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明珠鑄豐碑——“採風淠史杭”採訪見聞

水利工程 重慶龍河 千島湖 大別山 六安新聞網 2017-06-03

六安新聞網訊 “萬佛湖光美,蒼茫水一泓。”5月24日,“採風淠史杭”大型採訪採風活動採訪團一行,來到淠史杭灌區境內的被稱為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大壩——龍河口水庫和大別山主峰景區內的磨子潭水庫採風採訪。

龍河口水庫,又名萬佛湖,是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發電、航運、養魚和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始建於1958年,水庫大壩全長560米,海拔75.4米,為“黏土心牆砂殼壩”,總庫容9.03億立方米。到1960年建成受益,至1969年最後竣工,歷時十一個春秋。它是舒城人民用血汗書寫在中國水利史上的輝煌篇章,用生命鑄就的歷史豐碑。自此以後,龍河之水,匯聚眾山之清流,澤被後世之子孫。水庫大壩,被稱為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大壩,被聯合國大壩委員會原主席蘭希先生贊為"非常了不起的工程"。龍河口水庫為淠史杭綜合水利工程主體之一,上控千餘平方公里來水,下保百萬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灌溉舒城、廬江、六安(今金安區)三縣150餘萬畝良田。

萬佛湖景區有一處大壩建設者人物群雕。採訪團在採訪時有幸遇到了當年的築壩英雄許芳華。她的故事,在當年可以說是家喻戶曉。1958年,時值19歲的她,結婚才三天就響應號召來到工地。在工地上,髒活累活搶著幹,還在勞動之餘照顧別人。當工地指揮部從成千上萬的女同志中挑選出120人組建的“劉胡蘭戰鬥連”時,大夥異口同聲地選她當連長。她也不謙虛,大辮子一甩,一聲呼喚,120個姑娘便齊整地站在大壩通道上,這一干,就幹到工程完工。“當時的想法就是帶領大家儘快把大壩修好,流過血流過淚,但還是一鼓作氣堅持了下來,現在回想起來,挺自豪的!”。據瞭解,龍河口水庫自1958年動工,而在時間的無涯裡,舒城人民為此付出了多少犧牲,時至今日已經難以具體統計。 興修水庫工程,舒城縣群眾做工日達到1000萬個,共做土方137萬立方米,石方40萬立方米,混凝土2.24萬立方米。在施工過程中,舒城全縣總動員,最多上工人數達5萬餘人。1959年6月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曾希聖視察工地,當即撥給平板車1000輛。後來省長黃岩又撥給膠輪獨輪車500輛,以提高工效。1960年2月上旬,在東大壩合壠關鍵時刻,許芳華、謝大勇、王成英等500多名男女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帶頭跳入水中,組成三道人牆,使大壩合壠成功。同年3月15日爆破溢洪道時,時任舒城縣水利電力局副局長趙學術和民工汪從高,為保護警戒區民工,不幸以身殉職。為了現在的長治久安,舒城縣萬千熱血兒女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如今的龍河口水庫,躋身“國家AAAAA級旅遊區”,中國首批“國家水利風景區”,曾獲“全國部門造林綠化400佳”的光榮稱號和安徽省“九五”旅遊接待貢獻獎。中外遊客對她有“安徽千島湖”之譽。其每年接待遊客人次已躋身安徽省風景名勝區的前列。

磨子潭水庫位於霍山縣,水庫樞紐工程屬二等工程,其永久性主要建築物屬2級。水庫大壩為混凝土大頭壩,總庫容為3.47億立方米,最大壩高82m,電站裝機16MW。磨子潭水庫與佛子嶺、響洪甸水庫聯合運用承擔淠河灌區660萬畝農田灌溉用水以及六安、合肥兩市工業、生活的補充供水任務。遊人從渡口上了木筏遊船,木筏啟動後靜悄悄地流淌在清徹碧藍的湖面上,分享前人帶來的幸福生活。(記者 王元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