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疆首個果蔬智能售賣亭亮相!買菜方式發生改變



"


全疆首個果蔬智能售賣亭亮相!買菜方式發生改變



全疆首個果蔬智能售賣亭亮相!買菜方式發生改變



"


全疆首個果蔬智能售賣亭亮相!買菜方式發生改變



全疆首個果蔬智能售賣亭亮相!買菜方式發生改變



全疆首個果蔬智能售賣亭亮相!買菜方式發生改變



智能購菜背後的發展邏輯

——全疆首個果蔬智能售賣亭亮相之後


8月29日,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揚子江路東社區居民何玉蘭走進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拿起手機掃碼註冊,然後再掃碼,保鮮櫃的櫃門就打開了。她拿了一個西紅柿、兩個辣椒和一顆花菜,櫃門一關,系統就自動扣費了。

“家門口的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就像家裡的冰箱一樣,我想吃哪種菜、需要多少,隨意選擇,真方便。”何玉蘭高興地說。

自從8月8日這個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上崗”後,社區居民的買菜方式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和田生態果蔬與烏市消費者的對話

售賣亭,一頭連著南疆菜地,一頭連著烏市市民餐桌。

29日,當記者走入佔地15平方米的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放有20餘種蔬菜的保鮮櫃進入視線,每種蔬菜整齊有序地擺放在不同的抽屜格中。購菜時通過掃碼,打開櫃門,挑選蔬菜,關門的瞬間,系統自動結賬。

“這得益於微計重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售賣蔬菜時,系統可自動稱重。”新疆天天鮮商貿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陳臨江說,在烏市,能實現精準計量稱重的無人果蔬售賣亭目前僅此一家。

售賣亭的外部,標有“沙依巴克區對口于田蔬菜基地直銷點”字樣。烏市沙依巴克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茅元明介紹,為做好幫扶工作,解決于田縣農副產品銷售難,沙依巴克區建起于田農副產品直銷網絡。

陳臨江介紹,公司在於田有3.1萬畝蔬菜種植基地,年產各類蔬菜5至8萬噸,每天有20噸蔬菜從於田通過專業運輸車輛送入公司的分揀中心,經過挑揀、扎捆、分裝入袋,部分蔬菜送入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

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的出現,有效減少了果蔬走向居民餐桌的中間環節,每種菜按照政府指導價售賣,成本及售價大大降低。

■打通蔬菜銷售“最後一公里”

8月28日,在於田縣先拜巴扎鎮,農戶忙著將地裡的洋蔥打包,運送到地頭的冷鮮車上。冷鮮車裝滿後,穿越沙漠公路,行駛1500公里後,8月29日5時到達烏魯木齊的新疆天天鮮商貿有限公司分揀中心。6時許,配送員康宏安馬不停蹄將部分蔬菜裝入配送車輛,7時30分送進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

從基地到社區售賣亭全程冷鏈運輸,保證了蔬菜新鮮度。

“我們根據系統監測的銷售數據,分時段對蔬菜價格打折促銷。”陳臨江說,由於居民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蔬菜,會出現後來者挑選的蔬菜品質略有下降的現象,因此,通過降價方式來刺激消費,對降低蔬菜損耗非常有效。

售賣亭每天大約供應400公斤蔬菜和水果,銷售額在1000餘元左右。“通過20余天的運營,蔬菜最低折扣為5折,蔬菜日損耗量控制在2%至3%之間。”陳臨江說。

果蔬智能自助售賣系統後臺數據顯示,揚子江路東社區住戶約1500戶,目前,通過二維碼成功註冊蔬菜智能自助售賣的用戶達945戶,每天消費用戶200至300人,蔬菜消費人群年齡在30歲到70歲之間,水果消費人群年齡在20歲到50歲之間。

■大數據讓果蔬售賣精準到家

“我們發現有人一天最多購買了6次蔬菜,但量都很少。我們分析得出,這個用戶吃什麼買什麼,吃多少買多少,真正吃出了新鮮感。”陳臨江說。

居民曹宇飛說:“以前,每次到超市買菜,需要買一星期的量冷藏在冰箱裡,常出現吃不完就壞了的現象。而現在每天下班回家路過售賣亭,買當天夠吃的就可以了。”

在大數據支撐下,陳臨江發現社區裡70歲至90歲的老人沒有使用智能手機,這部分人群想通過售賣亭買菜怎麼解決?“刷卡。”陳臨江說,為此蔬菜智能自助售賣亭後期將增加刷卡功能,讓老人的子女通過智能手機為購菜卡充值,使購買人群實現全覆蓋。

通過數據積累,充分了解社區居民的喜好後,果蔬智能自助售賣系統將為該小區進行更加精準的配送。

■電子商務切入傳統農貿的啟示

茅元明表示,雖然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是為了幫扶于田才建立的,但這也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實際上就是具備精準計量稱重功能的自動售貨機,這種全新的商業零售形式又被稱為24小時營業的微型超市。

當前,自動售貨機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正在不斷加深,消費者的需求也日趨多樣化。陳臨江說,在經歷了傳統經濟、聯網經濟、移動互聯網經濟、共享經濟之後,新零售利用互聯網高新技術使人們步入智能時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讓居民從體驗中提高幸福指數。

“這是互聯網+便民服務的一項創新應用,也是社會細化分工的創新之舉。”茅元明說。目前,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從消費者角度出發,讓自動售貨機轉變為帶有IP屬性的社區生鮮無人售貨店。預計未來兩年內,沙依巴克區將在社區投放200個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打造精品“無人菜市”。


"


全疆首個果蔬智能售賣亭亮相!買菜方式發生改變



全疆首個果蔬智能售賣亭亮相!買菜方式發生改變



全疆首個果蔬智能售賣亭亮相!買菜方式發生改變



智能購菜背後的發展邏輯

——全疆首個果蔬智能售賣亭亮相之後


8月29日,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揚子江路東社區居民何玉蘭走進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拿起手機掃碼註冊,然後再掃碼,保鮮櫃的櫃門就打開了。她拿了一個西紅柿、兩個辣椒和一顆花菜,櫃門一關,系統就自動扣費了。

“家門口的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就像家裡的冰箱一樣,我想吃哪種菜、需要多少,隨意選擇,真方便。”何玉蘭高興地說。

自從8月8日這個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上崗”後,社區居民的買菜方式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和田生態果蔬與烏市消費者的對話

售賣亭,一頭連著南疆菜地,一頭連著烏市市民餐桌。

29日,當記者走入佔地15平方米的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放有20餘種蔬菜的保鮮櫃進入視線,每種蔬菜整齊有序地擺放在不同的抽屜格中。購菜時通過掃碼,打開櫃門,挑選蔬菜,關門的瞬間,系統自動結賬。

“這得益於微計重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售賣蔬菜時,系統可自動稱重。”新疆天天鮮商貿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陳臨江說,在烏市,能實現精準計量稱重的無人果蔬售賣亭目前僅此一家。

售賣亭的外部,標有“沙依巴克區對口于田蔬菜基地直銷點”字樣。烏市沙依巴克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茅元明介紹,為做好幫扶工作,解決于田縣農副產品銷售難,沙依巴克區建起于田農副產品直銷網絡。

陳臨江介紹,公司在於田有3.1萬畝蔬菜種植基地,年產各類蔬菜5至8萬噸,每天有20噸蔬菜從於田通過專業運輸車輛送入公司的分揀中心,經過挑揀、扎捆、分裝入袋,部分蔬菜送入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

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的出現,有效減少了果蔬走向居民餐桌的中間環節,每種菜按照政府指導價售賣,成本及售價大大降低。

■打通蔬菜銷售“最後一公里”

8月28日,在於田縣先拜巴扎鎮,農戶忙著將地裡的洋蔥打包,運送到地頭的冷鮮車上。冷鮮車裝滿後,穿越沙漠公路,行駛1500公里後,8月29日5時到達烏魯木齊的新疆天天鮮商貿有限公司分揀中心。6時許,配送員康宏安馬不停蹄將部分蔬菜裝入配送車輛,7時30分送進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

從基地到社區售賣亭全程冷鏈運輸,保證了蔬菜新鮮度。

“我們根據系統監測的銷售數據,分時段對蔬菜價格打折促銷。”陳臨江說,由於居民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蔬菜,會出現後來者挑選的蔬菜品質略有下降的現象,因此,通過降價方式來刺激消費,對降低蔬菜損耗非常有效。

售賣亭每天大約供應400公斤蔬菜和水果,銷售額在1000餘元左右。“通過20余天的運營,蔬菜最低折扣為5折,蔬菜日損耗量控制在2%至3%之間。”陳臨江說。

果蔬智能自助售賣系統後臺數據顯示,揚子江路東社區住戶約1500戶,目前,通過二維碼成功註冊蔬菜智能自助售賣的用戶達945戶,每天消費用戶200至300人,蔬菜消費人群年齡在30歲到70歲之間,水果消費人群年齡在20歲到50歲之間。

■大數據讓果蔬售賣精準到家

“我們發現有人一天最多購買了6次蔬菜,但量都很少。我們分析得出,這個用戶吃什麼買什麼,吃多少買多少,真正吃出了新鮮感。”陳臨江說。

居民曹宇飛說:“以前,每次到超市買菜,需要買一星期的量冷藏在冰箱裡,常出現吃不完就壞了的現象。而現在每天下班回家路過售賣亭,買當天夠吃的就可以了。”

在大數據支撐下,陳臨江發現社區裡70歲至90歲的老人沒有使用智能手機,這部分人群想通過售賣亭買菜怎麼解決?“刷卡。”陳臨江說,為此蔬菜智能自助售賣亭後期將增加刷卡功能,讓老人的子女通過智能手機為購菜卡充值,使購買人群實現全覆蓋。

通過數據積累,充分了解社區居民的喜好後,果蔬智能自助售賣系統將為該小區進行更加精準的配送。

■電子商務切入傳統農貿的啟示

茅元明表示,雖然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是為了幫扶于田才建立的,但這也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實際上就是具備精準計量稱重功能的自動售貨機,這種全新的商業零售形式又被稱為24小時營業的微型超市。

當前,自動售貨機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正在不斷加深,消費者的需求也日趨多樣化。陳臨江說,在經歷了傳統經濟、聯網經濟、移動互聯網經濟、共享經濟之後,新零售利用互聯網高新技術使人們步入智能時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讓居民從體驗中提高幸福指數。

“這是互聯網+便民服務的一項創新應用,也是社會細化分工的創新之舉。”茅元明說。目前,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從消費者角度出發,讓自動售貨機轉變為帶有IP屬性的社區生鮮無人售貨店。預計未來兩年內,沙依巴克區將在社區投放200個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打造精品“無人菜市”。


全疆首個果蔬智能售賣亭亮相!買菜方式發生改變

"


全疆首個果蔬智能售賣亭亮相!買菜方式發生改變



全疆首個果蔬智能售賣亭亮相!買菜方式發生改變



全疆首個果蔬智能售賣亭亮相!買菜方式發生改變



智能購菜背後的發展邏輯

——全疆首個果蔬智能售賣亭亮相之後


8月29日,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揚子江路東社區居民何玉蘭走進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拿起手機掃碼註冊,然後再掃碼,保鮮櫃的櫃門就打開了。她拿了一個西紅柿、兩個辣椒和一顆花菜,櫃門一關,系統就自動扣費了。

“家門口的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就像家裡的冰箱一樣,我想吃哪種菜、需要多少,隨意選擇,真方便。”何玉蘭高興地說。

自從8月8日這個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上崗”後,社區居民的買菜方式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和田生態果蔬與烏市消費者的對話

售賣亭,一頭連著南疆菜地,一頭連著烏市市民餐桌。

29日,當記者走入佔地15平方米的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放有20餘種蔬菜的保鮮櫃進入視線,每種蔬菜整齊有序地擺放在不同的抽屜格中。購菜時通過掃碼,打開櫃門,挑選蔬菜,關門的瞬間,系統自動結賬。

“這得益於微計重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售賣蔬菜時,系統可自動稱重。”新疆天天鮮商貿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陳臨江說,在烏市,能實現精準計量稱重的無人果蔬售賣亭目前僅此一家。

售賣亭的外部,標有“沙依巴克區對口于田蔬菜基地直銷點”字樣。烏市沙依巴克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茅元明介紹,為做好幫扶工作,解決于田縣農副產品銷售難,沙依巴克區建起于田農副產品直銷網絡。

陳臨江介紹,公司在於田有3.1萬畝蔬菜種植基地,年產各類蔬菜5至8萬噸,每天有20噸蔬菜從於田通過專業運輸車輛送入公司的分揀中心,經過挑揀、扎捆、分裝入袋,部分蔬菜送入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

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的出現,有效減少了果蔬走向居民餐桌的中間環節,每種菜按照政府指導價售賣,成本及售價大大降低。

■打通蔬菜銷售“最後一公里”

8月28日,在於田縣先拜巴扎鎮,農戶忙著將地裡的洋蔥打包,運送到地頭的冷鮮車上。冷鮮車裝滿後,穿越沙漠公路,行駛1500公里後,8月29日5時到達烏魯木齊的新疆天天鮮商貿有限公司分揀中心。6時許,配送員康宏安馬不停蹄將部分蔬菜裝入配送車輛,7時30分送進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

從基地到社區售賣亭全程冷鏈運輸,保證了蔬菜新鮮度。

“我們根據系統監測的銷售數據,分時段對蔬菜價格打折促銷。”陳臨江說,由於居民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蔬菜,會出現後來者挑選的蔬菜品質略有下降的現象,因此,通過降價方式來刺激消費,對降低蔬菜損耗非常有效。

售賣亭每天大約供應400公斤蔬菜和水果,銷售額在1000餘元左右。“通過20余天的運營,蔬菜最低折扣為5折,蔬菜日損耗量控制在2%至3%之間。”陳臨江說。

果蔬智能自助售賣系統後臺數據顯示,揚子江路東社區住戶約1500戶,目前,通過二維碼成功註冊蔬菜智能自助售賣的用戶達945戶,每天消費用戶200至300人,蔬菜消費人群年齡在30歲到70歲之間,水果消費人群年齡在20歲到50歲之間。

■大數據讓果蔬售賣精準到家

“我們發現有人一天最多購買了6次蔬菜,但量都很少。我們分析得出,這個用戶吃什麼買什麼,吃多少買多少,真正吃出了新鮮感。”陳臨江說。

居民曹宇飛說:“以前,每次到超市買菜,需要買一星期的量冷藏在冰箱裡,常出現吃不完就壞了的現象。而現在每天下班回家路過售賣亭,買當天夠吃的就可以了。”

在大數據支撐下,陳臨江發現社區裡70歲至90歲的老人沒有使用智能手機,這部分人群想通過售賣亭買菜怎麼解決?“刷卡。”陳臨江說,為此蔬菜智能自助售賣亭後期將增加刷卡功能,讓老人的子女通過智能手機為購菜卡充值,使購買人群實現全覆蓋。

通過數據積累,充分了解社區居民的喜好後,果蔬智能自助售賣系統將為該小區進行更加精準的配送。

■電子商務切入傳統農貿的啟示

茅元明表示,雖然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是為了幫扶于田才建立的,但這也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實際上就是具備精準計量稱重功能的自動售貨機,這種全新的商業零售形式又被稱為24小時營業的微型超市。

當前,自動售貨機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正在不斷加深,消費者的需求也日趨多樣化。陳臨江說,在經歷了傳統經濟、聯網經濟、移動互聯網經濟、共享經濟之後,新零售利用互聯網高新技術使人們步入智能時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讓居民從體驗中提高幸福指數。

“這是互聯網+便民服務的一項創新應用,也是社會細化分工的創新之舉。”茅元明說。目前,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從消費者角度出發,讓自動售貨機轉變為帶有IP屬性的社區生鮮無人售貨店。預計未來兩年內,沙依巴克區將在社區投放200個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打造精品“無人菜市”。


全疆首個果蔬智能售賣亭亮相!買菜方式發生改變

全疆首個果蔬智能售賣亭亮相!買菜方式發生改變


來源/新疆日報、記者/葉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