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手工PS,北京“手工上色”師僅剩一位,10個月卻只接了7單活

拿起上色刷,對著一張人像,陸世芹熟練地把紅橙黃綠幾種顏色塗在上面。3個多小時後,人像彷彿“活”了一樣,照片中的姑娘膚若凝脂、脣似丹朱、眼珠烏黑……這就是流行於上世紀70年代的“照片手工上色”技術。從17歲入行到現在,陸世芹一干就是40多年。曾經,北京城裡像她一樣的“上色”師傅超過200人,平均每人每天上色超過100寸。可現在,陸世芹10個月只接到7單活,她自己也變成了北京惟一一位在職的“手工上色”師。這門手藝還留得住嗎?還該不該繼續傳下去?這些問題成了陸世芹最大的“心事”。

真正手工PS,北京“手工上色”師僅剩一位,10個月卻只接了7單活

曾經▶ 一天上色40張 8小時沒動地方

去年重新迴歸西單商場的國泰照相館位於商場二層東廳。一側的牆上,懸掛著十幾幅手工上色作品,一張女士單人照尤為顯眼。照片中,身穿紫色毛衣、戴著毛線帽子的女孩,微笑著面對鏡頭。“這其實不是拍出來的,是我在底片上畫出來的。”上色師陸世芹告訴記者。

頭髮花白、戴著眼鏡,第一眼見到陸世芹,很難想象這些宛如油畫一般的作品出自她手。“這叫照片手工上色,流行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現在只有國泰照相館經營這個項目,上色師也只有我自己,所以我也就成了北京目前惟一在職的上色師了。”說到這,陸世芹無奈地笑了笑。

“我是17歲入行的,算起來幹了40多年了。上世紀70年代那會兒還沒有彩色膠捲,想要擁有彩色照片的惟一途徑就是手工上色,我那會兒在北京照相館工作,每天早上8點半開門,等著上色的就已經排了十幾個人,到中午11點半的時候就不再接活兒了,太多了幹不完。”說起曾經的輝煌,陸世芹的眼睛裡閃爍著光芒。當時,北京照相館的手工上色師有40多人,而整個北京城則達200多人,每到年節,師傅們還要加班完成急件。“上色之後的照片需要晒乾,最多的時候,照相館的院子裡能掛200多張,就像晾衣服一樣。”陸世芹說,為了給照片加速,在三伏天裡,她們經常會把照相館的電風扇拉到院子裡,對著尺寸大的照片扇風。

“結婚照、參軍照特別多,我曾經一天上過145寸,差不多40張照片,幾乎8個多小時沒動地方,下班之後眼睛花得不行了。”陸世芹說,為了加快上色速度,上色師們偶爾還會組成臨時“流水線”,就是年輕上色師負責上人臉底色,水平較高的負責上眼睛、嘴脣等關鍵部位,即便這樣,上色師們還是會因為工作量太大而應接不暇,甚至鬧出過笑話。有一年國慶節前,照相館接到一單大活,十幾天的時間,40多位師傅天天忙到六七點鐘,一天晚上一位師傅的家屬打電話反映,這位師傅“失蹤”了。經過一番尋找,大家才發現原來這位師傅因為專注幹活,被鎖在了加工車間。

現狀▶ 市場趨冷 10個月只接了7單活

“照片還能手工上色?”現在,陸世芹更多扮演“講解員”的角色,每天向年輕顧客普及“手工上色”概念。“這種技術現在電腦都可以實現呀,耗費那麼多人工幹嗎?”陸世芹經常要面對這樣的問題。

“再高像素的數碼照片,時間久了也會掉色。眉眼之間的小細節也會模糊,手工上色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更令陸世芹自豪的是“手工上色”的創造性:“數碼相機只能照出當時的情景和樣子,手工上色可以根據顧客的需求重新找明暗、加光澤、染衣帽。”陸世芹說。

當年,從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小白”,到可以獨當一面的“上色師”,陸世芹用了7年時間。前兩個月,要做的就是認識工具、熟悉顏料,“顏料盒裡各種顏色加起來有40多種,紅色五六種、藍色五六種、深淺不一樣。”陸世芹說,認清了各種顏料就開始學習塗“底版”:“用一種棕色的顏料把底片塗勻。”陸世芹記得,自己第一次手拿脫脂棉給底片“塗棕”的時候,顏料都扎堆在人像的上半張臉上:“師傅說我這就跟貓洗臉一樣。”

慢慢的,陸世芹找到了竅門,上色時手勁不能太大,但絕不能中斷:“就像攤煎餅一樣,得弄開了。”掌握了這些基礎,還要看個人對美術的理解能力:“得懂明暗變化,臉部層次。比如人的瞳孔,就要用偏棕的顏色,大眼角要用紅色,這樣才能顯出層次來。”

就這樣,7年過去了,陸世芹終於從學徒成長為了一名合格的上色師。一次,陸世芹接了一單京劇人物照片,上面的角色滿頭珠翠,水袖翩翩。“我沒敢貿然上色,特意找了京劇專家請教,還查閱了不少資料,用了一週時間才上好。”陸世芹說,那是她職業生涯中最難上的幾張照片之一,為此連續幾夜都睡不踏實。

可現在,陸世芹有點兒小失落。自從去年跟隨國泰照相館重回西單商場後,陸世芹10個月才接了7單活,基本上都是老顧客聞訊趕來捧場的。“您這兒還有手工上色業務?太好了,您看這種照片能做麼?”幾天前,陸世芹接到了5月份的第一單,一位50多歲的男士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張4寸黑白照片,上面是一位身著軍裝的年輕人。“這是我參軍時候照的,您看能不能上色。”顧客說。

未來▶開門收徒提上日程

作為國泰照相館的總經理,陸世芹知道如果取消了“照片上色”,對於照相館的整體收入不會有太大影響,可在陸世芹心中,一直有個把手藝傳下去的夢。

“得讓年輕人知道這門手藝的好處,他們自然會喜歡上的,美的東西誰不愛呢。”陸世芹堅信,手工上色的效果是任何機器都無法完成的,能夠擁有一張屬於自己的“手工上色”照,是件非常“潮”的事。“現在的女孩都喜歡美顏、P圖,手工上色都可以滿足,還可以根據個人的需求搭配出不同的顏色組合。”陸世芹解釋說,特別是人像和結婚照,經過手工上色處理後的效果是獨一無二的。

“現在我的眼睛不如以前了,幹活也慢了,打算培養徒弟來繼承這門手藝。”陸世芹表示,她正在和西單商場協商,準備開班招生,培養出可以從事上色業務的年輕人。此外,國泰照相館還計劃設置專門的“照片手工上色”展示區,配備專門的講解員,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這門技藝。去年,為了推廣“手工上色”,陸世芹和同事們“破天荒”地嘗試了一次直播,在線人數達到了400多人,點讚的不少。“我們計劃尋找比較大的直播平臺和網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多平臺推廣。”陸世芹說,儘管市場不景氣,國泰照相館仍然會推著照片上色這門手藝努力前行,為手藝的傳承積蓄力量。

手記▶別讓老手藝走入死衚衕

叫好聲不斷,買主卻屈指可數。記者採訪中發現,談及“照片手工上色”這項老手藝,顧客們的態度很矛盾,“最主要還是認知度和需求量比較低吧,現在的年輕人都沒聽說過這個手藝。”一位90後女孩如是說。打開手機選擇一張照片,添加濾鏡、美顏……這位姑娘熟練地操作著,兩分鐘後,一張新的照片就生成了。

一些追求傳統的年輕人也認為,與吃穿類傳統手藝相比,“照片上色”並非人們的生活剛需,這也讓它的普及之路變得狹窄起來。

“3寸兩張500元、4寸兩張700元、12寸單張980元……”為什麼價格偏貴,陸世芹表示,最主要的還是人工成本:“上色都是手工做,沒有任何機器輔助,即便是一張3寸的照片,一位上色師也要半天才能完成。”

手工PS體現匠人精神,難道快要失傳的技藝就這麼放棄了?陸世芹捨不得。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驁

流程編輯:孫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