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刺繡傳承人熊顯翠 巧手描繪美麗人生

手工藝 刺繡 合作社 縫紉機 騰衝發佈 騰衝發佈 2017-08-27

傈僳族刺繡傳承人熊顯翠 巧手描繪美麗人生

走在騰衝邊陲小鎮滇灘鎮街上,彩虹般色彩豔麗的傈僳族服飾在人群中格外耀眼。說到傈僳族服飾,人們自然會想到騰衝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傈僳族服飾(刺繡)傳承人熊顯翠。

熊顯翠1961年生於騰衝市滇灘鎮聯族棋盤石,初中畢業後的她開始跟母親學女紅,有時繡吊筒、腰帶,有時穿包包上的珠子、釘貝殼等,偶爾也幫著母親趕製鄰居家的小孩逢年過節穿的衣服……一來二去,心靈手巧的她做出的衣服居然也有模有樣了。到了20多歲,熊顯翠已是出了名的裁縫。不但人長得漂亮,做的衣服更是合身靚麗,出嫁的姑娘尤其喜歡找她做嫁衣。棋盤石、燒灰壩、水城、甚至臨近鄉鎮的傈僳族村寨,都有人慕名前來請她幫做衣服。

傈僳族刺繡傳承人熊顯翠 巧手描繪美麗人生

傈僳族服飾做工很複雜,需要大量手工(刺繡、穿珠子、釘貝殼)和部分縫紉機工。做一套盛裝男服飾需要一個人花四十多天。傈僳族女子的服飾與眾不同,全套裝束顏色以紅、藍、黃三色為主,配以諸多琳琅飾物,逢年過節、出嫁著盛裝,確實光彩照人。縫製一整套女盛裝的時間跟一套男的差不多。

傳統的傈僳婦女著裝複雜繁瑣,縫製費料費工費時,價格不菲。熊顯翠在近30年的縫衣生涯中,除了繼承傳統外,也在不斷改良創新。五十多歲的她學會了上網,在網上查看各地方傈僳族服飾的圖案、款式,希望對自己的製衣有所幫助。經過多年的研究實踐,她逐步找到了既保持了傈僳族傳統,又不乏創新的服飾風格,大大減化了縫製的程序,降低了製衣成本,輕便實惠、穿著簡易、美觀大方,很快被傈僳族婦女廣泛接受,並得到充分肯定。2012年七月,她被騰衝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局、騰衝縣民宗局授予“騰衝縣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傈僳族刺繡傳承人熊顯翠 巧手描繪美麗人生

“名正言順”的熊顯翠更忙了。她看到村寨裡年輕一輩能夠完整縫製傈僳族服飾的人越來越少,祖輩流傳的工藝面臨失傳,她決定成立合作社,擴大製作規模和拓寬營銷路子的同時,將傈僳族成衣製作的工藝一代代傳承發揚下去。她東奔西走,四處聯繫,讓那些會縫、愛縫傈僳族服飾的姐妹們都參與進來。在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2013年11月,她的“騰衝翠麗傈僳族服飾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一開始有12個姐妹一起合作。她們農閒時就集中在合作社的製衣坊裡做傈僳族服飾,技術上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遇到趕工時,採取流水作業,分頭做上衣,帽子,包包,短褲,圍腰,吊筒 ……這樣,就可以讓顧客在最短的時間裡按時領取最心儀的著裝。

熊顯翠還廣收門徒,只要樂意上門學習的人,她都毫無保留的把技術傾囊相授,且分文不取。在教授過程中,她耐心的口授加實際操作,手把手從最簡單的針法教起。每教會一個徒弟,往往要兩三年時間,到目前為止,已出師的徒弟有數十人,還有不少外鄉人都慕名前來拜師學藝。熊顯翠始終堅持的信念是“只要我們傈僳族服飾能作為一種工藝,一代代傳承下去,我就滿意了。”

傈僳族刺繡傳承人熊顯翠 巧手描繪美麗人生

合作社成立以後,店裡的訂單多了,姐妹們的收入提高了,熊顯翠正用自己的巧手,描繪著自己的美麗人生,也帶動家鄉的傈僳族姐妹走創業致富路。

來源:保山日報 記者:趙加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