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地稅踐行稅制改革 令納稅人獲得感更充足

時政 新華網 2017-08-03

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在央視一套一經播出便引發了熱議。氣勢磅礴的論述、高屋建瓴的視角、鞭辟入裡分析得到了廣大幹部群眾的共鳴與共識。

改革從來沒有一條現成的路可走,需要有探索的勇氣和決心。近年來,作為省地稅系統改革試點單位,江蘇省南通地稅部門緊緊圍繞“服務的滿意度更高、執法的公正度更高、管理的標準度更高、合作的開放度更高、隊伍的清正度更高”的改革方向,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現代納稅服務不能只停留在一張笑臉、一句問候、一杯茶水、一把雨傘的層次上,要真正提升納稅服務水平,就要通過制度性的變革,明晰徵納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重組徵管、服務業務流程,降低納稅人的納稅成本和稅務機關的徵稅成本。”改革研討會上,南通市海安地方稅務局黨組書記、局長解應貴發言道。

聯合服務體系讓納稅人辦事不難

在該局辦稅服務廳,南通科星化工有限公司財務人員小吳只用了不到10分鐘,繳納增值稅、地方稅費、代開發票等業務全部辦完。小吳辦理的業務,以前要在國稅和地稅兩家服務廳兩頭跑、重複報,現在一個窗口就能順利辦結。作為國地稅聯合辦稅的最高級形式,該局辦稅服務廳探索的“一窗一人一機一屏”模式,通過國地稅相互授權,稅務人員可以在一臺電腦上實現兩套操作系統互通互訪,大大提高了服務效率。

加強國地稅合作,在全面推進國、地稅相互委託代徵的基礎上,該局積極推進資料報送、稅務登記、銀行劃款協議等事項與國稅的聯合辦理。與國稅共建辦稅服務廳,同時在稅辦稅服務廳內增設辦稅服務科,與國稅聯合進駐便民服務中心,實現辦稅服務“集中受理、內部流轉、限時辦結、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務,讓納稅人在一個大廳內辦好國、地稅兩家業務。

納稅信用助力企業快速發展

該局聯合多部門共同建立自然人稅收信用評價體系,對管理的所有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等開展稅收信用評價。與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銀行、農商行等銀行重點推出“E稅貸”等納稅信用產品,幫助信用企業獲得快速低價融資,助力企業解決資金難題。同時,借鑑法院、銀行等單位利用自然人信用對失信行為懲戒的有關經驗,探索將企業以及自然人納稅信用體系建設作為新的地方稅收管控手段,打造出“信用管稅”新模式。

“納稅信用也能為企業帶來資金,去年以來,地稅部門為我們評定的‘A級信用納稅人’為企業成功帶來了近千萬元的貸款,有效緩解了我們資金鍊緊張的問題。”說起地稅,南通盛洲紡織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不斷點贊。

協同執法實現三方共贏

該局從共建協調機制、共享涉稅信息、聯合進戶稽查、稽查結果共同利用等方面整合稅務執法資源,加強與國稅合作,充分發揮國稅、地稅各自優勢,形成執法合力,加大打擊稅收違法行為力度,防止稅款流失。同時,也進一步增強聯合執法辦案的嚴謹性、規範性、可操作性,規範國稅、地稅聯合執法行為,減少自由裁量的隨意性,防止多頭重複檢查,降低稅收執法風險,減輕納稅人負擔。

“地稅部門與國稅聯合執法實現了國稅、地稅、企業的三方共贏,減少了對企業的多次打擾,一次性為我們解決的涉稅風險,從而為我們創造了更為寬鬆的經營環境。”雙泓紡織負責人楊光澤表示。

“一直以來,我們的稅制改革始終把握著‘全面轉型升級、全面依法治稅、全面風險管理、全面協同共治、全面優質服務、全面從嚴治黨’六大基本原則。這既是徵管改革保持正確方向的根本保證,又是賦予徵管體制新的時代內涵的方向指南,我們將堅定不移地予以堅持,確保改革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江蘇省南通地方稅務局黨組書記、局長佘元原說。(方曉波 解應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