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館藏精品首次回揚“省親” 助興“4·18” 展期至5月27日

書法 金農 鄭燮 藝術 揚州網 2017-04-19
貴州館藏精品首次回揚“省親” 助興“4·18” 展期至5月27日

金農《墨梅圖扇頁》

貴州館藏精品首次回揚“省親” 助興“4·18” 展期至5月27日

鄭板橋《墨竹扇面》

今天,《各有靈苗各自探——揚州博物館、貴州省博物館藏“揚州八怪”書畫聯展》計劃在揚州博物館正式開展,兩家博物館共精選了50餘幅“揚州八怪”精品,為煙花三月的揚州城,獻上一場翰墨飄香的文化大餐。其中,貴州省博物館遴選17幅館藏“揚州八怪”書畫首次拿出參展,也是首次回揚“省親”。昨天上午,本報記者特邀貴州省博物館研究員朱良津,解讀該館參展的部分“揚州八怪”書畫。

貴州館藏書畫首次參展

17幅精品回揚“省親”

清代康雍乾時期,揚州作為東南商業重鎮,商品經濟日益繁榮,書畫作品的商品化趨勢日益明顯,推動了書畫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於是,承繼清初石濤、八大畫風,注重生活感受,致力於發揮創作個性,藝術作風趨向自由奔放的一批畫家受到市場推崇,他們因藝術特色突破傳統,極具獨特創造力和想象力,被史學界稱為“揚州八怪”。

煙花三月之際,揚州博物館聯合貴州省博物館奉上這場翰墨飄香的文化大餐——《各有靈苗各自探——揚州博物館、貴州省博物館藏“揚州八怪”書畫聯展》,匯聚了揚州畫派高鳳翰、邊壽民、汪士慎、李鱓、金農、黃慎、鄭燮、李方膺、閔貞、羅聘等畫家的50餘幅作品,展品數量豐富,各具特色,徜徉其間,品藝語,筆墨流轉,盡顯風采;賞藝心,意蘊彰顯,恰如其分。

貴州省博物館研究員朱良津告訴記者,此次他們遴選了17幅貴州省博物館藏“揚州八怪”書畫,這是貴州省博物館藏“揚州八怪”書畫首次拿出來參展,更是首次回揚“省親”,助興揚州“4·18”。據悉,此次展覽展期至5月27日。

在揚創造《墨竹扇面》

鄭板橋書法融入墨竹

提到“揚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的鄭板橋,人們就會聯想到那風神瀟灑的竹子。這次展覽中,貴州省博物館藏鄭板橋的《墨竹扇面》,就非常引人注目,宛若清風徐來。

鄭板橋擅畫蘭、竹。指著畫中的題跋“竹中有竹,竹外有竹,渭川千畝,此為巨族”,朱良津認為,這幅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鄭板橋把他的書法巧妙地融入墨竹的構圖中,獨具匠心,給人帶來驚喜。而根據畫作中的落款時間,朱良津推測,這幅書畫,應該是鄭板橋在揚州時創作。

《墨梅圖扇頁》漆書畫梅

金農自喻不向世俗獻媚

金農為清代著名的文人畫家,擅長畫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機勃發,古雅拙樸,尤精墨梅。貴州省博物館藏的金農的《墨梅圖扇頁》,就充分展現了金農筆下墨梅的特色,並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這幅作品,構圖很滿,只有左側一點留白。”欣賞著金農的《墨梅圖扇頁》,朱良津介紹,畫中的枝幹和梅花布滿了畫面,梅花的線條很細。

眾所周知,金農的書法造詣很高,以古樸渾厚見長,特別是他的行書和隸書均有著高妙而獨到的審美價值。他首創的漆書,是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金農墨”濃厚似漆,寫出的字凸出於紙面。所用的毛筆,像扁平的刷子,蘸上濃墨,行筆只折不轉,像刷子刷漆一樣,有磅礴的氣韻。綜觀這幅畫作,朱良津認為,金農是採用漆書畫墨梅。

《豆芋圖頁》

分享豆芋烹製

邊壽民不僅是畫家也是吃貨

邊壽民善畫花鳥、蔬果和山水,尤以畫蘆雁馳名江淮,有“邊蘆雁”之稱。除了首次展出邊壽民的《瓶菊閣圖軸》,朱良津稱,他們還精選了貴州省博物館藏的《豆芋圖頁》,想讓參觀者欣賞到邊壽民在其他題材方面的藝術特色,“芋頭是用工筆畫的,用筆很細膩,很逼真。”

揚州美食聞名海內外,邊壽民的《豆芋圖頁》,似乎告訴人們,邊壽民不僅是清代著名的畫家,也是吃貨。因為看他的這幅畫作,你會發現,一半的空間畫了豆角和芋頭,上面一半的空間,則是題跋,從右到左,參差不齊,繪畫和書法的搭配,使整幅作品構圖很和諧。

仔細看題跋,只見上面寫著:“食籬豆者宜用蒸,食芋者宜用煨,豆宜秋涼,芋宜冬盡,煨宜夜半,蒸宜哺前,物得其時,味乃生趣,非老於山野未易識其理矣”。這段文字,可見邊壽民在分享豆芋的烹製方法,品味整幅作品,也愈發覺得妙趣橫生,很有生活情趣。

記者 陶敏 文/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