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蔡夢霞:一般學王鏞的人都是這個德行,書法作品不值得一提

蔡夢霞,女,漢族,1972年7月出生於廣西南寧,祖籍江蘇泰州,中國書協會員。

廣西蔡夢霞:一般學王鏞的人都是這個德行,書法作品不值得一提

書壇中人知道蔡夢霞這個名字是和“廣西現象”聯繫在一起的。現在,“廣西現象”早已煙消雲散,所謂“現象”,它的命運就是如此。這個書壇可以使一些皓首窮書的愛好者藉藉無名,也可以使一個小青年一舉而為天下知。存在就是合理的,這似乎無須探究其中的瓜葛牽絆,出奇制勝、出人意料,現實就是如此。值得我們探究的是一個人應運而生之後,許多年過去,是銷聲匿跡還是繼續著精神的歷程?

廣西蔡夢霞:一般學王鏞的人都是這個德行,書法作品不值得一提

我們暫且把蔡夢霞的字叫做“書法”,蔡夢霞則繼續走著自己的藝術之路。她的涉及面比較廣,很大一部分取材於民間書法。她的創作情調是趨於開張浪漫的,行筆痛快,大起大落,不拘小節,使觀者有一種粗樸粗野的感受。落筆潑辣,筆頭很重,著意於整體的變化,趨於民間的、不衫不履的,如深山道士草衣葛履,或如武庫初開,矛戟森然。

廣西蔡夢霞:一般學王鏞的人都是這個德行,書法作品不值得一提

另一方面,她也能用細膩筆觸寫篆,線條委曲婉轉,但不是她表現的主導方向。

廣西蔡夢霞:一般學王鏞的人都是這個德行,書法作品不值得一提

民間書法有一個很耐人品咂的地方,就是無拘束,有趣味。蔡主要也從這方面來體現,不求端莊周正,也不求收拾細緻,排列左傾右倒,顛撲無算。就是金文這一類古樸深沉之作的意臨、創作,也都由於個人意願,使筆調趨於誇張、任意。因此可以看出,創作中由情遣筆,以心馭形,超過法則所約。從蔡的創作中可以聯想有這麼一批人,走在放縱情懷的路上,體驗創作情緒的無羈之樂。這其中就包含了與傳統審美趣味較大的差異,還有更多的我行我素的放曠。

廣西蔡夢霞:一般學王鏞的人都是這個德行,書法作品不值得一提

現在,我們從作品出發來談一些問題。

一個人閱歷越豐富,對於全局的重要認識就越增強,就越能思考,從全局來遣筆墨。古人說:“氣象混沌,難以句摘”,又說:“秦漢以前,其氣渾然”,都是從整體上言說,而不能因小失大。蔡創作的一些作品可謂之奇,但傷於不諧。模式大抵如此:通常是方筆、方塊的碑味楷書,而後一定要夾雜一些流動的行草,而後交替錯雜。

廣西蔡夢霞:一般學王鏞的人都是這個德行,書法作品不值得一提

此類遊戲,唐《裴將軍詩》已表現在先,板橋也嘗試過,除了突兀而起令人驚愕,別無他。李漁曾說:“可見非奇不傳。新,即奇之別名也。”從整體觀,格調不同,筆調不同,情調不同,不是順暢而為,而是有謀劃、安排,簡言之,製作刻意而已。有的局部的確精彩,但置於此時的整體環境,越是凌駕於全局的精彩,就越是敗筆。

廣西蔡夢霞:一般學王鏞的人都是這個德行,書法作品不值得一提

王若虛說:“須是典實過於浮華,平易多於奇險,始知為本。求世之作者,往往致力於其末;而修身不返,其顛倒亦甚矣”,想想“廣西現象”始興,有理論家撰文大為讚賞,不知弊之至此,末途也。清人哈斯寶認為,“文章之妙不在於事先可料變化反覆,而是在於事出突然且又合乎事物”,作書也得行此道。

廣西蔡夢霞:一般學王鏞的人都是這個德行,書法作品不值得一提

蔡夢霞的行草潑辣老練,但用筆太過於隨便、粗礪(我認為,一般隨王鏞師傅學習都是這個結果,已經走上了偏路,不可救藥了。)。由此而集中表現了散亂殘破、狼藉不堪。創作有文野之分,野獷、野趣不失為一種美,它是韻味上的一種體驗,而不是因此而用筆不精。

廣西蔡夢霞:一般學王鏞的人都是這個德行,書法作品不值得一提

明人費經虞認為:“先賢有個微妙精深之祕訣,長老相傳,歷代寶之,今以遺子,子善守勿失:一起便一落,一露便一藏,一到便一轉,一過便一舍”,如果都沒有相互牽制的規矩,那真是野狐禪了。這類凋零殘破的用筆大有子路未見孔子時氣象,相比之下,蔡的小楷因為小而知斂約、慢其速度,也就細緻一些。

廣西蔡夢霞:一般學王鏞的人都是這個德行,書法作品不值得一提

學民間書法都走散亂之路,顯然是一種誤解。

觀蔡夢霞大字作品,感覺太用力,太用力導致不平和。譬如書寫中讓人感到濫情,表現太過,抒發過於奢侈、誇張過於遠大。有些筆畫的伸展雷同,表現太滿、太實,凌空蹈虛的楔入太少。相對於激情創作,平常心會更樸素安然,適當和順。就像邊跑邊唱,越放縱就越走調、越離譜。

廣西蔡夢霞:一般學王鏞的人都是這個德行,書法作品不值得一提

我曾經認為不同年齡的人在筆下要表現出此時年齡段的理解。對於蔡這樣的年齡,放縱恣肆或者遊戲一些似乎也正其時矣。不過我還是認為不能因放縱、粗率而失卻應有的美感,它可能積鬱成不良的習氣,習氣令人難以擺脫。

廣西蔡夢霞:一般學王鏞的人都是這個德行,書法作品不值得一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