離職、學生不認同新任鋼琴教師的教學模式,則有可能是激化矛盾的導火索。

自從美專一別,終其一生,江定仙和冷蘭琴恐怕再也無緣謀面。六十多年以後,年逾古稀的江先生已有些分不清“冷先生”的名和字,誤寫作“韻琴”。可是,她始終是上海美專唯一留給他正面印象的音樂教師。在他的記憶深處,依然迴響著“冷先生”彈奏的巴赫曲子,銘刻著師從她學習鋼琴的那些日子。

對此,冷蘭琴已無從得知。暫別美專的當年,亦即1930年的冬天,一位朋友對她說,自己有另一個朋友,今年剛從日本留學回來,想介紹給她認識,問她願不願意見個面?

那位朋友的朋友名叫宋希濂,字“蔭國”,1907年生,時年二十三歲,比冷蘭琴大六歲,湖南湘鄉人,老家是一戶有二十多畝田產的小鄉紳,世代詩書傳家。其曾祖父宋蟾桂追隨晚清名臣左宗棠赴西北平亂,在甘肅省歷任知縣、知府等職務。祖父宋光卿曾任奉政大夫,父親宋憲文飽讀經書,為家鄉興辦教育等公益事業,在當地頗有名望。

宋希濂出身在老派的讀書人家,幼年受父親宋憲文親授古典詩文,讀過傳統私塾。不過,其本人倒是成長為一名新青年,負笈於久負盛名的陶龕學校和長沙長郡中學,1924年初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是黃埔一期年齡倒數第二小的畢業生(年齡最小者是李良榮,1908年生)。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民國鉤沉系列/不定期更新/細雨絲竹(撰文)|

經典永不過時,例如女式翻領大衣,例如巴赫的曲子。

1929年秋至1930年夏,私立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簡稱“上海美專”)音樂系學生江定仙——化名“李仲超”,在一位女先生的指導下,首次學習演奏巴赫的鋼琴曲。有一點略微令人驚訝:江定仙生於1912年,年方十八;先生竟比他還要年少,出生於1913年,時年僅十七歲,堪稱音樂屆的天才少女。在上海美專史料檔案照片中,她梳著一頭時髦的短髮,穿一件深色翻領皮毛大衣,內搭淺色立領盤扣旗袍,表情端莊,眼神堅定,卻難掩臉上殘存的baby fat。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上海美專由傑出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海粟等人發起創設——不錯,正是該所學校於1917年大膽開辦人體模特寫生課,一度激起軒然大波。在這所“敢為天下先”的院校學習、工作的人們,眉梢似乎也都挑著一面“開風氣之先”的旗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那時候,人們沿襲傳統習俗,尊稱老師為“先生”。這位教授江定仙鋼琴課的先生名叫冷蘭琴,字“韻清”,山東臨朐濰縣人。作為當時有名的鋼琴家之一,她是意大利籍世界級鋼琴家、指揮家、上海租界工部局交響樂隊創始人兼指揮梅•帕器 (Mario Paci) 的親傳弟子,因此也是著名翻譯家傅雷之子——鋼琴家傅聰的同門師姐。事實上,她和傅聰的緣分遠不止於此,今後我們將會說到。

1920、30年代,上海美專的鋼琴教師大多為兼職,冷蘭琴除了在美專任教,還兼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鋼琴講師。在那個年代,這是一門安逸體面的職業,在社會上受人尊重,收入也不菲。筆者未能查詢美專和中大的工資單檔案,暫且參照以下史實進行推測:

上海美專兼職講師按課時給付薪酬,單價為12-16元/時;民國教育部規定國立大學兼職講師的課時費為2—5元/時,視課程難易而定。當時每週為6個工作日,假設冷蘭琴每週只在上海美專、中央大學分別擔任兩個課時,月薪也達到112元,相當於上海普通工人平均月薪(15元)的7.5倍、天津一般公司中級職員(50元)的2.2倍。1930年,一箇中層白領供養三口之家的月支出通常為50元左右,假如生活在天津這樣的一線大都市,這筆開支包括一整層樓的租金;假如生活在住房成本最高的大上海,只能覆蓋分租一個狹窄亭子間的房租。

冷蘭琴應該是沒有家口之累的。她出身於新式知識分子家庭,其父冷聯甲幼時家境清貧,入讀免費的美國教會學校,憑藉自身努力實現逆襲,考取英美教會舉辦的齊魯大學,畢業後投身教育界,職業生涯一說做到中央大學教授,一說曾在美國教會金陵中學教導處任職。以前者為參考,月基本薪酬在300-400元之間(其他收入另計)。並且,需要注意的是,冷聯甲把幾個女兒都培養成了藝術家。不分新舊社會,都有一條共同的規律,適用於絕大部分情況——能在藝術領域學有所成的孩子,通常家境優渥。所以,1930年的冷蘭琴,大概率是一位無需擔負家計的單身少女,月入112元以上,不管居住在上海還是南京,都可以過得比較寬裕。

這份境遇,常人羨慕不來。勞動不可替代性越強,收入就越高,身心自由度也越大,這是市場價值決定的。鋼琴教師在民國時期是稀缺人才,而藝術家大器早成,更需要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要素——“基因”。冷聯甲雖然是書生,其實藝術、體育天賦很高,他把藝術基因傳給了女兒們,體育基因傳給了兒子們。譬如其長女冷竹琴是聲樂家,曾任中央大學聲樂教授,1949年之後在香港、美國執教,教出了香港歌手石慧、葛蘭等學生;次子冷培根是物理工程師,畢業於金陵大學,後留學德國,他是體育健將,參加過第五屆(1933年)、第六屆(1935年)全國運動會擲鐵餅比賽,第一次榮獲亞軍,第二次勇奪冠軍。1936年,冷培根被選拔入中國體育代表團,遠征德國柏林,出戰第11屆夏季奧運會。所以說,冷蘭琴所擁有的先天優勢,首先就不是大多數人所能具備的。

梅•帕器教學以要求嚴格、注重手指訓練著稱,他的學生們日後從教,幾乎都傳承了他的風格。冷蘭琴在教學中想必也是如此。然而,她留給江定仙的回憶是美好的。1994年,前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江定仙教授在自傳中這樣寫道:“回想我學鋼琴先後經歷的六位老師,當然是以上海音專的呂維鈿、查哈羅夫二位時間最長(各二年),得益最多。另外兩位時間雖短,但在我的記憶中至今未忘:一位是美專的冷韻琴,她是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指揮、意大利鋼琴家帕器的學生。是她首先教我彈巴赫的作品。”

冷蘭琴與江定仙的師生緣不長,只有短暫的一年。1930年7月,冷蘭琴結束了上海美專的合同,轉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任教,同時繼續在中央大學兼職。從此後數年的事情發展來看,這是一次友好的告別、正常的人事變更。畢竟鋼琴教師在音樂教育界炙手可熱,在一所學校只教一、兩個學期是常態。

(注:1.如下圖所示,冷蘭琴最晚於1935-1936學年重返上海美專音樂系執教,並在1936年初該校新制第十七屆畢業紀念冊中留下一幀背影。2.下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這次尋常的“跳槽”,竟在美專掀起一場不小的風波。

冷蘭琴走後,江定仙因“鬧風潮”,被美專開除,旋即以本名考入國立上海音專。關於江定仙“鬧風潮”的肇因,目前有兩種說法:

一是《炎黃春秋》2005年第9期陳宜平《著名音樂教育家江定仙》一文記載,系因抗議美專與冷蘭琴老師解約而起;

二是《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廖輔叔先生《緬懷老友江定仙》一文記載,1930年秋,江定仙“相當嚴肅”地“以革命的名義”回答他,被美專開除的原因是自己和同學陳田鶴“對音樂教師的教課感到不滿足,要求學校另選賢能”,校方認為他們對老師不敬

二者結合起來分析,江定仙之所以在美專“鬧風潮”,根本原因可能是不滿意該校音樂師資的整體狀態,牴觸情緒長期積累、不斷髮酵;而冷蘭琴離職、學生不認同新任鋼琴教師的教學模式,則有可能是激化矛盾的導火索。

自從美專一別,終其一生,江定仙和冷蘭琴恐怕再也無緣謀面。六十多年以後,年逾古稀的江先生已有些分不清“冷先生”的名和字,誤寫作“韻琴”。可是,她始終是上海美專唯一留給他正面印象的音樂教師。在他的記憶深處,依然迴響著“冷先生”彈奏的巴赫曲子,銘刻著師從她學習鋼琴的那些日子。

對此,冷蘭琴已無從得知。暫別美專的當年,亦即1930年的冬天,一位朋友對她說,自己有另一個朋友,今年剛從日本留學回來,想介紹給她認識,問她願不願意見個面?

那位朋友的朋友名叫宋希濂,字“蔭國”,1907年生,時年二十三歲,比冷蘭琴大六歲,湖南湘鄉人,老家是一戶有二十多畝田產的小鄉紳,世代詩書傳家。其曾祖父宋蟾桂追隨晚清名臣左宗棠赴西北平亂,在甘肅省歷任知縣、知府等職務。祖父宋光卿曾任奉政大夫,父親宋憲文飽讀經書,為家鄉興辦教育等公益事業,在當地頗有名望。

宋希濂出身在老派的讀書人家,幼年受父親宋憲文親授古典詩文,讀過傳統私塾。不過,其本人倒是成長為一名新青年,負笈於久負盛名的陶龕學校和長沙長郡中學,1924年初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是黃埔一期年齡倒數第二小的畢業生(年齡最小者是李良榮,1908年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為少年宋希濂,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907-2007》。

宋希濂在兩次黃埔學生軍東征和北伐戰爭中均立有戰功,做過黃埔同學會交通股長,1927年獲校長蔣中正推薦,入日本陸軍千葉步兵學校深造,留學三載,於1930年五月畢業歸國,擔任教導第一師中校參謀,隨部隊參加了中原大戰。未幾,教導第一師改編為國民政府警衛師,宋希濂起初調任該師某團副團長,因在中原大戰中作戰有功而飛速晉升,現任警衛第二師第六團團長,駐防首都南京,可謂少年得志。此外,他雖然是軍人,平時給人們的印象卻是一位溫文儒雅的青年。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民國鉤沉系列/不定期更新/細雨絲竹(撰文)|

經典永不過時,例如女式翻領大衣,例如巴赫的曲子。

1929年秋至1930年夏,私立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簡稱“上海美專”)音樂系學生江定仙——化名“李仲超”,在一位女先生的指導下,首次學習演奏巴赫的鋼琴曲。有一點略微令人驚訝:江定仙生於1912年,年方十八;先生竟比他還要年少,出生於1913年,時年僅十七歲,堪稱音樂屆的天才少女。在上海美專史料檔案照片中,她梳著一頭時髦的短髮,穿一件深色翻領皮毛大衣,內搭淺色立領盤扣旗袍,表情端莊,眼神堅定,卻難掩臉上殘存的baby fat。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上海美專由傑出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海粟等人發起創設——不錯,正是該所學校於1917年大膽開辦人體模特寫生課,一度激起軒然大波。在這所“敢為天下先”的院校學習、工作的人們,眉梢似乎也都挑著一面“開風氣之先”的旗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那時候,人們沿襲傳統習俗,尊稱老師為“先生”。這位教授江定仙鋼琴課的先生名叫冷蘭琴,字“韻清”,山東臨朐濰縣人。作為當時有名的鋼琴家之一,她是意大利籍世界級鋼琴家、指揮家、上海租界工部局交響樂隊創始人兼指揮梅•帕器 (Mario Paci) 的親傳弟子,因此也是著名翻譯家傅雷之子——鋼琴家傅聰的同門師姐。事實上,她和傅聰的緣分遠不止於此,今後我們將會說到。

1920、30年代,上海美專的鋼琴教師大多為兼職,冷蘭琴除了在美專任教,還兼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鋼琴講師。在那個年代,這是一門安逸體面的職業,在社會上受人尊重,收入也不菲。筆者未能查詢美專和中大的工資單檔案,暫且參照以下史實進行推測:

上海美專兼職講師按課時給付薪酬,單價為12-16元/時;民國教育部規定國立大學兼職講師的課時費為2—5元/時,視課程難易而定。當時每週為6個工作日,假設冷蘭琴每週只在上海美專、中央大學分別擔任兩個課時,月薪也達到112元,相當於上海普通工人平均月薪(15元)的7.5倍、天津一般公司中級職員(50元)的2.2倍。1930年,一箇中層白領供養三口之家的月支出通常為50元左右,假如生活在天津這樣的一線大都市,這筆開支包括一整層樓的租金;假如生活在住房成本最高的大上海,只能覆蓋分租一個狹窄亭子間的房租。

冷蘭琴應該是沒有家口之累的。她出身於新式知識分子家庭,其父冷聯甲幼時家境清貧,入讀免費的美國教會學校,憑藉自身努力實現逆襲,考取英美教會舉辦的齊魯大學,畢業後投身教育界,職業生涯一說做到中央大學教授,一說曾在美國教會金陵中學教導處任職。以前者為參考,月基本薪酬在300-400元之間(其他收入另計)。並且,需要注意的是,冷聯甲把幾個女兒都培養成了藝術家。不分新舊社會,都有一條共同的規律,適用於絕大部分情況——能在藝術領域學有所成的孩子,通常家境優渥。所以,1930年的冷蘭琴,大概率是一位無需擔負家計的單身少女,月入112元以上,不管居住在上海還是南京,都可以過得比較寬裕。

這份境遇,常人羨慕不來。勞動不可替代性越強,收入就越高,身心自由度也越大,這是市場價值決定的。鋼琴教師在民國時期是稀缺人才,而藝術家大器早成,更需要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要素——“基因”。冷聯甲雖然是書生,其實藝術、體育天賦很高,他把藝術基因傳給了女兒們,體育基因傳給了兒子們。譬如其長女冷竹琴是聲樂家,曾任中央大學聲樂教授,1949年之後在香港、美國執教,教出了香港歌手石慧、葛蘭等學生;次子冷培根是物理工程師,畢業於金陵大學,後留學德國,他是體育健將,參加過第五屆(1933年)、第六屆(1935年)全國運動會擲鐵餅比賽,第一次榮獲亞軍,第二次勇奪冠軍。1936年,冷培根被選拔入中國體育代表團,遠征德國柏林,出戰第11屆夏季奧運會。所以說,冷蘭琴所擁有的先天優勢,首先就不是大多數人所能具備的。

梅•帕器教學以要求嚴格、注重手指訓練著稱,他的學生們日後從教,幾乎都傳承了他的風格。冷蘭琴在教學中想必也是如此。然而,她留給江定仙的回憶是美好的。1994年,前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江定仙教授在自傳中這樣寫道:“回想我學鋼琴先後經歷的六位老師,當然是以上海音專的呂維鈿、查哈羅夫二位時間最長(各二年),得益最多。另外兩位時間雖短,但在我的記憶中至今未忘:一位是美專的冷韻琴,她是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指揮、意大利鋼琴家帕器的學生。是她首先教我彈巴赫的作品。”

冷蘭琴與江定仙的師生緣不長,只有短暫的一年。1930年7月,冷蘭琴結束了上海美專的合同,轉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任教,同時繼續在中央大學兼職。從此後數年的事情發展來看,這是一次友好的告別、正常的人事變更。畢竟鋼琴教師在音樂教育界炙手可熱,在一所學校只教一、兩個學期是常態。

(注:1.如下圖所示,冷蘭琴最晚於1935-1936學年重返上海美專音樂系執教,並在1936年初該校新制第十七屆畢業紀念冊中留下一幀背影。2.下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這次尋常的“跳槽”,竟在美專掀起一場不小的風波。

冷蘭琴走後,江定仙因“鬧風潮”,被美專開除,旋即以本名考入國立上海音專。關於江定仙“鬧風潮”的肇因,目前有兩種說法:

一是《炎黃春秋》2005年第9期陳宜平《著名音樂教育家江定仙》一文記載,系因抗議美專與冷蘭琴老師解約而起;

二是《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廖輔叔先生《緬懷老友江定仙》一文記載,1930年秋,江定仙“相當嚴肅”地“以革命的名義”回答他,被美專開除的原因是自己和同學陳田鶴“對音樂教師的教課感到不滿足,要求學校另選賢能”,校方認為他們對老師不敬

二者結合起來分析,江定仙之所以在美專“鬧風潮”,根本原因可能是不滿意該校音樂師資的整體狀態,牴觸情緒長期積累、不斷髮酵;而冷蘭琴離職、學生不認同新任鋼琴教師的教學模式,則有可能是激化矛盾的導火索。

自從美專一別,終其一生,江定仙和冷蘭琴恐怕再也無緣謀面。六十多年以後,年逾古稀的江先生已有些分不清“冷先生”的名和字,誤寫作“韻琴”。可是,她始終是上海美專唯一留給他正面印象的音樂教師。在他的記憶深處,依然迴響著“冷先生”彈奏的巴赫曲子,銘刻著師從她學習鋼琴的那些日子。

對此,冷蘭琴已無從得知。暫別美專的當年,亦即1930年的冬天,一位朋友對她說,自己有另一個朋友,今年剛從日本留學回來,想介紹給她認識,問她願不願意見個面?

那位朋友的朋友名叫宋希濂,字“蔭國”,1907年生,時年二十三歲,比冷蘭琴大六歲,湖南湘鄉人,老家是一戶有二十多畝田產的小鄉紳,世代詩書傳家。其曾祖父宋蟾桂追隨晚清名臣左宗棠赴西北平亂,在甘肅省歷任知縣、知府等職務。祖父宋光卿曾任奉政大夫,父親宋憲文飽讀經書,為家鄉興辦教育等公益事業,在當地頗有名望。

宋希濂出身在老派的讀書人家,幼年受父親宋憲文親授古典詩文,讀過傳統私塾。不過,其本人倒是成長為一名新青年,負笈於久負盛名的陶龕學校和長沙長郡中學,1924年初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是黃埔一期年齡倒數第二小的畢業生(年齡最小者是李良榮,1908年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為少年宋希濂,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907-2007》。

宋希濂在兩次黃埔學生軍東征和北伐戰爭中均立有戰功,做過黃埔同學會交通股長,1927年獲校長蔣中正推薦,入日本陸軍千葉步兵學校深造,留學三載,於1930年五月畢業歸國,擔任教導第一師中校參謀,隨部隊參加了中原大戰。未幾,教導第一師改編為國民政府警衛師,宋希濂起初調任該師某團副團長,因在中原大戰中作戰有功而飛速晉升,現任警衛第二師第六團團長,駐防首都南京,可謂少年得志。此外,他雖然是軍人,平時給人們的印象卻是一位溫文儒雅的青年。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為宋希濂就讀黃埔軍校時自己刊刻的印章“黃埔生宋希濂”,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907-2007》。

就時代背景而言,宋希濂還具備一個重要的特點:他從來沒有包辦婚約束縛,是一頭徹底的、純粹的單身漢。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民國鉤沉系列/不定期更新/細雨絲竹(撰文)|

經典永不過時,例如女式翻領大衣,例如巴赫的曲子。

1929年秋至1930年夏,私立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簡稱“上海美專”)音樂系學生江定仙——化名“李仲超”,在一位女先生的指導下,首次學習演奏巴赫的鋼琴曲。有一點略微令人驚訝:江定仙生於1912年,年方十八;先生竟比他還要年少,出生於1913年,時年僅十七歲,堪稱音樂屆的天才少女。在上海美專史料檔案照片中,她梳著一頭時髦的短髮,穿一件深色翻領皮毛大衣,內搭淺色立領盤扣旗袍,表情端莊,眼神堅定,卻難掩臉上殘存的baby fat。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上海美專由傑出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海粟等人發起創設——不錯,正是該所學校於1917年大膽開辦人體模特寫生課,一度激起軒然大波。在這所“敢為天下先”的院校學習、工作的人們,眉梢似乎也都挑著一面“開風氣之先”的旗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那時候,人們沿襲傳統習俗,尊稱老師為“先生”。這位教授江定仙鋼琴課的先生名叫冷蘭琴,字“韻清”,山東臨朐濰縣人。作為當時有名的鋼琴家之一,她是意大利籍世界級鋼琴家、指揮家、上海租界工部局交響樂隊創始人兼指揮梅•帕器 (Mario Paci) 的親傳弟子,因此也是著名翻譯家傅雷之子——鋼琴家傅聰的同門師姐。事實上,她和傅聰的緣分遠不止於此,今後我們將會說到。

1920、30年代,上海美專的鋼琴教師大多為兼職,冷蘭琴除了在美專任教,還兼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鋼琴講師。在那個年代,這是一門安逸體面的職業,在社會上受人尊重,收入也不菲。筆者未能查詢美專和中大的工資單檔案,暫且參照以下史實進行推測:

上海美專兼職講師按課時給付薪酬,單價為12-16元/時;民國教育部規定國立大學兼職講師的課時費為2—5元/時,視課程難易而定。當時每週為6個工作日,假設冷蘭琴每週只在上海美專、中央大學分別擔任兩個課時,月薪也達到112元,相當於上海普通工人平均月薪(15元)的7.5倍、天津一般公司中級職員(50元)的2.2倍。1930年,一箇中層白領供養三口之家的月支出通常為50元左右,假如生活在天津這樣的一線大都市,這筆開支包括一整層樓的租金;假如生活在住房成本最高的大上海,只能覆蓋分租一個狹窄亭子間的房租。

冷蘭琴應該是沒有家口之累的。她出身於新式知識分子家庭,其父冷聯甲幼時家境清貧,入讀免費的美國教會學校,憑藉自身努力實現逆襲,考取英美教會舉辦的齊魯大學,畢業後投身教育界,職業生涯一說做到中央大學教授,一說曾在美國教會金陵中學教導處任職。以前者為參考,月基本薪酬在300-400元之間(其他收入另計)。並且,需要注意的是,冷聯甲把幾個女兒都培養成了藝術家。不分新舊社會,都有一條共同的規律,適用於絕大部分情況——能在藝術領域學有所成的孩子,通常家境優渥。所以,1930年的冷蘭琴,大概率是一位無需擔負家計的單身少女,月入112元以上,不管居住在上海還是南京,都可以過得比較寬裕。

這份境遇,常人羨慕不來。勞動不可替代性越強,收入就越高,身心自由度也越大,這是市場價值決定的。鋼琴教師在民國時期是稀缺人才,而藝術家大器早成,更需要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要素——“基因”。冷聯甲雖然是書生,其實藝術、體育天賦很高,他把藝術基因傳給了女兒們,體育基因傳給了兒子們。譬如其長女冷竹琴是聲樂家,曾任中央大學聲樂教授,1949年之後在香港、美國執教,教出了香港歌手石慧、葛蘭等學生;次子冷培根是物理工程師,畢業於金陵大學,後留學德國,他是體育健將,參加過第五屆(1933年)、第六屆(1935年)全國運動會擲鐵餅比賽,第一次榮獲亞軍,第二次勇奪冠軍。1936年,冷培根被選拔入中國體育代表團,遠征德國柏林,出戰第11屆夏季奧運會。所以說,冷蘭琴所擁有的先天優勢,首先就不是大多數人所能具備的。

梅•帕器教學以要求嚴格、注重手指訓練著稱,他的學生們日後從教,幾乎都傳承了他的風格。冷蘭琴在教學中想必也是如此。然而,她留給江定仙的回憶是美好的。1994年,前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江定仙教授在自傳中這樣寫道:“回想我學鋼琴先後經歷的六位老師,當然是以上海音專的呂維鈿、查哈羅夫二位時間最長(各二年),得益最多。另外兩位時間雖短,但在我的記憶中至今未忘:一位是美專的冷韻琴,她是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指揮、意大利鋼琴家帕器的學生。是她首先教我彈巴赫的作品。”

冷蘭琴與江定仙的師生緣不長,只有短暫的一年。1930年7月,冷蘭琴結束了上海美專的合同,轉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任教,同時繼續在中央大學兼職。從此後數年的事情發展來看,這是一次友好的告別、正常的人事變更。畢竟鋼琴教師在音樂教育界炙手可熱,在一所學校只教一、兩個學期是常態。

(注:1.如下圖所示,冷蘭琴最晚於1935-1936學年重返上海美專音樂系執教,並在1936年初該校新制第十七屆畢業紀念冊中留下一幀背影。2.下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這次尋常的“跳槽”,竟在美專掀起一場不小的風波。

冷蘭琴走後,江定仙因“鬧風潮”,被美專開除,旋即以本名考入國立上海音專。關於江定仙“鬧風潮”的肇因,目前有兩種說法:

一是《炎黃春秋》2005年第9期陳宜平《著名音樂教育家江定仙》一文記載,系因抗議美專與冷蘭琴老師解約而起;

二是《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廖輔叔先生《緬懷老友江定仙》一文記載,1930年秋,江定仙“相當嚴肅”地“以革命的名義”回答他,被美專開除的原因是自己和同學陳田鶴“對音樂教師的教課感到不滿足,要求學校另選賢能”,校方認為他們對老師不敬

二者結合起來分析,江定仙之所以在美專“鬧風潮”,根本原因可能是不滿意該校音樂師資的整體狀態,牴觸情緒長期積累、不斷髮酵;而冷蘭琴離職、學生不認同新任鋼琴教師的教學模式,則有可能是激化矛盾的導火索。

自從美專一別,終其一生,江定仙和冷蘭琴恐怕再也無緣謀面。六十多年以後,年逾古稀的江先生已有些分不清“冷先生”的名和字,誤寫作“韻琴”。可是,她始終是上海美專唯一留給他正面印象的音樂教師。在他的記憶深處,依然迴響著“冷先生”彈奏的巴赫曲子,銘刻著師從她學習鋼琴的那些日子。

對此,冷蘭琴已無從得知。暫別美專的當年,亦即1930年的冬天,一位朋友對她說,自己有另一個朋友,今年剛從日本留學回來,想介紹給她認識,問她願不願意見個面?

那位朋友的朋友名叫宋希濂,字“蔭國”,1907年生,時年二十三歲,比冷蘭琴大六歲,湖南湘鄉人,老家是一戶有二十多畝田產的小鄉紳,世代詩書傳家。其曾祖父宋蟾桂追隨晚清名臣左宗棠赴西北平亂,在甘肅省歷任知縣、知府等職務。祖父宋光卿曾任奉政大夫,父親宋憲文飽讀經書,為家鄉興辦教育等公益事業,在當地頗有名望。

宋希濂出身在老派的讀書人家,幼年受父親宋憲文親授古典詩文,讀過傳統私塾。不過,其本人倒是成長為一名新青年,負笈於久負盛名的陶龕學校和長沙長郡中學,1924年初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是黃埔一期年齡倒數第二小的畢業生(年齡最小者是李良榮,1908年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為少年宋希濂,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907-2007》。

宋希濂在兩次黃埔學生軍東征和北伐戰爭中均立有戰功,做過黃埔同學會交通股長,1927年獲校長蔣中正推薦,入日本陸軍千葉步兵學校深造,留學三載,於1930年五月畢業歸國,擔任教導第一師中校參謀,隨部隊參加了中原大戰。未幾,教導第一師改編為國民政府警衛師,宋希濂起初調任該師某團副團長,因在中原大戰中作戰有功而飛速晉升,現任警衛第二師第六團團長,駐防首都南京,可謂少年得志。此外,他雖然是軍人,平時給人們的印象卻是一位溫文儒雅的青年。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為宋希濂就讀黃埔軍校時自己刊刻的印章“黃埔生宋希濂”,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907-2007》。

就時代背景而言,宋希濂還具備一個重要的特點:他從來沒有包辦婚約束縛,是一頭徹底的、純粹的單身漢。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宋希濂1928年就讀日本千葉陸軍步校時期所攝,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

那是一個新舊文化激烈碰撞、緩慢更替的時代,有人自立自強、舒展個性,有人三綱五常、逆來順受。即便在“新青年”群體中,半新不舊者也大有人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服從於父輩的某些舊意識。在特定生活階段,他們只得絕對壓抑個人意志,把人生大事關進父輩編織的囚籠。囿於歷史侷限性,黃埔早期學員以已婚或訂婚之身入學者並不為少,有的甚至已做了父親。例如戴安瀾(三期),未婚妻姓王,出身貧寒農家,自幼忍著纏足弓鞋的劇痛做農活,目不識丁,乃至連大名也沒有,是戴安瀾在婚後給她取“王荷心”為名(後改為“荷馨”),幫助她補習文化;陳明仁(一期)考入黃埔時,原配夫人謝芳如女士所生長子陳揚釗已經三歲。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民國鉤沉系列/不定期更新/細雨絲竹(撰文)|

經典永不過時,例如女式翻領大衣,例如巴赫的曲子。

1929年秋至1930年夏,私立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簡稱“上海美專”)音樂系學生江定仙——化名“李仲超”,在一位女先生的指導下,首次學習演奏巴赫的鋼琴曲。有一點略微令人驚訝:江定仙生於1912年,年方十八;先生竟比他還要年少,出生於1913年,時年僅十七歲,堪稱音樂屆的天才少女。在上海美專史料檔案照片中,她梳著一頭時髦的短髮,穿一件深色翻領皮毛大衣,內搭淺色立領盤扣旗袍,表情端莊,眼神堅定,卻難掩臉上殘存的baby fat。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上海美專由傑出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海粟等人發起創設——不錯,正是該所學校於1917年大膽開辦人體模特寫生課,一度激起軒然大波。在這所“敢為天下先”的院校學習、工作的人們,眉梢似乎也都挑著一面“開風氣之先”的旗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那時候,人們沿襲傳統習俗,尊稱老師為“先生”。這位教授江定仙鋼琴課的先生名叫冷蘭琴,字“韻清”,山東臨朐濰縣人。作為當時有名的鋼琴家之一,她是意大利籍世界級鋼琴家、指揮家、上海租界工部局交響樂隊創始人兼指揮梅•帕器 (Mario Paci) 的親傳弟子,因此也是著名翻譯家傅雷之子——鋼琴家傅聰的同門師姐。事實上,她和傅聰的緣分遠不止於此,今後我們將會說到。

1920、30年代,上海美專的鋼琴教師大多為兼職,冷蘭琴除了在美專任教,還兼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鋼琴講師。在那個年代,這是一門安逸體面的職業,在社會上受人尊重,收入也不菲。筆者未能查詢美專和中大的工資單檔案,暫且參照以下史實進行推測:

上海美專兼職講師按課時給付薪酬,單價為12-16元/時;民國教育部規定國立大學兼職講師的課時費為2—5元/時,視課程難易而定。當時每週為6個工作日,假設冷蘭琴每週只在上海美專、中央大學分別擔任兩個課時,月薪也達到112元,相當於上海普通工人平均月薪(15元)的7.5倍、天津一般公司中級職員(50元)的2.2倍。1930年,一箇中層白領供養三口之家的月支出通常為50元左右,假如生活在天津這樣的一線大都市,這筆開支包括一整層樓的租金;假如生活在住房成本最高的大上海,只能覆蓋分租一個狹窄亭子間的房租。

冷蘭琴應該是沒有家口之累的。她出身於新式知識分子家庭,其父冷聯甲幼時家境清貧,入讀免費的美國教會學校,憑藉自身努力實現逆襲,考取英美教會舉辦的齊魯大學,畢業後投身教育界,職業生涯一說做到中央大學教授,一說曾在美國教會金陵中學教導處任職。以前者為參考,月基本薪酬在300-400元之間(其他收入另計)。並且,需要注意的是,冷聯甲把幾個女兒都培養成了藝術家。不分新舊社會,都有一條共同的規律,適用於絕大部分情況——能在藝術領域學有所成的孩子,通常家境優渥。所以,1930年的冷蘭琴,大概率是一位無需擔負家計的單身少女,月入112元以上,不管居住在上海還是南京,都可以過得比較寬裕。

這份境遇,常人羨慕不來。勞動不可替代性越強,收入就越高,身心自由度也越大,這是市場價值決定的。鋼琴教師在民國時期是稀缺人才,而藝術家大器早成,更需要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要素——“基因”。冷聯甲雖然是書生,其實藝術、體育天賦很高,他把藝術基因傳給了女兒們,體育基因傳給了兒子們。譬如其長女冷竹琴是聲樂家,曾任中央大學聲樂教授,1949年之後在香港、美國執教,教出了香港歌手石慧、葛蘭等學生;次子冷培根是物理工程師,畢業於金陵大學,後留學德國,他是體育健將,參加過第五屆(1933年)、第六屆(1935年)全國運動會擲鐵餅比賽,第一次榮獲亞軍,第二次勇奪冠軍。1936年,冷培根被選拔入中國體育代表團,遠征德國柏林,出戰第11屆夏季奧運會。所以說,冷蘭琴所擁有的先天優勢,首先就不是大多數人所能具備的。

梅•帕器教學以要求嚴格、注重手指訓練著稱,他的學生們日後從教,幾乎都傳承了他的風格。冷蘭琴在教學中想必也是如此。然而,她留給江定仙的回憶是美好的。1994年,前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江定仙教授在自傳中這樣寫道:“回想我學鋼琴先後經歷的六位老師,當然是以上海音專的呂維鈿、查哈羅夫二位時間最長(各二年),得益最多。另外兩位時間雖短,但在我的記憶中至今未忘:一位是美專的冷韻琴,她是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指揮、意大利鋼琴家帕器的學生。是她首先教我彈巴赫的作品。”

冷蘭琴與江定仙的師生緣不長,只有短暫的一年。1930年7月,冷蘭琴結束了上海美專的合同,轉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任教,同時繼續在中央大學兼職。從此後數年的事情發展來看,這是一次友好的告別、正常的人事變更。畢竟鋼琴教師在音樂教育界炙手可熱,在一所學校只教一、兩個學期是常態。

(注:1.如下圖所示,冷蘭琴最晚於1935-1936學年重返上海美專音樂系執教,並在1936年初該校新制第十七屆畢業紀念冊中留下一幀背影。2.下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這次尋常的“跳槽”,竟在美專掀起一場不小的風波。

冷蘭琴走後,江定仙因“鬧風潮”,被美專開除,旋即以本名考入國立上海音專。關於江定仙“鬧風潮”的肇因,目前有兩種說法:

一是《炎黃春秋》2005年第9期陳宜平《著名音樂教育家江定仙》一文記載,系因抗議美專與冷蘭琴老師解約而起;

二是《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廖輔叔先生《緬懷老友江定仙》一文記載,1930年秋,江定仙“相當嚴肅”地“以革命的名義”回答他,被美專開除的原因是自己和同學陳田鶴“對音樂教師的教課感到不滿足,要求學校另選賢能”,校方認為他們對老師不敬

二者結合起來分析,江定仙之所以在美專“鬧風潮”,根本原因可能是不滿意該校音樂師資的整體狀態,牴觸情緒長期積累、不斷髮酵;而冷蘭琴離職、學生不認同新任鋼琴教師的教學模式,則有可能是激化矛盾的導火索。

自從美專一別,終其一生,江定仙和冷蘭琴恐怕再也無緣謀面。六十多年以後,年逾古稀的江先生已有些分不清“冷先生”的名和字,誤寫作“韻琴”。可是,她始終是上海美專唯一留給他正面印象的音樂教師。在他的記憶深處,依然迴響著“冷先生”彈奏的巴赫曲子,銘刻著師從她學習鋼琴的那些日子。

對此,冷蘭琴已無從得知。暫別美專的當年,亦即1930年的冬天,一位朋友對她說,自己有另一個朋友,今年剛從日本留學回來,想介紹給她認識,問她願不願意見個面?

那位朋友的朋友名叫宋希濂,字“蔭國”,1907年生,時年二十三歲,比冷蘭琴大六歲,湖南湘鄉人,老家是一戶有二十多畝田產的小鄉紳,世代詩書傳家。其曾祖父宋蟾桂追隨晚清名臣左宗棠赴西北平亂,在甘肅省歷任知縣、知府等職務。祖父宋光卿曾任奉政大夫,父親宋憲文飽讀經書,為家鄉興辦教育等公益事業,在當地頗有名望。

宋希濂出身在老派的讀書人家,幼年受父親宋憲文親授古典詩文,讀過傳統私塾。不過,其本人倒是成長為一名新青年,負笈於久負盛名的陶龕學校和長沙長郡中學,1924年初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是黃埔一期年齡倒數第二小的畢業生(年齡最小者是李良榮,1908年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為少年宋希濂,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907-2007》。

宋希濂在兩次黃埔學生軍東征和北伐戰爭中均立有戰功,做過黃埔同學會交通股長,1927年獲校長蔣中正推薦,入日本陸軍千葉步兵學校深造,留學三載,於1930年五月畢業歸國,擔任教導第一師中校參謀,隨部隊參加了中原大戰。未幾,教導第一師改編為國民政府警衛師,宋希濂起初調任該師某團副團長,因在中原大戰中作戰有功而飛速晉升,現任警衛第二師第六團團長,駐防首都南京,可謂少年得志。此外,他雖然是軍人,平時給人們的印象卻是一位溫文儒雅的青年。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為宋希濂就讀黃埔軍校時自己刊刻的印章“黃埔生宋希濂”,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907-2007》。

就時代背景而言,宋希濂還具備一個重要的特點:他從來沒有包辦婚約束縛,是一頭徹底的、純粹的單身漢。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宋希濂1928年就讀日本千葉陸軍步校時期所攝,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

那是一個新舊文化激烈碰撞、緩慢更替的時代,有人自立自強、舒展個性,有人三綱五常、逆來順受。即便在“新青年”群體中,半新不舊者也大有人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服從於父輩的某些舊意識。在特定生活階段,他們只得絕對壓抑個人意志,把人生大事關進父輩編織的囚籠。囿於歷史侷限性,黃埔早期學員以已婚或訂婚之身入學者並不為少,有的甚至已做了父親。例如戴安瀾(三期),未婚妻姓王,出身貧寒農家,自幼忍著纏足弓鞋的劇痛做農活,目不識丁,乃至連大名也沒有,是戴安瀾在婚後給她取“王荷心”為名(後改為“荷馨”),幫助她補習文化;陳明仁(一期)考入黃埔時,原配夫人謝芳如女士所生長子陳揚釗已經三歲。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戴安瀾將軍全家福,左一為夫人王荷馨女士

此類學員大多奉父母之命成婚,一般缺乏感情基礎。結髮妻子或未婚妻以舊式女性居多,文化程度偏低,有的乾脆就是文盲,見識閉塞,言談淳樸,氣質鄉土,帶到社交場合拿不出手。如此一來,等到男方見了大世面、快速出人頭地,雙方共同語言自然越來越少。在鼓勵新青年砸碎包辦婚姻枷鎖、追求戀愛自由和婚姻自主的時代潮流中,除了陳明仁、鄭洞國(一期)這種與糟糠之妻伉儷情深的模範丈夫,以及戴安瀾這樣信守家長所訂婚約、如約迎娶未婚妻的道德完人,許多黃埔學生紛紛廢除舊式婚約,與心儀的新女性另結連理。

這種操作在當時司空見慣,“黨國”大佬如蔣介石之輩都是“辭舊迎新”大潮的領軍人物。可是這樣做終究要多一重麻煩。加上原配通常“離婚不離家”,繼續留在家鄉為公婆養老送終,仍被男方父母和老家親屬、鄉親視為正配,導致新人的婚姻生活永遠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影子,總歸不是很舒服。據說黃維(黃埔一期)的初戀女友趙澤芸就是經父親勸阻,認真思考了對方有結髮妻子這個短板,預估後續可能浮現諸多不方便之處,斷然放棄,轉而與另一位黃埔生戴之奇結合。

如果父母頑固維護原兒媳的地位,那就更要頭痛了。例如,黃維後來與大家閨秀蔡若曙真心相愛,但黃母堅決不允許兒子離棄原配桂仙梅。黃維在母親面前長跪不起,老太太才勉強以桂仙梅留在黃家生活為前提,不再阻止兒子循法律程序離婚、再婚。然而,老太太緊握家法族規,至死也不承認蔡若曙為兒媳。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民國鉤沉系列/不定期更新/細雨絲竹(撰文)|

經典永不過時,例如女式翻領大衣,例如巴赫的曲子。

1929年秋至1930年夏,私立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簡稱“上海美專”)音樂系學生江定仙——化名“李仲超”,在一位女先生的指導下,首次學習演奏巴赫的鋼琴曲。有一點略微令人驚訝:江定仙生於1912年,年方十八;先生竟比他還要年少,出生於1913年,時年僅十七歲,堪稱音樂屆的天才少女。在上海美專史料檔案照片中,她梳著一頭時髦的短髮,穿一件深色翻領皮毛大衣,內搭淺色立領盤扣旗袍,表情端莊,眼神堅定,卻難掩臉上殘存的baby fat。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上海美專由傑出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海粟等人發起創設——不錯,正是該所學校於1917年大膽開辦人體模特寫生課,一度激起軒然大波。在這所“敢為天下先”的院校學習、工作的人們,眉梢似乎也都挑著一面“開風氣之先”的旗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那時候,人們沿襲傳統習俗,尊稱老師為“先生”。這位教授江定仙鋼琴課的先生名叫冷蘭琴,字“韻清”,山東臨朐濰縣人。作為當時有名的鋼琴家之一,她是意大利籍世界級鋼琴家、指揮家、上海租界工部局交響樂隊創始人兼指揮梅•帕器 (Mario Paci) 的親傳弟子,因此也是著名翻譯家傅雷之子——鋼琴家傅聰的同門師姐。事實上,她和傅聰的緣分遠不止於此,今後我們將會說到。

1920、30年代,上海美專的鋼琴教師大多為兼職,冷蘭琴除了在美專任教,還兼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鋼琴講師。在那個年代,這是一門安逸體面的職業,在社會上受人尊重,收入也不菲。筆者未能查詢美專和中大的工資單檔案,暫且參照以下史實進行推測:

上海美專兼職講師按課時給付薪酬,單價為12-16元/時;民國教育部規定國立大學兼職講師的課時費為2—5元/時,視課程難易而定。當時每週為6個工作日,假設冷蘭琴每週只在上海美專、中央大學分別擔任兩個課時,月薪也達到112元,相當於上海普通工人平均月薪(15元)的7.5倍、天津一般公司中級職員(50元)的2.2倍。1930年,一箇中層白領供養三口之家的月支出通常為50元左右,假如生活在天津這樣的一線大都市,這筆開支包括一整層樓的租金;假如生活在住房成本最高的大上海,只能覆蓋分租一個狹窄亭子間的房租。

冷蘭琴應該是沒有家口之累的。她出身於新式知識分子家庭,其父冷聯甲幼時家境清貧,入讀免費的美國教會學校,憑藉自身努力實現逆襲,考取英美教會舉辦的齊魯大學,畢業後投身教育界,職業生涯一說做到中央大學教授,一說曾在美國教會金陵中學教導處任職。以前者為參考,月基本薪酬在300-400元之間(其他收入另計)。並且,需要注意的是,冷聯甲把幾個女兒都培養成了藝術家。不分新舊社會,都有一條共同的規律,適用於絕大部分情況——能在藝術領域學有所成的孩子,通常家境優渥。所以,1930年的冷蘭琴,大概率是一位無需擔負家計的單身少女,月入112元以上,不管居住在上海還是南京,都可以過得比較寬裕。

這份境遇,常人羨慕不來。勞動不可替代性越強,收入就越高,身心自由度也越大,這是市場價值決定的。鋼琴教師在民國時期是稀缺人才,而藝術家大器早成,更需要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要素——“基因”。冷聯甲雖然是書生,其實藝術、體育天賦很高,他把藝術基因傳給了女兒們,體育基因傳給了兒子們。譬如其長女冷竹琴是聲樂家,曾任中央大學聲樂教授,1949年之後在香港、美國執教,教出了香港歌手石慧、葛蘭等學生;次子冷培根是物理工程師,畢業於金陵大學,後留學德國,他是體育健將,參加過第五屆(1933年)、第六屆(1935年)全國運動會擲鐵餅比賽,第一次榮獲亞軍,第二次勇奪冠軍。1936年,冷培根被選拔入中國體育代表團,遠征德國柏林,出戰第11屆夏季奧運會。所以說,冷蘭琴所擁有的先天優勢,首先就不是大多數人所能具備的。

梅•帕器教學以要求嚴格、注重手指訓練著稱,他的學生們日後從教,幾乎都傳承了他的風格。冷蘭琴在教學中想必也是如此。然而,她留給江定仙的回憶是美好的。1994年,前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江定仙教授在自傳中這樣寫道:“回想我學鋼琴先後經歷的六位老師,當然是以上海音專的呂維鈿、查哈羅夫二位時間最長(各二年),得益最多。另外兩位時間雖短,但在我的記憶中至今未忘:一位是美專的冷韻琴,她是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指揮、意大利鋼琴家帕器的學生。是她首先教我彈巴赫的作品。”

冷蘭琴與江定仙的師生緣不長,只有短暫的一年。1930年7月,冷蘭琴結束了上海美專的合同,轉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任教,同時繼續在中央大學兼職。從此後數年的事情發展來看,這是一次友好的告別、正常的人事變更。畢竟鋼琴教師在音樂教育界炙手可熱,在一所學校只教一、兩個學期是常態。

(注:1.如下圖所示,冷蘭琴最晚於1935-1936學年重返上海美專音樂系執教,並在1936年初該校新制第十七屆畢業紀念冊中留下一幀背影。2.下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這次尋常的“跳槽”,竟在美專掀起一場不小的風波。

冷蘭琴走後,江定仙因“鬧風潮”,被美專開除,旋即以本名考入國立上海音專。關於江定仙“鬧風潮”的肇因,目前有兩種說法:

一是《炎黃春秋》2005年第9期陳宜平《著名音樂教育家江定仙》一文記載,系因抗議美專與冷蘭琴老師解約而起;

二是《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廖輔叔先生《緬懷老友江定仙》一文記載,1930年秋,江定仙“相當嚴肅”地“以革命的名義”回答他,被美專開除的原因是自己和同學陳田鶴“對音樂教師的教課感到不滿足,要求學校另選賢能”,校方認為他們對老師不敬

二者結合起來分析,江定仙之所以在美專“鬧風潮”,根本原因可能是不滿意該校音樂師資的整體狀態,牴觸情緒長期積累、不斷髮酵;而冷蘭琴離職、學生不認同新任鋼琴教師的教學模式,則有可能是激化矛盾的導火索。

自從美專一別,終其一生,江定仙和冷蘭琴恐怕再也無緣謀面。六十多年以後,年逾古稀的江先生已有些分不清“冷先生”的名和字,誤寫作“韻琴”。可是,她始終是上海美專唯一留給他正面印象的音樂教師。在他的記憶深處,依然迴響著“冷先生”彈奏的巴赫曲子,銘刻著師從她學習鋼琴的那些日子。

對此,冷蘭琴已無從得知。暫別美專的當年,亦即1930年的冬天,一位朋友對她說,自己有另一個朋友,今年剛從日本留學回來,想介紹給她認識,問她願不願意見個面?

那位朋友的朋友名叫宋希濂,字“蔭國”,1907年生,時年二十三歲,比冷蘭琴大六歲,湖南湘鄉人,老家是一戶有二十多畝田產的小鄉紳,世代詩書傳家。其曾祖父宋蟾桂追隨晚清名臣左宗棠赴西北平亂,在甘肅省歷任知縣、知府等職務。祖父宋光卿曾任奉政大夫,父親宋憲文飽讀經書,為家鄉興辦教育等公益事業,在當地頗有名望。

宋希濂出身在老派的讀書人家,幼年受父親宋憲文親授古典詩文,讀過傳統私塾。不過,其本人倒是成長為一名新青年,負笈於久負盛名的陶龕學校和長沙長郡中學,1924年初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是黃埔一期年齡倒數第二小的畢業生(年齡最小者是李良榮,1908年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為少年宋希濂,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907-2007》。

宋希濂在兩次黃埔學生軍東征和北伐戰爭中均立有戰功,做過黃埔同學會交通股長,1927年獲校長蔣中正推薦,入日本陸軍千葉步兵學校深造,留學三載,於1930年五月畢業歸國,擔任教導第一師中校參謀,隨部隊參加了中原大戰。未幾,教導第一師改編為國民政府警衛師,宋希濂起初調任該師某團副團長,因在中原大戰中作戰有功而飛速晉升,現任警衛第二師第六團團長,駐防首都南京,可謂少年得志。此外,他雖然是軍人,平時給人們的印象卻是一位溫文儒雅的青年。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為宋希濂就讀黃埔軍校時自己刊刻的印章“黃埔生宋希濂”,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907-2007》。

就時代背景而言,宋希濂還具備一個重要的特點:他從來沒有包辦婚約束縛,是一頭徹底的、純粹的單身漢。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宋希濂1928年就讀日本千葉陸軍步校時期所攝,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

那是一個新舊文化激烈碰撞、緩慢更替的時代,有人自立自強、舒展個性,有人三綱五常、逆來順受。即便在“新青年”群體中,半新不舊者也大有人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服從於父輩的某些舊意識。在特定生活階段,他們只得絕對壓抑個人意志,把人生大事關進父輩編織的囚籠。囿於歷史侷限性,黃埔早期學員以已婚或訂婚之身入學者並不為少,有的甚至已做了父親。例如戴安瀾(三期),未婚妻姓王,出身貧寒農家,自幼忍著纏足弓鞋的劇痛做農活,目不識丁,乃至連大名也沒有,是戴安瀾在婚後給她取“王荷心”為名(後改為“荷馨”),幫助她補習文化;陳明仁(一期)考入黃埔時,原配夫人謝芳如女士所生長子陳揚釗已經三歲。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戴安瀾將軍全家福,左一為夫人王荷馨女士

此類學員大多奉父母之命成婚,一般缺乏感情基礎。結髮妻子或未婚妻以舊式女性居多,文化程度偏低,有的乾脆就是文盲,見識閉塞,言談淳樸,氣質鄉土,帶到社交場合拿不出手。如此一來,等到男方見了大世面、快速出人頭地,雙方共同語言自然越來越少。在鼓勵新青年砸碎包辦婚姻枷鎖、追求戀愛自由和婚姻自主的時代潮流中,除了陳明仁、鄭洞國(一期)這種與糟糠之妻伉儷情深的模範丈夫,以及戴安瀾這樣信守家長所訂婚約、如約迎娶未婚妻的道德完人,許多黃埔學生紛紛廢除舊式婚約,與心儀的新女性另結連理。

這種操作在當時司空見慣,“黨國”大佬如蔣介石之輩都是“辭舊迎新”大潮的領軍人物。可是這樣做終究要多一重麻煩。加上原配通常“離婚不離家”,繼續留在家鄉為公婆養老送終,仍被男方父母和老家親屬、鄉親視為正配,導致新人的婚姻生活永遠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影子,總歸不是很舒服。據說黃維(黃埔一期)的初戀女友趙澤芸就是經父親勸阻,認真思考了對方有結髮妻子這個短板,預估後續可能浮現諸多不方便之處,斷然放棄,轉而與另一位黃埔生戴之奇結合。

如果父母頑固維護原兒媳的地位,那就更要頭痛了。例如,黃維後來與大家閨秀蔡若曙真心相愛,但黃母堅決不允許兒子離棄原配桂仙梅。黃維在母親面前長跪不起,老太太才勉強以桂仙梅留在黃家生活為前提,不再阻止兒子循法律程序離婚、再婚。然而,老太太緊握家法族規,至死也不承認蔡若曙為兒媳。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黃維、蔡若曙結婚照

不過,遭遇強勢而固執的老式家族,黃維和蔡若曙又算是幸運兒。更有甚者,由於無法說服家族——也可能考慮到原配老實本分,還育有子嗣、接續香火有功(估計這一點更關鍵),對於原配身為舊式女性最為敝帚自珍的名分,便不忍心加以剝奪,最終沒有辦理離婚手續,對外最多含含糊糊地聲稱“封建包辦,本人不予承認”,就把原配丟在故鄉,徑直停妻再娶。例如桂系大佬李宗仁,其家喻戶曉的夫人郭德潔及續絃胡友鬆實為二房,原配李秀文女士誕育李宗仁唯一的親生兒子,並沒有離異;魯迅先生的原配朱安和真愛許廣平同樣如此……

再如張靈甫(黃埔四期),一生結婚四次,實際上從未與原配發妻邢瓊英正式離婚。現在廣為人知的“張靈甫遺孀”王玉齡女士,其實質地位,嚴格來講,並不那麼“光鮮”。1930年民法典確立一夫一妻制,同時,為了兼顧根深蒂固的納妾傳統,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娶妾非婚姻”、“雖非親屬而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同居一家者,視為家屬”。這意味著,王玉齡並不是張靈甫的妻子,與張靈甫之間不存在法律認可的婚姻關係,只是“同居一家”的永久“家屬”。王女士或許不在乎法律問題,但不代表同時代的所有新女性都不在乎,換成別人未必願意“不明不白”地“嫁”給一個有婦之夫。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民國鉤沉系列/不定期更新/細雨絲竹(撰文)|

經典永不過時,例如女式翻領大衣,例如巴赫的曲子。

1929年秋至1930年夏,私立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簡稱“上海美專”)音樂系學生江定仙——化名“李仲超”,在一位女先生的指導下,首次學習演奏巴赫的鋼琴曲。有一點略微令人驚訝:江定仙生於1912年,年方十八;先生竟比他還要年少,出生於1913年,時年僅十七歲,堪稱音樂屆的天才少女。在上海美專史料檔案照片中,她梳著一頭時髦的短髮,穿一件深色翻領皮毛大衣,內搭淺色立領盤扣旗袍,表情端莊,眼神堅定,卻難掩臉上殘存的baby fat。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上海美專由傑出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海粟等人發起創設——不錯,正是該所學校於1917年大膽開辦人體模特寫生課,一度激起軒然大波。在這所“敢為天下先”的院校學習、工作的人們,眉梢似乎也都挑著一面“開風氣之先”的旗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那時候,人們沿襲傳統習俗,尊稱老師為“先生”。這位教授江定仙鋼琴課的先生名叫冷蘭琴,字“韻清”,山東臨朐濰縣人。作為當時有名的鋼琴家之一,她是意大利籍世界級鋼琴家、指揮家、上海租界工部局交響樂隊創始人兼指揮梅•帕器 (Mario Paci) 的親傳弟子,因此也是著名翻譯家傅雷之子——鋼琴家傅聰的同門師姐。事實上,她和傅聰的緣分遠不止於此,今後我們將會說到。

1920、30年代,上海美專的鋼琴教師大多為兼職,冷蘭琴除了在美專任教,還兼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鋼琴講師。在那個年代,這是一門安逸體面的職業,在社會上受人尊重,收入也不菲。筆者未能查詢美專和中大的工資單檔案,暫且參照以下史實進行推測:

上海美專兼職講師按課時給付薪酬,單價為12-16元/時;民國教育部規定國立大學兼職講師的課時費為2—5元/時,視課程難易而定。當時每週為6個工作日,假設冷蘭琴每週只在上海美專、中央大學分別擔任兩個課時,月薪也達到112元,相當於上海普通工人平均月薪(15元)的7.5倍、天津一般公司中級職員(50元)的2.2倍。1930年,一箇中層白領供養三口之家的月支出通常為50元左右,假如生活在天津這樣的一線大都市,這筆開支包括一整層樓的租金;假如生活在住房成本最高的大上海,只能覆蓋分租一個狹窄亭子間的房租。

冷蘭琴應該是沒有家口之累的。她出身於新式知識分子家庭,其父冷聯甲幼時家境清貧,入讀免費的美國教會學校,憑藉自身努力實現逆襲,考取英美教會舉辦的齊魯大學,畢業後投身教育界,職業生涯一說做到中央大學教授,一說曾在美國教會金陵中學教導處任職。以前者為參考,月基本薪酬在300-400元之間(其他收入另計)。並且,需要注意的是,冷聯甲把幾個女兒都培養成了藝術家。不分新舊社會,都有一條共同的規律,適用於絕大部分情況——能在藝術領域學有所成的孩子,通常家境優渥。所以,1930年的冷蘭琴,大概率是一位無需擔負家計的單身少女,月入112元以上,不管居住在上海還是南京,都可以過得比較寬裕。

這份境遇,常人羨慕不來。勞動不可替代性越強,收入就越高,身心自由度也越大,這是市場價值決定的。鋼琴教師在民國時期是稀缺人才,而藝術家大器早成,更需要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要素——“基因”。冷聯甲雖然是書生,其實藝術、體育天賦很高,他把藝術基因傳給了女兒們,體育基因傳給了兒子們。譬如其長女冷竹琴是聲樂家,曾任中央大學聲樂教授,1949年之後在香港、美國執教,教出了香港歌手石慧、葛蘭等學生;次子冷培根是物理工程師,畢業於金陵大學,後留學德國,他是體育健將,參加過第五屆(1933年)、第六屆(1935年)全國運動會擲鐵餅比賽,第一次榮獲亞軍,第二次勇奪冠軍。1936年,冷培根被選拔入中國體育代表團,遠征德國柏林,出戰第11屆夏季奧運會。所以說,冷蘭琴所擁有的先天優勢,首先就不是大多數人所能具備的。

梅•帕器教學以要求嚴格、注重手指訓練著稱,他的學生們日後從教,幾乎都傳承了他的風格。冷蘭琴在教學中想必也是如此。然而,她留給江定仙的回憶是美好的。1994年,前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江定仙教授在自傳中這樣寫道:“回想我學鋼琴先後經歷的六位老師,當然是以上海音專的呂維鈿、查哈羅夫二位時間最長(各二年),得益最多。另外兩位時間雖短,但在我的記憶中至今未忘:一位是美專的冷韻琴,她是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指揮、意大利鋼琴家帕器的學生。是她首先教我彈巴赫的作品。”

冷蘭琴與江定仙的師生緣不長,只有短暫的一年。1930年7月,冷蘭琴結束了上海美專的合同,轉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任教,同時繼續在中央大學兼職。從此後數年的事情發展來看,這是一次友好的告別、正常的人事變更。畢竟鋼琴教師在音樂教育界炙手可熱,在一所學校只教一、兩個學期是常態。

(注:1.如下圖所示,冷蘭琴最晚於1935-1936學年重返上海美專音樂系執教,並在1936年初該校新制第十七屆畢業紀念冊中留下一幀背影。2.下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這次尋常的“跳槽”,竟在美專掀起一場不小的風波。

冷蘭琴走後,江定仙因“鬧風潮”,被美專開除,旋即以本名考入國立上海音專。關於江定仙“鬧風潮”的肇因,目前有兩種說法:

一是《炎黃春秋》2005年第9期陳宜平《著名音樂教育家江定仙》一文記載,系因抗議美專與冷蘭琴老師解約而起;

二是《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廖輔叔先生《緬懷老友江定仙》一文記載,1930年秋,江定仙“相當嚴肅”地“以革命的名義”回答他,被美專開除的原因是自己和同學陳田鶴“對音樂教師的教課感到不滿足,要求學校另選賢能”,校方認為他們對老師不敬

二者結合起來分析,江定仙之所以在美專“鬧風潮”,根本原因可能是不滿意該校音樂師資的整體狀態,牴觸情緒長期積累、不斷髮酵;而冷蘭琴離職、學生不認同新任鋼琴教師的教學模式,則有可能是激化矛盾的導火索。

自從美專一別,終其一生,江定仙和冷蘭琴恐怕再也無緣謀面。六十多年以後,年逾古稀的江先生已有些分不清“冷先生”的名和字,誤寫作“韻琴”。可是,她始終是上海美專唯一留給他正面印象的音樂教師。在他的記憶深處,依然迴響著“冷先生”彈奏的巴赫曲子,銘刻著師從她學習鋼琴的那些日子。

對此,冷蘭琴已無從得知。暫別美專的當年,亦即1930年的冬天,一位朋友對她說,自己有另一個朋友,今年剛從日本留學回來,想介紹給她認識,問她願不願意見個面?

那位朋友的朋友名叫宋希濂,字“蔭國”,1907年生,時年二十三歲,比冷蘭琴大六歲,湖南湘鄉人,老家是一戶有二十多畝田產的小鄉紳,世代詩書傳家。其曾祖父宋蟾桂追隨晚清名臣左宗棠赴西北平亂,在甘肅省歷任知縣、知府等職務。祖父宋光卿曾任奉政大夫,父親宋憲文飽讀經書,為家鄉興辦教育等公益事業,在當地頗有名望。

宋希濂出身在老派的讀書人家,幼年受父親宋憲文親授古典詩文,讀過傳統私塾。不過,其本人倒是成長為一名新青年,負笈於久負盛名的陶龕學校和長沙長郡中學,1924年初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是黃埔一期年齡倒數第二小的畢業生(年齡最小者是李良榮,1908年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為少年宋希濂,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907-2007》。

宋希濂在兩次黃埔學生軍東征和北伐戰爭中均立有戰功,做過黃埔同學會交通股長,1927年獲校長蔣中正推薦,入日本陸軍千葉步兵學校深造,留學三載,於1930年五月畢業歸國,擔任教導第一師中校參謀,隨部隊參加了中原大戰。未幾,教導第一師改編為國民政府警衛師,宋希濂起初調任該師某團副團長,因在中原大戰中作戰有功而飛速晉升,現任警衛第二師第六團團長,駐防首都南京,可謂少年得志。此外,他雖然是軍人,平時給人們的印象卻是一位溫文儒雅的青年。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為宋希濂就讀黃埔軍校時自己刊刻的印章“黃埔生宋希濂”,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907-2007》。

就時代背景而言,宋希濂還具備一個重要的特點:他從來沒有包辦婚約束縛,是一頭徹底的、純粹的單身漢。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宋希濂1928年就讀日本千葉陸軍步校時期所攝,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

那是一個新舊文化激烈碰撞、緩慢更替的時代,有人自立自強、舒展個性,有人三綱五常、逆來順受。即便在“新青年”群體中,半新不舊者也大有人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服從於父輩的某些舊意識。在特定生活階段,他們只得絕對壓抑個人意志,把人生大事關進父輩編織的囚籠。囿於歷史侷限性,黃埔早期學員以已婚或訂婚之身入學者並不為少,有的甚至已做了父親。例如戴安瀾(三期),未婚妻姓王,出身貧寒農家,自幼忍著纏足弓鞋的劇痛做農活,目不識丁,乃至連大名也沒有,是戴安瀾在婚後給她取“王荷心”為名(後改為“荷馨”),幫助她補習文化;陳明仁(一期)考入黃埔時,原配夫人謝芳如女士所生長子陳揚釗已經三歲。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戴安瀾將軍全家福,左一為夫人王荷馨女士

此類學員大多奉父母之命成婚,一般缺乏感情基礎。結髮妻子或未婚妻以舊式女性居多,文化程度偏低,有的乾脆就是文盲,見識閉塞,言談淳樸,氣質鄉土,帶到社交場合拿不出手。如此一來,等到男方見了大世面、快速出人頭地,雙方共同語言自然越來越少。在鼓勵新青年砸碎包辦婚姻枷鎖、追求戀愛自由和婚姻自主的時代潮流中,除了陳明仁、鄭洞國(一期)這種與糟糠之妻伉儷情深的模範丈夫,以及戴安瀾這樣信守家長所訂婚約、如約迎娶未婚妻的道德完人,許多黃埔學生紛紛廢除舊式婚約,與心儀的新女性另結連理。

這種操作在當時司空見慣,“黨國”大佬如蔣介石之輩都是“辭舊迎新”大潮的領軍人物。可是這樣做終究要多一重麻煩。加上原配通常“離婚不離家”,繼續留在家鄉為公婆養老送終,仍被男方父母和老家親屬、鄉親視為正配,導致新人的婚姻生活永遠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影子,總歸不是很舒服。據說黃維(黃埔一期)的初戀女友趙澤芸就是經父親勸阻,認真思考了對方有結髮妻子這個短板,預估後續可能浮現諸多不方便之處,斷然放棄,轉而與另一位黃埔生戴之奇結合。

如果父母頑固維護原兒媳的地位,那就更要頭痛了。例如,黃維後來與大家閨秀蔡若曙真心相愛,但黃母堅決不允許兒子離棄原配桂仙梅。黃維在母親面前長跪不起,老太太才勉強以桂仙梅留在黃家生活為前提,不再阻止兒子循法律程序離婚、再婚。然而,老太太緊握家法族規,至死也不承認蔡若曙為兒媳。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黃維、蔡若曙結婚照

不過,遭遇強勢而固執的老式家族,黃維和蔡若曙又算是幸運兒。更有甚者,由於無法說服家族——也可能考慮到原配老實本分,還育有子嗣、接續香火有功(估計這一點更關鍵),對於原配身為舊式女性最為敝帚自珍的名分,便不忍心加以剝奪,最終沒有辦理離婚手續,對外最多含含糊糊地聲稱“封建包辦,本人不予承認”,就把原配丟在故鄉,徑直停妻再娶。例如桂系大佬李宗仁,其家喻戶曉的夫人郭德潔及續絃胡友鬆實為二房,原配李秀文女士誕育李宗仁唯一的親生兒子,並沒有離異;魯迅先生的原配朱安和真愛許廣平同樣如此……

再如張靈甫(黃埔四期),一生結婚四次,實際上從未與原配發妻邢瓊英正式離婚。現在廣為人知的“張靈甫遺孀”王玉齡女士,其實質地位,嚴格來講,並不那麼“光鮮”。1930年民法典確立一夫一妻制,同時,為了兼顧根深蒂固的納妾傳統,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娶妾非婚姻”、“雖非親屬而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同居一家者,視為家屬”。這意味著,王玉齡並不是張靈甫的妻子,與張靈甫之間不存在法律認可的婚姻關係,只是“同居一家”的永久“家屬”。王女士或許不在乎法律問題,但不代表同時代的所有新女性都不在乎,換成別人未必願意“不明不白”地“嫁”給一個有婦之夫。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張靈甫、王玉齡婚紗照

宋希濂就不同了,完全沒有這些阻礙。他出走廣州投考軍校時未滿十七週歲,也許因為年紀太小,老家來不及為他張羅婚事,抑或是家長比較開明,無意包辦婚姻?總之,讓他保有了一個全須全尾的自由身。在個人生活上,他的未來是開放的,享有廣闊的自由、多元的選擇。做一個謹慎的想象,面對那些為“破舊立新”焦頭爛額的黃埔同窗,宋希濂是否曾在心中露出慶幸的微笑,默唸“諸兄珍重,弟自由戀愛去也”?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民國鉤沉系列/不定期更新/細雨絲竹(撰文)|

經典永不過時,例如女式翻領大衣,例如巴赫的曲子。

1929年秋至1930年夏,私立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簡稱“上海美專”)音樂系學生江定仙——化名“李仲超”,在一位女先生的指導下,首次學習演奏巴赫的鋼琴曲。有一點略微令人驚訝:江定仙生於1912年,年方十八;先生竟比他還要年少,出生於1913年,時年僅十七歲,堪稱音樂屆的天才少女。在上海美專史料檔案照片中,她梳著一頭時髦的短髮,穿一件深色翻領皮毛大衣,內搭淺色立領盤扣旗袍,表情端莊,眼神堅定,卻難掩臉上殘存的baby fat。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上海美專由傑出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海粟等人發起創設——不錯,正是該所學校於1917年大膽開辦人體模特寫生課,一度激起軒然大波。在這所“敢為天下先”的院校學習、工作的人們,眉梢似乎也都挑著一面“開風氣之先”的旗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那時候,人們沿襲傳統習俗,尊稱老師為“先生”。這位教授江定仙鋼琴課的先生名叫冷蘭琴,字“韻清”,山東臨朐濰縣人。作為當時有名的鋼琴家之一,她是意大利籍世界級鋼琴家、指揮家、上海租界工部局交響樂隊創始人兼指揮梅•帕器 (Mario Paci) 的親傳弟子,因此也是著名翻譯家傅雷之子——鋼琴家傅聰的同門師姐。事實上,她和傅聰的緣分遠不止於此,今後我們將會說到。

1920、30年代,上海美專的鋼琴教師大多為兼職,冷蘭琴除了在美專任教,還兼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鋼琴講師。在那個年代,這是一門安逸體面的職業,在社會上受人尊重,收入也不菲。筆者未能查詢美專和中大的工資單檔案,暫且參照以下史實進行推測:

上海美專兼職講師按課時給付薪酬,單價為12-16元/時;民國教育部規定國立大學兼職講師的課時費為2—5元/時,視課程難易而定。當時每週為6個工作日,假設冷蘭琴每週只在上海美專、中央大學分別擔任兩個課時,月薪也達到112元,相當於上海普通工人平均月薪(15元)的7.5倍、天津一般公司中級職員(50元)的2.2倍。1930年,一箇中層白領供養三口之家的月支出通常為50元左右,假如生活在天津這樣的一線大都市,這筆開支包括一整層樓的租金;假如生活在住房成本最高的大上海,只能覆蓋分租一個狹窄亭子間的房租。

冷蘭琴應該是沒有家口之累的。她出身於新式知識分子家庭,其父冷聯甲幼時家境清貧,入讀免費的美國教會學校,憑藉自身努力實現逆襲,考取英美教會舉辦的齊魯大學,畢業後投身教育界,職業生涯一說做到中央大學教授,一說曾在美國教會金陵中學教導處任職。以前者為參考,月基本薪酬在300-400元之間(其他收入另計)。並且,需要注意的是,冷聯甲把幾個女兒都培養成了藝術家。不分新舊社會,都有一條共同的規律,適用於絕大部分情況——能在藝術領域學有所成的孩子,通常家境優渥。所以,1930年的冷蘭琴,大概率是一位無需擔負家計的單身少女,月入112元以上,不管居住在上海還是南京,都可以過得比較寬裕。

這份境遇,常人羨慕不來。勞動不可替代性越強,收入就越高,身心自由度也越大,這是市場價值決定的。鋼琴教師在民國時期是稀缺人才,而藝術家大器早成,更需要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要素——“基因”。冷聯甲雖然是書生,其實藝術、體育天賦很高,他把藝術基因傳給了女兒們,體育基因傳給了兒子們。譬如其長女冷竹琴是聲樂家,曾任中央大學聲樂教授,1949年之後在香港、美國執教,教出了香港歌手石慧、葛蘭等學生;次子冷培根是物理工程師,畢業於金陵大學,後留學德國,他是體育健將,參加過第五屆(1933年)、第六屆(1935年)全國運動會擲鐵餅比賽,第一次榮獲亞軍,第二次勇奪冠軍。1936年,冷培根被選拔入中國體育代表團,遠征德國柏林,出戰第11屆夏季奧運會。所以說,冷蘭琴所擁有的先天優勢,首先就不是大多數人所能具備的。

梅•帕器教學以要求嚴格、注重手指訓練著稱,他的學生們日後從教,幾乎都傳承了他的風格。冷蘭琴在教學中想必也是如此。然而,她留給江定仙的回憶是美好的。1994年,前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江定仙教授在自傳中這樣寫道:“回想我學鋼琴先後經歷的六位老師,當然是以上海音專的呂維鈿、查哈羅夫二位時間最長(各二年),得益最多。另外兩位時間雖短,但在我的記憶中至今未忘:一位是美專的冷韻琴,她是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指揮、意大利鋼琴家帕器的學生。是她首先教我彈巴赫的作品。”

冷蘭琴與江定仙的師生緣不長,只有短暫的一年。1930年7月,冷蘭琴結束了上海美專的合同,轉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任教,同時繼續在中央大學兼職。從此後數年的事情發展來看,這是一次友好的告別、正常的人事變更。畢竟鋼琴教師在音樂教育界炙手可熱,在一所學校只教一、兩個學期是常態。

(注:1.如下圖所示,冷蘭琴最晚於1935-1936學年重返上海美專音樂系執教,並在1936年初該校新制第十七屆畢業紀念冊中留下一幀背影。2.下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這次尋常的“跳槽”,竟在美專掀起一場不小的風波。

冷蘭琴走後,江定仙因“鬧風潮”,被美專開除,旋即以本名考入國立上海音專。關於江定仙“鬧風潮”的肇因,目前有兩種說法:

一是《炎黃春秋》2005年第9期陳宜平《著名音樂教育家江定仙》一文記載,系因抗議美專與冷蘭琴老師解約而起;

二是《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廖輔叔先生《緬懷老友江定仙》一文記載,1930年秋,江定仙“相當嚴肅”地“以革命的名義”回答他,被美專開除的原因是自己和同學陳田鶴“對音樂教師的教課感到不滿足,要求學校另選賢能”,校方認為他們對老師不敬

二者結合起來分析,江定仙之所以在美專“鬧風潮”,根本原因可能是不滿意該校音樂師資的整體狀態,牴觸情緒長期積累、不斷髮酵;而冷蘭琴離職、學生不認同新任鋼琴教師的教學模式,則有可能是激化矛盾的導火索。

自從美專一別,終其一生,江定仙和冷蘭琴恐怕再也無緣謀面。六十多年以後,年逾古稀的江先生已有些分不清“冷先生”的名和字,誤寫作“韻琴”。可是,她始終是上海美專唯一留給他正面印象的音樂教師。在他的記憶深處,依然迴響著“冷先生”彈奏的巴赫曲子,銘刻著師從她學習鋼琴的那些日子。

對此,冷蘭琴已無從得知。暫別美專的當年,亦即1930年的冬天,一位朋友對她說,自己有另一個朋友,今年剛從日本留學回來,想介紹給她認識,問她願不願意見個面?

那位朋友的朋友名叫宋希濂,字“蔭國”,1907年生,時年二十三歲,比冷蘭琴大六歲,湖南湘鄉人,老家是一戶有二十多畝田產的小鄉紳,世代詩書傳家。其曾祖父宋蟾桂追隨晚清名臣左宗棠赴西北平亂,在甘肅省歷任知縣、知府等職務。祖父宋光卿曾任奉政大夫,父親宋憲文飽讀經書,為家鄉興辦教育等公益事業,在當地頗有名望。

宋希濂出身在老派的讀書人家,幼年受父親宋憲文親授古典詩文,讀過傳統私塾。不過,其本人倒是成長為一名新青年,負笈於久負盛名的陶龕學校和長沙長郡中學,1924年初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是黃埔一期年齡倒數第二小的畢業生(年齡最小者是李良榮,1908年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為少年宋希濂,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907-2007》。

宋希濂在兩次黃埔學生軍東征和北伐戰爭中均立有戰功,做過黃埔同學會交通股長,1927年獲校長蔣中正推薦,入日本陸軍千葉步兵學校深造,留學三載,於1930年五月畢業歸國,擔任教導第一師中校參謀,隨部隊參加了中原大戰。未幾,教導第一師改編為國民政府警衛師,宋希濂起初調任該師某團副團長,因在中原大戰中作戰有功而飛速晉升,現任警衛第二師第六團團長,駐防首都南京,可謂少年得志。此外,他雖然是軍人,平時給人們的印象卻是一位溫文儒雅的青年。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為宋希濂就讀黃埔軍校時自己刊刻的印章“黃埔生宋希濂”,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907-2007》。

就時代背景而言,宋希濂還具備一個重要的特點:他從來沒有包辦婚約束縛,是一頭徹底的、純粹的單身漢。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宋希濂1928年就讀日本千葉陸軍步校時期所攝,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

那是一個新舊文化激烈碰撞、緩慢更替的時代,有人自立自強、舒展個性,有人三綱五常、逆來順受。即便在“新青年”群體中,半新不舊者也大有人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服從於父輩的某些舊意識。在特定生活階段,他們只得絕對壓抑個人意志,把人生大事關進父輩編織的囚籠。囿於歷史侷限性,黃埔早期學員以已婚或訂婚之身入學者並不為少,有的甚至已做了父親。例如戴安瀾(三期),未婚妻姓王,出身貧寒農家,自幼忍著纏足弓鞋的劇痛做農活,目不識丁,乃至連大名也沒有,是戴安瀾在婚後給她取“王荷心”為名(後改為“荷馨”),幫助她補習文化;陳明仁(一期)考入黃埔時,原配夫人謝芳如女士所生長子陳揚釗已經三歲。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戴安瀾將軍全家福,左一為夫人王荷馨女士

此類學員大多奉父母之命成婚,一般缺乏感情基礎。結髮妻子或未婚妻以舊式女性居多,文化程度偏低,有的乾脆就是文盲,見識閉塞,言談淳樸,氣質鄉土,帶到社交場合拿不出手。如此一來,等到男方見了大世面、快速出人頭地,雙方共同語言自然越來越少。在鼓勵新青年砸碎包辦婚姻枷鎖、追求戀愛自由和婚姻自主的時代潮流中,除了陳明仁、鄭洞國(一期)這種與糟糠之妻伉儷情深的模範丈夫,以及戴安瀾這樣信守家長所訂婚約、如約迎娶未婚妻的道德完人,許多黃埔學生紛紛廢除舊式婚約,與心儀的新女性另結連理。

這種操作在當時司空見慣,“黨國”大佬如蔣介石之輩都是“辭舊迎新”大潮的領軍人物。可是這樣做終究要多一重麻煩。加上原配通常“離婚不離家”,繼續留在家鄉為公婆養老送終,仍被男方父母和老家親屬、鄉親視為正配,導致新人的婚姻生活永遠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影子,總歸不是很舒服。據說黃維(黃埔一期)的初戀女友趙澤芸就是經父親勸阻,認真思考了對方有結髮妻子這個短板,預估後續可能浮現諸多不方便之處,斷然放棄,轉而與另一位黃埔生戴之奇結合。

如果父母頑固維護原兒媳的地位,那就更要頭痛了。例如,黃維後來與大家閨秀蔡若曙真心相愛,但黃母堅決不允許兒子離棄原配桂仙梅。黃維在母親面前長跪不起,老太太才勉強以桂仙梅留在黃家生活為前提,不再阻止兒子循法律程序離婚、再婚。然而,老太太緊握家法族規,至死也不承認蔡若曙為兒媳。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黃維、蔡若曙結婚照

不過,遭遇強勢而固執的老式家族,黃維和蔡若曙又算是幸運兒。更有甚者,由於無法說服家族——也可能考慮到原配老實本分,還育有子嗣、接續香火有功(估計這一點更關鍵),對於原配身為舊式女性最為敝帚自珍的名分,便不忍心加以剝奪,最終沒有辦理離婚手續,對外最多含含糊糊地聲稱“封建包辦,本人不予承認”,就把原配丟在故鄉,徑直停妻再娶。例如桂系大佬李宗仁,其家喻戶曉的夫人郭德潔及續絃胡友鬆實為二房,原配李秀文女士誕育李宗仁唯一的親生兒子,並沒有離異;魯迅先生的原配朱安和真愛許廣平同樣如此……

再如張靈甫(黃埔四期),一生結婚四次,實際上從未與原配發妻邢瓊英正式離婚。現在廣為人知的“張靈甫遺孀”王玉齡女士,其實質地位,嚴格來講,並不那麼“光鮮”。1930年民法典確立一夫一妻制,同時,為了兼顧根深蒂固的納妾傳統,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娶妾非婚姻”、“雖非親屬而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同居一家者,視為家屬”。這意味著,王玉齡並不是張靈甫的妻子,與張靈甫之間不存在法律認可的婚姻關係,只是“同居一家”的永久“家屬”。王女士或許不在乎法律問題,但不代表同時代的所有新女性都不在乎,換成別人未必願意“不明不白”地“嫁”給一個有婦之夫。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張靈甫、王玉齡婚紗照

宋希濂就不同了,完全沒有這些阻礙。他出走廣州投考軍校時未滿十七週歲,也許因為年紀太小,老家來不及為他張羅婚事,抑或是家長比較開明,無意包辦婚姻?總之,讓他保有了一個全須全尾的自由身。在個人生活上,他的未來是開放的,享有廣闊的自由、多元的選擇。做一個謹慎的想象,面對那些為“破舊立新”焦頭爛額的黃埔同窗,宋希濂是否曾在心中露出慶幸的微笑,默唸“諸兄珍重,弟自由戀愛去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綜合宋希濂的各種情況,朋友想把他介紹給冷蘭琴認識,很明顯是要介紹男朋友了。此時,冷蘭琴不滿十八週歲。當然,這個年齡在現代交男朋友也很正常,1930年代更不用說。1930年民法典規定女性法定婚齡十六歲,另據錢鍾書先生《圍城》描述,新式知識階層的主流觀念是女性婚齡最好在二十五歲(不含)以下,年滿二十五歲便是“老處女”,只好像汪太太一樣嫁給汪處厚這種年長二十歲的中年鰥夫做填房。在這個亦新亦舊的時代,鑑於戀愛未必能一次成功,從相識、相戀到訂婚也需要一定時間考察,新女性十七歲開始結交男朋友還是非常合理的。況且,對方是近年來大受名媛淑女歡迎的黃埔學生,見一見又何妨呢?

於是,冷蘭琴聽了朋友的介紹,答應同宋希濂會面,認識一下。

(未完待續)

主要參考資料:

陳潔《上海美專音樂史》

秦星《南京藝術學院鋼琴教學的歷史發展研究》

馬海平《上海美專的女學生和女先生們———上海美專“開放女禁”始末》及《圖說上海美專》

黃岑《中國早期的鋼琴教育機構及鋼琴人物》

馮效剛《20世紀上半葉中國鋼琴音樂文化》

李開周《民國房地產戰爭》(轉引天津《大公報》1930年2月27日號《一頁家庭賬》)

唐蕾《南京小火瓦巷48村——宋希濂姻親冷家的親情檔案》(原載於《現代快報》2013年8月12日版)

宋希濂《鷹犬將軍——宋希濂自述》

萬泱華編輯《抗日名將宋希濂 曾與夫人發動8位家人走上戰場》(“湘潭在線”2016年10月31日轉引《株洲晚報》報道《原橋樑廠退休職工宋景範的抗戰家史:叔爺爺是抗日名將宋希濂 曾與夫人發動8位家人走上戰場》)

陳宜平《著名音樂教育家江定仙》

廖輔叔《緬懷老友江定仙》

韓福東《遠征軍遺骸:大理抗戰往事》

廖秀健《民國時期婚齡制度評析》

沈醉《我的特務生涯》

程鬱《民國時期妾的法律地位及其變遷》

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907-2007》

戴澄東《懷念親愛的母親王荷馨》等。

作者簡介:細雨絲竹,又名淺樽酌海、井飛鳥,南京大學法學院畢業,金融從業者,文史控、推理迷、言情痴、考據癖。長篇小說《神探王妃》、長篇歷史散文《魚玄機》(筆名“淺樽酌海”,已簽約出版,繼續創作中;前者部分連載於晉江)。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好文推薦☆

一個嚴肅的問題:印度的疾病與醫療發展史

歷史課沒告訴你的:孝文帝遷都前,發生了什麼?

江浙滬曾經的老大揚州,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民國鉤沉系列/不定期更新/細雨絲竹(撰文)|

經典永不過時,例如女式翻領大衣,例如巴赫的曲子。

1929年秋至1930年夏,私立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簡稱“上海美專”)音樂系學生江定仙——化名“李仲超”,在一位女先生的指導下,首次學習演奏巴赫的鋼琴曲。有一點略微令人驚訝:江定仙生於1912年,年方十八;先生竟比他還要年少,出生於1913年,時年僅十七歲,堪稱音樂屆的天才少女。在上海美專史料檔案照片中,她梳著一頭時髦的短髮,穿一件深色翻領皮毛大衣,內搭淺色立領盤扣旗袍,表情端莊,眼神堅定,卻難掩臉上殘存的baby fat。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上海美專由傑出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海粟等人發起創設——不錯,正是該所學校於1917年大膽開辦人體模特寫生課,一度激起軒然大波。在這所“敢為天下先”的院校學習、工作的人們,眉梢似乎也都挑著一面“開風氣之先”的旗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那時候,人們沿襲傳統習俗,尊稱老師為“先生”。這位教授江定仙鋼琴課的先生名叫冷蘭琴,字“韻清”,山東臨朐濰縣人。作為當時有名的鋼琴家之一,她是意大利籍世界級鋼琴家、指揮家、上海租界工部局交響樂隊創始人兼指揮梅•帕器 (Mario Paci) 的親傳弟子,因此也是著名翻譯家傅雷之子——鋼琴家傅聰的同門師姐。事實上,她和傅聰的緣分遠不止於此,今後我們將會說到。

1920、30年代,上海美專的鋼琴教師大多為兼職,冷蘭琴除了在美專任教,還兼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鋼琴講師。在那個年代,這是一門安逸體面的職業,在社會上受人尊重,收入也不菲。筆者未能查詢美專和中大的工資單檔案,暫且參照以下史實進行推測:

上海美專兼職講師按課時給付薪酬,單價為12-16元/時;民國教育部規定國立大學兼職講師的課時費為2—5元/時,視課程難易而定。當時每週為6個工作日,假設冷蘭琴每週只在上海美專、中央大學分別擔任兩個課時,月薪也達到112元,相當於上海普通工人平均月薪(15元)的7.5倍、天津一般公司中級職員(50元)的2.2倍。1930年,一箇中層白領供養三口之家的月支出通常為50元左右,假如生活在天津這樣的一線大都市,這筆開支包括一整層樓的租金;假如生活在住房成本最高的大上海,只能覆蓋分租一個狹窄亭子間的房租。

冷蘭琴應該是沒有家口之累的。她出身於新式知識分子家庭,其父冷聯甲幼時家境清貧,入讀免費的美國教會學校,憑藉自身努力實現逆襲,考取英美教會舉辦的齊魯大學,畢業後投身教育界,職業生涯一說做到中央大學教授,一說曾在美國教會金陵中學教導處任職。以前者為參考,月基本薪酬在300-400元之間(其他收入另計)。並且,需要注意的是,冷聯甲把幾個女兒都培養成了藝術家。不分新舊社會,都有一條共同的規律,適用於絕大部分情況——能在藝術領域學有所成的孩子,通常家境優渥。所以,1930年的冷蘭琴,大概率是一位無需擔負家計的單身少女,月入112元以上,不管居住在上海還是南京,都可以過得比較寬裕。

這份境遇,常人羨慕不來。勞動不可替代性越強,收入就越高,身心自由度也越大,這是市場價值決定的。鋼琴教師在民國時期是稀缺人才,而藝術家大器早成,更需要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要素——“基因”。冷聯甲雖然是書生,其實藝術、體育天賦很高,他把藝術基因傳給了女兒們,體育基因傳給了兒子們。譬如其長女冷竹琴是聲樂家,曾任中央大學聲樂教授,1949年之後在香港、美國執教,教出了香港歌手石慧、葛蘭等學生;次子冷培根是物理工程師,畢業於金陵大學,後留學德國,他是體育健將,參加過第五屆(1933年)、第六屆(1935年)全國運動會擲鐵餅比賽,第一次榮獲亞軍,第二次勇奪冠軍。1936年,冷培根被選拔入中國體育代表團,遠征德國柏林,出戰第11屆夏季奧運會。所以說,冷蘭琴所擁有的先天優勢,首先就不是大多數人所能具備的。

梅•帕器教學以要求嚴格、注重手指訓練著稱,他的學生們日後從教,幾乎都傳承了他的風格。冷蘭琴在教學中想必也是如此。然而,她留給江定仙的回憶是美好的。1994年,前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江定仙教授在自傳中這樣寫道:“回想我學鋼琴先後經歷的六位老師,當然是以上海音專的呂維鈿、查哈羅夫二位時間最長(各二年),得益最多。另外兩位時間雖短,但在我的記憶中至今未忘:一位是美專的冷韻琴,她是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指揮、意大利鋼琴家帕器的學生。是她首先教我彈巴赫的作品。”

冷蘭琴與江定仙的師生緣不長,只有短暫的一年。1930年7月,冷蘭琴結束了上海美專的合同,轉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任教,同時繼續在中央大學兼職。從此後數年的事情發展來看,這是一次友好的告別、正常的人事變更。畢竟鋼琴教師在音樂教育界炙手可熱,在一所學校只教一、兩個學期是常態。

(注:1.如下圖所示,冷蘭琴最晚於1935-1936學年重返上海美專音樂系執教,並在1936年初該校新制第十七屆畢業紀念冊中留下一幀背影。2.下圖出處為馬海平《圖說上海美專》。)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這次尋常的“跳槽”,竟在美專掀起一場不小的風波。

冷蘭琴走後,江定仙因“鬧風潮”,被美專開除,旋即以本名考入國立上海音專。關於江定仙“鬧風潮”的肇因,目前有兩種說法:

一是《炎黃春秋》2005年第9期陳宜平《著名音樂教育家江定仙》一文記載,系因抗議美專與冷蘭琴老師解約而起;

二是《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廖輔叔先生《緬懷老友江定仙》一文記載,1930年秋,江定仙“相當嚴肅”地“以革命的名義”回答他,被美專開除的原因是自己和同學陳田鶴“對音樂教師的教課感到不滿足,要求學校另選賢能”,校方認為他們對老師不敬

二者結合起來分析,江定仙之所以在美專“鬧風潮”,根本原因可能是不滿意該校音樂師資的整體狀態,牴觸情緒長期積累、不斷髮酵;而冷蘭琴離職、學生不認同新任鋼琴教師的教學模式,則有可能是激化矛盾的導火索。

自從美專一別,終其一生,江定仙和冷蘭琴恐怕再也無緣謀面。六十多年以後,年逾古稀的江先生已有些分不清“冷先生”的名和字,誤寫作“韻琴”。可是,她始終是上海美專唯一留給他正面印象的音樂教師。在他的記憶深處,依然迴響著“冷先生”彈奏的巴赫曲子,銘刻著師從她學習鋼琴的那些日子。

對此,冷蘭琴已無從得知。暫別美專的當年,亦即1930年的冬天,一位朋友對她說,自己有另一個朋友,今年剛從日本留學回來,想介紹給她認識,問她願不願意見個面?

那位朋友的朋友名叫宋希濂,字“蔭國”,1907年生,時年二十三歲,比冷蘭琴大六歲,湖南湘鄉人,老家是一戶有二十多畝田產的小鄉紳,世代詩書傳家。其曾祖父宋蟾桂追隨晚清名臣左宗棠赴西北平亂,在甘肅省歷任知縣、知府等職務。祖父宋光卿曾任奉政大夫,父親宋憲文飽讀經書,為家鄉興辦教育等公益事業,在當地頗有名望。

宋希濂出身在老派的讀書人家,幼年受父親宋憲文親授古典詩文,讀過傳統私塾。不過,其本人倒是成長為一名新青年,負笈於久負盛名的陶龕學校和長沙長郡中學,1924年初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是黃埔一期年齡倒數第二小的畢業生(年齡最小者是李良榮,1908年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為少年宋希濂,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907-2007》。

宋希濂在兩次黃埔學生軍東征和北伐戰爭中均立有戰功,做過黃埔同學會交通股長,1927年獲校長蔣中正推薦,入日本陸軍千葉步兵學校深造,留學三載,於1930年五月畢業歸國,擔任教導第一師中校參謀,隨部隊參加了中原大戰。未幾,教導第一師改編為國民政府警衛師,宋希濂起初調任該師某團副團長,因在中原大戰中作戰有功而飛速晉升,現任警衛第二師第六團團長,駐防首都南京,可謂少年得志。此外,他雖然是軍人,平時給人們的印象卻是一位溫文儒雅的青年。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上圖為宋希濂就讀黃埔軍校時自己刊刻的印章“黃埔生宋希濂”,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907-2007》。

就時代背景而言,宋希濂還具備一個重要的特點:他從來沒有包辦婚約束縛,是一頭徹底的、純粹的單身漢。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宋希濂1928年就讀日本千葉陸軍步校時期所攝,出自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

那是一個新舊文化激烈碰撞、緩慢更替的時代,有人自立自強、舒展個性,有人三綱五常、逆來順受。即便在“新青年”群體中,半新不舊者也大有人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服從於父輩的某些舊意識。在特定生活階段,他們只得絕對壓抑個人意志,把人生大事關進父輩編織的囚籠。囿於歷史侷限性,黃埔早期學員以已婚或訂婚之身入學者並不為少,有的甚至已做了父親。例如戴安瀾(三期),未婚妻姓王,出身貧寒農家,自幼忍著纏足弓鞋的劇痛做農活,目不識丁,乃至連大名也沒有,是戴安瀾在婚後給她取“王荷心”為名(後改為“荷馨”),幫助她補習文化;陳明仁(一期)考入黃埔時,原配夫人謝芳如女士所生長子陳揚釗已經三歲。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戴安瀾將軍全家福,左一為夫人王荷馨女士

此類學員大多奉父母之命成婚,一般缺乏感情基礎。結髮妻子或未婚妻以舊式女性居多,文化程度偏低,有的乾脆就是文盲,見識閉塞,言談淳樸,氣質鄉土,帶到社交場合拿不出手。如此一來,等到男方見了大世面、快速出人頭地,雙方共同語言自然越來越少。在鼓勵新青年砸碎包辦婚姻枷鎖、追求戀愛自由和婚姻自主的時代潮流中,除了陳明仁、鄭洞國(一期)這種與糟糠之妻伉儷情深的模範丈夫,以及戴安瀾這樣信守家長所訂婚約、如約迎娶未婚妻的道德完人,許多黃埔學生紛紛廢除舊式婚約,與心儀的新女性另結連理。

這種操作在當時司空見慣,“黨國”大佬如蔣介石之輩都是“辭舊迎新”大潮的領軍人物。可是這樣做終究要多一重麻煩。加上原配通常“離婚不離家”,繼續留在家鄉為公婆養老送終,仍被男方父母和老家親屬、鄉親視為正配,導致新人的婚姻生活永遠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影子,總歸不是很舒服。據說黃維(黃埔一期)的初戀女友趙澤芸就是經父親勸阻,認真思考了對方有結髮妻子這個短板,預估後續可能浮現諸多不方便之處,斷然放棄,轉而與另一位黃埔生戴之奇結合。

如果父母頑固維護原兒媳的地位,那就更要頭痛了。例如,黃維後來與大家閨秀蔡若曙真心相愛,但黃母堅決不允許兒子離棄原配桂仙梅。黃維在母親面前長跪不起,老太太才勉強以桂仙梅留在黃家生活為前提,不再阻止兒子循法律程序離婚、再婚。然而,老太太緊握家法族規,至死也不承認蔡若曙為兒媳。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黃維、蔡若曙結婚照

不過,遭遇強勢而固執的老式家族,黃維和蔡若曙又算是幸運兒。更有甚者,由於無法說服家族——也可能考慮到原配老實本分,還育有子嗣、接續香火有功(估計這一點更關鍵),對於原配身為舊式女性最為敝帚自珍的名分,便不忍心加以剝奪,最終沒有辦理離婚手續,對外最多含含糊糊地聲稱“封建包辦,本人不予承認”,就把原配丟在故鄉,徑直停妻再娶。例如桂系大佬李宗仁,其家喻戶曉的夫人郭德潔及續絃胡友鬆實為二房,原配李秀文女士誕育李宗仁唯一的親生兒子,並沒有離異;魯迅先生的原配朱安和真愛許廣平同樣如此……

再如張靈甫(黃埔四期),一生結婚四次,實際上從未與原配發妻邢瓊英正式離婚。現在廣為人知的“張靈甫遺孀”王玉齡女士,其實質地位,嚴格來講,並不那麼“光鮮”。1930年民法典確立一夫一妻制,同時,為了兼顧根深蒂固的納妾傳統,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娶妾非婚姻”、“雖非親屬而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同居一家者,視為家屬”。這意味著,王玉齡並不是張靈甫的妻子,與張靈甫之間不存在法律認可的婚姻關係,只是“同居一家”的永久“家屬”。王女士或許不在乎法律問題,但不代表同時代的所有新女性都不在乎,換成別人未必願意“不明不白”地“嫁”給一個有婦之夫。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注:張靈甫、王玉齡婚紗照

宋希濂就不同了,完全沒有這些阻礙。他出走廣州投考軍校時未滿十七週歲,也許因為年紀太小,老家來不及為他張羅婚事,抑或是家長比較開明,無意包辦婚姻?總之,讓他保有了一個全須全尾的自由身。在個人生活上,他的未來是開放的,享有廣闊的自由、多元的選擇。做一個謹慎的想象,面對那些為“破舊立新”焦頭爛額的黃埔同窗,宋希濂是否曾在心中露出慶幸的微笑,默唸“諸兄珍重,弟自由戀愛去也”?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綜合宋希濂的各種情況,朋友想把他介紹給冷蘭琴認識,很明顯是要介紹男朋友了。此時,冷蘭琴不滿十八週歲。當然,這個年齡在現代交男朋友也很正常,1930年代更不用說。1930年民法典規定女性法定婚齡十六歲,另據錢鍾書先生《圍城》描述,新式知識階層的主流觀念是女性婚齡最好在二十五歲(不含)以下,年滿二十五歲便是“老處女”,只好像汪太太一樣嫁給汪處厚這種年長二十歲的中年鰥夫做填房。在這個亦新亦舊的時代,鑑於戀愛未必能一次成功,從相識、相戀到訂婚也需要一定時間考察,新女性十七歲開始結交男朋友還是非常合理的。況且,對方是近年來大受名媛淑女歡迎的黃埔學生,見一見又何妨呢?

於是,冷蘭琴聽了朋友的介紹,答應同宋希濂會面,認識一下。

(未完待續)

主要參考資料:

陳潔《上海美專音樂史》

秦星《南京藝術學院鋼琴教學的歷史發展研究》

馬海平《上海美專的女學生和女先生們———上海美專“開放女禁”始末》及《圖說上海美專》

黃岑《中國早期的鋼琴教育機構及鋼琴人物》

馮效剛《20世紀上半葉中國鋼琴音樂文化》

李開周《民國房地產戰爭》(轉引天津《大公報》1930年2月27日號《一頁家庭賬》)

唐蕾《南京小火瓦巷48村——宋希濂姻親冷家的親情檔案》(原載於《現代快報》2013年8月12日版)

宋希濂《鷹犬將軍——宋希濂自述》

萬泱華編輯《抗日名將宋希濂 曾與夫人發動8位家人走上戰場》(“湘潭在線”2016年10月31日轉引《株洲晚報》報道《原橋樑廠退休職工宋景範的抗戰家史:叔爺爺是抗日名將宋希濂 曾與夫人發動8位家人走上戰場》)

陳宜平《著名音樂教育家江定仙》

廖輔叔《緬懷老友江定仙》

韓福東《遠征軍遺骸:大理抗戰往事》

廖秀健《民國時期婚齡制度評析》

沈醉《我的特務生涯》

程鬱《民國時期妾的法律地位及其變遷》

周紹甫《宋希濂的愛國情懷:宋希濂誕辰百週年紀念冊1907-2007》

戴澄東《懷念親愛的母親王荷馨》等。

作者簡介:細雨絲竹,又名淺樽酌海、井飛鳥,南京大學法學院畢業,金融從業者,文史控、推理迷、言情痴、考據癖。長篇小說《神探王妃》、長篇歷史散文《魚玄機》(筆名“淺樽酌海”,已簽約出版,繼續創作中;前者部分連載於晉江)。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好文推薦☆

一個嚴肅的問題:印度的疾病與醫療發展史

歷史課沒告訴你的:孝文帝遷都前,發生了什麼?

江浙滬曾經的老大揚州,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鷹犬將軍宋希濂與鋼琴美女:民國女性的事業、戀愛與婚姻(上)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