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

總第一六一六期;歡迎關注。

"

總第一六一六期;歡迎關注。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如前面我們分別解讀了唐代大詩人杜牧的行草書《張好好詩》長卷,筆法之奇、刷寫之奇、字法之奇。今天我們繼續來看看,詩人書法作品中的章法之奇。——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

總第一六一六期;歡迎關注。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如前面我們分別解讀了唐代大詩人杜牧的行草書《張好好詩》長卷,筆法之奇、刷寫之奇、字法之奇。今天我們繼續來看看,詩人書法作品中的章法之奇。——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01

“端若引繩” 行氣貫通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論用筆》中說到,“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蓋以奇為正。”又有清代包世臣講:“分行布白,非停勻之說也,若以端若引繩為深於章法,此則史匠之能事爾。”

在歷代經典作品中多可見到,書家都在努力打破正局。為了不使成為“史匠之能事”,作品中避免形成“端若引繩”,歷代行書經典往往字與字之間或搖擺、或錯落、或參差,極盡變化之能事。

這些為書家們避之不及的情況,卻恰恰為杜牧所用。

詩卷中多數字以正為主,如果給每個字找出一條中線,多處可見字的軸線恰好連在一起,形同筆直。杜牧用“正局”,其章法初見平淡,其實是似正反奇。

"

總第一六一六期;歡迎關注。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如前面我們分別解讀了唐代大詩人杜牧的行草書《張好好詩》長卷,筆法之奇、刷寫之奇、字法之奇。今天我們繼續來看看,詩人書法作品中的章法之奇。——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01

“端若引繩” 行氣貫通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論用筆》中說到,“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蓋以奇為正。”又有清代包世臣講:“分行布白,非停勻之說也,若以端若引繩為深於章法,此則史匠之能事爾。”

在歷代經典作品中多可見到,書家都在努力打破正局。為了不使成為“史匠之能事”,作品中避免形成“端若引繩”,歷代行書經典往往字與字之間或搖擺、或錯落、或參差,極盡變化之能事。

這些為書家們避之不及的情況,卻恰恰為杜牧所用。

詩卷中多數字以正為主,如果給每個字找出一條中線,多處可見字的軸線恰好連在一起,形同筆直。杜牧用“正局”,其章法初見平淡,其實是似正反奇。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

總第一六一六期;歡迎關注。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如前面我們分別解讀了唐代大詩人杜牧的行草書《張好好詩》長卷,筆法之奇、刷寫之奇、字法之奇。今天我們繼續來看看,詩人書法作品中的章法之奇。——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01

“端若引繩” 行氣貫通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論用筆》中說到,“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蓋以奇為正。”又有清代包世臣講:“分行布白,非停勻之說也,若以端若引繩為深於章法,此則史匠之能事爾。”

在歷代經典作品中多可見到,書家都在努力打破正局。為了不使成為“史匠之能事”,作品中避免形成“端若引繩”,歷代行書經典往往字與字之間或搖擺、或錯落、或參差,極盡變化之能事。

這些為書家們避之不及的情況,卻恰恰為杜牧所用。

詩卷中多數字以正為主,如果給每個字找出一條中線,多處可見字的軸線恰好連在一起,形同筆直。杜牧用“正局”,其章法初見平淡,其實是似正反奇。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以帖中19行至22行為例,字形中正,對應整齊。尤其“盼盼下垂”、“嫋嫋穿雲” 等處,軸線之中正,令人稱奇,這在古代法帖中是絕無僅有的。

"

總第一六一六期;歡迎關注。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如前面我們分別解讀了唐代大詩人杜牧的行草書《張好好詩》長卷,筆法之奇、刷寫之奇、字法之奇。今天我們繼續來看看,詩人書法作品中的章法之奇。——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01

“端若引繩” 行氣貫通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論用筆》中說到,“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蓋以奇為正。”又有清代包世臣講:“分行布白,非停勻之說也,若以端若引繩為深於章法,此則史匠之能事爾。”

在歷代經典作品中多可見到,書家都在努力打破正局。為了不使成為“史匠之能事”,作品中避免形成“端若引繩”,歷代行書經典往往字與字之間或搖擺、或錯落、或參差,極盡變化之能事。

這些為書家們避之不及的情況,卻恰恰為杜牧所用。

詩卷中多數字以正為主,如果給每個字找出一條中線,多處可見字的軸線恰好連在一起,形同筆直。杜牧用“正局”,其章法初見平淡,其實是似正反奇。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以帖中19行至22行為例,字形中正,對應整齊。尤其“盼盼下垂”、“嫋嫋穿雲” 等處,軸線之中正,令人稱奇,這在古代法帖中是絕無僅有的。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又如第14行“晴江連碧虛”句,每字都是方形,字形方整,重心平穩,大小一致,乃至間距都完全相同。這種排列何止如“排算子”,其方正如同砌磚。

以上這種情況都出現在詩卷的前半段,至中段以後就不再出現。想必這與作者的情緒變化是有關係的

#02

輕重大小開合

《張好好詩》卷中,如上段分析的“端若引繩”的處理方式並非作品的主要面貌。

其詩帖章法一方面確定了平穩的基調,另一方面加強了字組之間的對比關係。我們在帖中任意選取一組字,可以看到杜牧將這些對比關係運用得十分精彩。

"

總第一六一六期;歡迎關注。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如前面我們分別解讀了唐代大詩人杜牧的行草書《張好好詩》長卷,筆法之奇、刷寫之奇、字法之奇。今天我們繼續來看看,詩人書法作品中的章法之奇。——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01

“端若引繩” 行氣貫通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論用筆》中說到,“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蓋以奇為正。”又有清代包世臣講:“分行布白,非停勻之說也,若以端若引繩為深於章法,此則史匠之能事爾。”

在歷代經典作品中多可見到,書家都在努力打破正局。為了不使成為“史匠之能事”,作品中避免形成“端若引繩”,歷代行書經典往往字與字之間或搖擺、或錯落、或參差,極盡變化之能事。

這些為書家們避之不及的情況,卻恰恰為杜牧所用。

詩卷中多數字以正為主,如果給每個字找出一條中線,多處可見字的軸線恰好連在一起,形同筆直。杜牧用“正局”,其章法初見平淡,其實是似正反奇。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以帖中19行至22行為例,字形中正,對應整齊。尤其“盼盼下垂”、“嫋嫋穿雲” 等處,軸線之中正,令人稱奇,這在古代法帖中是絕無僅有的。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又如第14行“晴江連碧虛”句,每字都是方形,字形方整,重心平穩,大小一致,乃至間距都完全相同。這種排列何止如“排算子”,其方正如同砌磚。

以上這種情況都出現在詩卷的前半段,至中段以後就不再出現。想必這與作者的情緒變化是有關係的

#02

輕重大小開合

《張好好詩》卷中,如上段分析的“端若引繩”的處理方式並非作品的主要面貌。

其詩帖章法一方面確定了平穩的基調,另一方面加強了字組之間的對比關係。我們在帖中任意選取一組字,可以看到杜牧將這些對比關係運用得十分精彩。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如“公江西”幾字的:“公”字收緊,筆畫粗壯;“江”字開張,筆畫細勁,中部留出了空白;“西”字再次收緊起來,形成了幾乎實心的黑塊。此三字已有輕重對比和橫向的開合關係。再見“江、西”二字皆為扁形,將下邊“幕”字寫作瘦長,形成縱向上的開合。

"

總第一六一六期;歡迎關注。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如前面我們分別解讀了唐代大詩人杜牧的行草書《張好好詩》長卷,筆法之奇、刷寫之奇、字法之奇。今天我們繼續來看看,詩人書法作品中的章法之奇。——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01

“端若引繩” 行氣貫通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論用筆》中說到,“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蓋以奇為正。”又有清代包世臣講:“分行布白,非停勻之說也,若以端若引繩為深於章法,此則史匠之能事爾。”

在歷代經典作品中多可見到,書家都在努力打破正局。為了不使成為“史匠之能事”,作品中避免形成“端若引繩”,歷代行書經典往往字與字之間或搖擺、或錯落、或參差,極盡變化之能事。

這些為書家們避之不及的情況,卻恰恰為杜牧所用。

詩卷中多數字以正為主,如果給每個字找出一條中線,多處可見字的軸線恰好連在一起,形同筆直。杜牧用“正局”,其章法初見平淡,其實是似正反奇。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以帖中19行至22行為例,字形中正,對應整齊。尤其“盼盼下垂”、“嫋嫋穿雲” 等處,軸線之中正,令人稱奇,這在古代法帖中是絕無僅有的。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又如第14行“晴江連碧虛”句,每字都是方形,字形方整,重心平穩,大小一致,乃至間距都完全相同。這種排列何止如“排算子”,其方正如同砌磚。

以上這種情況都出現在詩卷的前半段,至中段以後就不再出現。想必這與作者的情緒變化是有關係的

#02

輕重大小開合

《張好好詩》卷中,如上段分析的“端若引繩”的處理方式並非作品的主要面貌。

其詩帖章法一方面確定了平穩的基調,另一方面加強了字組之間的對比關係。我們在帖中任意選取一組字,可以看到杜牧將這些對比關係運用得十分精彩。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如“公江西”幾字的:“公”字收緊,筆畫粗壯;“江”字開張,筆畫細勁,中部留出了空白;“西”字再次收緊起來,形成了幾乎實心的黑塊。此三字已有輕重對比和橫向的開合關係。再見“江、西”二字皆為扁形,將下邊“幕”字寫作瘦長,形成縱向上的開合。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以紫雲車”四字,強弱關係更加明顯。在用筆的力度上,呈現“弱—強—弱—強”的對比,在結構方面則處理為“合—開—合—開”,這樣強弱開合的反覆,如同呼吸的節奏。

"

總第一六一六期;歡迎關注。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如前面我們分別解讀了唐代大詩人杜牧的行草書《張好好詩》長卷,筆法之奇、刷寫之奇、字法之奇。今天我們繼續來看看,詩人書法作品中的章法之奇。——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01

“端若引繩” 行氣貫通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論用筆》中說到,“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蓋以奇為正。”又有清代包世臣講:“分行布白,非停勻之說也,若以端若引繩為深於章法,此則史匠之能事爾。”

在歷代經典作品中多可見到,書家都在努力打破正局。為了不使成為“史匠之能事”,作品中避免形成“端若引繩”,歷代行書經典往往字與字之間或搖擺、或錯落、或參差,極盡變化之能事。

這些為書家們避之不及的情況,卻恰恰為杜牧所用。

詩卷中多數字以正為主,如果給每個字找出一條中線,多處可見字的軸線恰好連在一起,形同筆直。杜牧用“正局”,其章法初見平淡,其實是似正反奇。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以帖中19行至22行為例,字形中正,對應整齊。尤其“盼盼下垂”、“嫋嫋穿雲” 等處,軸線之中正,令人稱奇,這在古代法帖中是絕無僅有的。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又如第14行“晴江連碧虛”句,每字都是方形,字形方整,重心平穩,大小一致,乃至間距都完全相同。這種排列何止如“排算子”,其方正如同砌磚。

以上這種情況都出現在詩卷的前半段,至中段以後就不再出現。想必這與作者的情緒變化是有關係的

#02

輕重大小開合

《張好好詩》卷中,如上段分析的“端若引繩”的處理方式並非作品的主要面貌。

其詩帖章法一方面確定了平穩的基調,另一方面加強了字組之間的對比關係。我們在帖中任意選取一組字,可以看到杜牧將這些對比關係運用得十分精彩。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如“公江西”幾字的:“公”字收緊,筆畫粗壯;“江”字開張,筆畫細勁,中部留出了空白;“西”字再次收緊起來,形成了幾乎實心的黑塊。此三字已有輕重對比和橫向的開合關係。再見“江、西”二字皆為扁形,將下邊“幕”字寫作瘦長,形成縱向上的開合。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以紫雲車”四字,強弱關係更加明顯。在用筆的力度上,呈現“弱—強—弱—強”的對比,在結構方面則處理為“合—開—合—開”,這樣強弱開合的反覆,如同呼吸的節奏。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湖自此、為疏玉”字組,其強弱關係不僅表現在上下字間,還關照到左右行之間的關係。如“玉”字的收緊和墨色的虛淡,不僅與上邊“為”字的開張有關,還與其右側的“此”字形成強弱對比。

"

總第一六一六期;歡迎關注。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如前面我們分別解讀了唐代大詩人杜牧的行草書《張好好詩》長卷,筆法之奇、刷寫之奇、字法之奇。今天我們繼續來看看,詩人書法作品中的章法之奇。——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01

“端若引繩” 行氣貫通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論用筆》中說到,“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蓋以奇為正。”又有清代包世臣講:“分行布白,非停勻之說也,若以端若引繩為深於章法,此則史匠之能事爾。”

在歷代經典作品中多可見到,書家都在努力打破正局。為了不使成為“史匠之能事”,作品中避免形成“端若引繩”,歷代行書經典往往字與字之間或搖擺、或錯落、或參差,極盡變化之能事。

這些為書家們避之不及的情況,卻恰恰為杜牧所用。

詩卷中多數字以正為主,如果給每個字找出一條中線,多處可見字的軸線恰好連在一起,形同筆直。杜牧用“正局”,其章法初見平淡,其實是似正反奇。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以帖中19行至22行為例,字形中正,對應整齊。尤其“盼盼下垂”、“嫋嫋穿雲” 等處,軸線之中正,令人稱奇,這在古代法帖中是絕無僅有的。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又如第14行“晴江連碧虛”句,每字都是方形,字形方整,重心平穩,大小一致,乃至間距都完全相同。這種排列何止如“排算子”,其方正如同砌磚。

以上這種情況都出現在詩卷的前半段,至中段以後就不再出現。想必這與作者的情緒變化是有關係的

#02

輕重大小開合

《張好好詩》卷中,如上段分析的“端若引繩”的處理方式並非作品的主要面貌。

其詩帖章法一方面確定了平穩的基調,另一方面加強了字組之間的對比關係。我們在帖中任意選取一組字,可以看到杜牧將這些對比關係運用得十分精彩。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如“公江西”幾字的:“公”字收緊,筆畫粗壯;“江”字開張,筆畫細勁,中部留出了空白;“西”字再次收緊起來,形成了幾乎實心的黑塊。此三字已有輕重對比和橫向的開合關係。再見“江、西”二字皆為扁形,將下邊“幕”字寫作瘦長,形成縱向上的開合。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以紫雲車”四字,強弱關係更加明顯。在用筆的力度上,呈現“弱—強—弱—強”的對比,在結構方面則處理為“合—開—合—開”,這樣強弱開合的反覆,如同呼吸的節奏。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湖自此、為疏玉”字組,其強弱關係不僅表現在上下字間,還關照到左右行之間的關係。如“玉”字的收緊和墨色的虛淡,不僅與上邊“為”字的開張有關,還與其右側的“此”字形成強弱對比。

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給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

“初斜日”三字中,“斜”字拉長的豎畫對於這一豎行的開合疏密關係十分有用,對於左右行之間乃至全篇的調節都有重要意義。這一點,可做實驗作為驗證:將“斜”字遮掩起來,至少後四行之內靈動氣息全失。

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在這一字組中,杜牧對強弱、大小、開合關係的運用看似隨機,其實用心頗多這就如同詩人對格律詩的把控,看似自然流淌出的佳句,其實詩人由於平仄與壓韻的限制,其推敲出的用字已是必然

以上兩點僅是最直觀和表面的分析,遠不能概括杜書章法之奇。一因篇幅所限,不宜冗長,二因筆者學淺,竟不能歸納其規律,也請同道點撥。

|結語|

我們都知道唐人是“尚法”的。這個時期完善了漢字楷體的基本規範,並對書寫技法、結構方法都有明確的要求。

《聖教序》等許多集字範本對行書的規範起到極大的作用,唐代全面崇王思想使唐代書家對二王的學習達到足夠高度。同時,“世人盡學蘭亭面”的社會風尚,也考驗書家的創新精神。

在二王一脈書家中,歷代有成就者可謂各得其一面:

智永、世南,得其寬和之量,而少俊邁之奇。歐陽詢得其秀勁之骨,而乏溫潤之容。褚遂良得其鬱壯之筋,而鮮安閒之度。李邕得其豪挺之氣,而失之竦窘。顏、柳得其莊毅之操,而失之魯獷。旭、素得其超逸之興,而失之驚怪。陸、徐得其恭儉之體,而失之頹拘。過庭得其逍遙之趣,而失之儉散。蔡襄得其密厚之貌, 庭堅得其提衄之法......

及至晚唐,“官體”書法已走向僵化,書家難出。而作為動盪時期的詩人才子,其文化訴求與晉人風骨相契合。他們綜合修養全面,往往以才學、詩文自恃,而不以書討好世人。及至作書, 則瀟散放浪,無意為佳。杜牧就是其中的代表,其書以王字筆法為根,參以六朝筆意,一改羲獻中庸溫和的特質。他善用誇張和對比,書作豪放而勁健,在法度所限範圍內將用筆的豐富和結構的奇巧誇張到了極致,獨得二王雄強勁健一面。

此論並非杜牧孤例,又如《宣和書譜》所載李商隱書法《月賦》及《四六稿草》 與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並列,並評曰:“字體妍媚,意氣飛動,亦可尚也”。

可見晚唐詩人書法具備相當高度,這給晚唐即將沒落的書壇帶來一線生機。(本文完)

全面解析:杜牧《張好好詩長卷》

01、唐代大詩人杜牧的筆法,超乎你的想象之“奇”

02、早米芾200年,他就“刷”出天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