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這個人物家喻戶曉,就是沒有綽號,活到80歲才死

作為一箇中國人,相信大家沒有讀過《水滸傳》,也肯定聽說過《水滸傳》,作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滸傳》的許多經典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這些故事鮮活的主人公形象也深入人心。

水滸傳這個人物家喻戶曉,就是沒有綽號,活到80歲才死

其實《水滸傳》中的趣事非常多,人物形象之所以能夠這麼地深入人心,除了故事吸引人以外,另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就是這些人物的綽號了。綽號可以說是人的第二個名字,而且有時候,綽號比名字更加形象,更加能代表這個人的特色。施耐庵在給《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取綽號的時候,就充分地考慮到了這些人的性格特點,比如說“三寸丁谷樹皮”就是武大郎的綽號,這個綽號就很形象地將武大郎身材短小丑陋的特點表現出來了。

水滸傳這個人物家喻戶曉,就是沒有綽號,活到80歲才死

施耐庵好像非常鍾情於取綽號,在《水滸傳》當中,這108條好漢每人一個綽號,而且還都取得非常形象,總結下來有以下幾大類。有和兵器相關的,比如鞭呼延灼、金槍手徐寧等;有和動物相關的,如入九紋龍、母大蟲、火眼狻猊、雲龍、打虎將等;有和職業相貌或者性格相關的,比如青面獸、花和尚、沒遮攔等;有和神魔相關的,如八臂哪吒、立地太歲、飛天大聖、混世魔王、母夜叉、活閻羅等;還有和古代名將相關的,如病關索、病尉遲、小李廣等。

水滸傳這個人物家喻戶曉,就是沒有綽號,活到80歲才死

書中有這麼多綽號,這些綽號還可以歸為這麼多類別,這樣我們很容易就忽視了那些沒有綽號的;或者說是我們覺得應該是人物綽號的,實際上並不具備《水滸傳》中人物綽號的特徵。

讀水滸,或者聽武松的故事的時候,我們就往往就會把行者當做是武松的綽號,但實際上行者不能算是武松的綽號,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兩個。

水滸傳這個人物家喻戶曉,就是沒有綽號,活到80歲才死

一是既然綽號被稱為人的第二個名字,那麼綽號就必須能夠具體的對應到某一個人,也就是說提到這個綽號時,我們就能知道說的是這個人,而不是這一類人。

行者其實是一個職業,《辭源》中的“佛寺中服雜役而未剃髮出家者的通稱”指的就是行者,用大白話來說,行者就是帶髮修行的和尚。因此,行者指的就是這一類人,是一個泛指,而不是特指某個人。

悟空也有一個綽號叫孫行者,悟空在拜唐僧為師後尚未成佛前,就叫孫行者,一提到孫行者,我們就知道是孫悟空,因為行者前面加了“孫”字,就有了特指的意味。

水滸傳這個人物家喻戶曉,就是沒有綽號,活到80歲才死

無獨有偶,施耐庵在給魯智深取綽號的時候,同樣沒叫“和尚”,而是叫“花和尚”,“花和尚”之所以能成為魯智深的綽號就是因為“花”字,這裡的“花”不是說魯智深花心,而是特指魯智深身上的花繡。如果施耐庵只叫魯智深“和尚”,那麼“和尚”同樣無法成為魯智深的綽號,因為“和尚”只是一個職業,從事這個職業的人有一大群。

二是武松其實是一個假冒的行者,武松從來都不是佛家的俗家弟子。《水滸傳》裡就有提到武松穿上行者的衣服還是孫二孃為了遮住武松臉上的金印才讓他穿上的。所以武松從來都不是一個行者。但是武松打虎的故事廣為流傳,那麼打虎將可以當做武松的綽號嗎?

水滸傳這個人物家喻戶曉,就是沒有綽號,活到80歲才死

翻開《水滸傳》第31回,裡面有一句話說“打虎從來有李忠,武松綽號尚懸空”,因此打虎將的綽號已經被李忠用了,所以武松自然也就沒法用了。

最後筆者還想說,其實很多影視劇所塑造的武松形象並不完全符合史料記載。如方臘其實是被魯智深活捉的,而不是被武松。經歷了種種事情以後,武松看清透了人世,在六和寺出家了,被封為清忠祖師,一直活到了80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