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拾珠丨鍋碗瓢盆修補匠

手工藝 故事 鯤鵬之翼 鯤鵬之翼 2017-10-18

我不是一個愛懷舊的人,我寫下的,僅僅是大腦中殘存的記憶。

若干年後,當我偶然間翻看到這些文章時,能像在記憶長河中撈起一顆顆光滑好看的石子,然後將他們穿成一串,放在手中把玩。

小時候,自己家的小賣部開在村裡的老街上,這條街是貫穿整個村子的主幹道。路上經常有排著零散隊伍放學回家的小學生;也有南來北往,來自其他鎮上做小買賣的生意人。在這條老街上,一家小賣部足以成為焦點。

比起遊走的賣油炸魚、換叮叮糖(麥芽糖)的商人來說,那些補鞋磨剪子修傘的手藝人就“穩定”的多。因為這些民間手藝人總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到小賣部對面的樹林子下“駐點”。村民們也像約好的一樣,拿出自家需要修補的物件,向這裡集中。

眾多的手藝人中,有一位修補鍋碗瓢盆的中年師傅讓我印象格外深刻。

這位師傅姓什麼(姑且讓他姓張吧),叫什麼,家住哪裡,我一概不知。我只記得他會準時騎一輛二八大扛,載著工具材料,來小賣部對面擺攤。我喜歡玩他的各種修補工具,以及觀察他修補不同物件的方法。

滄海拾珠丨鍋碗瓢盆修補匠

張師傅的業務範圍是極其廣的,一般的搪瓷碗、盆,鋼精鍋,鋁盆,塑料盆,乃至涼鞋都不在話下,我也經常坐在他的摺疊小馬紮上,在一旁圍觀,有時竟也能坐一下午。

滄海拾珠丨鍋碗瓢盆修補匠

張師傅最複雜的工具莫過於用來加熱的焊槍了。這把焊槍由噴嘴、煤油罐、鼓風氣囊和軟管組成。使用時先用腳踩幾下氣囊,給煤油加壓,然後打開噴嘴,往煤油燈的火焰上靠近,就會噴出火焰。

滄海拾珠丨鍋碗瓢盆修補匠

假如搪瓷盆因掉瓷而出現鏽孔,張師傅會將噴子扣在膝蓋上,拿銼刀將孔周圍的鐵鏽打磨掉,用尖嘴鉗在錫條上剪下一小塊兒,放在有孔的地方。打開噴槍,火舌噴發了出來,稍微加熱,錫塊兒便化為錫液,然後乖乖地填充滿了小孔。一個搪瓷盆就這樣被修好了。

滄海拾珠丨鍋碗瓢盆修補匠

像鋼精鍋這樣的鋁製品,鍋底是最容易壞掉的。如果鍋底出現砂眼,張師傅通常會將空的鋼精鍋底壓入水中,冒水的地方便是砂眼所在。此時看準砂眼位置,用一把小鐵錘輕輕敲打,依靠鋁的延展性將砂眼堵住。如果破損嚴重,就要考慮換個鍋底了。

滄海拾珠丨鍋碗瓢盆修補匠

遇到修補有裂紋的塑料盆就比較有難度了。首先需要挑選“補丁”,所謂補丁都是從報廢的塑料盆上剪下來的花花綠綠的條形物。張師傅挑出一條顏色最近接待修補盆的補丁,打開焊槍,補丁的一頭緊貼著裂紋開始加熱熔融,焊槍的噴嘴也要隨著裂紋的路徑移動,直到將整條裂紋覆蓋。此時補丁已和盆子融為一體,再拿一塊溼布往熔融處一蓋,“嗞”...印著溼布紋理、帶著“疤痕”的塑料盆就修補好了。

滄海拾珠丨鍋碗瓢盆修補匠

小時候的涼鞋基本都是塑料做的,我們經常會遇到涼鞋斷掉的情況。然而這在張師傅眼裡卻並不是什麼難事。一片塑料補丁,一根鋼鋸條,一盞煤油燈便解決問題。鋸條在煤油燈上燒熱,在涼鞋斷掉兩頭一燙,馬上將“補丁”貼在熔融面上,待冷卻後這雙涼鞋就又夠我們浪一個夏天了。

道一聲謝,給三兩角錢,就成了一筆買賣。

也不知道是從哪一年開始,我就再也沒見過張師傅了,而他的手藝我卻一直記得。以至於今年中秋回家,我還問起父母親:

“以前那個補盆盆補鍋鍋的人還活著呢吧?”

“活著呢,就是沒做這個活兒了。”

我長舒了一口氣,可能張師傅還不知道,當年他那把生鐵銼刀就是我玩兒斷的吧。

2017年10月14日凌晨

庚號二於北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