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技術:池塘養魚科學培育,精養細餵魚苗的兩種方法詳解

飼料 豆漿 水蚤 大豆 動物 食用魚 夏花 技術 養魚小百科 2019-06-05

科學培育,精養細喂是提高魚苗成活率的關鍵技術之一,由於選用的飼料和肥料不同,飼養方法也不一樣。

文章來源:養魚小百科

養魚技術:池塘養魚科學培育,精養細餵魚苗的兩種方法詳解

豆漿培育魚苗

這種方法目前應用比較廣泛,放養的魚苗在下船後5~6個小時要及時的投喂,第1次豆漿,豆漿投喂時要全池潑灑,重點做好“兩邊四角”的潑灑,在菩薩時力求細而均勻,落水後呈雲霧狀,投喂次數為每天2~3次,兩次投喂時,時間安排在8:00~10:00和下午的2:00~4:00. ;,如果三次投喂時間安排在上午的8:00~9:00, 下午的1:00到2:00和4:00~5:00。投喂的數量應是池水肥瘦和施肥情況而定,一般每畝每天為1.5~2.5千克,黃豆或2.5~3.5千克豆餅的將10天后根據水色和魚的生長情況酌情增加,一般養成1萬尾魚,需黃豆5~8千克或豆餅8千克左右。

具體的步驟如下

  1. 先將黃豆浸泡後再磨成豆漿,在水溫25~30度攝氏時,浸泡6~7個小時;
  2. 如果用池塘裡的自然溫水的自然溫度的水,可以將黃豆用布袋兒裝好,直接放在池塘裡浸泡24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了。

一般1千克黃豆可磨15~18千克的豆漿1千克豆餅可磨10到12千克漿。

【提示】磨豆漿時要將黃豆和水同時加入,不能磨好後再加水稀釋,否則會產生沉澱磨好的豆漿,要及時投喂,以防變質。魚苗下塘10天后由於食性和習性的改變,常聚集在池塘邊游泳,因此除喂兩次豆漿外,還需要在池塘邊風投豆餅糊一次。

養魚技術:池塘養魚科學培育,精養細餵魚苗的兩種方法詳解

有機肥和豆漿結合培育魚苗

有機肥料飼養法是在魚苗池中使用青草糞肥等有機肥培育天然飼料,飼養魚苗,適當投喂人工飼料。施肥的次數為每2~3天或每天一次,採取勤施、少施的原則,每次每畝施肥100~200千克,依次肥料種類和池水肥度,天氣靈活掌握。

目前各地綜合了施肥和豆漿飼養員的優點,採取採用施肥和投喂豆漿相結合的混合飼養法,它的優點是節約精飼料,充分利用施肥,培養天然食物,養魚苗的效果好,在生產上為了便於操作,我們根據疫苗在不同發育階段對餌料的不同要求,可將魚苗的生長規劃為5個階段用有機肥和豆漿結合進行強化培育:

  • 肥水階段

魚苗下塘前5~7天,每畝施有機肥300~400千克,培養輪蟲等天然食物。

  • 輪蟲階段

這一階段為魚苗下塘的第1~5天,這一階段由於魚苗主要以輪蟲為食,所以我們潑灑豆漿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池內輪蟲的數量,如果輪船數量不足1萬個/升,魚苗下塘當天就應將每天每畝投喂豆漿2~3千克。

  • 水蚤階段

這一階段為魚苗下塘後第6~10天,由於這一階段魚苗主要以水蚤等枝類只腳類動物為食,所以我們潑灑豆漿的主要目的是培育並維持池內水蚤等枝角類動物的數量,因此就需要是用有機肥來達到的目的,選擇晴天上午最好是第六或第7天追施一次腐熟糞肥,每畝100~150千克,全池潑灑,以培養大型浮游動物。

  • 精料階段

這一階段為魚苗下塘後的第11~15天,這一階段池塘內的大型浮游動物已被魚苗捕食的差不多了,不能滿足於苗繼續生長髮育的需求,另一方面的部分魚苗的食性也發生了明顯轉化,開始在池邊淺水處尋食。因此這時需要改頭豆餅糊或磨細的酒槽,等金飼料每天投喂,每畝幹豆餅一點,5~2千克頭位時,應將精料堆放在,離水面20~30釐米的淺灘處供於魚苗攝食。

  • 鍛鍊階段

也就是魚苗下塘的第16~20天,經過20天左右的精心餵養和培育,魚苗全長從26~28毫米,漲至31~34毫米,這是育苗,已經達到夏花魚種規格,需要及時出售或分塘,為了提高夏花魚種的成活率同時也是增加,也是對適應高溫季節出糖分享的需要,這是需要拉網鍛鍊。用上述思想方法,每養成1萬尾夏花魚種,通常需要黃豆3~6千克,豆餅2.5~3千克,有機肥10千克左右。

養魚技術:池塘養魚科學培育,精養細餵魚苗的兩種方法詳解

最後無論採用哪一種方法,都要提高魚苗飼養成活率,都要做到肥水下塘,即在魚苗下塘前的3~5天,施肥培育浮游生物。

之前寫過一篇精養池塘食用魚的文章,附上鍊接,希望對養魚朋友有所幫助:精養魚池,魚類常見的3種浮頭現象及3種對策分析

原創實踐一線經驗分享,請關注“養魚小百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