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不殺人,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讓人讀完戰慄的幾本書'

"

前段時間,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熱播,一時間收穫好評如潮,將近12萬人在豆瓣標記看過,評分高達9.5。

這部劇改編自2016年臺灣街頭髮生的“小燈泡事件”,當時,年僅3歲的小燈泡騎著腳踏車隨媽媽在街頭散步,卻被一名突然衝出來的陌生男子砍了23刀。這場隨機殺人事件,震驚了社會。

除了影視作品可以記錄真實事件外,非虛構文學也是歷史的記錄者。每一本非虛構的背後,都藏著真實、鮮活的故事。

我們與惡的距離,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遙遠。


《白城惡魔》

"

前段時間,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熱播,一時間收穫好評如潮,將近12萬人在豆瓣標記看過,評分高達9.5。

這部劇改編自2016年臺灣街頭髮生的“小燈泡事件”,當時,年僅3歲的小燈泡騎著腳踏車隨媽媽在街頭散步,卻被一名突然衝出來的陌生男子砍了23刀。這場隨機殺人事件,震驚了社會。

除了影視作品可以記錄真實事件外,非虛構文學也是歷史的記錄者。每一本非虛構的背後,都藏著真實、鮮活的故事。

我們與惡的距離,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遙遠。


《白城惡魔》

“我不能不殺人,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讓人讀完戰慄的幾本書


惡意指數:★★★★

事件原型: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恐怖連環殺人案

1893年,鍍金時代的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即將舉行,舊世界正在崩塌,榮耀與罪惡爭相上演。

總設計師伯納姆孜孜以求,只為打造一場令世人讚歎的世博會,重塑芝加哥的形象。他說,這不會只是一個夢。

與此同時,一位年輕英俊的醫生踏出列車,提著手術箱。他走入這個充滿喧譁、霧霾和蒸汽的世界,在心中勾勒出了一座“神祕旅館”。

“我不能不殺人,就像詩人一樣,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在這座光鮮亮麗的旅館裡,所有隱祕邪惡的夢想都將實現。

他們還發現了很多骨頭:來自一個小孩軀幹的十八根肋骨。好幾根脊椎。一塊腳上的骨頭。一塊肩胛骨。一個髖臼。


《冷 血》

"

前段時間,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熱播,一時間收穫好評如潮,將近12萬人在豆瓣標記看過,評分高達9.5。

這部劇改編自2016年臺灣街頭髮生的“小燈泡事件”,當時,年僅3歲的小燈泡騎著腳踏車隨媽媽在街頭散步,卻被一名突然衝出來的陌生男子砍了23刀。這場隨機殺人事件,震驚了社會。

除了影視作品可以記錄真實事件外,非虛構文學也是歷史的記錄者。每一本非虛構的背後,都藏著真實、鮮活的故事。

我們與惡的距離,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遙遠。


《白城惡魔》

“我不能不殺人,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讓人讀完戰慄的幾本書


惡意指數:★★★★

事件原型: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恐怖連環殺人案

1893年,鍍金時代的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即將舉行,舊世界正在崩塌,榮耀與罪惡爭相上演。

總設計師伯納姆孜孜以求,只為打造一場令世人讚歎的世博會,重塑芝加哥的形象。他說,這不會只是一個夢。

與此同時,一位年輕英俊的醫生踏出列車,提著手術箱。他走入這個充滿喧譁、霧霾和蒸汽的世界,在心中勾勒出了一座“神祕旅館”。

“我不能不殺人,就像詩人一樣,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在這座光鮮亮麗的旅館裡,所有隱祕邪惡的夢想都將實現。

他們還發現了很多骨頭:來自一個小孩軀幹的十八根肋骨。好幾根脊椎。一塊腳上的骨頭。一塊肩胛骨。一個髖臼。


《冷 血》

“我不能不殺人,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讓人讀完戰慄的幾本書


惡意指數:★★★★★

事件原型:1959年美國堪薩斯州滅門案

堪薩斯州,霍爾科姆村。幾聲槍響,良善溫和的克拉特一家慘遭滅門。

凶手有兩名,異常狡猾:被害人均被擊中面部,電話線被割斷,子彈殼也消失不見。然而他們從這起謀殺案中得到的只有幾十美元、一副望遠鏡和一個收音機。一時間,案件震驚了整個美國。

卡波特立即趕到當地,開始了長達六年的訪談和調查,對象包括死者親友、鄰居、當地警察,以及兩名犯罪嫌疑人。

是什麼讓他們走上這條冷血之路?當作家試圖打開凶手的內心時,他自己也經歷了一次自省之旅。

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世界,被一些人用最惡毒的語言咒罵,但是當我們死去,躺在棺材裡的時候,他們卻總是把百合花塞進我們的手中,我活著的時候你們為什麼不給我獻花?


《切爾諾貝利的悲鳴》

"

前段時間,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熱播,一時間收穫好評如潮,將近12萬人在豆瓣標記看過,評分高達9.5。

這部劇改編自2016年臺灣街頭髮生的“小燈泡事件”,當時,年僅3歲的小燈泡騎著腳踏車隨媽媽在街頭散步,卻被一名突然衝出來的陌生男子砍了23刀。這場隨機殺人事件,震驚了社會。

除了影視作品可以記錄真實事件外,非虛構文學也是歷史的記錄者。每一本非虛構的背後,都藏著真實、鮮活的故事。

我們與惡的距離,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遙遠。


《白城惡魔》

“我不能不殺人,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讓人讀完戰慄的幾本書


惡意指數:★★★★

事件原型: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恐怖連環殺人案

1893年,鍍金時代的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即將舉行,舊世界正在崩塌,榮耀與罪惡爭相上演。

總設計師伯納姆孜孜以求,只為打造一場令世人讚歎的世博會,重塑芝加哥的形象。他說,這不會只是一個夢。

與此同時,一位年輕英俊的醫生踏出列車,提著手術箱。他走入這個充滿喧譁、霧霾和蒸汽的世界,在心中勾勒出了一座“神祕旅館”。

“我不能不殺人,就像詩人一樣,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在這座光鮮亮麗的旅館裡,所有隱祕邪惡的夢想都將實現。

他們還發現了很多骨頭:來自一個小孩軀幹的十八根肋骨。好幾根脊椎。一塊腳上的骨頭。一塊肩胛骨。一個髖臼。


《冷 血》

“我不能不殺人,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讓人讀完戰慄的幾本書


惡意指數:★★★★★

事件原型:1959年美國堪薩斯州滅門案

堪薩斯州,霍爾科姆村。幾聲槍響,良善溫和的克拉特一家慘遭滅門。

凶手有兩名,異常狡猾:被害人均被擊中面部,電話線被割斷,子彈殼也消失不見。然而他們從這起謀殺案中得到的只有幾十美元、一副望遠鏡和一個收音機。一時間,案件震驚了整個美國。

卡波特立即趕到當地,開始了長達六年的訪談和調查,對象包括死者親友、鄰居、當地警察,以及兩名犯罪嫌疑人。

是什麼讓他們走上這條冷血之路?當作家試圖打開凶手的內心時,他自己也經歷了一次自省之旅。

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世界,被一些人用最惡毒的語言咒罵,但是當我們死去,躺在棺材裡的時候,他們卻總是把百合花塞進我們的手中,我活著的時候你們為什麼不給我獻花?


《切爾諾貝利的悲鳴》

“我不能不殺人,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讓人讀完戰慄的幾本書


惡意指數:★★★★★

事件原型:1986年4月蘇聯切爾諾貝利核災難事件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慘烈的反應爐事故發生在切爾諾貝利。這是史上最大的悲劇之一。

這本通篇講死亡的書,幾乎沒有任何作者自身對事件的描述,全是對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件相關人員的跟蹤採訪,有無辜的居民、消防員、以及那些被徵招去清理災難現場的人員。

作者以獨白的方式呈現,以鉅細靡遺的寫實描繪。書中的人們坦白地述說著痛苦,讓人身歷其境卻又難以承受,使這場悲劇讀起來像世界末日的童話。

他開始變了,每一天都判若兩人。灼傷開始在外表顯露,他的嘴巴、舌頭、臉頰,一開始是小傷口,後來愈變愈大。白色薄片一層層脫落…臉的顏色……他的身體……藍色……紅色……灰褐色。那些都是我的回憶!無法用言語形容!無法以文字描述!甚至至今無法釋懷。


《蕾蒂西婭,或人類的終結》

"

前段時間,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熱播,一時間收穫好評如潮,將近12萬人在豆瓣標記看過,評分高達9.5。

這部劇改編自2016年臺灣街頭髮生的“小燈泡事件”,當時,年僅3歲的小燈泡騎著腳踏車隨媽媽在街頭散步,卻被一名突然衝出來的陌生男子砍了23刀。這場隨機殺人事件,震驚了社會。

除了影視作品可以記錄真實事件外,非虛構文學也是歷史的記錄者。每一本非虛構的背後,都藏著真實、鮮活的故事。

我們與惡的距離,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遙遠。


《白城惡魔》

“我不能不殺人,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讓人讀完戰慄的幾本書


惡意指數:★★★★

事件原型: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恐怖連環殺人案

1893年,鍍金時代的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即將舉行,舊世界正在崩塌,榮耀與罪惡爭相上演。

總設計師伯納姆孜孜以求,只為打造一場令世人讚歎的世博會,重塑芝加哥的形象。他說,這不會只是一個夢。

與此同時,一位年輕英俊的醫生踏出列車,提著手術箱。他走入這個充滿喧譁、霧霾和蒸汽的世界,在心中勾勒出了一座“神祕旅館”。

“我不能不殺人,就像詩人一樣,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在這座光鮮亮麗的旅館裡,所有隱祕邪惡的夢想都將實現。

他們還發現了很多骨頭:來自一個小孩軀幹的十八根肋骨。好幾根脊椎。一塊腳上的骨頭。一塊肩胛骨。一個髖臼。


《冷 血》

“我不能不殺人,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讓人讀完戰慄的幾本書


惡意指數:★★★★★

事件原型:1959年美國堪薩斯州滅門案

堪薩斯州,霍爾科姆村。幾聲槍響,良善溫和的克拉特一家慘遭滅門。

凶手有兩名,異常狡猾:被害人均被擊中面部,電話線被割斷,子彈殼也消失不見。然而他們從這起謀殺案中得到的只有幾十美元、一副望遠鏡和一個收音機。一時間,案件震驚了整個美國。

卡波特立即趕到當地,開始了長達六年的訪談和調查,對象包括死者親友、鄰居、當地警察,以及兩名犯罪嫌疑人。

是什麼讓他們走上這條冷血之路?當作家試圖打開凶手的內心時,他自己也經歷了一次自省之旅。

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世界,被一些人用最惡毒的語言咒罵,但是當我們死去,躺在棺材裡的時候,他們卻總是把百合花塞進我們的手中,我活著的時候你們為什麼不給我獻花?


《切爾諾貝利的悲鳴》

“我不能不殺人,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讓人讀完戰慄的幾本書


惡意指數:★★★★★

事件原型:1986年4月蘇聯切爾諾貝利核災難事件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慘烈的反應爐事故發生在切爾諾貝利。這是史上最大的悲劇之一。

這本通篇講死亡的書,幾乎沒有任何作者自身對事件的描述,全是對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件相關人員的跟蹤採訪,有無辜的居民、消防員、以及那些被徵招去清理災難現場的人員。

作者以獨白的方式呈現,以鉅細靡遺的寫實描繪。書中的人們坦白地述說著痛苦,讓人身歷其境卻又難以承受,使這場悲劇讀起來像世界末日的童話。

他開始變了,每一天都判若兩人。灼傷開始在外表顯露,他的嘴巴、舌頭、臉頰,一開始是小傷口,後來愈變愈大。白色薄片一層層脫落…臉的顏色……他的身體……藍色……紅色……灰褐色。那些都是我的回憶!無法用言語形容!無法以文字描述!甚至至今無法釋懷。


《蕾蒂西婭,或人類的終結》

“我不能不殺人,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讓人讀完戰慄的幾本書

惡意指數:★★★

事件原型:2011年震驚全法國的波爾尼克少女凶殺案

2011年,法國波爾尼克發生了一樁姦殺案,遇害者是一名年僅18歲的少女蕾蒂西婭,這起慘案震驚了整個國家,引發了包括時任總統薩科齊在內的全法國的關注。

但作者伊凡·雅布隆卡教授發現,報道和關注此案的媒體和公眾只把目光聚焦在了案件的殘酷性和司法改革,而對蕾蒂西婭這一人物和背後的深層次問題缺乏探討。

為了還原蕾蒂西婭真實的一生,他花了整整兩年時間,採訪了與此案有關的人物,著成了這本受害者立傳《蕾蒂西婭,或人類的終結》。

犯罪就是生活中泛起的血淋淋的泡沫、施虐狂的日常活動、冷酷的喧囂、文盲和長舌婦的消遣,他們沉湎於人們的不幸,熱衷於窺視他們骯髒的私生活。


●你知道什麼真實事件改編的文藝作品嗎?



"

前段時間,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熱播,一時間收穫好評如潮,將近12萬人在豆瓣標記看過,評分高達9.5。

這部劇改編自2016年臺灣街頭髮生的“小燈泡事件”,當時,年僅3歲的小燈泡騎著腳踏車隨媽媽在街頭散步,卻被一名突然衝出來的陌生男子砍了23刀。這場隨機殺人事件,震驚了社會。

除了影視作品可以記錄真實事件外,非虛構文學也是歷史的記錄者。每一本非虛構的背後,都藏著真實、鮮活的故事。

我們與惡的距離,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遙遠。


《白城惡魔》

“我不能不殺人,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讓人讀完戰慄的幾本書


惡意指數:★★★★

事件原型: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恐怖連環殺人案

1893年,鍍金時代的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即將舉行,舊世界正在崩塌,榮耀與罪惡爭相上演。

總設計師伯納姆孜孜以求,只為打造一場令世人讚歎的世博會,重塑芝加哥的形象。他說,這不會只是一個夢。

與此同時,一位年輕英俊的醫生踏出列車,提著手術箱。他走入這個充滿喧譁、霧霾和蒸汽的世界,在心中勾勒出了一座“神祕旅館”。

“我不能不殺人,就像詩人一樣,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在這座光鮮亮麗的旅館裡,所有隱祕邪惡的夢想都將實現。

他們還發現了很多骨頭:來自一個小孩軀幹的十八根肋骨。好幾根脊椎。一塊腳上的骨頭。一塊肩胛骨。一個髖臼。


《冷 血》

“我不能不殺人,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讓人讀完戰慄的幾本書


惡意指數:★★★★★

事件原型:1959年美國堪薩斯州滅門案

堪薩斯州,霍爾科姆村。幾聲槍響,良善溫和的克拉特一家慘遭滅門。

凶手有兩名,異常狡猾:被害人均被擊中面部,電話線被割斷,子彈殼也消失不見。然而他們從這起謀殺案中得到的只有幾十美元、一副望遠鏡和一個收音機。一時間,案件震驚了整個美國。

卡波特立即趕到當地,開始了長達六年的訪談和調查,對象包括死者親友、鄰居、當地警察,以及兩名犯罪嫌疑人。

是什麼讓他們走上這條冷血之路?當作家試圖打開凶手的內心時,他自己也經歷了一次自省之旅。

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世界,被一些人用最惡毒的語言咒罵,但是當我們死去,躺在棺材裡的時候,他們卻總是把百合花塞進我們的手中,我活著的時候你們為什麼不給我獻花?


《切爾諾貝利的悲鳴》

“我不能不殺人,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讓人讀完戰慄的幾本書


惡意指數:★★★★★

事件原型:1986年4月蘇聯切爾諾貝利核災難事件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慘烈的反應爐事故發生在切爾諾貝利。這是史上最大的悲劇之一。

這本通篇講死亡的書,幾乎沒有任何作者自身對事件的描述,全是對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件相關人員的跟蹤採訪,有無辜的居民、消防員、以及那些被徵招去清理災難現場的人員。

作者以獨白的方式呈現,以鉅細靡遺的寫實描繪。書中的人們坦白地述說著痛苦,讓人身歷其境卻又難以承受,使這場悲劇讀起來像世界末日的童話。

他開始變了,每一天都判若兩人。灼傷開始在外表顯露,他的嘴巴、舌頭、臉頰,一開始是小傷口,後來愈變愈大。白色薄片一層層脫落…臉的顏色……他的身體……藍色……紅色……灰褐色。那些都是我的回憶!無法用言語形容!無法以文字描述!甚至至今無法釋懷。


《蕾蒂西婭,或人類的終結》

“我不能不殺人,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讓人讀完戰慄的幾本書

惡意指數:★★★

事件原型:2011年震驚全法國的波爾尼克少女凶殺案

2011年,法國波爾尼克發生了一樁姦殺案,遇害者是一名年僅18歲的少女蕾蒂西婭,這起慘案震驚了整個國家,引發了包括時任總統薩科齊在內的全法國的關注。

但作者伊凡·雅布隆卡教授發現,報道和關注此案的媒體和公眾只把目光聚焦在了案件的殘酷性和司法改革,而對蕾蒂西婭這一人物和背後的深層次問題缺乏探討。

為了還原蕾蒂西婭真實的一生,他花了整整兩年時間,採訪了與此案有關的人物,著成了這本受害者立傳《蕾蒂西婭,或人類的終結》。

犯罪就是生活中泛起的血淋淋的泡沫、施虐狂的日常活動、冷酷的喧囂、文盲和長舌婦的消遣,他們沉湎於人們的不幸,熱衷於窺視他們骯髒的私生活。


●你知道什麼真實事件改編的文藝作品嗎?



“我不能不殺人,靈感一來就不能不吟唱”,讓人讀完戰慄的幾本書

《白城惡魔》

[美] 埃裡克·拉森 著

徐佳雨 譯

《白城惡魔》是美國作家埃裡克·拉森的長篇犯罪紀實小說代表作。1893年,鍍金時代的美國,舊世界正在崩塌,榮耀與罪惡爭相上演。芝加哥世博會在如火如荼地舉行,建立的白城美輪美奐;與此同時,惡魔在城中建立了一座殺人旅館,在其中滿足隱祕陰暗的夢想。

▽▼▽點擊底部鏈接瞭解更多關於《白城惡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