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鋼:是患者如親人 細心耐心對待每位病人'

手術兩百年 骨折 農村 骨科 懷安縣 經濟 技術 河北共產黨員 2019-09-09
"

劉志鋼,男性, 1972年12月出生,河北懷安人,中共黨員,下花園區醫院副院長兼外二科主任。

他醫德高尚,真誠善良,視病人為親人,多年來不知有多少位患者得到他照顧;他技術精湛,勤於學習,勇於創新,填補了本區域多項空白,治癒了許多位疑難患者;他敬業奉獻,忘我地工作,他在努力踐行著“既然你選擇這個行業,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因為別人託付給你的是沉甸甸的生命”的誓言,他就是下花園區醫院副院長兼外二科主任劉志鋼。

他懷著一顆仁愛的心,真誠對待每一位患者,可掬的面孔,溫和的語言,親切的握手,是他平日工作的形象特徵。他處處為患者著想,視病人如親人,噓寒問暖,周到溫馨。幾十年來,不知有多少患者曾受到他的照顧,不論大事小事,不管你貧窮還是富有,只要需要他的時候,他都不推脫,親自動手,不嫌髒、不怕累、不怕麻煩,竭盡所能地幫組他們。

2016年10月,一位姓傅的患者,他因活動不便,長期臥床,導致腰骶部褥瘡,後期併發感染,當時傷口潰爛,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惡臭,當時沒人願意為其治療,後來有人在門診找到他,並請求他幫助,他了解患者的狀況後,二話沒說將其收住入院,制定詳細的治療方案,在治療早期,每天都需要給患者傷口進行清創換藥,因傷口在腰骶部,患者又不能翻身配合,所以每次換藥都需要操作者彎腰弓背,一干就是一小時左右,他本身患有腰病,所以每次換藥下藥來都累得腰痠腿痛,而且每次還要忍受著令人作嘔氣味的薰嗆,但他毫無怨言,更大的麻煩還在後面,患者孤身一人,無兒無女,最初靠幾個好心人幫忙伺候,吃喝拉撒還能勉強幫助料理,後來不知何種原因,幫忙人不見蹤影,不得以他又承擔起照顧患者生活的責任,每天為其買飯、打水、端屎、倒尿,擦洗身體等,即使工作再忙,他每天在回家之前都要去病房探望他一下,看他有什麼需要,還有什麼需要做的,就這樣堅持了八個月,終於在他們的精心治療和照顧下,患者傷口得到了癒合。但患者出院後生活不便,後續生活如何解決呢?他積極聯繫社區、街道等部門,向他們反映患者實際情況,爭取政府資助,最終在民政部門的幫助下,他得到一個完好的結果,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

他樂於好施,經常參與那些募捐活動,幫助那些身患重疾沒錢治病的人,近十年來,他幫組過的人不在少數,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有農村的,也有遠隔千里打工的,當遇到這些困難患者時,他都會毫不猶豫地為其解囊相助。

曾記得2015年10月,一位姓王的患者,在本區屬於“三無”人員,因患急性闌尾炎穿孔收住入院,急診行手術治療,術後患者出現傷口感染、裂開,除了抗炎、傷口換藥外,還需要加強營養,增強抵抗力,但患者是一位低保患者,每月除政府資助的三百多元低保費外,無其他經濟收入,平時僅勉強維持生活,現在患病,除了支付部分醫藥費用外,還需要加強營養,可是錢從何而來呢?患者一度處於放棄治療狀態,他知道後,給予其資金資助,並發動科室醫務人員積極為其捐款,向醫院申請免除其部分費用,積極鼓勵老人配合治療,方方面面給予極大的幫組,就這樣,患者的病情一天天好了起來,情緒也一天天穩定下來,一個月後患者痊癒出院,患者在出院時,噙著感激的淚水,握著他的手,連聲道謝,“你們真是好人”。

他熱愛自己的專業,勤於學習,勇於創新、技術精湛,醫治好許多疑難病症患者,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精湛的技術,是我們為患者治病的法寶”所以他在技術方面不斷追求,超越自我,他先後4次到北京進修、學習,努力學習先進技術,結合醫院實際,開展新項目,改進手術方法, 2008年從北京進修回來以來,在骨科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率先開展了指、掌骨骨折內固定,皮瓣轉移,神經血管吻合等手術,2010為本區一位嚴重腕部切割傷的患者,行神經、血管吻合術並取得成功,先前這隻有在大醫院才能完成的手術,填補本區在顯微外科領域的空白,現在他們還能夠完成神經移植術。

2013年5月,一位本區姓張的患者,他因患肘關節感染並出現毒血癥,當時肘關節腫脹、流膿,每天高熱,在切開引流,輸注抗生素後仍未見好轉,就到本市三甲醫院就診,建議其截肢治療,患者不能接受,因為全家都要靠他養活,他不能沒有胳膊,聽人介紹,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找到他,他查看病人瞭解病人的想法後,認真研究病情,查閱相關資料,制定治療方案,親自為患者手術,術後親自為患者換藥,勤觀察病情,根據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經過半個月的時間,體溫接近正常,感染基本得到控制,但接下來面對的是更難的創面覆蓋問題,在當時患者傷口皮膚攣縮,皮膚邊緣相距5釐米以上,根本無法縫合,創面又不適宜遊離植皮,用其他方法治療,治療費用也高,病人承受不起,後來他根據情況創新性地運用鋼絲縫合、間歇性牽拉的方法,經過3周的治療傷口逐漸縮小,最後傷口閉合,患者保全了肢體,保留了大部分功能,事後患者對他十分感謝,給他紅包,都被他婉言謝絕。後來他對此技術進行了改進,並再次治好多名病人,該技術現在已在多家基層醫院推廣應用,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針對現在腰腿疼痛病人多,常常又不願接受手術治療的情況,2013年11月,他自費到全國著名的針刀醫院進修學習,憑藉自己紮實的外科功底和勤奮好學的精神,學有所成,在進修回來以後,積極開展小針刀治療,填補本區針刀治療的空白,治療好許多頸腰椎疼痛的病人。經過幾年的發展,針刀技術有了更大的提高,診療的病人數量逐年增加,現在每年診治病人平均達到300人次,治療優良率有了很大提高,在當地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他忘我的工作,把自己‘賣’到醫院裡了”,他每天除做手術,看病人還要處理一些行政事務,所以星期天,節假日對於他來說只是一個符號,他根本休息不上,十幾年來從來沒有陪家人出去旅遊過,也從來沒有安安心心地在家陪家人度過一個春節,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白天黑夜,病情就是命令,他隨叫隨到,有時半夜叫走,兩三天後才回家,對於病情較重,年齡較高的病人,在手術或搶救後,為了以防發生其他意外或併發症,他常常帶著他的團隊幾天幾夜他呆在科裡,嚴密觀察治療,直到病人脫離危險。近二十年來他不知治癒了多少病人,不知挽救了多少條生命,但他知道對每一位病人他都做到了竭盡所能,他也為此也做出很大的犧牲。有人問曾經不解地問他,這樣做究竟為什麼?他只是淡然一笑地說:“既然你選擇這個行業,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因為別人託付給你的是沉甸甸的生命”,這就是他堅持不懈,盡職盡責的內驅所在,也是他努力前行的誓言。

因工作突出,他多次被評為“優秀工作者”;2012年5月他被下花園區政府授予“百業標兵”稱號;2015年被評為“下花園區拔尖人才”;他參與並主持科研項目多項,多次獲獎;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參與了《全科醫學》論著的編纂,受到同行的肯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