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心酸的事例表明:留守兒童的傷痛像暗湧,隨時會爆發!

睡眠 大學 發現佩奇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2019-04-04

我想,三四十歲有孩子的家長,是現代社會壓力最大的一個群體了!上有老下有小,有些人也許會覺得連生病休息都是個奢侈的事情。

因為壓力大,所以把孩子送回老家,貌似是無奈中的選擇。

我們有那麼多不得已的原因:

有的老人就是不願來城裡幫忙帶孩子;有的爸媽覺得老人過來帶孩子,房子又擠,矛盾又多;還有的想要全力發展事業;更甚者是要了二寶後自認為照顧不過來的,就把大的理所當然的送回了老家……

到底是真的無奈,還是假的無奈,只有當事人心裡更清楚。

但無論什麼原因將孩子送回老家的,缺失的這部分親子情感,是無論如何也補不回來的!最好的情況也就是修復而已。

而且,這種分離給孩子內心造成的傷痛,可能即刻表現出來,也可能過幾年、幾十年才能顯露出來!還有可能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像暗湧一樣,不時的傷著孩子的心。

很多心酸的事例表明:留守兒童的傷痛像暗湧,隨時會爆發!

網絡圖

最近遇到了這樣一個事例,比較極端,但結果挺讓人欣慰的。

女兒二十一歲了,居然爬上媽媽的床,要和媽媽一起睡!

一個將近五十歲的媽媽說,她的女兒一直都挺懂事的,可是最近非常不正常,其中最讓人無語的行為就是:

女兒總是爬上她的床想要和她一起睡覺。

這個女孩都已經上大學了,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種反常的情況?

我問她:“你們最近發生了什麼特別的事情嗎?夫妻感情還好嗎?要了二胎嗎?”

她說:“夫妻感情還可以,沒什麼問題。確實是要了一個小的,男孩。”

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二胎的事情上沒處理好,導致女兒心裡失落。

但是這個媽媽說:“我懷上二胎以後,問了她的意見,她很開心,而且弟弟出生後都和弟弟玩的很好,弟弟現在都上一年級了,兩個人之前感情也不錯。就是最近,不但往我床上爬,而且還要求我對待她和弟弟一樣公平,連吃東西都要分一樣多,不然就大發脾氣!”

既然如此,想來應該不是弟弟的原因。

於是,我懷著困惑,繼續問更以前的事情,問到最後才發現:

女孩當了幾年的留守兒童。

這個媽媽是個非常要強的女人,在生下女兒後,過了產假就去上班了。她把女兒送到了婆婆家,每週或者每兩週見一次,直到女兒要上小學了,才接到自己身邊。爺爺奶奶不會陪著孩子玩,他們總是有幹不完的農活,打不完的麻將。女孩很早就獨立了,自己穿衣吃法,非常省心。

女兒被接回來以後,一直很懂事,獨自睡覺、認真學習、積極做家務,與她溝通的方面,她也一直感覺良好。

她家的經濟條件在夫妻二人共同的努力之下蒸蒸日上,經濟壓力小了很多。於是,在女兒十幾歲的時候,在女兒同意的情況下,她又生了一個男孩,女兒對這個弟弟也不錯,一家人和和睦睦的生活了幾年。

當女兒高中畢業上了大學,情況才開始變得不正常的。

很多心酸的事例表明:留守兒童的傷痛像暗湧,隨時會爆發!

網絡圖

女兒是在本地上大學,每週末回家兩天。她不知道女兒是因為什麼,據她側面瞭解,女兒在大學也沒有發生什麼特殊的事情。

她對女兒感到束手無策的時候,遇到了正面管教。經過上課的學習,加上老師的引導,她才意識到她女兒是在“求關注、求陪伴”。

正面管教中有個工具叫“錯誤目的表”:通過分析自己面對孩子不良行為的感受,來推斷孩子的行為目的和根本需求,從而對孩子進行迴應。

而這位媽媽在女兒爬上她的床時,感到非常煩躁,討厭她女兒這樣的行為,使勁把她往下趕。每天晚上都會在“爬上去、趕下來”的反覆中彼此都很心煩很受傷。

當這位媽媽知道女兒是在渴求那幾年缺失的補償之後,她心裡的煩躁就瞬間消失了。因為她明白這畢竟是她虧欠的。只是她從沒想過,那麼多年前的事情,還會在現在凸顯出來。

於是,她做了如下的調整:

  1. 有意識的安排與女兒的“特殊時光”,給女兒專心的陪伴,沒有他人打擾;
  2. 她與女兒約定每週末和女兒睡一晚;(女兒在本地上大學,週末回家)
  3. 她同意女兒關於公平的想法,與弟弟平等對待,有弟弟的就有她的。

就這樣進行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女兒就慢慢的不再要求媽媽陪睡,不再和弟弟爭著要平分美食了。

一切貌似回到了之前,她那麼懂事,獨立睡覺,照顧弟弟。

但是,一切又都不太一樣!

因為,有這樣一個重要的改變:

她與媽媽的感情好了很多!而且,還會偶爾和媽媽撒嬌了!

她女兒一直都是很懂事的和她說話,就像成人之間的溝通。

撒嬌,可是這十幾年從未有過的事情!

很多心酸的事例表明:留守兒童的傷痛像暗湧,隨時會爆發!

網絡圖

很多孩子都在用錯誤的方式表達:我需要愛!

(哭、鬧、無理取鬧)

很多家長都在用錯誤的方式迴應:你怎麼越來越不懂事!

(別哭了!別鬧了!要不我揍你!)

這個媽媽非常欣慰她的女兒能有勇氣通過這些不良行為表達她內心的需求。如果不是這樣折騰一次,她不知道她女兒因為小時候陪伴缺失而產生的傷痛。她意識到了,便可以修復,可以補償,可以讓女兒更幸福一些。

但不是每個孩子都會這麼有勇氣用不良行為去表達需求!

一些孩子,不敢去表達,或不屑去表達了,默默的藏在心裡,或者找其他人來補償這種感受。

比如配偶。——缺失父愛的女孩,喜歡年齡大的男人做老公。

而家長不自知,還覺得挺好:看,我的孩子多正常,留守也沒說的那麼恐怖嘛!

還有一些孩子去表達了,父母卻覺得不可理喻,被強力打壓下去了!

父母連原因都不知道,就直接對行為做出了錯誤的迴應,讓孩子的傷痛更加倍,與父母的距離更遠!

很多心酸的事例表明:留守兒童的傷痛像暗湧,隨時會爆發!

網絡圖

【特別說明】

讓孩子當留守兒童,無論是真無奈,還是假無奈,無奈都是存在的。

這篇文章不是為了給家長們增加焦慮,而是想給大家敲一個警鐘。

——如果,你有要把孩子送回老家的想法,我勸你慎重再慎重,權衡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儘量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

——如果,你已經把孩子送到老家了,那麼希望你克服困難,早些把孩子接回來。

——如果,你已經把孩子從老家接回來了,請一定要多多陪伴孩子,沒有手機、電腦的專心的陪伴孩子,與他們聊聊天,到他們去戶外活動,多互動多溝通,讓孩子得到更多的滿足,從而培養出情感完整、內心有力量的孩子!

這並不是說留守兒童的心理一定會不健全,而是相比於其他孩子來說,留守兒童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如果,留守兒童遇到的監護人特別盡職,那便是他們的福氣了!

【留守兒童的福氣】

無論把留守兒童給爺爺奶奶帶,還是給姥姥姥爺帶,甚至給姑姑姨姨帶,……如果這些暫時的監護人,懂得陪伴孩子成長,能夠正確的迴應孩子,與孩子像爸爸媽媽那樣的溝通與互動,那麼孩子也會相對健康正常的長大。

只是,孩子把本應與父母建立的情感連接,變成了與老人或其他監護人的情感連接了。

這部分的孩子無疑是幸運的,他們有能夠補償他們情感缺失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

為什麼說相對健康的長大?

因為還要看孩子自身的認知。

孩子是需要社會關係的。當看到其他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陪伴的時候,他心裡的失落感,不是爺爺奶奶或其他人能夠彌補的。

如果孩子能把這部分失落感自己化解,那麼就不會有什麼傷痛留在心裡。

如果孩子不能獨自化解這種失落,也許會在孩子心裡留下些什麼。

總之,希望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在爸爸媽媽身邊長大,希望越來越多的父母更懂得正確的養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