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垛石“杜家驢肉”:祖傳貢品 飄香全國

手工藝 慈禧 芝麻 清朝 澄波湖 澄波湖 2017-09-23

俗話說“天上的龍肉,地下的驢肉。”驢肉被稱為肉中的珍品,據說慈禧太后喜食驢肉,宮裡有專門烹煮驢肉的大廚,還經常讓全國各地製作驢肉有名的藝人進貢驢肉,以滿足自己的嗜好。據說,垛石的“杜家驢肉”當時就是貢品。

濟陽垛石“杜家驢肉”:祖傳貢品 飄香全國

  “杜家驢肉”的傳人杜善平今年四十多歲,他從十七八歲就開始在垛石街煮驢肉做生意。杜善平的曾祖父叫杜瑞武,杜瑞武的父親是清朝的一個七品官,後來辭官不做,回到家鄉故里垛石,沒有了俸祿,沒有手藝,生活一塌糊塗,吃了上頓沒下頓,整日衣不遮體、食不果腹,“馬瘦毛長耷拉鬃,人至窮時失顏容”,沒辦法,就在垛石西橋西大壩處搭了三間涼棚,賣茶水,仍然難以維持生計。杜瑞武的父親為官之時,曾結識一好友,也是七品縣官,一日,他來看望老朋友,見其生活如此糟糕,禁不住連連搖頭嘆息,怪老朋友不該辭官,同情之餘,猛然想起自己曾保留著一張煮驢肉的祕方,又見垛石養驢者甚多,於是便拿來祕方,資助老朋友幹起了驢肉生意,併為之起名“杜家驢肉”。

  “杜家驢肉”配方獨特,口味極佳,很快成為名噪當地的特色小吃,併入選成為貢品。

  “杜家驢肉”生意興隆,等到杜瑞武接掌了生意,家境已經相當殷實,成為當地有名的富戶,但杜瑞武牢記父親“過日子要節儉,不細不財主”的教導,生活過得很簡單,衣著不講究,甚至打著補丁,飯食不講好孬,吃飽就行。

  一日,有一幫做牛籠嘴的河南客商拉了七大車牛籠嘴到東北去賣,途徑垛石吃飯休息,看見一衣著破爛的老頭撿拾他們吃燒餅時掉下的芝麻粒兒吃。這個老頭就是杜瑞武,他見客商笑話他,就說:“我不是稀罕你的芝麻,而是怕你們浪費了,須知一粒糧食一粒汗珠來之不易。”隨後,他又問:“你們的牛籠嘴賣嗎?”

  河南客商不屑地說:“你都窮成這樣了,你買得起嗎?”杜瑞武說:“我有不少牛,我覺得我的牛的數量肯定比你的牛籠嘴多。”河南客商自然極不相信:“要真是這樣,那我們就把這些牛籠嘴全部送給你。”杜瑞武叫人從院子裡牽著牛一頭一頭往外出,一個一個戴牛籠嘴,最後七大車牛籠嘴全部戴完了,牛還不停地往外出,據傳,可能有一萬頭牛之多。於是後來有了“萬牛杜家”之說。杜善平說,他的曾祖父杜瑞武靠經營驢肉生意,掙了很大家業,也養了很多牛,當然不像傳說中的那麼多。

濟陽垛石“杜家驢肉”:祖傳貢品 飄香全國

  驢肉營養豐富,有補氣血、易髒脈等功能,據說,常吃驢肉可以舒筋活血、有打通血脈、補充元氣的功效,因此,驢肉往往成為練武賣藝之人的常用食物。據傳,垛石橋有練武的習俗,過去有武館、拳房,常有習武之人來往獻藝切磋,“杜家驢肉”也曾隨著這些江湖藝人傳到外地、美名遠揚。

  杜善平的父親沒有傳接“杜家驢肉”這一祖傳手藝,杜善平的手藝是爺爺、奶奶直接傳給他的。他曾聽奶奶說,從1956年以後,國家就不允許宰大牲口了,宰個驢三年監獄,也就沒人敢宰了;1958年,國家提出了“三面紅旗(人民公社、平均主義、大鍋飯)”,老百姓過的是大集體的生活,馬、牛、騾、驢是集體的主要勞動力,是生產力,一個大隊裡有多少牲口都有數,都有戶口,病牛、病驢必須得報到公社裡,經批准後才能宰殺。再加上這段時期國家淨“搞運動”,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日子過的人心惶惶,杜善平的父親根本沒有心思學手藝做生意。

  杜善平從1986年開始幹起了祖傳下來的這門手藝,並把“杜家驢肉”更名為“平安驢肉”(杜善平的小名叫平安,另取平安健康的含義)。“平安驢肉”有兩種煮制方法,一種是按比例調好中藥,和現宰殺的驢肉一塊放進肉鍋裡浸煮;另一種方法是把活驢趕進一個專門砌成的巷道里,用火不斷把巷道烤熱,驢大汗淋漓後,口渴了就去喝配好的中藥水,如此循環多次後,活著的驢肉裡就滲進了藥水,成了“藥驢”,然後把驢宰殺,放在鍋裡煮。

  “過去買驢簡單賣肉難,現在是賣肉簡單買驢難。”剛開始乾的時候,本地或周圍的鄉鎮養驢戶很多,驢很好買,但肉不好賣,每集賣很少的肉,原因很簡單,老百姓生活水平低,吃不起。現在則不同了,從來不趕集,每天殺好幾頭驢,肉還不夠賣的,許多飯店、超市等客戶得提前四五天預定才行,否則就買不到。“現在主要從哪裡進活驢?”“井裡無水四處裡淘,”杜善平開了句玩笑,他接著介紹說,“由於驢的生育週期長,農村近年來養驢戶越來越少,更沒有成規模養殖的,因此當地的活驢資源正逐漸匱乏,無法滿足需要,而從新疆、內蒙、遼寧等產驢區進活驢,要加上高額運費,成本將大幅提高。因此現在主要是靠經紀人給牽線兒,在周圍的縣區買本地驢,經紀人聯繫好了賣主,給我打電話,然後我過去看貨。”“讓他們給送貨不更方便省勁嗎?”“不行,驢有肥有瘦,買一頭驢付多少錢得根據出肉量來定,買驢必須親自現場看好了到底能值多少錢,如果看走了眼就會賠本。”二十多年,讓杜善平練成了一雙比稱還準確犀利的慧眼,摸摸驢的脖頭,扣扣肋膘,便知能出多少肉,宰殺後上稱,跟估計出來的上下不差一二斤。

  每年五一農副產品博覽會期間,杜善平都會去濟南搞展覽,已經參加了五六年,受到市民消費者的好評。博覽會期間,每天的銷售量都在幾百斤。2007年,垛石“平安驢肉”被評為“濟南市名優風味小吃”,並在濟南大觀園設了代銷點。

  “平安驢肉”承佳藝,掇拾群芳供甘旨。目前,垛石鎮有驢肉加工戶幾十家,杜善平希望能與他們一起努力,把“垛石驢肉”打出更響的品牌,讓驢肉的清香飄向全國的每一個角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