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中國足壇有些躁動。這不是因為中國女足出戰法國女足世界盃,也不是因為中國國奧隊出戰即將開打的土倫杯,更不是因為中超聯賽恆大贏了廣東德比或上港終結了國安的十連勝。那麼什麼事吸引了萬眾目光呢?還搞的上了熱搜排行,這股熱浪來自於球員歸化。


與其歸化十個高拉特,把這兩類人搞定中國隊想不去世界盃都難!

媒體大肆報道 彷彿高拉特是中國男足救世主

這幾天在媒體的熱炒中,當前效力與上港的前鋒埃爾克森和已經返回恆大並簽了一紙長約的高拉特都已經被瘋傳成即將要披上中國隊戰袍且成為中國隊衝擊2022世界盃的首選前鋒主力了。

就當大家都還沒看到布朗寧、李可、侯永永進入中國國家隊名單,這怎麼突然又冒出一批?大家都覺得中國隊到底玩的是什麼路數?

也別管未來裡皮麾下的中國男足國家隊到底是怎樣的搭配,首先問大家這樣一個問題,你支持咱們的球隊也學卡塔爾那樣來一波歸化提高成績麼?

這個問題如果讓小編自己來回答:我——並不看好。

現在我們的社會很多人是屬於一種比較急功近利的心態,為了要面子或成績,都是希望中國足球能像建國初期,期待各個方面趕快縮短和強國差距,從而迫切引進科學家,填補技術盲區,從而增強國力。

可現如今我們的中國足球缺的真的是好球員麼?這個只是表象,關鍵在於我們的足球基層連高水平教練都屈指可數,想讓球員的能力有突飛猛進的飛躍,沒有良師引導,導致小球員們技術、思維與事物認識的解讀,導致各種綜合能力的參差不齊,到後來想要C羅和梅西,從哪兒能找出來呢?基礎沒打牢,哪來蒼天大樹?所以有的人說,拿來主義為什麼不能一試呢?

有人說,如果讓高水平國外球員轉籍來到中國,加入中國隊,中國球員就會有更多的射門機會、也能帶大家著一同漲球,而且曾經失之交臂的攻勢都能大概率轉化為進球,這何樂而不為呢?世界盃決賽圈那不就更進一步了麼?

第一類人:培養有想法的本土球員,不能總指望別人

但真正的情況真是這樣麼?其實有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就以過去中超的9年為例,當穆裡奇、孔卡、巴里奧斯、埃爾克森、胡爾克、奧斯卡、塔利斯卡相繼來到中超後,中國球員是會變得更能進球麼?

有人就會說,你看武磊。首先武磊並不具備代表性,而且武磊早在一眾外援來到中超之前就已經是本土金靴了,這也不是在大牌外援的引導下才突然開竅的。

過往郜林于漢超甚至張文釗再早一些韓鵬等等,那個時候他們可都是一等一的本土高效射手,像郜林,是曾經在中甲能斬獲20球的金靴,于漢超也是8年前的本土最佳射手,可現如今,他們只能是紅花當綠葉。此外,引起極其負面的效應,聯賽中我們的本土球員習慣了喂餅,但是當為國出戰時,他們曾有的特點都消失了,你說這能怪誰?

平常的聯賽已經習慣了依賴,本土球員只需創造空間,但是為中國隊出戰時,機會是創造出來了,可那熟悉的門前一錘定音屬於中國隊的塔利斯卡、保利尼奧還是胡爾克,身影都瞬間沒有了。進球該指望誰呢?

因為人都有惰性,這就好比年輕時談戀愛,作為女孩的一方都習慣了對自己男朋友吆來喝去,要什麼只要說一聲,哪怕後半夜兩人相隔十公里,男友保證要的東西這都能送到女孩嘴邊,這依賴的感覺就形成了。可兩個人結婚後,那這可就不一樣了,同樣女孩說句口渴,男孩就算在她身邊不到十米,也都基本上會說“你不會自去倒水啊?”從而女孩就產生了失落,內心的落差馬上就有了,曾經熟悉的依賴和解決問題,怎麼瞬間變得這麼困難呢?

所以說這種依賴感就像是我們的中國球員一樣,有歸化能解決問題,沒有歸化,一夜回到解放前,這確實難受。

同時還需要釐清一個思路:不是我們的球員生存空間被老外天然的壓制,而要想我們本土球員增強了自身實力,怎麼會懼怕競爭?所以要鍛鍊極強的自我生存和思考能力是中國球員也是每一個人都要具備的能力,這樣才能在強手如雲的地方,謀求一席之地。

而且歸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認同感。就算他會唱國歌,可到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逆風球階段,如果戰役打的不順,由於大家生長空間文化背景不一樣,有沒有可能弄巧成拙,造成更多的誤會,球隊的戰鬥力反而被弱化了呢?其實,尤其巴西人,真的是有一個特點就是“給錢辦事”,如果沒有強烈的民族認同感,敢保障即戰力時時刻刻都在線麼?

第二類人:把事情想明白的教練最珍貴

這段沒有太多的篇幅,只能說教練的正向推動很關鍵。我們的中國球員在未來發展的前提下,要能保留自己的特點靈性,而不能總是“愛的奉獻”。

過往我們的教練,總是太一板一眼,而且執教思路基本一成不變,教練和教學是一個路數,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教練開化,球員越踢越有未來,跟對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他們能用經驗,為年輕球員的未來進行加持,不能讓球員們脫離人的的屬性,這類人是真不好找。世界上,凡是能把事情想明白且解決明白的人,這是最稀缺的一類人。

相比規劃球員,能不能把現今足壇更多的瓜迪奧拉和波切蒂諾這樣明白事情的教練,能把問題想明白、看明白且解決明白的人招納中國足球麾下,這比歸化幾個球員強得多,這是功在千秋啊。歸化,沒有孰對孰錯,就看作為當局者,在和急功近利風氣的成績要求下,判斷選擇哪個更能用得踏實,這是需要考慮清楚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