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庵,拿出珍藏青田石大印章,刻下9個字,他為中國篆刻創下第一

書法 藝術 齊白石 文玩 隴史薈 2017-07-17

1954年,

中國篆刻從甘肅走向世界

說起篆刻,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會徽——中國印。許多人甚至把中國印作為中國篆刻走向世界的標誌。其實,早在1954年,中國篆刻就已經走向了世界,而它的出發地則是——甘肅。篆刻是一門古老的傳統藝術,也是最有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的藝術門類之一。明清以來篆刻藝術最為興盛之地非江浙莫屬,1904年在杭州西湖邊成立的西泠印社,至今依舊是中國篆刻界最為著名的學術團體。

甘肅地處西北內陸,在歷史上,由於絲綢之路的巨大溝通交流作用,甘肅的印章篆刻基本上和全國各地發展同步。從出土文物看,河西的漢印、敦煌藏經洞唐五代時期印鑑、西夏文的首領印等都令人歎為觀止。自宋元以後,隨著經濟政治中心東移,甘肅篆刻也逐漸陷於沉寂。從明代到抗戰前夕,甘肅篆刻史上能留住名字的只有榆中興隆山的“棲雲山刻坊”,以及書畫篆刻家蘭州唐璉、涇川吳俊三、定西張敬行以及客居蘭州的武昌人胡寶耕等人而已,除了這些外,甘肅篆刻一片寂寥。

劉冰庵,拿出珍藏青田石大印章,刻下9個字,他為中國篆刻創下第一

錢墨君先生

這樣一個現狀下,1954年,甘肅印壇為何能創作出中國篆刻首件世界獲獎的作品呢?這背後究竟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呢?

今日,就讓我們跟隨著錢墨君先生,聆聽隴上印壇的故事。

被遺忘的唐璉

我始終認為,要說甘肅篆刻藝術的往事,要說1954年甘肅篆刻藝術作品在世界獲獎的事蹟,就必須要從唐璉說起,這是位繞不開的人物。

唐璉是蘭州人,他是清乾嘉道年間,隴上書畫藝術界少有的全才,精於詩、書、畫、琴、篆刻、中醫。據記載,唐璉學習時遍訪名家,因而博採眾長。據唐璉的《松石齋印譜》記載和我們的推斷,唐璉一生治印大約有五百多方。乾嘉道時期,正是中國篆刻藝術空前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在東南沿海地區,先後有徽派、莆田派印風統治當時印壇。後來,西泠丁敬成為印壇盟主,他被稱為浙派初祖。可以這樣說,在當時印壇上佔據統治地位的都是安徽、福建、江浙的人士,除此之外其他地域人士寥寥無幾。然而,唐璉憑藉著其高超治印藝術水準,成為江浙印壇之外為數不多的人物。

劉冰庵,拿出珍藏青田石大印章,刻下9個字,他為中國篆刻創下第一

唐璉指畫(資料圖片)

細細考究,唐璉治印的“字、刀、章”三法,卻有浙、徽兩大流派的治印風格。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與唐璉的遊歷有關。唐璉曾經被隴上名人秦維嶽請為幕友,在東南沿海地區遊歷過。因而得以接觸到了浙江、安徽的印風。如今,我們甚至發現唐璉的印風中有揚州四鳳派的技法。

可惜的是,蘭州書畫藝術界知道唐璉的人很多,都知道他是隴上書畫名家,但瞭解唐璉的篆刻藝術的人卻寥寥無幾。

2004年,在蘭山印社同道們的支持下,我主編出版了《松石齋印譜》。這是隴上書畫名家唐璉在1836年去世後,首次專門單獨出版他的印譜,也是清代西部篆刻家第一部被髮掘搶救的個人印譜。這部書的出版,可以說揭開了甘肅篆刻史上鮮為人知的一面。通過對《松石齋印譜》的研究,我認為,唐璉是清代中葉一個印宗秦漢而取精用宏、求古探奧而運以己意,有所建樹創新的篆刻名家。這樣的評價他是當之無愧的。

我雖然是江蘇無錫人,但自1966年初,為支援三線建設來到甘肅後,從此紮根於隴上,並把篆刻藝術的繼承和挖掘隴上文化藝術為自己主要創作方向。《松石齋印譜》的出版也完成了我的夙願。

唐璉是甘肅篆刻史上不能不說的人物。那麼篆刻如何從甘肅走向世界的?

劉冰庵,拿出珍藏青田石大印章,刻下9個字,他為中國篆刻創下第一

齊白石和劉冰庵的合影

白石門人劉冰庵

抗戰爆發後,大批淪陷區的人士流亡到甘肅各地。他們的到來,給甘肅文化帶來空前的繁榮。這些人士中有音樂家,有作家詩人,自然也少不了篆刻人士。

到了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著名印人丁希農、劉冰庵、度北辰、鄒夢禪等人也相繼來到蘭州。他們的到來,使得甘肅印壇忽然紅火起來了。這些人中丁希農是1943年來甘肅,而劉冰庵到甘肅的時間要稍晚點。

劉冰庵是遼寧熊嶽人,名慶祚,號冰庵。他是齊白石的學生,人們稱之為齊門四大高足之一。劉冰庵的篆刻早年學的是漢印,入了齊門之後,就專攻齊派印風。齊白石先生非常喜愛劉冰庵,他給劉冰庵繪製了一幅《冰庵刻印圖》,圖中一座古宅,一人伏案篆刻,宅後是大山,宅前是蒼松。整幅圖畫構圖簡潔,富有韻味。可見齊白石先生對劉冰庵的鐘愛。

劉冰庵是輾轉來到蘭州的。到蘭州的具體時間,人們有兩種說法,有些人認為劉冰庵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因為種種原因而來蘭州的;據資料顯示,他是1947年來蘭州的。我沒有見過劉冰庵先生,關於劉冰庵先生的事蹟曾多次聽隴上老印人駱石華、狄水池等人說起過。尤其是狄水池,他曾經和劉冰庵在一間辦公室工作,據說桌子是面對面。以前,老印人們健在時,我曾請人催促他們寫點當年的回憶,可惜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如願,留下了不少的遺憾。

1947年劉冰庵先生來到蘭州。而有些材料上說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劉冰庵原先在東北郵政系統工作。1947年,東北解放前夕,當時民國郵政總局明令調他們來蘭州。劉冰庵到蘭州後繼續在蘭州郵政局工作。

劉冰庵,拿出珍藏青田石大印章,刻下9個字,他為中國篆刻創下第一

白石老人給劉冰庵的題贈

據回憶,他到蘭州前夕,和齊白石先生照了一張合影。齊白石先生在像背後題寫:“齊門高足冰庵長相見,白石老人贈別,丙戍秋。”從白石老人的題寫來看,應當是分別贈言,丙戍年是1946年。我以為,這是劉冰庵到蘭州前和白石老人的合影。也就是說,1947年,劉冰庵先生到蘭州是比較準確的。

篆刻從甘肅走向世界

一批印人來到甘肅,無疑極大地推動了甘肅篆刻事業的發展。在這些前輩印人的推動下,隴上學習篆刻的人逐漸增多,

劉冰庵先生到蘭州後,結識了蘭州書畫界的人士,推動了甘肅書畫事業的發展,先後引薦駱石華等拜師於白石門下,還把曹隴丁、李雲山、劉萬里等引薦到李苦禪門下。

1954年,甘肅省文化部門籌劃參加當年在捷克斯洛伐克舉行的“世界和平博覽會”的作品,參加這樣的博覽會,作品必須另闢蹊徑,既能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又能結合當時的時代內容。最後,人們就想到了白石門下高足劉冰庵先生。

在當時甘肅省文化局局長曲子貞的推薦下,人們就把參賽的重任交給了劉冰庵。有人曾回憶說,當時劉冰庵拿出了珍藏的一對青田石大印章。這是一對大印,印首是荷花鏤空的印紐。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在傳統文化中是高潔的象徵,也是生生不息的象徵。冰庵先生在其中一方上,刻下了“保衛世界持久和平”。

這方印5.6釐米見方,雕刻 得非常有特色,字體古拙而有力,正是齊門風格。在處理上,世、久、平三個字的最後一筆並沒有像正常字形那樣,而是打破字形結構,筆畫直達印最下部邊緣,三個筆畫牢牢地支撐了厚重的上半部分,顯示了人們保衛世界和平的堅強決心。這方大印在捷克斯洛伐克榮獲“和平獎狀”及“大獎”,成為中國篆刻在世界獲獎第一例。劉冰庵先生也成為我國篆刻藝術在世界上獲獎的第一人。

劉冰庵,拿出珍藏青田石大印章,刻下9個字,他為中國篆刻創下第一

篆刻從甘肅走向世界,圖為《保衛世界持久和平》印蛻

可惜的是,由於當時的信息並不發達,至今知道這件事的人寥寥無幾,很多重要的資料和著作都沒有記載,至今想來甚為遺憾。如今大部分人是從北京奧運會的中國印,知道中國篆刻走向世界的,其實早在北京奧運會之前,中國篆刻就走向了世界,並且在世界上獲得大獎,而這一步,就是從西北的甘肅走出去的。

1957年,冰庵先生被錯劃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待遇。1958年初,劉冰庵先生放棄公職返京。後來,葉淺予先生推薦他到中央美院國畫系教授書法篆刻,並推薦他編輯和親拓《白石印譜》。冰庵先生於1973年去世,年僅63歲,可謂是英年早逝。

套印引發的熱潮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紅火的甘肅印壇,不僅在世界上獲獎,而且有一批刻印名家,紮根甘肅,為甘肅篆刻做出重要的推動作用。這就要說到丁希農。

丁希農是山東日照人,精於篆刻、書法、繪畫。其實他畢業的學校是山東濟南商業專科學校,還曾經在黃河水利委員會任過職。解放前,他就在蘭州、西安、酒泉、烏魯木齊等地舉辦過書法金石展。解放後,丁希農生活困難,一度在蘭州井兒街以製作售賣山東黃酒為生。後來在蘭州政協副主席趙子明的推薦下成為甘肅省文史館員。

丁希農先生清貧愛國,新中國成立不久就送獨子參軍衛國,還把自己收集的秦漢瓦當等兩百件珍貴文物捐獻給國家。1960年,正是國家困難時期,年近古稀的丁老,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篆刻了由23方印組成的《沁園春·雪》套印。

劉冰庵,拿出珍藏青田石大印章,刻下9個字,他為中國篆刻創下第一

丁希農作品《大河上下》

這套印是丁老的代表作品,大氣磅礴,蒼勁古拙,不僅引起了轟動,而且也引來了眾多青年篆刻家效仿學習,成為一個學習的機會。丁希農認為藝術上人人平等,總是極力獎掖後學者,許多書法篆刻名手因此受益匪淺。

往事已矣,丁希農、劉冰庵等人對甘肅篆刻起到了開拓性作用,許多人從學習他們而走上治印之路,奠定了今日甘肅印壇發展的基石。如今,他們留下的故事也值得人們一遍遍咀嚼回味。

劉冰庵,拿出珍藏青田石大印章,刻下9個字,他為中國篆刻創下第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