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不怕水淹,是因為德國人百年前造的排水系統?才不是!

水汙染 淘歷史 2017-07-07

青島不怕水淹,是因為德國人百年前造的排水系統?才不是!

又到雨季,生活在內陸城市的人們又要開啟“看海”模式。每當這時候,總有人說,青島不怕水淹,是因為德國人一百多年前給青島設計了一套強大的排水系統。然而,那一套多年來不斷被美化的德國排水系統在德佔時期是青島人記憶中不折不扣的災難。

光緒年間,清政府被德國胖揍一頓,甩手就割了青島。德國人上來就佔地強拆,青島口和青島村一帶的黃金地段統統被強制划走,成了白人生活區,無數青島人流離失所。

佔了好地段,還得住得舒適安全,城市排水更馬虎不得。於是,完全以德國最先進工業技術修造的城市排水系統在青島應運而生。其理念領先全球:雨水排洩與生活汙水排洩分開處理,分流雨水的暗渠、排雨水管道和排汙管道令當年造訪青島的德國親王自豪斷言是亞洲第一。其工藝水平也令人咋舌:水泥抹面、陶瓷貼底,橫斷面80釐米,哪怕水量極小都能保持高速排洩,沿海的暗渠排洩口直徑更是達到兩米。

當時的德國膠澳總督府在備忘錄裡說,德國修這套系統是懷著大夢想的,要把青島打造成德國人的療養勝地,因此一切工藝建造都是清一色的高標準、嚴要求,效果也的確強大。

青島不怕水淹,是因為德國人百年前造的排水系統?才不是!

老青島

然而,這整個排水系統都圍繞德國居民區修,簡直是風光令人流連忘返;華人居住區卻常年汙水橫流,且瘟疫傳染病橫行,走在街上臭氣熏天。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汙水都排到華人區了。

德國居住區的“雨汙分離”排到華人區就是“雨汙合一”。當年德國人居住區的汙水在今天青島的團島地區沉澱後入海,周邊的華人區就被惡臭肆虐了幾十年,團島一帶因此常被稱為“大糞場”。

青島百姓沉浸在汙濁裡的糟心生活直到新中國成立,經過徹底的治理,才算徹底結束。至於德國人留下的管道管線,好些確實在發揮作用,但現在還保留的德國管道只佔青島當前排水系統的3%,而擔負了青島排水重任的全是中國自己製造的。

德國排水系統其實也給青島留下了很大的貢獻,但這不是那些體積恐怖、場面震撼的管線,而是城市防汛的經驗理念。

早在新中國成立伊始,青島就完成了一場震撼全國的強大改造:1953年,青島大港緯路明溝改造。這條長600米、寬7米的臭水溝就是德國排水系統的造孽後果,虐了青島人幾十年,這下不但被一口氣填平,更完全參考德國技術,把明溝改成了暗渠,舊址上還建成了街心花園。

青島不怕水淹,是因為德國人百年前造的排水系統?才不是!

20世紀80年代起,各大城市都在擴張。與很多城市不一樣的是,青島每一步的城市擴容都是排水系統先行。於是,到了90年代,青島就有排水管道596千米,這在今天也領先大半的一線城市。今天,青島的排水管道總長早已超過了3000千米,建造標準也是高得驚人。而傳說中能用百年的德國管道絕大多數都已經被重新翻修了,真正還存留的德國原裝管道鳳毛麟角。這才是青島的排水系統在每年的暴雨風潮中巋然不動的真正原因。

德國能在青島的榮耀中“躺紅”,原因與一部分國人的自卑心理有關。其實,青島排水系統的奇蹟在於學習他人的先進理念和優秀技術,結合自己的優勢外加勤奮,從而不斷完善。有了這種精神,加上實幹,相信內陸城市以後也不怕雨季了。

有趣,有料,有深度

關注微信公眾號淘歷史,和T君一起讀歷史

本文作者|獨孤雪亭

文章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閱讀更多:

他們做一事為民謀利,慘遭斬首時,百姓圍觀謾罵:快殺快殺!

大清三朝元老,76歲時想退休,乾隆怒了:你是不是欠收拾

中國幫菲律賓打退海上霸主,霸主怒了,要用兩條船征服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