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翻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1.

在大宋,有兩種現象非常普遍。一種是結社。踢球的有蹴鞠社,下棋的有黑白社,搞藝術的有各種藝術社。總之,結社是大宋的一大特色。

那麼大家為什麼要結社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天黑路滑,社會複雜。稍不留神,滿地找牙。大家結伴,互相壯膽,遇到事情,先跑為敬。

結社的原因找到了,那麼還有一項技能,是大家從小就練的。這就是相撲。

大宋時期的相撲,跟現代日本的相撲、蒙古的摔跤並不一樣。應該是類似於擒拿技。

大宋練習擒拿蔚然成風。不但男人練,女人也練。

水滸中的相撲似乎都是徒手。但大宋時期的相撲其實分類很多。有:棍棒相撲——武術前身;拳擊相撲——自由搏擊前身;踢腿相撲——跆拳道前身;刺劍相撲——擊劍前身;爭交相撲——摔跤柔道前身等。

"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翻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1.

在大宋,有兩種現象非常普遍。一種是結社。踢球的有蹴鞠社,下棋的有黑白社,搞藝術的有各種藝術社。總之,結社是大宋的一大特色。

那麼大家為什麼要結社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天黑路滑,社會複雜。稍不留神,滿地找牙。大家結伴,互相壯膽,遇到事情,先跑為敬。

結社的原因找到了,那麼還有一項技能,是大家從小就練的。這就是相撲。

大宋時期的相撲,跟現代日本的相撲、蒙古的摔跤並不一樣。應該是類似於擒拿技。

大宋練習擒拿蔚然成風。不但男人練,女人也練。

水滸中的相撲似乎都是徒手。但大宋時期的相撲其實分類很多。有:棍棒相撲——武術前身;拳擊相撲——自由搏擊前身;踢腿相撲——跆拳道前身;刺劍相撲——擊劍前身;爭交相撲——摔跤柔道前身等。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水滸傳》中第一個正式被以相撲高手介紹出場的居然是蔣門神。書中通過施恩之口來介紹蔣門神:“那廝姓蔣名忠,有九尺來長身材,因此江湖上起他一個諢名,叫做蔣門神。那廝不特長大,原來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槍棒,拽拳飛腳,相撲為最。自誇大言道:‘三年上泰嶽爭交,不曾有對。普天之下,沒我一般的了!’”。

可見蔣門神是一個爭交相撲的高手。不過,遇到武松他可就有些草雞了。咱們看看武松用什麼招數戰勝的他。

原來說過的打蔣門神撲手,先把拳頭虛影一影,便轉身,卻先飛起左腳,踢中了,便轉過身來,再飛起右腳。這一撲,有名喚做玉環步,鴛鴦腳。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實學,非同小可。打的蔣門神在地下叫饒。

書中把武松這一招稱為“這一撲”,顯然是說武松用得也是相撲手段。只不過,他使用的是“踢腿相撲”的招數。這一招還有名字,乃是“玉環步和鴛鴦腿”。這一招描寫也很清楚,虛拳、轉身、左右飛腿。招數非常乾淨漂亮。而且此招是武松平生絕學。

可以斷定,武松應該是一個“踢腿相撲”的高手。

事實上,看水滸我們經常說武松把對手是秒殺的多。其實大多時候他都是利用的相撲技。咱們再舉一個更加精彩的例子。就是武松一招制服孫二孃。

"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翻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1.

在大宋,有兩種現象非常普遍。一種是結社。踢球的有蹴鞠社,下棋的有黑白社,搞藝術的有各種藝術社。總之,結社是大宋的一大特色。

那麼大家為什麼要結社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天黑路滑,社會複雜。稍不留神,滿地找牙。大家結伴,互相壯膽,遇到事情,先跑為敬。

結社的原因找到了,那麼還有一項技能,是大家從小就練的。這就是相撲。

大宋時期的相撲,跟現代日本的相撲、蒙古的摔跤並不一樣。應該是類似於擒拿技。

大宋練習擒拿蔚然成風。不但男人練,女人也練。

水滸中的相撲似乎都是徒手。但大宋時期的相撲其實分類很多。有:棍棒相撲——武術前身;拳擊相撲——自由搏擊前身;踢腿相撲——跆拳道前身;刺劍相撲——擊劍前身;爭交相撲——摔跤柔道前身等。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水滸傳》中第一個正式被以相撲高手介紹出場的居然是蔣門神。書中通過施恩之口來介紹蔣門神:“那廝姓蔣名忠,有九尺來長身材,因此江湖上起他一個諢名,叫做蔣門神。那廝不特長大,原來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槍棒,拽拳飛腳,相撲為最。自誇大言道:‘三年上泰嶽爭交,不曾有對。普天之下,沒我一般的了!’”。

可見蔣門神是一個爭交相撲的高手。不過,遇到武松他可就有些草雞了。咱們看看武松用什麼招數戰勝的他。

原來說過的打蔣門神撲手,先把拳頭虛影一影,便轉身,卻先飛起左腳,踢中了,便轉過身來,再飛起右腳。這一撲,有名喚做玉環步,鴛鴦腳。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實學,非同小可。打的蔣門神在地下叫饒。

書中把武松這一招稱為“這一撲”,顯然是說武松用得也是相撲手段。只不過,他使用的是“踢腿相撲”的招數。這一招還有名字,乃是“玉環步和鴛鴦腿”。這一招描寫也很清楚,虛拳、轉身、左右飛腿。招數非常乾淨漂亮。而且此招是武松平生絕學。

可以斷定,武松應該是一個“踢腿相撲”的高手。

事實上,看水滸我們經常說武松把對手是秒殺的多。其實大多時候他都是利用的相撲技。咱們再舉一個更加精彩的例子。就是武松一招制服孫二孃。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前面已經說了,大宋不但男人練習相撲,女人也不不例外。其中孫二孃也是如此。

練習相撲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善於用巧勁。咱們先看孫二孃如何對付武松。

武松假裝被蒙汗藥麻翻,孫二孃讓兩個活計來扛抬武松。結果扛不動,卻似有千斤重。於是,孫二孃決定自己來扛。

孫二孃扛武松之前,先做了一個動作。

她是一面說話,一面先脫去了綠紗衫兒,解下了紅絹裙子,赤膊著,便來把武松輕輕提將起來。

她為什麼要脫衣服呢?這恰是小相撲開始之前的準備動作。一會我們介紹兩個相撲高手時候還會提到。

兩個大漢都扛不動武松,而孫二孃輕輕一提,就把武松提起來了!不是孫二孃勁頭大,而是這裡用得是小相撲技巧。回頭我們介紹燕青時候會重點說。

孫二孃沒有提防武松是假裝的。結果,武松就勢抱住那婦人,把兩隻手一拘拘將攏來,卻把兩隻腿望那婦人下半截只一挾,壓在婦人身上,那婦人殺豬也似叫將起來。

武松這一招,是不是很像現在擂臺上的“十字固”呢。顯然,武松對付孫二孃這一招,依然是相撲技中的一招殺。

"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翻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1.

在大宋,有兩種現象非常普遍。一種是結社。踢球的有蹴鞠社,下棋的有黑白社,搞藝術的有各種藝術社。總之,結社是大宋的一大特色。

那麼大家為什麼要結社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天黑路滑,社會複雜。稍不留神,滿地找牙。大家結伴,互相壯膽,遇到事情,先跑為敬。

結社的原因找到了,那麼還有一項技能,是大家從小就練的。這就是相撲。

大宋時期的相撲,跟現代日本的相撲、蒙古的摔跤並不一樣。應該是類似於擒拿技。

大宋練習擒拿蔚然成風。不但男人練,女人也練。

水滸中的相撲似乎都是徒手。但大宋時期的相撲其實分類很多。有:棍棒相撲——武術前身;拳擊相撲——自由搏擊前身;踢腿相撲——跆拳道前身;刺劍相撲——擊劍前身;爭交相撲——摔跤柔道前身等。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水滸傳》中第一個正式被以相撲高手介紹出場的居然是蔣門神。書中通過施恩之口來介紹蔣門神:“那廝姓蔣名忠,有九尺來長身材,因此江湖上起他一個諢名,叫做蔣門神。那廝不特長大,原來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槍棒,拽拳飛腳,相撲為最。自誇大言道:‘三年上泰嶽爭交,不曾有對。普天之下,沒我一般的了!’”。

可見蔣門神是一個爭交相撲的高手。不過,遇到武松他可就有些草雞了。咱們看看武松用什麼招數戰勝的他。

原來說過的打蔣門神撲手,先把拳頭虛影一影,便轉身,卻先飛起左腳,踢中了,便轉過身來,再飛起右腳。這一撲,有名喚做玉環步,鴛鴦腳。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實學,非同小可。打的蔣門神在地下叫饒。

書中把武松這一招稱為“這一撲”,顯然是說武松用得也是相撲手段。只不過,他使用的是“踢腿相撲”的招數。這一招還有名字,乃是“玉環步和鴛鴦腿”。這一招描寫也很清楚,虛拳、轉身、左右飛腿。招數非常乾淨漂亮。而且此招是武松平生絕學。

可以斷定,武松應該是一個“踢腿相撲”的高手。

事實上,看水滸我們經常說武松把對手是秒殺的多。其實大多時候他都是利用的相撲技。咱們再舉一個更加精彩的例子。就是武松一招制服孫二孃。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前面已經說了,大宋不但男人練習相撲,女人也不不例外。其中孫二孃也是如此。

練習相撲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善於用巧勁。咱們先看孫二孃如何對付武松。

武松假裝被蒙汗藥麻翻,孫二孃讓兩個活計來扛抬武松。結果扛不動,卻似有千斤重。於是,孫二孃決定自己來扛。

孫二孃扛武松之前,先做了一個動作。

她是一面說話,一面先脫去了綠紗衫兒,解下了紅絹裙子,赤膊著,便來把武松輕輕提將起來。

她為什麼要脫衣服呢?這恰是小相撲開始之前的準備動作。一會我們介紹兩個相撲高手時候還會提到。

兩個大漢都扛不動武松,而孫二孃輕輕一提,就把武松提起來了!不是孫二孃勁頭大,而是這裡用得是小相撲技巧。回頭我們介紹燕青時候會重點說。

孫二孃沒有提防武松是假裝的。結果,武松就勢抱住那婦人,把兩隻手一拘拘將攏來,卻把兩隻腿望那婦人下半截只一挾,壓在婦人身上,那婦人殺豬也似叫將起來。

武松這一招,是不是很像現在擂臺上的“十字固”呢。顯然,武松對付孫二孃這一招,依然是相撲技中的一招殺。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既然相撲在大宋如此普及,而在水滸中,善於玩相撲的人不在少數。李逵就兩次被相撲高手摔倒過。

一次是遇到了沒面目焦挺。焦挺把李逵連續打倒兩次。第一次是一拳把李逵打了一個“坐墩”;第二次是一腳踢了一交。焦挺的相撲沒有名字,應該是“拳擊相撲”結合“踢腿相撲”。

相比之下,另一個摔李逵的相撲高手水平就明顯高多了。此人就是我們重點介紹的燕青。

要知道,相撲打鬥一般是徒手對徒手、器械對器械。但對高手來說就不一樣了。

李逵當時是雙手拿著板斧,準備去劈門。結果被燕青抱住腰跨,只一交,摔了個腳朝天。緊接著,燕青把李逵脫將起來,望小路便走。

顯然,不是李逵不反抗,一定是被燕青用關節技拿捏住動彈不得。

書中介紹,燕青相撲天下第一。那麼問題來了,武松難道也打不過燕青嗎?這點,咱們需要拿兩個人做個對比。就是蔣門神與擎天柱任原。

"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翻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1.

在大宋,有兩種現象非常普遍。一種是結社。踢球的有蹴鞠社,下棋的有黑白社,搞藝術的有各種藝術社。總之,結社是大宋的一大特色。

那麼大家為什麼要結社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天黑路滑,社會複雜。稍不留神,滿地找牙。大家結伴,互相壯膽,遇到事情,先跑為敬。

結社的原因找到了,那麼還有一項技能,是大家從小就練的。這就是相撲。

大宋時期的相撲,跟現代日本的相撲、蒙古的摔跤並不一樣。應該是類似於擒拿技。

大宋練習擒拿蔚然成風。不但男人練,女人也練。

水滸中的相撲似乎都是徒手。但大宋時期的相撲其實分類很多。有:棍棒相撲——武術前身;拳擊相撲——自由搏擊前身;踢腿相撲——跆拳道前身;刺劍相撲——擊劍前身;爭交相撲——摔跤柔道前身等。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水滸傳》中第一個正式被以相撲高手介紹出場的居然是蔣門神。書中通過施恩之口來介紹蔣門神:“那廝姓蔣名忠,有九尺來長身材,因此江湖上起他一個諢名,叫做蔣門神。那廝不特長大,原來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槍棒,拽拳飛腳,相撲為最。自誇大言道:‘三年上泰嶽爭交,不曾有對。普天之下,沒我一般的了!’”。

可見蔣門神是一個爭交相撲的高手。不過,遇到武松他可就有些草雞了。咱們看看武松用什麼招數戰勝的他。

原來說過的打蔣門神撲手,先把拳頭虛影一影,便轉身,卻先飛起左腳,踢中了,便轉過身來,再飛起右腳。這一撲,有名喚做玉環步,鴛鴦腳。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實學,非同小可。打的蔣門神在地下叫饒。

書中把武松這一招稱為“這一撲”,顯然是說武松用得也是相撲手段。只不過,他使用的是“踢腿相撲”的招數。這一招還有名字,乃是“玉環步和鴛鴦腿”。這一招描寫也很清楚,虛拳、轉身、左右飛腿。招數非常乾淨漂亮。而且此招是武松平生絕學。

可以斷定,武松應該是一個“踢腿相撲”的高手。

事實上,看水滸我們經常說武松把對手是秒殺的多。其實大多時候他都是利用的相撲技。咱們再舉一個更加精彩的例子。就是武松一招制服孫二孃。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前面已經說了,大宋不但男人練習相撲,女人也不不例外。其中孫二孃也是如此。

練習相撲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善於用巧勁。咱們先看孫二孃如何對付武松。

武松假裝被蒙汗藥麻翻,孫二孃讓兩個活計來扛抬武松。結果扛不動,卻似有千斤重。於是,孫二孃決定自己來扛。

孫二孃扛武松之前,先做了一個動作。

她是一面說話,一面先脫去了綠紗衫兒,解下了紅絹裙子,赤膊著,便來把武松輕輕提將起來。

她為什麼要脫衣服呢?這恰是小相撲開始之前的準備動作。一會我們介紹兩個相撲高手時候還會提到。

兩個大漢都扛不動武松,而孫二孃輕輕一提,就把武松提起來了!不是孫二孃勁頭大,而是這裡用得是小相撲技巧。回頭我們介紹燕青時候會重點說。

孫二孃沒有提防武松是假裝的。結果,武松就勢抱住那婦人,把兩隻手一拘拘將攏來,卻把兩隻腿望那婦人下半截只一挾,壓在婦人身上,那婦人殺豬也似叫將起來。

武松這一招,是不是很像現在擂臺上的“十字固”呢。顯然,武松對付孫二孃這一招,依然是相撲技中的一招殺。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既然相撲在大宋如此普及,而在水滸中,善於玩相撲的人不在少數。李逵就兩次被相撲高手摔倒過。

一次是遇到了沒面目焦挺。焦挺把李逵連續打倒兩次。第一次是一拳把李逵打了一個“坐墩”;第二次是一腳踢了一交。焦挺的相撲沒有名字,應該是“拳擊相撲”結合“踢腿相撲”。

相比之下,另一個摔李逵的相撲高手水平就明顯高多了。此人就是我們重點介紹的燕青。

要知道,相撲打鬥一般是徒手對徒手、器械對器械。但對高手來說就不一樣了。

李逵當時是雙手拿著板斧,準備去劈門。結果被燕青抱住腰跨,只一交,摔了個腳朝天。緊接著,燕青把李逵脫將起來,望小路便走。

顯然,不是李逵不反抗,一定是被燕青用關節技拿捏住動彈不得。

書中介紹,燕青相撲天下第一。那麼問題來了,武松難道也打不過燕青嗎?這點,咱們需要拿兩個人做個對比。就是蔣門神與擎天柱任原。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2.

蔣門神曾經說過,自己在泰嶽爭交三年來天下第一。那麼還有一個人曾經在泰嶽擺下相撲擂臺,也號稱三年無對手了,他就是任原。

算起來,武松打蔣門神的時候比較早。因此蔣門神出道應該比任原也會早些。或者說,蔣門神稱霸泰嶽時候,任原還沒有出來。

那麼這兩個人誰功夫更好一點呢?既然說,二人沒有比劃過,暫且認為是平手吧。

不過,武松打蔣門神和燕青打任原是不一樣的。

書中介紹,蔣門神雖然長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虛了身子。練相撲的人對於步伐身法特別講究,因此此刻的蔣門神應該比當初奪泰嶽第一的時候,相撲技術差了許多。饒是如此,武松也不敢怠慢,還是使出了自己的平生絕學“玉環步和鴛鴦腿”。這項絕技,即使後來在飛雲浦、蜈蚣嶺都沒有再用過。

水滸中馬步將軍很多,但有名字的招式並不多。除了武松這招“玉環步和鴛鴦腿”算一招。此外還有兩個有名字的招式,都是燕青用的。

"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翻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1.

在大宋,有兩種現象非常普遍。一種是結社。踢球的有蹴鞠社,下棋的有黑白社,搞藝術的有各種藝術社。總之,結社是大宋的一大特色。

那麼大家為什麼要結社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天黑路滑,社會複雜。稍不留神,滿地找牙。大家結伴,互相壯膽,遇到事情,先跑為敬。

結社的原因找到了,那麼還有一項技能,是大家從小就練的。這就是相撲。

大宋時期的相撲,跟現代日本的相撲、蒙古的摔跤並不一樣。應該是類似於擒拿技。

大宋練習擒拿蔚然成風。不但男人練,女人也練。

水滸中的相撲似乎都是徒手。但大宋時期的相撲其實分類很多。有:棍棒相撲——武術前身;拳擊相撲——自由搏擊前身;踢腿相撲——跆拳道前身;刺劍相撲——擊劍前身;爭交相撲——摔跤柔道前身等。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水滸傳》中第一個正式被以相撲高手介紹出場的居然是蔣門神。書中通過施恩之口來介紹蔣門神:“那廝姓蔣名忠,有九尺來長身材,因此江湖上起他一個諢名,叫做蔣門神。那廝不特長大,原來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槍棒,拽拳飛腳,相撲為最。自誇大言道:‘三年上泰嶽爭交,不曾有對。普天之下,沒我一般的了!’”。

可見蔣門神是一個爭交相撲的高手。不過,遇到武松他可就有些草雞了。咱們看看武松用什麼招數戰勝的他。

原來說過的打蔣門神撲手,先把拳頭虛影一影,便轉身,卻先飛起左腳,踢中了,便轉過身來,再飛起右腳。這一撲,有名喚做玉環步,鴛鴦腳。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實學,非同小可。打的蔣門神在地下叫饒。

書中把武松這一招稱為“這一撲”,顯然是說武松用得也是相撲手段。只不過,他使用的是“踢腿相撲”的招數。這一招還有名字,乃是“玉環步和鴛鴦腿”。這一招描寫也很清楚,虛拳、轉身、左右飛腿。招數非常乾淨漂亮。而且此招是武松平生絕學。

可以斷定,武松應該是一個“踢腿相撲”的高手。

事實上,看水滸我們經常說武松把對手是秒殺的多。其實大多時候他都是利用的相撲技。咱們再舉一個更加精彩的例子。就是武松一招制服孫二孃。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前面已經說了,大宋不但男人練習相撲,女人也不不例外。其中孫二孃也是如此。

練習相撲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善於用巧勁。咱們先看孫二孃如何對付武松。

武松假裝被蒙汗藥麻翻,孫二孃讓兩個活計來扛抬武松。結果扛不動,卻似有千斤重。於是,孫二孃決定自己來扛。

孫二孃扛武松之前,先做了一個動作。

她是一面說話,一面先脫去了綠紗衫兒,解下了紅絹裙子,赤膊著,便來把武松輕輕提將起來。

她為什麼要脫衣服呢?這恰是小相撲開始之前的準備動作。一會我們介紹兩個相撲高手時候還會提到。

兩個大漢都扛不動武松,而孫二孃輕輕一提,就把武松提起來了!不是孫二孃勁頭大,而是這裡用得是小相撲技巧。回頭我們介紹燕青時候會重點說。

孫二孃沒有提防武松是假裝的。結果,武松就勢抱住那婦人,把兩隻手一拘拘將攏來,卻把兩隻腿望那婦人下半截只一挾,壓在婦人身上,那婦人殺豬也似叫將起來。

武松這一招,是不是很像現在擂臺上的“十字固”呢。顯然,武松對付孫二孃這一招,依然是相撲技中的一招殺。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既然相撲在大宋如此普及,而在水滸中,善於玩相撲的人不在少數。李逵就兩次被相撲高手摔倒過。

一次是遇到了沒面目焦挺。焦挺把李逵連續打倒兩次。第一次是一拳把李逵打了一個“坐墩”;第二次是一腳踢了一交。焦挺的相撲沒有名字,應該是“拳擊相撲”結合“踢腿相撲”。

相比之下,另一個摔李逵的相撲高手水平就明顯高多了。此人就是我們重點介紹的燕青。

要知道,相撲打鬥一般是徒手對徒手、器械對器械。但對高手來說就不一樣了。

李逵當時是雙手拿著板斧,準備去劈門。結果被燕青抱住腰跨,只一交,摔了個腳朝天。緊接著,燕青把李逵脫將起來,望小路便走。

顯然,不是李逵不反抗,一定是被燕青用關節技拿捏住動彈不得。

書中介紹,燕青相撲天下第一。那麼問題來了,武松難道也打不過燕青嗎?這點,咱們需要拿兩個人做個對比。就是蔣門神與擎天柱任原。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2.

蔣門神曾經說過,自己在泰嶽爭交三年來天下第一。那麼還有一個人曾經在泰嶽擺下相撲擂臺,也號稱三年無對手了,他就是任原。

算起來,武松打蔣門神的時候比較早。因此蔣門神出道應該比任原也會早些。或者說,蔣門神稱霸泰嶽時候,任原還沒有出來。

那麼這兩個人誰功夫更好一點呢?既然說,二人沒有比劃過,暫且認為是平手吧。

不過,武松打蔣門神和燕青打任原是不一樣的。

書中介紹,蔣門神雖然長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虛了身子。練相撲的人對於步伐身法特別講究,因此此刻的蔣門神應該比當初奪泰嶽第一的時候,相撲技術差了許多。饒是如此,武松也不敢怠慢,還是使出了自己的平生絕學“玉環步和鴛鴦腿”。這項絕技,即使後來在飛雲浦、蜈蚣嶺都沒有再用過。

水滸中馬步將軍很多,但有名字的招式並不多。除了武松這招“玉環步和鴛鴦腿”算一招。此外還有兩個有名字的招式,都是燕青用的。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前面說了武松大戰蔣門神,現在就說說燕青大戰擎天柱。

《水滸》這部書很有講究。武松、魯達、林沖是前半部的武力擔當,而燕青則基本成了後半部的主角。

任原的外型跟蔣門神差不多,都屬於高大威猛型的。所以當時宋江就說,“賢弟,聞知那人身長一丈,貌若金剛,約有千百斤氣力,你這般瘦小身材,縱有本事,怎地近傍得他?”

蔣門神身高九尺,任原則是身高一丈。

那咱們看看燕青是如何打敗任原的。

燕青在上擂臺之前,也是先除了頭巾,光光的梳著兩個角兒,脫下草鞋,赤了雙腳,蹲在獻臺一邊,解了腿繃護膝,跳將起來,把布衫脫將下來,吐個架子,則見廟裡的看官如攪海翻江相似,迭頭價喝采,眾人都呆了。

顯然,相撲之前都是把身上的多餘衣物去除乾淨。這點跟當初孫二孃收拾武松同出一轍。

"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翻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1.

在大宋,有兩種現象非常普遍。一種是結社。踢球的有蹴鞠社,下棋的有黑白社,搞藝術的有各種藝術社。總之,結社是大宋的一大特色。

那麼大家為什麼要結社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天黑路滑,社會複雜。稍不留神,滿地找牙。大家結伴,互相壯膽,遇到事情,先跑為敬。

結社的原因找到了,那麼還有一項技能,是大家從小就練的。這就是相撲。

大宋時期的相撲,跟現代日本的相撲、蒙古的摔跤並不一樣。應該是類似於擒拿技。

大宋練習擒拿蔚然成風。不但男人練,女人也練。

水滸中的相撲似乎都是徒手。但大宋時期的相撲其實分類很多。有:棍棒相撲——武術前身;拳擊相撲——自由搏擊前身;踢腿相撲——跆拳道前身;刺劍相撲——擊劍前身;爭交相撲——摔跤柔道前身等。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水滸傳》中第一個正式被以相撲高手介紹出場的居然是蔣門神。書中通過施恩之口來介紹蔣門神:“那廝姓蔣名忠,有九尺來長身材,因此江湖上起他一個諢名,叫做蔣門神。那廝不特長大,原來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槍棒,拽拳飛腳,相撲為最。自誇大言道:‘三年上泰嶽爭交,不曾有對。普天之下,沒我一般的了!’”。

可見蔣門神是一個爭交相撲的高手。不過,遇到武松他可就有些草雞了。咱們看看武松用什麼招數戰勝的他。

原來說過的打蔣門神撲手,先把拳頭虛影一影,便轉身,卻先飛起左腳,踢中了,便轉過身來,再飛起右腳。這一撲,有名喚做玉環步,鴛鴦腳。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實學,非同小可。打的蔣門神在地下叫饒。

書中把武松這一招稱為“這一撲”,顯然是說武松用得也是相撲手段。只不過,他使用的是“踢腿相撲”的招數。這一招還有名字,乃是“玉環步和鴛鴦腿”。這一招描寫也很清楚,虛拳、轉身、左右飛腿。招數非常乾淨漂亮。而且此招是武松平生絕學。

可以斷定,武松應該是一個“踢腿相撲”的高手。

事實上,看水滸我們經常說武松把對手是秒殺的多。其實大多時候他都是利用的相撲技。咱們再舉一個更加精彩的例子。就是武松一招制服孫二孃。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前面已經說了,大宋不但男人練習相撲,女人也不不例外。其中孫二孃也是如此。

練習相撲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善於用巧勁。咱們先看孫二孃如何對付武松。

武松假裝被蒙汗藥麻翻,孫二孃讓兩個活計來扛抬武松。結果扛不動,卻似有千斤重。於是,孫二孃決定自己來扛。

孫二孃扛武松之前,先做了一個動作。

她是一面說話,一面先脫去了綠紗衫兒,解下了紅絹裙子,赤膊著,便來把武松輕輕提將起來。

她為什麼要脫衣服呢?這恰是小相撲開始之前的準備動作。一會我們介紹兩個相撲高手時候還會提到。

兩個大漢都扛不動武松,而孫二孃輕輕一提,就把武松提起來了!不是孫二孃勁頭大,而是這裡用得是小相撲技巧。回頭我們介紹燕青時候會重點說。

孫二孃沒有提防武松是假裝的。結果,武松就勢抱住那婦人,把兩隻手一拘拘將攏來,卻把兩隻腿望那婦人下半截只一挾,壓在婦人身上,那婦人殺豬也似叫將起來。

武松這一招,是不是很像現在擂臺上的“十字固”呢。顯然,武松對付孫二孃這一招,依然是相撲技中的一招殺。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既然相撲在大宋如此普及,而在水滸中,善於玩相撲的人不在少數。李逵就兩次被相撲高手摔倒過。

一次是遇到了沒面目焦挺。焦挺把李逵連續打倒兩次。第一次是一拳把李逵打了一個“坐墩”;第二次是一腳踢了一交。焦挺的相撲沒有名字,應該是“拳擊相撲”結合“踢腿相撲”。

相比之下,另一個摔李逵的相撲高手水平就明顯高多了。此人就是我們重點介紹的燕青。

要知道,相撲打鬥一般是徒手對徒手、器械對器械。但對高手來說就不一樣了。

李逵當時是雙手拿著板斧,準備去劈門。結果被燕青抱住腰跨,只一交,摔了個腳朝天。緊接著,燕青把李逵脫將起來,望小路便走。

顯然,不是李逵不反抗,一定是被燕青用關節技拿捏住動彈不得。

書中介紹,燕青相撲天下第一。那麼問題來了,武松難道也打不過燕青嗎?這點,咱們需要拿兩個人做個對比。就是蔣門神與擎天柱任原。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2.

蔣門神曾經說過,自己在泰嶽爭交三年來天下第一。那麼還有一個人曾經在泰嶽擺下相撲擂臺,也號稱三年無對手了,他就是任原。

算起來,武松打蔣門神的時候比較早。因此蔣門神出道應該比任原也會早些。或者說,蔣門神稱霸泰嶽時候,任原還沒有出來。

那麼這兩個人誰功夫更好一點呢?既然說,二人沒有比劃過,暫且認為是平手吧。

不過,武松打蔣門神和燕青打任原是不一樣的。

書中介紹,蔣門神雖然長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虛了身子。練相撲的人對於步伐身法特別講究,因此此刻的蔣門神應該比當初奪泰嶽第一的時候,相撲技術差了許多。饒是如此,武松也不敢怠慢,還是使出了自己的平生絕學“玉環步和鴛鴦腿”。這項絕技,即使後來在飛雲浦、蜈蚣嶺都沒有再用過。

水滸中馬步將軍很多,但有名字的招式並不多。除了武松這招“玉環步和鴛鴦腿”算一招。此外還有兩個有名字的招式,都是燕青用的。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前面說了武松大戰蔣門神,現在就說說燕青大戰擎天柱。

《水滸》這部書很有講究。武松、魯達、林沖是前半部的武力擔當,而燕青則基本成了後半部的主角。

任原的外型跟蔣門神差不多,都屬於高大威猛型的。所以當時宋江就說,“賢弟,聞知那人身長一丈,貌若金剛,約有千百斤氣力,你這般瘦小身材,縱有本事,怎地近傍得他?”

蔣門神身高九尺,任原則是身高一丈。

那咱們看看燕青是如何打敗任原的。

燕青在上擂臺之前,也是先除了頭巾,光光的梳著兩個角兒,脫下草鞋,赤了雙腳,蹲在獻臺一邊,解了腿繃護膝,跳將起來,把布衫脫將下來,吐個架子,則見廟裡的看官如攪海翻江相似,迭頭價喝采,眾人都呆了。

顯然,相撲之前都是把身上的多餘衣物去除乾淨。這點跟當初孫二孃收拾武松同出一轍。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相撲怎麼打呢?書中說道:這個相撲,一來一往,最要說得分明,說時遲,那時疾,正如空中星移電掣相似,些兒遲慢不得。

看來,快,是相撲的基本特點。外行的人也稱之為秒殺。

畢竟任原也不白給,燕青打他也用了三個回合。兩次鑽肋,先亂了任原的步伐。之後,燕青卻搶將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襠,用肩胛頂住他胸脯,把任原直託將起來,頭重腳輕,借力便旋四五旋,旋到獻臺邊,叫一聲:“下去!”把任原頭在下,腳在上,直攛下獻臺來。這一撲,名喚做鵓鴿旋,數萬的香官看了,齊聲喝采。

看到了吧。任原身高一丈又如何呢?還不是被燕青舉起來,直接摔了個半死。所以說,單憑力氣大不靈活,在燕青這裡也是沒用的。燕青相撲技的這個絕招名叫“鵓鴿旋”。應該跟武松的“玉環步和鴛鴦腿”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畢竟燕青是把任原這樣一個高大的身軀舉起來再摔出去的。

燕青和武松各有所長,這裡就算平分秋色吧。但燕青還有一招相撲絕技,絕對天下第一。咱們看看他用這招對付的是哪路神仙。

"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翻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1.

在大宋,有兩種現象非常普遍。一種是結社。踢球的有蹴鞠社,下棋的有黑白社,搞藝術的有各種藝術社。總之,結社是大宋的一大特色。

那麼大家為什麼要結社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天黑路滑,社會複雜。稍不留神,滿地找牙。大家結伴,互相壯膽,遇到事情,先跑為敬。

結社的原因找到了,那麼還有一項技能,是大家從小就練的。這就是相撲。

大宋時期的相撲,跟現代日本的相撲、蒙古的摔跤並不一樣。應該是類似於擒拿技。

大宋練習擒拿蔚然成風。不但男人練,女人也練。

水滸中的相撲似乎都是徒手。但大宋時期的相撲其實分類很多。有:棍棒相撲——武術前身;拳擊相撲——自由搏擊前身;踢腿相撲——跆拳道前身;刺劍相撲——擊劍前身;爭交相撲——摔跤柔道前身等。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水滸傳》中第一個正式被以相撲高手介紹出場的居然是蔣門神。書中通過施恩之口來介紹蔣門神:“那廝姓蔣名忠,有九尺來長身材,因此江湖上起他一個諢名,叫做蔣門神。那廝不特長大,原來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槍棒,拽拳飛腳,相撲為最。自誇大言道:‘三年上泰嶽爭交,不曾有對。普天之下,沒我一般的了!’”。

可見蔣門神是一個爭交相撲的高手。不過,遇到武松他可就有些草雞了。咱們看看武松用什麼招數戰勝的他。

原來說過的打蔣門神撲手,先把拳頭虛影一影,便轉身,卻先飛起左腳,踢中了,便轉過身來,再飛起右腳。這一撲,有名喚做玉環步,鴛鴦腳。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實學,非同小可。打的蔣門神在地下叫饒。

書中把武松這一招稱為“這一撲”,顯然是說武松用得也是相撲手段。只不過,他使用的是“踢腿相撲”的招數。這一招還有名字,乃是“玉環步和鴛鴦腿”。這一招描寫也很清楚,虛拳、轉身、左右飛腿。招數非常乾淨漂亮。而且此招是武松平生絕學。

可以斷定,武松應該是一個“踢腿相撲”的高手。

事實上,看水滸我們經常說武松把對手是秒殺的多。其實大多時候他都是利用的相撲技。咱們再舉一個更加精彩的例子。就是武松一招制服孫二孃。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前面已經說了,大宋不但男人練習相撲,女人也不不例外。其中孫二孃也是如此。

練習相撲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善於用巧勁。咱們先看孫二孃如何對付武松。

武松假裝被蒙汗藥麻翻,孫二孃讓兩個活計來扛抬武松。結果扛不動,卻似有千斤重。於是,孫二孃決定自己來扛。

孫二孃扛武松之前,先做了一個動作。

她是一面說話,一面先脫去了綠紗衫兒,解下了紅絹裙子,赤膊著,便來把武松輕輕提將起來。

她為什麼要脫衣服呢?這恰是小相撲開始之前的準備動作。一會我們介紹兩個相撲高手時候還會提到。

兩個大漢都扛不動武松,而孫二孃輕輕一提,就把武松提起來了!不是孫二孃勁頭大,而是這裡用得是小相撲技巧。回頭我們介紹燕青時候會重點說。

孫二孃沒有提防武松是假裝的。結果,武松就勢抱住那婦人,把兩隻手一拘拘將攏來,卻把兩隻腿望那婦人下半截只一挾,壓在婦人身上,那婦人殺豬也似叫將起來。

武松這一招,是不是很像現在擂臺上的“十字固”呢。顯然,武松對付孫二孃這一招,依然是相撲技中的一招殺。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既然相撲在大宋如此普及,而在水滸中,善於玩相撲的人不在少數。李逵就兩次被相撲高手摔倒過。

一次是遇到了沒面目焦挺。焦挺把李逵連續打倒兩次。第一次是一拳把李逵打了一個“坐墩”;第二次是一腳踢了一交。焦挺的相撲沒有名字,應該是“拳擊相撲”結合“踢腿相撲”。

相比之下,另一個摔李逵的相撲高手水平就明顯高多了。此人就是我們重點介紹的燕青。

要知道,相撲打鬥一般是徒手對徒手、器械對器械。但對高手來說就不一樣了。

李逵當時是雙手拿著板斧,準備去劈門。結果被燕青抱住腰跨,只一交,摔了個腳朝天。緊接著,燕青把李逵脫將起來,望小路便走。

顯然,不是李逵不反抗,一定是被燕青用關節技拿捏住動彈不得。

書中介紹,燕青相撲天下第一。那麼問題來了,武松難道也打不過燕青嗎?這點,咱們需要拿兩個人做個對比。就是蔣門神與擎天柱任原。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2.

蔣門神曾經說過,自己在泰嶽爭交三年來天下第一。那麼還有一個人曾經在泰嶽擺下相撲擂臺,也號稱三年無對手了,他就是任原。

算起來,武松打蔣門神的時候比較早。因此蔣門神出道應該比任原也會早些。或者說,蔣門神稱霸泰嶽時候,任原還沒有出來。

那麼這兩個人誰功夫更好一點呢?既然說,二人沒有比劃過,暫且認為是平手吧。

不過,武松打蔣門神和燕青打任原是不一樣的。

書中介紹,蔣門神雖然長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虛了身子。練相撲的人對於步伐身法特別講究,因此此刻的蔣門神應該比當初奪泰嶽第一的時候,相撲技術差了許多。饒是如此,武松也不敢怠慢,還是使出了自己的平生絕學“玉環步和鴛鴦腿”。這項絕技,即使後來在飛雲浦、蜈蚣嶺都沒有再用過。

水滸中馬步將軍很多,但有名字的招式並不多。除了武松這招“玉環步和鴛鴦腿”算一招。此外還有兩個有名字的招式,都是燕青用的。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前面說了武松大戰蔣門神,現在就說說燕青大戰擎天柱。

《水滸》這部書很有講究。武松、魯達、林沖是前半部的武力擔當,而燕青則基本成了後半部的主角。

任原的外型跟蔣門神差不多,都屬於高大威猛型的。所以當時宋江就說,“賢弟,聞知那人身長一丈,貌若金剛,約有千百斤氣力,你這般瘦小身材,縱有本事,怎地近傍得他?”

蔣門神身高九尺,任原則是身高一丈。

那咱們看看燕青是如何打敗任原的。

燕青在上擂臺之前,也是先除了頭巾,光光的梳著兩個角兒,脫下草鞋,赤了雙腳,蹲在獻臺一邊,解了腿繃護膝,跳將起來,把布衫脫將下來,吐個架子,則見廟裡的看官如攪海翻江相似,迭頭價喝采,眾人都呆了。

顯然,相撲之前都是把身上的多餘衣物去除乾淨。這點跟當初孫二孃收拾武松同出一轍。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相撲怎麼打呢?書中說道:這個相撲,一來一往,最要說得分明,說時遲,那時疾,正如空中星移電掣相似,些兒遲慢不得。

看來,快,是相撲的基本特點。外行的人也稱之為秒殺。

畢竟任原也不白給,燕青打他也用了三個回合。兩次鑽肋,先亂了任原的步伐。之後,燕青卻搶將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襠,用肩胛頂住他胸脯,把任原直託將起來,頭重腳輕,借力便旋四五旋,旋到獻臺邊,叫一聲:“下去!”把任原頭在下,腳在上,直攛下獻臺來。這一撲,名喚做鵓鴿旋,數萬的香官看了,齊聲喝采。

看到了吧。任原身高一丈又如何呢?還不是被燕青舉起來,直接摔了個半死。所以說,單憑力氣大不靈活,在燕青這裡也是沒用的。燕青相撲技的這個絕招名叫“鵓鴿旋”。應該跟武松的“玉環步和鴛鴦腿”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畢竟燕青是把任原這樣一個高大的身軀舉起來再摔出去的。

燕青和武松各有所長,這裡就算平分秋色吧。但燕青還有一招相撲絕技,絕對天下第一。咱們看看他用這招對付的是哪路神仙。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3.

水滸中還有一個相撲高手?他是誰呢?有人說是盧俊義。當然,燕青的相撲是盧俊義教的,但未必盧俊義就能打得過燕青。因為相撲講究的是快和技巧,這需要一定的天分。而燕青是有這個天分的。

如果說起相撲天分,跟燕青有一拼的其實是高俅。

眾所周知,高俅蹴鞠天下無對。當初,他就是無意中露了一手“鴛鴦拐”的絕學,瞬間就征服了端王的“芳心”。如今,高俅被梁山俘虜,但宋江有意接受招安,因此天天款待高俅。

酒至酣處,高俅說:“我自小學得一身相撲,天下無對。”至此,高俅是繼蔣門神、任原之後,第三個號稱天下無對的相撲高手。

那麼高俅是吹大氣呢吧?當然不是。這個真不能冤枉高俅。因為他本就是潑皮出身,對於蹴鞠、相撲這類技巧類的功夫,他絕對是有童子功的。即使到了太尉這個級別,他也一定不會放下。

那這是為什麼呢?現在咱們就可以說說大宋人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相撲了。

"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翻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1.

在大宋,有兩種現象非常普遍。一種是結社。踢球的有蹴鞠社,下棋的有黑白社,搞藝術的有各種藝術社。總之,結社是大宋的一大特色。

那麼大家為什麼要結社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天黑路滑,社會複雜。稍不留神,滿地找牙。大家結伴,互相壯膽,遇到事情,先跑為敬。

結社的原因找到了,那麼還有一項技能,是大家從小就練的。這就是相撲。

大宋時期的相撲,跟現代日本的相撲、蒙古的摔跤並不一樣。應該是類似於擒拿技。

大宋練習擒拿蔚然成風。不但男人練,女人也練。

水滸中的相撲似乎都是徒手。但大宋時期的相撲其實分類很多。有:棍棒相撲——武術前身;拳擊相撲——自由搏擊前身;踢腿相撲——跆拳道前身;刺劍相撲——擊劍前身;爭交相撲——摔跤柔道前身等。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水滸傳》中第一個正式被以相撲高手介紹出場的居然是蔣門神。書中通過施恩之口來介紹蔣門神:“那廝姓蔣名忠,有九尺來長身材,因此江湖上起他一個諢名,叫做蔣門神。那廝不特長大,原來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槍棒,拽拳飛腳,相撲為最。自誇大言道:‘三年上泰嶽爭交,不曾有對。普天之下,沒我一般的了!’”。

可見蔣門神是一個爭交相撲的高手。不過,遇到武松他可就有些草雞了。咱們看看武松用什麼招數戰勝的他。

原來說過的打蔣門神撲手,先把拳頭虛影一影,便轉身,卻先飛起左腳,踢中了,便轉過身來,再飛起右腳。這一撲,有名喚做玉環步,鴛鴦腳。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實學,非同小可。打的蔣門神在地下叫饒。

書中把武松這一招稱為“這一撲”,顯然是說武松用得也是相撲手段。只不過,他使用的是“踢腿相撲”的招數。這一招還有名字,乃是“玉環步和鴛鴦腿”。這一招描寫也很清楚,虛拳、轉身、左右飛腿。招數非常乾淨漂亮。而且此招是武松平生絕學。

可以斷定,武松應該是一個“踢腿相撲”的高手。

事實上,看水滸我們經常說武松把對手是秒殺的多。其實大多時候他都是利用的相撲技。咱們再舉一個更加精彩的例子。就是武松一招制服孫二孃。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前面已經說了,大宋不但男人練習相撲,女人也不不例外。其中孫二孃也是如此。

練習相撲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善於用巧勁。咱們先看孫二孃如何對付武松。

武松假裝被蒙汗藥麻翻,孫二孃讓兩個活計來扛抬武松。結果扛不動,卻似有千斤重。於是,孫二孃決定自己來扛。

孫二孃扛武松之前,先做了一個動作。

她是一面說話,一面先脫去了綠紗衫兒,解下了紅絹裙子,赤膊著,便來把武松輕輕提將起來。

她為什麼要脫衣服呢?這恰是小相撲開始之前的準備動作。一會我們介紹兩個相撲高手時候還會提到。

兩個大漢都扛不動武松,而孫二孃輕輕一提,就把武松提起來了!不是孫二孃勁頭大,而是這裡用得是小相撲技巧。回頭我們介紹燕青時候會重點說。

孫二孃沒有提防武松是假裝的。結果,武松就勢抱住那婦人,把兩隻手一拘拘將攏來,卻把兩隻腿望那婦人下半截只一挾,壓在婦人身上,那婦人殺豬也似叫將起來。

武松這一招,是不是很像現在擂臺上的“十字固”呢。顯然,武松對付孫二孃這一招,依然是相撲技中的一招殺。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既然相撲在大宋如此普及,而在水滸中,善於玩相撲的人不在少數。李逵就兩次被相撲高手摔倒過。

一次是遇到了沒面目焦挺。焦挺把李逵連續打倒兩次。第一次是一拳把李逵打了一個“坐墩”;第二次是一腳踢了一交。焦挺的相撲沒有名字,應該是“拳擊相撲”結合“踢腿相撲”。

相比之下,另一個摔李逵的相撲高手水平就明顯高多了。此人就是我們重點介紹的燕青。

要知道,相撲打鬥一般是徒手對徒手、器械對器械。但對高手來說就不一樣了。

李逵當時是雙手拿著板斧,準備去劈門。結果被燕青抱住腰跨,只一交,摔了個腳朝天。緊接著,燕青把李逵脫將起來,望小路便走。

顯然,不是李逵不反抗,一定是被燕青用關節技拿捏住動彈不得。

書中介紹,燕青相撲天下第一。那麼問題來了,武松難道也打不過燕青嗎?這點,咱們需要拿兩個人做個對比。就是蔣門神與擎天柱任原。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2.

蔣門神曾經說過,自己在泰嶽爭交三年來天下第一。那麼還有一個人曾經在泰嶽擺下相撲擂臺,也號稱三年無對手了,他就是任原。

算起來,武松打蔣門神的時候比較早。因此蔣門神出道應該比任原也會早些。或者說,蔣門神稱霸泰嶽時候,任原還沒有出來。

那麼這兩個人誰功夫更好一點呢?既然說,二人沒有比劃過,暫且認為是平手吧。

不過,武松打蔣門神和燕青打任原是不一樣的。

書中介紹,蔣門神雖然長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虛了身子。練相撲的人對於步伐身法特別講究,因此此刻的蔣門神應該比當初奪泰嶽第一的時候,相撲技術差了許多。饒是如此,武松也不敢怠慢,還是使出了自己的平生絕學“玉環步和鴛鴦腿”。這項絕技,即使後來在飛雲浦、蜈蚣嶺都沒有再用過。

水滸中馬步將軍很多,但有名字的招式並不多。除了武松這招“玉環步和鴛鴦腿”算一招。此外還有兩個有名字的招式,都是燕青用的。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前面說了武松大戰蔣門神,現在就說說燕青大戰擎天柱。

《水滸》這部書很有講究。武松、魯達、林沖是前半部的武力擔當,而燕青則基本成了後半部的主角。

任原的外型跟蔣門神差不多,都屬於高大威猛型的。所以當時宋江就說,“賢弟,聞知那人身長一丈,貌若金剛,約有千百斤氣力,你這般瘦小身材,縱有本事,怎地近傍得他?”

蔣門神身高九尺,任原則是身高一丈。

那咱們看看燕青是如何打敗任原的。

燕青在上擂臺之前,也是先除了頭巾,光光的梳著兩個角兒,脫下草鞋,赤了雙腳,蹲在獻臺一邊,解了腿繃護膝,跳將起來,把布衫脫將下來,吐個架子,則見廟裡的看官如攪海翻江相似,迭頭價喝采,眾人都呆了。

顯然,相撲之前都是把身上的多餘衣物去除乾淨。這點跟當初孫二孃收拾武松同出一轍。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相撲怎麼打呢?書中說道:這個相撲,一來一往,最要說得分明,說時遲,那時疾,正如空中星移電掣相似,些兒遲慢不得。

看來,快,是相撲的基本特點。外行的人也稱之為秒殺。

畢竟任原也不白給,燕青打他也用了三個回合。兩次鑽肋,先亂了任原的步伐。之後,燕青卻搶將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襠,用肩胛頂住他胸脯,把任原直託將起來,頭重腳輕,借力便旋四五旋,旋到獻臺邊,叫一聲:“下去!”把任原頭在下,腳在上,直攛下獻臺來。這一撲,名喚做鵓鴿旋,數萬的香官看了,齊聲喝采。

看到了吧。任原身高一丈又如何呢?還不是被燕青舉起來,直接摔了個半死。所以說,單憑力氣大不靈活,在燕青這裡也是沒用的。燕青相撲技的這個絕招名叫“鵓鴿旋”。應該跟武松的“玉環步和鴛鴦腿”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畢竟燕青是把任原這樣一個高大的身軀舉起來再摔出去的。

燕青和武松各有所長,這裡就算平分秋色吧。但燕青還有一招相撲絕技,絕對天下第一。咱們看看他用這招對付的是哪路神仙。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3.

水滸中還有一個相撲高手?他是誰呢?有人說是盧俊義。當然,燕青的相撲是盧俊義教的,但未必盧俊義就能打得過燕青。因為相撲講究的是快和技巧,這需要一定的天分。而燕青是有這個天分的。

如果說起相撲天分,跟燕青有一拼的其實是高俅。

眾所周知,高俅蹴鞠天下無對。當初,他就是無意中露了一手“鴛鴦拐”的絕學,瞬間就征服了端王的“芳心”。如今,高俅被梁山俘虜,但宋江有意接受招安,因此天天款待高俅。

酒至酣處,高俅說:“我自小學得一身相撲,天下無對。”至此,高俅是繼蔣門神、任原之後,第三個號稱天下無對的相撲高手。

那麼高俅是吹大氣呢吧?當然不是。這個真不能冤枉高俅。因為他本就是潑皮出身,對於蹴鞠、相撲這類技巧類的功夫,他絕對是有童子功的。即使到了太尉這個級別,他也一定不會放下。

那這是為什麼呢?現在咱們就可以說說大宋人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相撲了。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因為相撲可以防身。前面都說了,大宋朝人心惶惶的,大家結社是為了互相壯膽,那麼練習相撲首先是為了保命。所以,即使是高俅做了太尉,他也不會放下相撲這手功夫的。因為讓誰保護也不如自己有保命的能力。

高俅對自己的相撲絕對是有自信的,所以他才敢說出這樣的話來。

結果,盧俊義把燕青叫出來,你來跟太尉比劃比劃吧。

宋江當然是滿心不願意。這要是把太尉摔壞了可咋整?他非常希望燕青能點到為是,技術性輸給太尉,為了梁山日後招安做點貢獻啊。

結果燕青非常講究武德,一點沒有給宋江和高俅面子。兩個脫了衣裳,就廳階上,宋江叫把軟褥鋪下。兩個在剪絨毯上,吐個門戶。高俅搶將入來,燕青手到,把高俅扭得定,只一交,顛翻在地褥上,做一塊,半晌掙不起。這一撲,喚做守命撲。

這招才是燕青的相撲絕學——守命撲。一招制勝,堪稱秒殺。

"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翻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1.

在大宋,有兩種現象非常普遍。一種是結社。踢球的有蹴鞠社,下棋的有黑白社,搞藝術的有各種藝術社。總之,結社是大宋的一大特色。

那麼大家為什麼要結社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天黑路滑,社會複雜。稍不留神,滿地找牙。大家結伴,互相壯膽,遇到事情,先跑為敬。

結社的原因找到了,那麼還有一項技能,是大家從小就練的。這就是相撲。

大宋時期的相撲,跟現代日本的相撲、蒙古的摔跤並不一樣。應該是類似於擒拿技。

大宋練習擒拿蔚然成風。不但男人練,女人也練。

水滸中的相撲似乎都是徒手。但大宋時期的相撲其實分類很多。有:棍棒相撲——武術前身;拳擊相撲——自由搏擊前身;踢腿相撲——跆拳道前身;刺劍相撲——擊劍前身;爭交相撲——摔跤柔道前身等。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水滸傳》中第一個正式被以相撲高手介紹出場的居然是蔣門神。書中通過施恩之口來介紹蔣門神:“那廝姓蔣名忠,有九尺來長身材,因此江湖上起他一個諢名,叫做蔣門神。那廝不特長大,原來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槍棒,拽拳飛腳,相撲為最。自誇大言道:‘三年上泰嶽爭交,不曾有對。普天之下,沒我一般的了!’”。

可見蔣門神是一個爭交相撲的高手。不過,遇到武松他可就有些草雞了。咱們看看武松用什麼招數戰勝的他。

原來說過的打蔣門神撲手,先把拳頭虛影一影,便轉身,卻先飛起左腳,踢中了,便轉過身來,再飛起右腳。這一撲,有名喚做玉環步,鴛鴦腳。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實學,非同小可。打的蔣門神在地下叫饒。

書中把武松這一招稱為“這一撲”,顯然是說武松用得也是相撲手段。只不過,他使用的是“踢腿相撲”的招數。這一招還有名字,乃是“玉環步和鴛鴦腿”。這一招描寫也很清楚,虛拳、轉身、左右飛腿。招數非常乾淨漂亮。而且此招是武松平生絕學。

可以斷定,武松應該是一個“踢腿相撲”的高手。

事實上,看水滸我們經常說武松把對手是秒殺的多。其實大多時候他都是利用的相撲技。咱們再舉一個更加精彩的例子。就是武松一招制服孫二孃。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前面已經說了,大宋不但男人練習相撲,女人也不不例外。其中孫二孃也是如此。

練習相撲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善於用巧勁。咱們先看孫二孃如何對付武松。

武松假裝被蒙汗藥麻翻,孫二孃讓兩個活計來扛抬武松。結果扛不動,卻似有千斤重。於是,孫二孃決定自己來扛。

孫二孃扛武松之前,先做了一個動作。

她是一面說話,一面先脫去了綠紗衫兒,解下了紅絹裙子,赤膊著,便來把武松輕輕提將起來。

她為什麼要脫衣服呢?這恰是小相撲開始之前的準備動作。一會我們介紹兩個相撲高手時候還會提到。

兩個大漢都扛不動武松,而孫二孃輕輕一提,就把武松提起來了!不是孫二孃勁頭大,而是這裡用得是小相撲技巧。回頭我們介紹燕青時候會重點說。

孫二孃沒有提防武松是假裝的。結果,武松就勢抱住那婦人,把兩隻手一拘拘將攏來,卻把兩隻腿望那婦人下半截只一挾,壓在婦人身上,那婦人殺豬也似叫將起來。

武松這一招,是不是很像現在擂臺上的“十字固”呢。顯然,武松對付孫二孃這一招,依然是相撲技中的一招殺。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既然相撲在大宋如此普及,而在水滸中,善於玩相撲的人不在少數。李逵就兩次被相撲高手摔倒過。

一次是遇到了沒面目焦挺。焦挺把李逵連續打倒兩次。第一次是一拳把李逵打了一個“坐墩”;第二次是一腳踢了一交。焦挺的相撲沒有名字,應該是“拳擊相撲”結合“踢腿相撲”。

相比之下,另一個摔李逵的相撲高手水平就明顯高多了。此人就是我們重點介紹的燕青。

要知道,相撲打鬥一般是徒手對徒手、器械對器械。但對高手來說就不一樣了。

李逵當時是雙手拿著板斧,準備去劈門。結果被燕青抱住腰跨,只一交,摔了個腳朝天。緊接著,燕青把李逵脫將起來,望小路便走。

顯然,不是李逵不反抗,一定是被燕青用關節技拿捏住動彈不得。

書中介紹,燕青相撲天下第一。那麼問題來了,武松難道也打不過燕青嗎?這點,咱們需要拿兩個人做個對比。就是蔣門神與擎天柱任原。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2.

蔣門神曾經說過,自己在泰嶽爭交三年來天下第一。那麼還有一個人曾經在泰嶽擺下相撲擂臺,也號稱三年無對手了,他就是任原。

算起來,武松打蔣門神的時候比較早。因此蔣門神出道應該比任原也會早些。或者說,蔣門神稱霸泰嶽時候,任原還沒有出來。

那麼這兩個人誰功夫更好一點呢?既然說,二人沒有比劃過,暫且認為是平手吧。

不過,武松打蔣門神和燕青打任原是不一樣的。

書中介紹,蔣門神雖然長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虛了身子。練相撲的人對於步伐身法特別講究,因此此刻的蔣門神應該比當初奪泰嶽第一的時候,相撲技術差了許多。饒是如此,武松也不敢怠慢,還是使出了自己的平生絕學“玉環步和鴛鴦腿”。這項絕技,即使後來在飛雲浦、蜈蚣嶺都沒有再用過。

水滸中馬步將軍很多,但有名字的招式並不多。除了武松這招“玉環步和鴛鴦腿”算一招。此外還有兩個有名字的招式,都是燕青用的。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前面說了武松大戰蔣門神,現在就說說燕青大戰擎天柱。

《水滸》這部書很有講究。武松、魯達、林沖是前半部的武力擔當,而燕青則基本成了後半部的主角。

任原的外型跟蔣門神差不多,都屬於高大威猛型的。所以當時宋江就說,“賢弟,聞知那人身長一丈,貌若金剛,約有千百斤氣力,你這般瘦小身材,縱有本事,怎地近傍得他?”

蔣門神身高九尺,任原則是身高一丈。

那咱們看看燕青是如何打敗任原的。

燕青在上擂臺之前,也是先除了頭巾,光光的梳著兩個角兒,脫下草鞋,赤了雙腳,蹲在獻臺一邊,解了腿繃護膝,跳將起來,把布衫脫將下來,吐個架子,則見廟裡的看官如攪海翻江相似,迭頭價喝采,眾人都呆了。

顯然,相撲之前都是把身上的多餘衣物去除乾淨。這點跟當初孫二孃收拾武松同出一轍。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相撲怎麼打呢?書中說道:這個相撲,一來一往,最要說得分明,說時遲,那時疾,正如空中星移電掣相似,些兒遲慢不得。

看來,快,是相撲的基本特點。外行的人也稱之為秒殺。

畢竟任原也不白給,燕青打他也用了三個回合。兩次鑽肋,先亂了任原的步伐。之後,燕青卻搶將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襠,用肩胛頂住他胸脯,把任原直託將起來,頭重腳輕,借力便旋四五旋,旋到獻臺邊,叫一聲:“下去!”把任原頭在下,腳在上,直攛下獻臺來。這一撲,名喚做鵓鴿旋,數萬的香官看了,齊聲喝采。

看到了吧。任原身高一丈又如何呢?還不是被燕青舉起來,直接摔了個半死。所以說,單憑力氣大不靈活,在燕青這裡也是沒用的。燕青相撲技的這個絕招名叫“鵓鴿旋”。應該跟武松的“玉環步和鴛鴦腿”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畢竟燕青是把任原這樣一個高大的身軀舉起來再摔出去的。

燕青和武松各有所長,這裡就算平分秋色吧。但燕青還有一招相撲絕技,絕對天下第一。咱們看看他用這招對付的是哪路神仙。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3.

水滸中還有一個相撲高手?他是誰呢?有人說是盧俊義。當然,燕青的相撲是盧俊義教的,但未必盧俊義就能打得過燕青。因為相撲講究的是快和技巧,這需要一定的天分。而燕青是有這個天分的。

如果說起相撲天分,跟燕青有一拼的其實是高俅。

眾所周知,高俅蹴鞠天下無對。當初,他就是無意中露了一手“鴛鴦拐”的絕學,瞬間就征服了端王的“芳心”。如今,高俅被梁山俘虜,但宋江有意接受招安,因此天天款待高俅。

酒至酣處,高俅說:“我自小學得一身相撲,天下無對。”至此,高俅是繼蔣門神、任原之後,第三個號稱天下無對的相撲高手。

那麼高俅是吹大氣呢吧?當然不是。這個真不能冤枉高俅。因為他本就是潑皮出身,對於蹴鞠、相撲這類技巧類的功夫,他絕對是有童子功的。即使到了太尉這個級別,他也一定不會放下。

那這是為什麼呢?現在咱們就可以說說大宋人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相撲了。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因為相撲可以防身。前面都說了,大宋朝人心惶惶的,大家結社是為了互相壯膽,那麼練習相撲首先是為了保命。所以,即使是高俅做了太尉,他也不會放下相撲這手功夫的。因為讓誰保護也不如自己有保命的能力。

高俅對自己的相撲絕對是有自信的,所以他才敢說出這樣的話來。

結果,盧俊義把燕青叫出來,你來跟太尉比劃比劃吧。

宋江當然是滿心不願意。這要是把太尉摔壞了可咋整?他非常希望燕青能點到為是,技術性輸給太尉,為了梁山日後招安做點貢獻啊。

結果燕青非常講究武德,一點沒有給宋江和高俅面子。兩個脫了衣裳,就廳階上,宋江叫把軟褥鋪下。兩個在剪絨毯上,吐個門戶。高俅搶將入來,燕青手到,把高俅扭得定,只一交,顛翻在地褥上,做一塊,半晌掙不起。這一撲,喚做守命撲。

這招才是燕青的相撲絕學——守命撲。一招制勝,堪稱秒殺。

水滸傳最特殊的一項功夫,三人自稱天下第一,僅一人得到公認

燕青為什麼不給宋江和高俅面子呢?從後來的情況看,燕青顯然看清了朝廷高俅等人的本性。招安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於是,他遇到了本書中最神祕的一個人物——許冠中。

許貫中住在雙林鎮。正是魯智深的師父智真長老提到的“雙林福祿全”的雙林鎮。

這個時候,梁山兄弟徵方臘損兵折將回來。宋江心中只想著榮華富貴,神祕預言偈語他也是聽不進去的。到了秋林渡這個地方。燕青射殺了許多大雁。卻遭到了宋江的呵斥。

其實,以前花榮也在梁山射雁,宋江也沒說什麼,為什麼這裡卻呵斥燕青呢。因為他也感到了不安。覺得這群大雁就好像自己的兄弟,轉眼之間被人暗算無常死不知。可是,心中功名利祿之心已起,他如何還能冷靜分辨呢。

到了最後,燕青勸說盧俊義跟自己歸隱山林無果的時候,自己孑然一身離去。

這正是:雁序分飛自可驚,納還官誥不求榮。身邊自有君王赦,擺脫風塵過此生。

文:風林秀

參考文獻:《水滸傳》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