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辦醫迎來更多政策開放

時政 中國經濟時報 2017-05-12

本報記者 李海楠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支持社會辦醫和健康旅遊發展的措施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瞄準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推進醫療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大力支持社會力量提供醫療服務,是深化醫改、補上短板、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中傳遞出的一系列對社會辦醫的支持政策,正有意對外彰顯政府破除社會辦醫玻璃門的決心,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日益豐富的多樣化健康需求。

一直以來,社會辦醫以各類民營醫療機構的形式存在和發展,然而,儘管民營醫院發展勢頭迅猛,數量、門類持續增加,但至今仍難改“數量眾多、難成規模”的狀態。與此同時,由於診療水平有限、定價不規範、收費普遍較高,公眾對各類民營醫院多有詬病。究其原因,普遍觀點認為,在享受待遇方面,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並未被“一視同仁”。此外,市場監管的缺位也在客觀上助長了民營醫院高速增長態勢下的逐利亂象。

正因如此,民營醫療機構遊走於政策邊緣,艱難生存,被視為逐利者,難獲信任。積極促進民營醫療機構儘快擺脫“夾縫生存、尷尬逐利”的生存狀態,打破橫亙於民營醫院與政策之間的那道“看似已放開、伸手必碰壁”的玻璃門早已刻不容緩。

綜觀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支持政策可見,未來針對社會辦醫,無論從醫療水平提升,還是社會辦醫的門檻准入,抑或是後期辦醫質量的監管,都將在政策上予以放開。

首先,要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全科診所和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康復護理等專業機構,促進有實力的社會辦中醫診所、門診部等跨省市連鎖經營。吸引境外投資者合資合作興辦高水平醫療機構。

其次,要對社會辦醫實行一站受理、並聯審批、網上審批。連鎖經營醫療機構可由總部統一辦理工商註冊登記。對符合規劃條件和准入資質的社會辦醫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個體診所設置不受規劃佈局限制。實行醫師區域註冊,促進有序流動和多點執業。

第三,要圍繞提高社會辦醫服務質量,探索包容而有效的審慎監管方式。嚴厲打擊租借執業證照開業、承包科室、虛假廣告、非法行醫等違法違規行為。

不難發現,諸如 “鼓勵全科診所”“跨省連鎖經營”“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包容有效的審慎監管”等字眼,正有意對外傳遞出政策層面對待社會辦醫的放開,即試圖通過一系列政策組合徹底打破阻礙社會辦醫發展的玻璃門。事實上,只有如此才能客觀上促使社會資本更好地進入民營醫療機構市場,對其繁榮發展奠定基礎。

應該說,在不遠的未來,社會辦醫與公立醫院將成為支撐我國醫療市場的兩大支柱。屆時,社會辦醫與公立醫院也將共同形成 “兩條腿走路”的多元化辦醫格局。但要提醒的是,社會辦醫療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形成共同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繁榮發展格局,需要有兩大前提作保障:一是政府確保監管完善、有效;二是民營資本大量進入,與公立醫院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格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形成可規範、受監管的醫療衛生服務市場。

通過政策引導,完全可以做大做強民營醫院,繼而與現有公立醫院形成良性競爭。目前的醫療衛生監管相對而言比較滯後,有待進一步加強,其中包括規則制定和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完善。政府通過引入競爭,打破現有格局,會讓傳統公立醫院意識到危機。與此同時,政府增加醫療服務供給,客觀上也會為公眾提供更多選擇餘地。由此一來,政府採購也會更趨多元化,這也有利於形成良性競爭和不斷優化的格局。

此外,作為與社會辦醫密不可分的組成,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將促進健康、旅遊、養老等深度融合一併提及,並作“確定支持社會辦醫和健康旅遊發展的措施”表述。會議指出,將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鼓勵開發高端醫療、中醫保健、康復療養、休閒養生等產品,加快培育和發展健康旅遊市場。

伴隨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越來越多的醫養結合需求正在尋求對接,而該領域無疑正為迫切進入健康市場的各類社會資本提供了窗口。特別是,將健康與旅遊市場形成有效對接,無疑契合了當下民眾日益增長的追求更高生活質量的需求,對於社會資本而言,未來在醫療、健康、旅遊三大細分市場之間尋求融合發展,或將醞釀出更大的商業藍海與市場空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