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澄渚學堂”這裡培育無數“閩中精英”,原是福建第一所學堂

書法 北宋 文章 張九齡 荔都故事 荔都故事 2017-10-20

一門九刺史,這是莆仙民間常用來作為“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例證之一的典故。指唐代莆人林披的九個兒子皆為刺史(州郡行政長官,亦稱“牧守”),史稱“一門九刺史”,亦稱“唐九牧”、“九牧林氏”,其時被譽為閩中精英。

莆田“澄渚學堂”這裡培育無數“閩中精英”,原是福建第一所學堂

史載:林披(733-802),其少年時,就學於靈巖精舍(南山廣化寺舊址),記憶力超群,能過目成誦。唐天寶十一年(752),林披19歲參加明經科考登第,被委任將樂縣令。因政績顯赫,又升遷潭州刺史、康州刺史等。後因得罪權貴,被貶為臨汀郡(今長汀)曹橡。當時當地“信巫鬼,重淫祠”。林披收集大量有說服力的資料,著《無鬼論》,勸導百姓勿信鬼,勿津淫祠。其不久棄官歸裡。在家鄉“興教裡”,他創辦了福建最早的學堂之一“澄渚書堂”並親自執教。

林披治學嚴謹,家教有方,因而他的九個兒子皆學有所成,出類拔萃,相繼為刺史:林葦任端州刺史、林藻任容州刺史、林著任橫州刺史、林薦任饒州刺史、林曄任通州刺史、林蘊任邵州刺史、林蒙任循州刺史、林邁任雷州刺史、林蔇任福唐刺史。其中最為出色的是次子林藻和六子林蘊二人。

莆田“澄渚學堂”這裡培育無數“閩中精英”,原是福建第一所學堂

林藻,唐貞元七年(791)以辭賦擢進士,開了莆陽“文獻名邦”學子登科之先河。史書《莆陽比事》卷一稱其“歐陽獨步,藻蘊橫行”。他“少有志”,曾學前輩詩人張九齡、陳子昂等志向,自勉自勵,志存高遠。他與幾位胞弟“築室讀書於福平山,清源歐陽詹聞而就之”,他們們共同切磋琢磨,奮發攻讀。“銘硯泉石,刻志業文”。經十載努力,文名大著。他們共學時間用的一大石硯,至今還存放在澄渚烏石林氏祖祠內,成寶貴文物。

依幫APP——時間與技能的自由交易平臺!

唐貞元七年進士開考,試題之一為《珠還合浦賦》。據《閩川名士傳》、《莆志·文苑傳》等載,林藻才思敏捷、一揮而就,然後伏在桌上閉目凝思冥想,思考著怎樣修改潤色。忽然靈感突發,似是有神指點啟發:“你的卷文尚好,不過題中的‘還’字扣得欠緊,還未表達出珍珠的失而復得,文章尚缺波瀾起伏”。他茅塞頓開,遐思翩翩,馬上揮筆再補充瞭如下幾句:“珠之去也,山無色兮,氛霧冥冥,海無光兮,空水浩浩;珠之來也,川有媚兮,祥風習習,地有潤兮,生物振振”。此幾句神來之筆,不僅緊扣了題意,而且使文章跌宕起伏,倍添神韻。其時主考官禮部侍郎杜黃裳不由連聲讚歎:“試卷中唯有林藻鮮明地描述了珠來去之意,真似有神助筆!”林藻還工於行書,有《深慰帖》傳世。北宋《宣和書譜》稱其行書“婉約豐妍,出人智永之域”。《唐書·藝文志》收錄《林藻集》1卷。

莆田“澄渚學堂”這裡培育無數“閩中精英”,原是福建第一所學堂

九牧林家不但文采出眾,而且以忠烈聞名,林蘊就是其中突出一名。唐貞元十六年(800),林蘊任西州(今四川)節度推官。唐永貞元年(805),西州節度劉闢背叛朝廷,企圖割據鬧自立。林蘊為了維護國家統一,極力規勸。但劉闢利慾薰心鬼迷心竅,不但不聽勸阻,反而勃然大怒,下令殺害林蘊。臨刑前,林蘊視死如歸,聲色俱厲,堅辭痛斥:“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得死,幸矣!”劉闢令劊子手把刀架在林蘊脖子上來回磨鋸,鋸得血肉模糊鮮血直淌但林蘊寧死不屈憤怒再斥:“要殺就殺好了,難道大丈夫的脖子能讓你們亂臣賊子當磨刀石嗎?”他氣壯山河的凜然正氣震懾了劉闢。劉闢雖暴跳如雷,但見硬的沒法奏效,也只好無可奈何假惺惺地把他釋放了,逐出成都,貶為唐昌尉。

由於林蘊秉性忠直、為官剛烈,勇於直諫。元和十三年(818)滄景節度程權聘他掌書記,他力勸程權獻上四川版圖,向唐稱臣。他隨程權進京,被憲宗授禮部員外郎,遷邵州刺史。唐寶曆二年(826)因其被誣告,杖責流放儋州,途中不幸逝去。唐鹹通十年(869)朝廷為林蘊平反,並追贈諡號“忠烈”。林蘊一生精通詩賦和書法,有《林邵州遺集》1卷傳世。其詩多表現出對國事的關注憂慮情懷。

莆田“澄渚學堂”這裡培育無數“閩中精英”,原是福建第一所學堂

“一門九刺史”的“九牧林家”是聞名遐邇的官宦世家,其家風鼎盛,俊秀如林。據統計,古代莆陽進士中,林氏有207位,高居諸姓之首,故民間有“無林不開榜”的民諺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