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波的“快樂祕訣”

時政 中國青年網 2017-04-18

“你快樂嗎?”“人為什麼會不快樂?”這或許是很多人曾經或是正在思考的課題,也著實讓人困惑。那麼,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如何才能真正的快樂?仔細品味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的先進事蹟,我們或許能找到答案。

廖俊波,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長,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3月18日,因公殉職,年僅48歲。斯人已逝,然而他那招牌式的微笑,還有常掛在嘴邊的那句“工作是快樂的喲”,卻讓人既心酸又欣慰。

其實,瞭解他的事蹟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太累了!工作27年來,始終堅持深入一線,“能到現場就不在會場”,下鄉村、進廠礦、訪社區,用雙腳丈量民情;為了招商引資,他曾四年間驅車36萬公里,常年在外奔波;工作不論白天黑夜,不分節假日,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就連生命的最後一刻,還是在大雨如注的週末晚上,去主持召開會議的路上……

也許有人不解,他為啥這般辛苦,還能那麼快樂?其實,他有屬於自己的“快樂祕訣”。

把工作當事業,創業的“成就感”讓他快樂。儘管,廖俊波的生活幾乎除了工作、工作還是工作,他卻“總是說說笑笑,渾然不覺得苦和累”。殊不知,在“從無到有”的城市基礎設施中,在“由小到大”的項目建設中,在“由慢到快”的經濟發展中,都滲透著他的汗水,也記載著他的快樂。於他而言,把工作當事業,用身體的苦換心裡的甜,用一班人馬的辛苦指數換地方經濟的發展速度,這既是信念、也是動力。當前,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尤其需要保持這種“把工作當事業”的狀態,激發愛幹事的熱情,積累會幹事的智慧,鼓足敢幹事的勇氣,那麼,即使筋疲力竭、困難重重,也會像打了雞血一樣,時刻“在狀態”,輕鬆“滿血復活”。

一心為民,群眾的“獲得感”讓他快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心中有民,為官才有分量、才有樂趣。對於廖俊波而言,群眾是他的親人,群眾的疾苦就是他的疾苦,群眾的困難就是他的困難,只有群眾快樂,他才會真正的快樂。面對沉年的信訪積案,他冒著大雨,打出租車去實地察看了解情況;面對家庭貧困輟學打工的孩子,他堅定地表示“知識改變命運,再難也要讀書,我來資助你”;面對意外中毒的學生,他帶著班主任和村幹部挨家挨戶詢問狀況,一直跑到深夜11點多,將全年級100多號學生全部排查了一遍才放下心來……反觀現在,有的幹部視上訪群眾為“刁民”避之不及,有的幹部把群眾的困難和意見當麻煩“視而不見”,覺得群眾不講理、工作不好乾,抱怨上班的心情糟透了。試想,如果能像廖俊波那樣,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上,替百姓分憂,那麼,群眾樂了,我們又怎能不暢快呢?

清正廉潔,身心的“輕鬆感”讓他快樂。有人說,越簡單越快樂,越清廉越輕鬆。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由於手中握著權力,容易受到各種誘惑、算計、討好和捧殺,成為不法分子“圍獵”的對象。此時,如果守不住底線、禁不住誘惑,不該吃的吃了,不該拿的拿了,不該辦的事辦了,心裡必然會罩上一把無形的枷鎖,甚至有鋃鐺入獄的擔憂。揹負如此沉重的心理負擔,又怎會有快樂而言呢?這一點,廖俊波看得透徹、想的明白。從政以來,他始終嚴守廉潔底線,“經手無數項目,但是從來沒有聽說他為哪個項目謀過私利”,甚至收到一盒海產品,都要一直追到電梯口,堅決退回。作為黨員幹部,要自覺對標廖俊波,時刻把黨紀國法銘記於心,守住底線、不越紅線,方能輕鬆做人、乾淨做事、清白為官。(關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