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田)通渠渠連溝溝進河河入海'

水利工程 彌河 壽光 投資 大眾日報 2019-07-29
"

□ 本報記者 石如寬 戴玉亮

盛夏時節,沿著羊田路(上口鎮至營裡鎮)北行,道路西側,新築的彌河大壩高出路面一大截。“有了彌河新壩,心裡踏實了。”上口鎮河疃村村民王玉梅說。

今年,壽光掀起總投資36.12億元的彌河丹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設熱潮。其中今年汛前工程投資26.07億元,治理總長度163.7公里,彌河工程於2月下旬開工,丹河工程於3月中旬開工。到5月31日,兩河治理汛前工程全部完成。

據介紹,高峰時兩河治理上陣施工人員3700餘人、機械3100餘臺,僅用50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兩河汛前工程。累計採伐林木62萬棵,完成河槽切灘、堤防填築等土方2850萬立方米,建設防浪牆7.3公里,安裝波浪樁8400根、生態框4.1萬個。

壽光市水利局局長燕黎明說,兩河治理完成後,彌河的防洪能力由20年一遇提高到了50年一遇,丹河的防洪能力由10年一遇提高到了20年一遇,丹河分流的防洪能力由10年一遇提高到了50年一遇。

據介紹,兩河治理是壽光水利建設歷史上投資額最大、工程量最大、上陣機械最多、建設時間最短的工程,創造了“四大班子齊上陣,市直部門全靠上,水利部門總指導,鎮街協同作保障,施工企業全一流,代建監理抓質量,掛圖作戰促進度,層層驗收鑄輝煌”的兩河治理“壽光模式”。

“舉全市之力攻堅兩河治理,確保了工程的順利推進。”壽光市委副書記、市長趙緒春說。

7月15日,在紀臺鎮冉家村村東的大棚區,記者看到,每個大棚前都留有排水溝,排水溝又連著棚間道路上的排水渠。排水渠通向冉家村北側的一條更大的排水溝,排水溝與冉家村西的小溪貫通,小溪的水直接流向堯河。冉家村是紀臺鎮最為低窪的地方。如果雨量很大,還可以啟動排水泵直接抽水強排。

從去年至今,紀臺鎮共清理河道32.5公里,投資2.27億元,修建好總長度172.5公里、以“五橫六縱”為框架的農田排澇工程。“疏通村級農田水網,形成積水棚入管、管入渠、渠入溝、溝入河的貫通機制,全面保障積澇問題的解決。”紀臺鎮黨委書記劉玉玲說。

稻田鎮已全面完成大棚易澇區和道路排水工程。該鎮在南部大棚易澇區實施了“三縱三橫”和縣鄉道路水利工程,新挖排水溝渠167公里,埋設大口徑管道7.5公里、棚間管網12公里、U型渠21公里、建設過路管涵260座、進水閘9處,實現了溝渠互聯互通。

在易澇區,稻田鎮建設了佔地280畝的步樓農業園區,新建110米長、15米寬的高標準蔬菜大棚38個。該園區配套建設田間排水系統,與引彌入丹桂乾渠實現互聯互通。

今年,古城街道投入3000多萬元,構建起了“三橫七縱”排水主幹網絡,完成了86公里市鎮村三級農田水利管網土方工程及70.38公里的縣鄉道路兩側排水溝的修建、貫通。洛城街道在寒留路、壽濟路、濰高路、羊田路、大沂路等主幹道路全部更換了大口徑排水管,完成道路排水提升135公里,新鋪管涵6930米。

據瞭解,為進一步提高防汛防洪能力,自去年12月開始,壽光在全市範圍內組織實施了道路排水設施工程建設,構建道路排水與其他水利工程互聯互通的排水網絡,建成棚(田)通渠、渠連溝、溝進河、河入海的防洪排澇體系。整個工程涉及160公里國省道、1018公里縣鄉村道,目前已全部實現互聯互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