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傳統的養魚方法,可惜很多人不用?其效果不比用藥改底差?

水產養殖 踏火逍遙說魚 2019-06-06

對於水產養殖者來說,高溫季節最難應對的就是水質變化,因溫度高加之投喂量相對較多,因此這一季節的水質變化十分快。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經常是採用勤換水、改底之類的方法。這雖然效果不錯,但是成本也不低,您想想知道我們的老前輩在沒有改底藥物時是如何來處理這一問題嗎?下邊這一方法就是前輩們常用的傳統方法之一——拖底

這是一傳統的養魚方法,可惜很多人不用?其效果不比用藥改底差?


魚塘拖底這一方法一般養魚時間較久的養殖戶可能都用到過或聽說過,這個是從老一輩傳下來的經驗,其操作方法主要是在夏季或高溫季節時,對一些底泥較厚或是底層有機質豐富的塘出現水質老化時,選擇在晴天的上午,用一根長的繩子穿上一定數量的沉子或別的重物都可以,然後將繩子放入塘中兩人來操作,一人拉住繩子的一個頭,儘量讓繩子貼著塘底從塘的一頭拉到別一頭(有點拉網的感覺),如果魚受得住的話可來回拉2-3次。

這是一傳統的養魚方法,可惜很多人不用?其效果不比用藥改底差?


那麼這樣操作對魚或水體有什麼好處呢,踏火來簡單地說一下呀,這樣操作的目的就是將底層的水及水體中的有機質攪起來,從而起到以下作用:

這是一傳統的養魚方法,可惜很多人不用?其效果不比用藥改底差?


  • 起到曝氣的作用:通過拖底可將池塘底層的水體攪上來,同時池塘底層一些過多的硫化物、氨氮之類的有害物會隨水體的上升而來到到水體表層,這樣操作之後這些有害物質因到了水體的表層因此更容易散發掉,以起到減少水體中的有害物質的作用。
  • 增加水體的溶氧:通過這樣攪動水體後,可將表層溶氧豐富的水體攪到底層,從而增加水體底層水體的溶氧,因池塘底部水體的溶氧增加這樣有利於整個水體的微生態平衡,從而使整個塘的水體溶氧增加。
  • 增加魚的體質:這一操作也相當於一次拉網煅練,在這一過程中魚為了躲避操作會到處跑,這樣可起到提高魚的體質的作用。
  • 有利於水體中的有機質分解:這個才是主要作用,其實這樣操作一次的效果不比用藥改底一次差,因為不管是將水體表層高溶氧的水攪到塘底也好或是將水體底層的有機物攪到水體表層也好,這樣操作過後基本上整個水體中的溶氧都處於相對均衡的狀態,也不存在氧債和富氧水體層了,這樣可加速水體中的有機質分解,從而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

這是一傳統的養魚方法,可惜很多人不用?其效果不比用藥改底差?

雖然這個操作看似十分簡單,但是我們在操作時還需注意以下方面,否則會適得其反:


一定要在晴天上午進行,傍晚或陰雨天、悶熱天氣時嚴禁此操作,否則魚很易出現浮頭,原因就是將水體攪動後,因此時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強,整個水體的溶氧會跟不上來很易出現缺氧的情況;另外在操作的當天最好是停喂,這樣可減少對魚的刺激;當魚況不好時不要去操作,以免會進一步刺激到魚。


以上僅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可供參考,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