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人獲得中國諾獎,每人獎勵100萬美元,遺憾的是名單少了一個人

施一公 李彥宏 潘建偉 大學 小飛豬觀察 小飛豬觀察 2017-09-19

這3人獲得中國諾獎,每人獎勵100萬美元,遺憾的是名單少了一個人

施一公、潘建偉、許晨陽

9月9日,有著“中國版諾貝爾獎”之稱的第二節“未來科學大獎”揭曉,清華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獲得“生命科學獎”,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墨子號”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獲得“物質科學獎”,北京大學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許晨陽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人各得100萬美元(相當於700萬人民幣左右)的獎金。

這是在2016年成立的一個新獎項,獎金設置同諾貝爾獎相當,但是該獎項只面對在大中華地區完成研究的科學家,不限國籍。只要是在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的研究機構研發的成果,符合原創性、長期重要性和巨大國際影響均可獲得該獎。

2016年,第一屆未來科學大獎的“生命科學獎”得主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得主為和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為今年新增設的獎項,按此發展,或許未來將會增加更多的獎項。

這3人獲得中國諾獎,每人獎勵100萬美元,遺憾的是名單少了一個人

輿論獎“未來科技大獎”稱為“中國諾貝爾獎”,這項大獎與諾貝爾獎有何相似之處?

他們都是重金獎勵為人類的科技進步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這項大獎的獎金同諾貝爾獎的獎金來源相似,這些資金並非來自國家。不太一樣的地方是,諾貝爾獎是化學家諾貝爾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投資收益和利息作為獎金。未來科學大獎獎金來源是中國企業家的捐贈,每位獲獎科學家由4位企業家共同捐贈,每個捐贈人都承諾捐贈10年,從而保障基金的可延續性。

這個獎項與諾貝爾獎最大不一樣的地方是,諾貝爾獎主要獎勵過去的成就,獲得諾獎科學家常常是因為十幾年或是幾十年前的研發成果獲獎。但是未來科學大獎強調的是現在和未來,要求具有原創性,未來可持續具有長期的重要性,以及當前被國際社會所承認的巨大成果。

這3人獲得中國諾獎,每人獎勵100萬美元,遺憾的是名單少了一個人

李彥宏和丁健在交談

因為對研發地域的限制,未來科學大獎將對大中華區的科技研究產生積極影響,將會促使該區域內的更多科學家從事原創性的科學研究,雖然目前與諾貝爾獎比較還略顯稚嫩,但是在中國科研投入逐漸增大、科研成果井噴的今天,該獎恰逢其時。

今年的三個獎項由12位企業家為共同捐贈人,其中,丁健、李彥宏、沈南鵬、張磊捐贈“生命科學獎”,鄧峰、吳亞軍、吳鷹、徐小平捐贈“物質科學獎”,丁磊、王強、江南春、馬化騰捐贈“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在這份捐贈人名單中,出現了馬化騰、李彥宏、丁磊這樣的互聯網大佬,有網友好奇的說:為什麼沒有見到對巨星邁克傑克遜致敬的馬克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