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不為常人所知的另一面:胚胎實驗室

試管嬰兒 庭雪溪舟 庭雪溪舟 2017-08-28

整個八月,我有幸多次受邀,參觀了幾處胚胎實驗室。為避廣告之嫌,不得不守口如瓶,嚴守醫療機構名稱。與同行交流中,對“胚胎實驗室是如何煉成的”感觸良多,今天與各位吃瓜病友一同分享。

胚胎實驗室是試管嬰兒醫療機構的硬件核心。與之對應的軟件核心是主治醫生、胚胎師和遺傳學家。

  • 主治醫生的核心作用一般是促排、取卵、移植和黃體支持。

  • 胚胎師的核心作用是卵子檢出、ICSI、胚胎培養、活檢、冷凍及復甦。

  • 遺傳學家的核心作用是PGS、PGD,以及報告解讀。

有趣的是,這三種角色是相對獨立的,換句話說,主治醫生不一定有能力解讀遺傳學報告,也不一定有能力完成對胚胎的活檢。所以,吃瓜病友們別傻乎乎地只會盯著醫生問,Ta如果不回答你,不是因為態度傲慢脾氣差,而是真心不知道又不好意思說。

胚胎實驗室的硬件核心遠比上述三種角色要複雜的多。如果一一加以介紹,不僅你看得不得要領,我寫得更吃力不討好。所以我打算只挑幾種常人易於理解的東西來聊一聊,以便大家能理解試管嬰兒不為常人所知的另一面。

試管嬰兒不為常人所知的另一面:胚胎實驗室

胚胎實驗室對空氣的要求

胚胎實驗室一般用“層流”來表達實驗室內空氣的潔淨程度。表達等級的方式往往是數字,如1萬,10萬等。這是什麼意思呢?大致就是每立方空氣中有多少塵粒。數字越小,空氣潔淨度越高;潔淨度越高,在設備上的投資也就越多。至於吃瓜病友最常問及的問題,如“層流和成功率有關嗎?”之類,我的回答是:

“一定有關。但我也不知道關聯度有多少,總之,層流等級越高,成功率越高。對了,別再問我成功率的事啊啊啊啊啊啊。”

胚胎實驗室對震動的要求

眾所周知,胚胎實驗室中的儀器有著非常高的精密度。一點點震動,哪怕是共振,都有可能影響一次正在進行中的顯微操作,而這次操作可能是一次ICSI,或是一次囊胚活檢。所以,胚胎實驗室的四周不能有震動源,甚至整棟樓不能靠近廠房、高速路或鐵軌。

胚胎實驗室對配方的要求

配方?對,配方。這裡的配方可以是空氣的配方,也可以是液體的配方。

你是不是懵逼了?接下來聽我的解釋。

受精卵成長為囊胚的過程是在胚胎培養箱內進行的。這個過程中,箱體內模擬了人體內的環境,如溼度、溫度和光照度等。但核心是氣體和液體。氣體是低氧氣體,而且這種氣體不能直接從外界大氣中過濾產生,而必須使用潔淨氣體,也就是鋼瓶氣體。每個胚胎實驗室主任都能把控這個氣體的配方,氮氣是多少,氧氣是多少。而這個百分比就是空氣的配方。

液體的配方也同樣如此。液體一定會有一點“鹹味”,如果使用純淨的水,就會使細胞液外滲,所以,適合的培養液一定要保持細胞內外的滲透壓一致。然後是營養,如氨基酸,維生素等。每個培養液廠家都有自己的配方,孰優孰劣很難評價,但配方內容實質上卻大同小異,彼此之間僅存有絲毫級的差別,比如0.1%。有經驗的胚胎實驗室還會根據胚胎的實際情況來微調營養液的配方,這是由衷要佩服的。最後覆蓋在培養液上的一層膜,這層膜既要防止液體蒸發,又要保持氣體交換。

試管嬰兒不為常人所知的另一面:胚胎實驗室

僅僅上述這些“胚胎實驗室的另一面”看起來很簡單,但實質上很複雜,會涉及到大量科學知識和醫療技術。而我想表達的無非是,每一個能夠獲得第三代試管嬰兒醫療資質的輔助生殖中心,都已經竭盡所能去完善他們的硬件環境了。

一個合格的,還不是最好的胚胎實驗室,從設計到正式投入使用,除了需要鉅額資金的投入,大量人才的聘請,還需要大量時間去驗證其設備和流程的合理性。這個驗證過程,往往是依靠動物胚胎試驗來獲得的。

試管嬰兒不為常人所知的另一面:胚胎實驗室

寫在最後:

我瞭解輔助生殖,也瞭解遺傳學,但從未體會過一個胚胎師的真實工作狀態。在交流中,我發現他們很多人都有強迫症,不知道這算不算工傷。

胚胎實驗室中的每一道流程,都需要有2個工作人員共同執行並相互監督。只為了避免最無奈的三個字:“搞錯了”。

每當有吃瓜病友問我,胚胎、精子和卵子會不會搞錯時,我一般都是用官話套話來應對。與此同時,腦海中出現了兩個“全副武裝”的,只露著一對眼珠子的胚胎師,他們共同注視著一個培養皿,並對著一份文件……

胚胎師A:某某某,編號XXXXXX,出生年月XXXXXX

胚胎師B:某某某,編號XXXXXX,出生年月XXXXXX

嗯,其實,真的只有這樣,才不會搞錯,可惜這一幕,吃瓜病友們看不到。

上文有沁溪健康首席助孕官潘藝舟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