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無休”模式下,如何保證快遞員一週能休息一次假?

順豐速運 社會 物流天地 2018-12-04

目前,絕大多數的加盟制快遞都是全年無休的運作模式,這是由於加盟體制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層層承包,自負盈虧,以罰代管,每一個快遞員都有自己所屬的責任片區,一旦自己有事不能處理當天的快件,找不到人代替,自己的片區就會癱瘓。

快遞行業又不同於其他行業,其他行業今天不做可以放著明天繼續接著做,不能停的又有輪班制度,但快遞不行,每天的貨物源源不斷,快件積壓一天且不說催促投訴的電話和第二天能否繼續正常運轉,單單延誤罰款一項就讓人無法承受。如果癱瘓數日直接就給罰死了。

全年無休的工作模式是很折磨人的。


真的很佩服我們這幾百萬的快遞從業者,大家已經都堅持下來並且已經習以為常了。看一看社會上這麼多的行業,全年無休的行業有多少?全年無休有事又沒法請假替班的行業又有多少?

像個體戶、零售、餐飲等行業也是全年無休的,但這些行業有事可以關門,大不了今天生意不做了。顧客一看你關門了可以去別家,快遞能關門嗎?顧客去別家能拿到自己的貨嗎?

以後貨物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嚴,每天只能超負荷工作,想休息更是難上加難。平常淡季還好點,都能應付的過來,到了旺季、雙十一、年中年末大促、學生季等,每天忙成什麼樣快遞人都深有體會。忙的時候感覺都喘不過氣來,飯都顧不得吃,感覺每天都是為了送快遞而送,總是一種被動和應付的狀態在工作。

現在除了春節期間休息幾天,一年休息一天還做不到,更不用說每週每月甚至每季度能休息一天了。每天就等著春節那幾天能休息一下,尤其年末那幾天,都感覺望眼欲穿,但真到了春節那幾天突然停下來,反而會感覺不適應。如果平常能有機會休息,就不會有這種感覺。

每天處在這種狀態下工作,就不會有歸屬感,也沒有穩下心來做服務的動力。長此以往,持續不停歇地運轉得不到休息和喘息就會感到沒有盼頭,這也是導致快遞行業人員流動頻繁的一個因素。

“全年無休”模式下,如何保證快遞員一週能休息一次假?




全年無休這個狀況雖然不提倡,但是沒辦法,加盟的模式決定了沒法合理解決休假的問題。天天忙沒時間陪家人,家裡沒時間整理,回到家累一天先躺一會歇歇,也沒空搞什麼娛樂活動,車有故障了沒時間修,有什麼事都攢著。身體有個小毛病沒時間去醫院看,於是就只能拖著,比如不按時吃飯,時間長了就可能嚴重。外出遊玩聚會休息放鬆玩一天之類的詞語簡直就是非常奢侈可望而不可及的的事情。

做快遞身體要好,因為你不能生病,很多業務員做快遞後感慨都不敢生病了。一旦有特殊情況沒有及時處理,會被各種以罰代管的制度毫不留情地罰款,受不了就只能辭職不做,進而逐漸導致人員流動頻繁招人難的惡性循環。

這些現狀都是在整個大環境影響下逐漸由量變到質變積累的一個過程。有的時候通達的快遞員都非常羨慕郵政和順豐的快遞員。順豐和郵政一般都是一週休一天,可能是強制的或是有底薪的。不同的是順豐是替班,郵政直接放假。

像郵政那樣直接放假就算了,想都不要想。倒是順豐的模式可以探討一下。

考慮到替班的人也要休息,最理想的狀態是每6個片區配7名人員,不包括末端代理網點的輔助人員,這樣大家每週都可以輪流休息一天了。

當然這只是理想的情況。但話又說回來了,加盟快遞是責任承包制,按件計酬,一天不做一天就沒有收入,首先來說大家都要同意願意每週休一天,如果有人願意休息有人不願意休息,又不是強制,那替班的人就很難弄。由於快遞作為服務行業的屬性,頻繁換人也不好,最好就是每個區域都有一個固定的人員,固定的人一旦有事換一個臨時的人頂替,因為讓每個片區的人都去熟悉其他的區域也沒這個必要,這樣會影響工作的正常開展。

再者,快遞有淡季旺季之分,淡季的時候用不了這麼多人,每個人每天就一小堆,但每天還是得跑那些路,有時會只有一個很偏遠的也得給人家送過去,少的時候剛夠開支甚至會賠錢,像這樣如果沒有要緊的急事也都不願意休息,希望能多賺點錢。作為頂替的人員一旦無法全職工作就會影響收入必定無法長久堅持下去,沒啥事做乾等著老闆也不可能開全薪支付養著,一旦這個頂替的人辭職不做了替班模式就無法正常運行了,再培養一個這樣的人會非常麻煩。

這就是淡季養不住人,但旺季又招不到人。很多人一聽雙十一這幾個字眼,看到以前的媒體說每天多少包裹多累多累的描述都怕了,有的快遞員由於擔心送得越多罰款越多,會在雙十一以前辭職,這都是導致招人難的一些原因。

“全年無休”模式下,如何保證快遞員一週能休息一次假?



快遞行業就是這麼個特點,一旦到了旺季就只能動員身邊的親朋好友來幫忙,但是這些臨時人員都缺乏專業知識,不熟悉地理環境和快遞的運作與規避罰款的技巧,快遞又不像去建築工地搬磚一樣隨便找個人隨便說一說就知道怎麼幹了,光熟悉也要一段時間,這期間就會比平常多出很多的差錯。

作為負責人最希望能找一些兼職的快遞人員作為預備,要求既能熟悉快遞操作流程,又能熟悉各區域和客戶,哪裡缺人送哪裡,最關鍵的是能隨叫隨到,沒事的時候不用來。但說得簡單,這樣合適的快遞人才去哪裡找呢?

既然由於行業體制等一些客觀原因無法合理解決快遞行業全年無休的弊端,設法解決休假這個很重要的員工福利,同時還要保障快遞行業比現在更加高效平穩地運行,想要休班除了找人頂替之外別無他法。

現在就是探討具體怎麼替班了。

能否用社會化、市場化的辦法進行探索和解決呢?比如說以前酒駕經常出重大的事故,經過多年的嚴厲治理,現在基本都不敢酒駕了,於是催生了一個新的職業——代駕。目前很多網點都沒有多餘的替班人員,快遞員有事能不能找代派呢?

個人想法是這樣的——如果想建設專業級的正規代派業務團隊,首先要尋找聚攏本地合適的專業人員,要有快遞行業一線收派的從業經驗,熟悉各家各片區的業務操作流程與運營方法(其實大體基本都一樣,可能具體的一些細節與規定不太一樣,比如各家終端的操作),最關鍵的是熟悉本地整個區域道路各單位地址和很多客戶(最好是本區域各片區都熟悉,如有不熟悉的地方應設法培養在上級指引或取得相關區域同意之後一起跟隨收派幾次就熟悉,可能這樣會很難操作,或者自己慢慢積累)。

這樣的人都是各家公司不可多得的快遞人才,最好是依託當地協會工會等掛靠,或者成立個快遞人力資源中心之類的公司,再不濟乾脆直接建個私人性質的交流群,這些願意參與代派的快遞人才都集合起來,以方便開展業務,這樣哪家快遞哪個片區一旦有無法及時派送的需要用工馬上聯繫幫忙代派或者提前預約,也可以利用車輛優勢只幫助運輸貨物。

代派人員每天都有業務能夠專職工作,就不像打零工那樣不穩定了。利用自己人員優勢,車輛優勢,解決快遞行業全年無休的狀況,招人難的狀況,旺季難以應對的狀況,網點突然停擺爆倉的狀況。


代派雖好,但目前仍存在不少弊端且不容易解決。比如一些快遞業務發達的大城市都有代派的業務,但有的是臨時幫忙性質的,私人性質的,或者是個人當地的小公司,眾包平臺,甚至同行友商等,沒什麼制度約束,也沒什麼規模和標準,非常不規範。

快遞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是責任問題,即誰派送誰負責。作為快遞員最起碼的要有責任心,有時會出現代派人員認為反正不是我的貨,只是給你幫忙,出了問題罰你又罰不著我,與我又沒關係,憑什麼給你費力操心多耽誤功夫的想法;更有時會出現貨物被私拆調包等無法保障貨物安全的情況。這樣就無法保證代派的服務質量,這種臨時幫忙性質的代派無法形成規範化標準化的模式進行推廣。

再者,代派需求不像代駕業務那樣廣泛,用不了那麼多的代派人員。可能一個區域有一到兩個這樣的團隊就可以了,再多了就用不開了。

還有就是當前這種模式能否被大家所接受?代派業務員與多家公司都有接觸會不會將各家的核心商業機密與客戶信息洩露?會不會帶走一些固定的客戶?所以代派應以派為主,儘量不涉及收的業務,只講好送多少件給多少錢,避免談價格成本客戶等敏感忌憚的話題。

只做代派的團隊目前人員能否達到專職的水平,業務量是否充足?是否要增加一些其他業務?根據自身熟悉地址與車輛人員優勢,或與其他同類大型同城公司掛靠合作或獨立開展同城類,貨運類,跑腿類,定製服務等各種業務,以彌補代派業務的不足,快遞行業其它崗位的人員也可以依照這個模式進行儲備。不過最缺的還是一線的收派人員,這是最重要最關鍵的崗位。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即目前代派收費標準的一些問題。現在不管做什麼生意,都是要以盈利為最基本的目的,有時候請代派錢給的少了人家不願做,給多了又會引起業務員不滿。大家一看收入高,而且承擔各種風險相對於業務員都小,都想著去做代派了,那會讓快遞行業人員更加不穩定,就像現在的快遞轉外賣一樣,這樣會更加麻煩。

這樣看來代派模式臨時應急一下還可以,長期用代派感覺有些本末倒置了,長遠來看還是得讓網點的業務員穩定並設法解決休假問題。

“全年無休”模式下,如何保證快遞員一週能休息一次假?


代派模式只能應急,有條件的網點還是建議每6個片區配7個人實行輪休。增加機動人員,這樣會更能增加網點其他人員的穩定性,替班的人員在不忙的時候可以進行機動,也可以外出維護大客戶提升服務質量,也可以作為旺季的儲備人員。

但是以目前的狀況讓網點老闆出錢增加這麼一個崗位的人員又不現實。還有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

加盟制的快遞不論什麼成本都是最末端來承擔,沒法保障機動人員的收入替班休假機制也就無從談起,應該將機動人員改為靈活的計酬方式,只能大家均攤,這也是加盟制的特色,因為機動人員頂替誰誰受益誰就該出這個錢,還是相當於自己當天的收入,6個區域配7個人是最理想的狀態,但是實際情況可能不需要每個人每週都休息,有時只是臨時有事利用一天或半天珍貴的假期去辦理或者一月休一天就可以了,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區域甚至一個網點只設置一個機動人員也能保證正常運轉。

目前只需要設立這麼一個機動人員儲備和保障機制,先解決有無的問題,再根據實際情況來慢慢調整完善。

替班的機動人員的薪酬結構是這麼設想的,可能還不太合理,即:老闆出三分之一(不需要替班的時候要安排其他工作,這三分之一老闆應該都願出,因為這樣多一個人對於解決招人難的問題有很大緩解),各片區總共出三分之一(片區多的話一分攤也沒多少錢),這樣每個片區出了錢都有權每月享受機動人員一天或一次的替班機會。

比如可以只替半天或者只把片區的貨幫忙拉回並幫忙處理好,過期作廢。超出一天的替班誰要求替班誰出錢單獨另算(剩下的三分之一)。

這樣大家都不用拿出太多的資金,既能保障機動人員的工資開支讓這個機制能夠長久運行下去,又解決了大家的休假與臨時的情況與旺季人員儲備和保障快遞網點穩定運行的問題,同時自己內部的人不存在商業機密洩露與不方便管理的問題,帶著自己人去各片區熟悉也比較放心。

如果設立一個機動人員除了增加網點與人員的穩定保證正常高效持久運轉以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機動人員可以充當片區觀察員的角色,如果哪個片區有問題和不足可以及時發現,有好的經驗可以共享,有潛在客戶可以挖掘,讓網點發展得更好。

既然機動人員每天輪換應對不同片區不斷變化需要不斷適應,那就乾脆成為常態,乾的就是這樣的工作,習慣就好了,機動人員的選擇需要人品可靠且能力比較強,否則無法勝任這個崗位,一旦離職將會對公司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損失,再想培養這麼一個人員就會非常麻煩。

這個方法唯一的問題是片區的那三分之一大家願不願意出,這個大家都可以坐在一起進行協商探討,願意設立這樣的機制就出,不願意出就維持現狀,有事情自己想辦法找人幫忙,如果這個辦法可行可能以後不管願不願意都得出這個錢,畢竟這不是罰款,自己都能從中受益,如果能夠有機會休假相信大部分人也不會反對。

目前來說想解決全年無休的問題暫時就想到了這麼幾個解決方法,當然能不能行還有待實踐,不過還是希望大家除了關注那些數據以外,能更多關注一線基層員工的生存狀況,大家如果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也不妨一起探討一下,讓更多一線人員的收入更高,待遇更好,從而讓快遞行業的發展更健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