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一袖暗香流韻,穿過歲月風塵,我視旗袍為禮服

時裝 旗袍 設計師 黃金 文娛多寶閣 2017-04-06

攜一袖暗香流韻,穿過歲月風塵,我視旗袍為禮服

如果說,每一個法國女人都應有,一件屬於自己的小黑裙。那麼,對於含蓄優雅的中國女人來說,則應有一件為自己量身定做的旗袍。

 

 

攜一袖暗香流韻,穿過歲月風塵,我視旗袍為禮服

旗袍之於東方女子,是記憶深處一道風華絕代的烙印。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是海派旗袍的全盛時代,當時上海的街頭巷尾,處處可以看到身著旗袍、風姿綽約的女子,她們是一個時代的服飾文化的象徵,也是一道道流動的風景線。

攜一袖暗香流韻,穿過歲月風塵,我視旗袍為禮服

 

攜一袖暗香流韻,穿過歲月風塵,我視旗袍為禮服

旗袍起源於: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髮,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攜一袖暗香流韻,穿過歲月風塵,我視旗袍為禮服

旗袍的黃金時代: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國旗袍最燦爛的時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臺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經典的過程,四十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經過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攜一袖暗香流韻,穿過歲月風塵,我視旗袍為禮服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旗袍曾有過燦爛的一瞬 。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服裝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 從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中華傳統文化的遭遇浩劫,旗袍文化也被冷落。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放之初,被冷落了三十年之久的旗袍文化顯得有些落伍。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並被做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

 

攜一袖暗香流韻,穿過歲月風塵,我視旗袍為禮服

過去的旗袍是不開衩的,旗袍在縮短袖子時,也悄悄地在左邊開了低衩。後來衩越開越高,漸漸高及膝部,高到大腿。由於有人反對,袍衩一度回到膝蓋以下。但輿論壓力一減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後流行大開衩旗袍。

 

攜一袖暗香流韻,穿過歲月風塵,我視旗袍為禮服

如今不少的人,將傳統旗袍進行改良,融入傳統工藝和現代風格、民族特色和時尚元素,選用高檔真絲面料,設計出時尚、流行的圖案,用現代製版技術塑造款式效果,再配以傳統工藝勾勒出服飾精美細節。賦予服裝更多的時尚元素和文化氣息,讓穿著者感動於匠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