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引水汙染防防治規劃獲批 兩年後滇池可像20年前一樣游泳

水汙染 滇池 環境保護 環境汙染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7-06-09
滇中引水汙染防防治規劃獲批 兩年後滇池可像20年前一樣游泳

近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批覆了關於滇中引水工程受退水區水汙染防治規劃(2013—2040年),要求規劃實施要緊緊圍繞“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汙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原則,以水環境質量穩定達標為核心,按照“增產不增汙”的要求,確保滇中引水工程受退水區主要控制斷面水質目標達到或優於水環境功能要求。

滇中引水工程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謀劃,也是雲南省五大基礎設施網絡建設5年大會戰中水網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工程。作為雲南省的主要經濟區,滇中地區包括昆明、曲靖、楚雄和玉溪四個城市,均位於雲南省中部地帶,這個區域是雲南人口最集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但恰好也是水資源極度匱乏、受乾旱影響嚴重的地區。

滇中引水工程將以城鎮生活與工業供水為主,兼顧農業和生態供水。經過多年的規劃,去年6月,滇中引水工程建設全面啟動。水源工程地處麗江市玉龍縣石鼓鎮,整個引水工程涉及麗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紅河6州市的35個縣、市、區,國土面積3.69萬平方公里,輸水總乾渠線路全長達663.9千米。截至今年4月,滇中引水工程麗江段主要建設內容之一的香爐山隧洞2號,隧洞開挖進尺491.5米,完成率達29.8%,剩餘881.5米。

雲南省經濟研究所原所長鬍桐元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隨著滇中引水工程的實施,雲南工程型缺水的難題可以得到有效解決,工業、農業的承載能力也會成倍地增長。由於低效發展所帶來的環境破壞問題將得到緩解,胡桐元還建議提高雲南綠色產業的比重。

雲南大學生態學與環境學院院長段昌群認為,滇中引水工程,不是一個簡單的水利工程,而是一個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系統工程,它以解決滇中地區水資源短缺為切入點,進而破解整個雲南發展不足、發展乏力等問題,同時也為解決該區域的水環境困局帶來契機。

但不可否認的是,滇中引水工程的實施會對當地生態環境帶來一些影響,例如施工“三廢”和噪聲對區域環境質量的影響,還有可能產生水土流失,因此,汙染防治等一系列規劃,對滇中引水工程的建設很有必要。

雲南省政府對雲南省滇中引水辦和環境保護廳的規劃批覆意見顯示,原則同意《滇中引水工程受退水區水汙染防治規劃(2013—2040年)》。規劃實施要緊緊圍繞“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汙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原則,以水環境質量穩定達標為核心,按照“增產不增汙”的要求,確保滇中引水工程受退水區主要控制斷面水質目標達到或優於水環境功能要求,工業、城鎮、農業農村汙染收集處理能力明顯增強,清潔生產水平、節水率和水資源重複利用率顯著提高,主要汙染物排放量不超過水環境容量,實現受退水區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

地處雲南省昆明市的滇池過去曾飽受汙染困擾,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在於滇池無水可換,據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設管理局常務副局長劉加喜介紹,在滇中引水工程實施之後,滇池的汙染水質可以得到充足的置換。“到2020年,滇池水質可達到Ⅳ類水質,市民可以像20年前一樣到滇池游泳。”劉加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

更多內容請下載21世紀經濟報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