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文化古鎮,風景這邊獨好!(案例分析)

束河古鎮 徐霞客 三農 高峰 春明 2017-07-18

搭建文化古鎮,風景這邊獨好!(案例分析)

導語

束河,納西語稱“紹塢”,因村後聚寶山形如堆壘之高峰,以山名村,流傳變異而成,意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也是納西先民從農耕文明向商業文明過度的活標本,是對外開放和馬幫活動形成的集鎮建設典範。束河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於2005年入選CCTV“中國魅力名鎮”。

快瞧瞧束河的分佈圖吧

搭建文化古鎮,風景這邊獨好!(案例分析)

束河古鎮概述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經記載:"過一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縈,有大聚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古鎮之古稱。

搭建文化古鎮,風景這邊獨好!(案例分析)

搭建文化古鎮,風景這邊獨好!(案例分析)

搭建文化古鎮,風景這邊獨好!(案例分析)

束河古鎮處於麗江所有景區的核心部位,是遊覽麗江古城、玉龍雪山、瀘沽湖、長江第一灣和三江並流風景區的樞紐點。從麗江古城往北,沿中濟海東側的大路行約四公里,便見兩邊山腳下一片密集的村落,這就是被稱為清泉之鄉的束河古鎮。


古鎮風韻

束河八景

民居房舍錯落有致,"煙柳平橋、夜市螢火、斷碑敲音、西山紅葉、魚水親人、龍門望月、雪山倒映、石蓮夜讀"。"束河八景"應運而生。

搭建文化古鎮,風景這邊獨好!(案例分析)

搭建文化古鎮,風景這邊獨好!(案例分析)

茶馬遺蹟

古老的石橋,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馬石,馬鍋頭的豪宅,還有馬鞍、馬鈴、馬燈、皮口袋、酥油桶,以及來自印度、尼泊爾、西藏的各種舊貨,撫今追昔,讓你迴歸唐宋之繁榮。

搭建文化古鎮,風景這邊獨好!(案例分析)

搭建文化古鎮,風景這邊獨好!(案例分析)

皮革之鄉

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後,該地成為滇、川、藏交界地域內著名的“皮匠村”,出產皮鞋、皮貨、麻線、鐵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跡走遍茶馬古道的每一個角落。

搭建文化古鎮,風景這邊獨好!(案例分析)

搭建文化古鎮,風景這邊獨好!(案例分析)

丹鳳含書之地

白沙岩腳原有鳳凰山,至束河山形再變,呈祥瑞之象,堪輿家稱為“丹鳳含書之地”,它所擁有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歷史遺蹟等,都是束河古鎮的補充與延伸。

搭建文化古鎮,風景這邊獨好!(案例分析)

搭建文化古鎮,風景這邊獨好!(案例分析)


文化節日

◎ 達瓦納西努

漢譯為臘月,納西人瘋了,春節將臨,納西人忙於置辦年貨,準備過年,忙忙碌碌,近乎瘋狂。除夕之夜,每家餐桌上都必須有臘豬頭肉、相雞、魚等,表示吉慶有餘。正月初一,忙碌一年的家庭主婦可以睡一次懶覺。早上吃素,白天祭祖墳。古時正月以祭天為主,元人李京有:“不事神佛,唯正月十五日,登山祭天,極嚴潔,男女動數百,各執其手,團旋歌舞以為樂”的記載。徐霞客曰:“其俗新正重祭天之禮,自元旦至元宵後二十日,數舉方止”。

◎ 棒棒會

農曆正月十五,是納西族傳統節日棒棒節。棒棒會實際上是為春耕作準備的一次農具交易的盛會。鄰近各縣的農民,乃至大理、保山、西藏一帶的農民和商人,都攜帶本地特產到集會上出售,然後購買所需物品。交流會上,不僅農具、果樹苗木、花卉盆景種類齊全,而且小孩玩具及日用雜貨應有盡有。

◎ 三多節

是納西族法定的民族節日,時在農曆二月初八,相傳是納西族戰神三多的生日,他是玉龍雪山的化身,是一位白盔甲騎白馬的勇士,是民族的保護神。

◎ 火把節

農曆6月26日前後共三天,白天鬥牛,晚上點火把,舉火遊行,群螢亂飛,是仲夏夜的狂歡節。


小鎮風景之延深

小鎮建設不能等同於房地產開發,應該立足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民風習俗以及生態環境。保留和傳承特色古鎮的文化精髓是建設特色古鎮的基本宗旨,不能一味的為了追求西化,而忘了民族之根本。“拿來主義”固然重要,但在全球相互競爭文化軟實力的大環境下,搭建和發揚國內文化是現在最有力的古鎮特色打造的防攻手段。

搭建文化古鎮,風景這邊獨好!(案例分析)

萬維特色小鎮聯盟

Lifestyle 丨 Travel 丨 News

專注做小鎮,只為更好!

更多精彩,盡在萬維

萬維特色小鎮聯盟:wwtsxz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撤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