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待別人的同情和照顧,這種“受害者心態”只會讓你陷入痛苦

睡眠 安眠藥 美文 蘭臺說史 2018-12-04
不要等待別人的同情和照顧,這種“受害者心態”只會讓你陷入痛苦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個人拎著沉重的東西上了公交車,放下東西后,東瞅瞅西看看,期待有人能為他讓座,可結果往往卻是無人理睬。相反,當一個人滿頭大汗擠上公交車後,卻默默地抱著重物長久站立時,就會有人向他招呼道:“您坐這兒吧。”

也許有人會很奇怪,同樣是帶著重物的人,為什麼會受到不同的待遇呢?道理說穿了其實很簡單,因為前者有受害者心態,總是希望有人能同情和照顧他,但反而容易引起了他人的反感;後者則不同,他持有的是積極向上的態度,這種態度容易博得了他人的好感,於是就會獲得他人的幫助。

通過上面這個常見的例子,我們可以悟透一個簡單至極的幸福哲學:“受害者心態”只會讓你陷入痛苦;放棄受害者心態,你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不要等待別人的同情和照顧,這種“受害者心態”只會讓你陷入痛苦

再來看一個例子。

有一對夫妻到某醫院的心理科來看睡眠問題。妻子對心理醫師說,最近晚上總是失眠,根本睡不好覺,只有靠吃安眠藥才能入睡,但是她又擔心經常吃安眠藥會有副作用,內心很煩惱,想問問如何解決。心理醫師問她失眠的原因,她說丈夫白天上班,自己見不著面,晚上回來後,也是玩電腦或手機,和自己基本沒有溝通。她覺得自己內心的煩惱都沒地方訴說,所以睡不著,睡眠不好又導致身體出現其他各種不良狀況。

之後,心理醫師又與她的丈夫溝通,丈夫覺得自己很冤枉,工作忙了一天,回家後玩玩電腦、手機,娛樂一下也很正常,根本沒有故意不理妻子,“再說,溝通又不是一個人的事,她也都是在玩手機呀。如果是我失眠的話,吃完安眠藥有睡意了,就應該馬上去睡覺,可她倒好,吃半片說沒效果,要吃一片,吃完頭暈很想睡覺,但卻拿著手機跟朋友聊微信聊到深夜。一邊擔心吃安眠藥有副作用,一邊好不容易吃了藥又不肯去睡覺。回頭還抱怨我不跟她說話……。”

這是一個當下“手機時代”十分常見的案例,案例中男女主角雙方都帶有“受害者心態”。

不要等待別人的同情和照顧,這種“受害者心態”只會讓你陷入痛苦

“受害者心態”的害處是非常大的,它會讓你一直處於被動狀態,讓你覺得,自己的情感是被動的,自己的工作是被動的,自己的生活也是被動的,自己根本無法左右。

當然,在面對重大挫折和失敗時,“受害者心態”也會讓我們稍微的緩解一下痛苦,避免自我攻擊、一蹶不振。但如果一直存有這種心態,那就會使你變得很消沉,變得愛抱怨,變得對一切都充滿恐懼。

所以,我們應該努力擺脫自己的“受害者心態”,獲得心靈的解脫,獲得獨立與自主,靠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改變一切,而不是一味等待別人的同情和照顧。

不要等待別人的同情和照顧,這種“受害者心態”只會讓你陷入痛苦

那麼,具體該如何擺脫受害者心態呢?美國著名精神學博士喬·維泰利提出過很有針對性的方法,總結如下:1.注意自己的感覺,隨時隨地識別受害者心態,尤其是要找到自己最受傷、最無力的情景,比如,您最容易抱怨什麼樣的人和事?在什麼時候?2.很多受害者喜歡一次次的重複受害經歷,就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一樣,見誰都說“我真傻……”。一定要留意到這個傾向,並停止它。3.放下執念,如此,就不會有太多的失望和恐懼,也就不會輕易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4.在生活或書本中嘗試留意一下:有沒有和您一樣境況的人,卻有不同的應對模式?5.積極尋找下一步您能做的事情,而不是關注那些您不能做的事情。6.以一個安全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鍛鍊、旅行等都是好的方式。

不要等待別人的同情和照顧,這種“受害者心態”只會讓你陷入痛苦

用上面這些方法嘗試著自愛,而不是自憐。當你以受害者的心態等著別人來同情、照顧你的時候,人生已經開始往痛苦的深淵滾動了。因此,如果你想要更好的人生,就不要讓自己永遠受制於“受害者心態”,而是應該選擇積極生活,勇敢向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