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桶之水潔可直飲——記港口區光坡鎮福和希望小學校長朱權力

數學 教育 防城港市新聞網 2017-04-10

本報記者 侯東光

32年,他堅守在同一所小學揮舞教鞭教書育人,即便做了校長,也不離三尺講臺。

32年,他猶如一盞啟航燈,用智慧點亮孩子揚帆起航的前程,又像一個指南針,用愛指明孩子走向成功的方向。

他2010年被港口區評為“優秀校長”,2014年被自治區評為“廣州助學基金”八桂優秀鄉村教師。

他就是港口區光坡鎮福和希望小學校長朱權力。

熱 愛

1985年9月,剛剛高中畢業的朱權力懷著對教育事業的憧憬,來到港口區光坡鎮福和希望小學(原紅衛小學)任教。初上講臺,朱權力就暗暗對自己說:要做就做“滿桶水”,而且潔淨得可以直飲。

當時福和希望小學是港口區條件最艱苦、最偏僻的學校,學校四周不近村莊,也沒有宿舍,在這裡上課的教師只能“跑教”。

他住在光坡街,從家到學校約有5公里路程。但路是泥巴路,雨天泥濘,晴天會車一股塵土。還要經過啼雞江,每個月總有幾天齊腰深的漲潮。

每遇到漲潮,朱權力沒有第二選擇,只有和衣蹚水而過,然後到學校再換衣服。

單是這一點,許多和他共事的老師來了又走了,一個接一個,一批又一批,唯有他朱權力從來沒有向上面提出過調動申請。

別人因此都說他傻。他回敬道,此乃我的母校,我的故鄉,我怎能拋棄她啊!

憑著對故土、母校的熱愛,他像一棵大樹一樣,把根執著地紮在這片土地上。

擔 當

2004年秋,朱權力擔任福和希望小學校長,而此時學校的辦學條件依然還很差,且師資緊缺,不少同事擔心甚至質疑,他能行嗎?

學校不通公路,每到開學時,學生的新課本無法用車運載,朱權力就帶領教師們一捆捆地肩挑背扛運送到學校;每一張學生課桌椅,都是由他和教師們一張張從路口揹回到教室……

這種自力更生精神的背後,是一種善於擔當的責任,是孩子們興高采烈的笑臉,是朱權力最開心之所在。

年年扛書也不是辦法,路,成了朱權力牽腸掛肚的一大問題。為了能讓師生們有一條好走的路,他一邊與多個部門溝通,一邊利用週末的時間一個人或發動有空的老師一起去修路。能力有限,修好一點是一點。手磨出了泡,流出血水,簡單包紮一下,繼續灑汗揮鋤。 朱權力的愚公移山精神,深深感動了周邊的群眾,他們紛紛加入到修路隊伍中。2006年,市裡出資,修好了學校到沙企一級路口的柏油路。

學校的路通了,水卻要到圍牆外500米處的一個水井去挑。從來不等不靠的朱權力,又帶領教師們利用週末加班加點挖水井,他還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墊出幾百元購買抽水機和水管等工具,下到離井面13米深的井底清理淤泥,初步解決了該校40年來的缺水難題。

2015年5月,經過多方努力,學校終於迎來了自來水,徹底解決了學校用水問題。通水那天,朱權力看著歡快接水洗手的學生們,笑起來像個孩子一樣開心。

敬 業

多年來,由於該校缺乏老師,即便朱權力當了校長,他依然挑起畢業班的數學教學重任,同時還要上其他班級的數學,每週要上20多節課,幾乎無閒日。

人忙是沒得說的,但不能因為忙就可以給教學質量打折扣。為了高質量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朱權力每天總是第一個到學校,第一個進入教室輔導學生。特別對待學困生,他更是視同己出,經常利用課間和午休時間無償給學生補課。有時學校工作太多,他還把作業搬回家裡批改,保證批改作業不過夜。

作為一名黨員、校長,朱權力在作出垂範的同時,用各種規章制度要求每位教師做好學科教學計劃,備好課,上好課,輔導好學生,創新課堂,學會教學反思,以及加強學生管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在學生的培養上,他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了一個積極向上、勇爭上游的校園氛圍。同時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校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讓每一堵牆說話。

平時,朱權力始終牢記做人的根本和底線,注意用好自己的權力,從沒有利用職務之便謀取個人私利,從沒有接受過學生家長的錢物和宴請,從沒有借為學生補習功課之名撈取錢財。

32年來,朱權力沒說過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沒幹過轟轟烈烈的驚世大事,但他的一言一行、點點滴滴,無不踐行了自己的初心:不做“半桶水”,而且清澈見底,大可直飲。並以此感動著身邊的學生、老師和家長,感動著周邊村民百姓。人生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