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人,逐漸走向消失的邊緣

手工藝 足球 左小事界 左小事界 2017-08-30

吹糖人,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北京話為“吹糖人兒”。它是一門傳統的中國民間藝術,而糖人,也是一項重要的中國民間手工藝品。過去的大街小巷,經常會看到吹糖人的師傅的身影。他總是挑著一個擔子,擔子一頭是用來加熱的爐具,另一頭則放著材料和工具。

吹糖人,逐漸走向消失的邊緣

“吹糖人”藝人和他的家當

當時的吹糖人,總是那麼受歡迎,每當他們熟練地製作起來,總會引來一大群小孩和大人的圍觀,在那時的孩子們的眼中,吹糖人的師傅比現在的大明星都厲害。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吹糖人的來歷。

吹糖人,逐漸走向消失的邊緣

深受喜愛的吹糖人(繪畫)

“吹糖人”,據說早在宋朝時就已經有了。就像以前的足球叫蹴鞠一樣,當時的吹糖人並不叫吹糖人,而是叫“戲劇糖果”。製作糖人所要用到的原料主要是師傅自己用澱粉熬製的飴糖(也稱作轉化糖),糖體為咖啡色。每個師傅都有專屬他們自己的配方和熬製方法,而且整個製作過程則全憑經驗來判斷,所以日積月累下來的操作經驗就顯得十分珍貴。

吹糖人,逐漸走向消失的邊緣

千姿百態的糖人

吹糖人的過程,說複雜也不復雜,說簡單其實一點也不簡單。首先,將飴糖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揪下一團,然後揉成圓球,用食指沾上少量的澱粉,壓出一個深坑,收緊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細度時,猛地折斷糖棒。這時,糖棒就成了細管狀,就得以最快的速度用嘴吹氣為其造型了。製糖人鼓起腮幫子,很快就能把它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圓球狀,再用靈巧多變的手法,捏出造型各異的花鳥魚蟲、人物百態等,有的還塗上花花綠綠的顏色,十分好看。

其實,吹糖人的關鍵技術只在於吹和捏的功夫上,但是,僅僅這個整個過程就必須經過多年的苦練,才能做到手法的準確以及造型要簡潔生動。

吹糖人,逐漸走向消失的邊緣

糖人的吹制

聽老人講,在過去,有很多走街串巷吹糖人的,為了讓生意好做,他們的糖人可以不用錢來買,而是用牙膏皮來換。據說兩筒牙膏皮就可以換一個孫悟空造型的小糖人。由於小孩子沒什麼錢,所以這種生意形式當時很受小孩子的歡迎,經常會有小孩經不住糖人的誘惑,把家裡沒有用完的牙膏擠出來,用牙膏皮去換糖人吃,即便是捱打,也覺著甜滋滋的。

而現在,我們走在街上,幾乎很難見到吹糖人的身影。當時拿牙膏皮換糖人的孩子,也都做了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我想,如果他們看到扔在垃圾堆裡的牙膏皮,恐怕只能苦澀一笑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