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刀河刀剪鋪重現 傳統手工藝期待破局重生

手工藝 撈刀河 DIY 文化 紅網 2017-05-14
撈刀河刀剪鋪重現 傳統手工藝期待破局重生

手工刀人彭澤林仍在堅守自己的刀剪工藝。

撈刀河刀剪鋪重現 傳統手工藝期待破局重生

撈刀河刀剪鋪打造出各種手工刀具。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楊樺 長沙報道

先點燃爐火,並打開電動鼓風機將其燒旺,然後將坯子丟進爐火中;待坯子燒至通紅,則夾出並用彈簧錘反覆打成刀的形狀;接下來是整樣、淬火,再用大錘敲得叮噹響;再接下來是打砂輪、打布輪,將其磨光、拋光,再磨口……從1984年開始,人稱“彭一刀”的長沙撈刀河鎮板塘村手工打刀人彭澤林與爐火鐵錘打了33年交道,他對這套流程再熟悉不過。

近日,位於長沙市開福區中青路上的“撈刀河刀剪鋪”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彭一刀”等老師傅們又有了大展拳腳的舞臺,傳統手工藝作坊也引來了不少市民和路人的駐足探訪。

不能讓傳統手工藝失傳

“還有多少人知道撈刀河的刀剪?未必就讓曾經風靡全國的刀剪老字號消失?我們必須行動起來重振撈刀河刀剪的輝煌。”談起打刀史,長沙市撈刀河刀剪廠原廠長、撈刀河刀剪製作技藝保護工作小組組長毛雄奇感嘆連連。

很多老長沙人一說起“撈刀河”這個地名,就自然而然地與刀剪聯繫起來。“當年,我們的剪刀榮獲全國同類產品比賽第一名,北京王麻子第二,杭州張小泉第三。”從1970年進入長沙市撈刀河刀剪廠工作,毛雄奇對於撈刀河刀剪獲得過的榮譽如數家珍。

撈刀河刀剪工藝複雜,從原材料加工到成品,需經過三十四道工序,憑藉祖傳工藝和純手工製作,能製作出開合和順,刃口鋒利、造型美觀、經久耐用的刀剪產品,尤其是撈刀河的刀獨具一格,具有“刀背一根蔥、刀口魚肚型,前切後砍”的顯著特徵。撈刀河刀剪製作技藝2016年10月18日被定為湖南省人民政府第四批省級非遺代表項目,其保護單位為長沙市開福區文化館。

“我祖孫三代都是廠裡的職工,這份深厚的情感自然是無法割捨的。為了這份技藝不會失傳,帶動更多的老工匠們共同發展,我必須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毛雄奇介紹道,目前撈刀河刀剪廠實現了企業全面改制,“撈刀河刀剪”的註冊商標也將繼續沿用,他也希望更多的投資人和老工匠們一起加盟,讓“撈刀河刀剪”品牌重振江湖。

在撈刀河刀剪鋪裡,打鐵爐、鼓風機、彈簧錘等成套手工打刀工具設備一應俱全,坯子和刀把等原材料堆放在一旁的角落裡。彭澤林介紹,打一把刀最少需要一個多小時,更精細的則需要更長時間。在旁邊的銷售櫃檯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手工刀具,價格也從幾十塊錢到幾百不等。

“通過這些熟悉的場景來喚醒更多人的回憶,也希望引起社會對於傳統手工藝的關注。”毛雄奇補充道。

重建廠房將與旅遊產業結合

“現在很多消費者都從國外帶很多傳統的手工藝製品回來,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把原來的工藝找回來呢?”一位對撈刀河刀剪工藝有意向的投資人說道,“既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的工匠精神值得尊重和發揚。傳統手工藝技術需要傳承下去,不能丟棄,也需要更多的社會資本來複興傳統手工業。”

根據撈刀河刀剪廠的五年保護規劃,2017年下半年將就地重建廠房,計劃用半年時間,重現撈刀河刀剪傳統工藝的生產場面。按照舊貌修建廠房和生產線,還原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廠區原貌。廠內將引進國內先進生產線,採取半機械加工與手工鍛造相結合的方式,滿足市場需求。廠區還準備設置展示功能區,陳列部分原材料、傳統工具和代表性產品,以實體模型和現代聲光電技術結合的方式真實還原刀剪製作三四十道工序。

除此之外,撈刀河刀剪廠還將加大挖掘品牌歷史,成立資料數據庫。整理蒐集撈刀河刀剪的原始資料,以影像的方式真實完整記錄撈刀河刀剪製作技藝的所有流程,建立非遺檔案等一系列工作。

子承父業,打了33年的手工刀人彭澤林最大的願望是希望有人來傳承這門手藝,但是現在找徒弟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今年起,撈刀河刀剪廠將集合所有傳承人,給予經費資助,支持開展授徒傳藝活動,對於學徒給予經濟補貼,讓願意學習傳統手工藝的年輕人無經濟上的後顧之憂。這一計劃也得到了彭澤林的認可,他表示,目前還在堅持手工打刀的老工匠僅僅只有兩位。“如果僅僅靠我們來堅持是不可能有太大的發展的,只有形成合力有長遠規劃,才不會讓這項傳統手工藝失傳。”

“周邊的沙坪湘繡小鎮、銅官古鎮都是成功的範本,既對傳統手工藝進行傳承,同時進行了旅遊開發。我相信撈刀河刀剪的底蘊也會呈現出更多不一樣的特色。”毛雄奇對於未來撈刀河刀剪廠充滿了信心,他表示,撈刀河刀剪的品牌效益與撈刀河小鎮的旅遊產業結合也將是發展的重要方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