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最美甘肅詩詞】蒼茫雲海祁連山 無數文人盡誦贊

詩歌 祁連山 蒼茫 天山 每日甘肅網 2017-06-07

蒼茫雲海祁連山 無數文人盡誦贊

第四場活動今日走進柏道路小學,我們不見不散

每日甘肅網6月1日訊 (西部商報首席記者張子藝)在河西走廊以南,有一座東西走向連綿不斷的雪山,它就是我國西北最有名的山脈??祁連山。它是中國境內主要山脈之一,位於青藏高原北緣,地跨甘肅和青海。千百年來,圍繞著這座雪山,詩人們創作了以“祁連山”為主題的許多詩詞。西部商報社聯合甘肅省詩詞學會共同舉辦的甘肅詩詞大會也收到了許多讀者推薦的圍繞著祁連山所寫的優美詩詞。

神祕天山自古就是一枚文化符號

歷史上,祁連山曾被戎、羌、烏孫、月氏、匈奴佔據。祁連山之名源自古代匈奴語,“祁連”是“天”的意思,祁連山因此得名“天山”;又因為位於河西走廊的南邊,又被稱為南山。

唐代詩人李白作詩《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詩中的“天山”,指的就是祁連山。

《史記?匈列傳》有“過居延,攻祁連山”的記載。司馬貞索隱引《西河舊事》:“祁連山在張掖、酒泉二界上,東西二百餘里,南北百里,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溫夏涼,宜畜牧。匈奴失二山,乃歌雲:‘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宋黃庭堅《題劉將軍雁二首》詩之一:“祁連將軍一筆雁,生不併世俱名家。”《大清一統志》:“南山,在州南五十里,一名雪山,亦名祁連山。”

無數詩人墨客留下的關於祁連山的詩詞歌詠,給這座古老的山脈增添了幾分神祕的色彩和文化韻味。

冰峰雪嶺

引無數文人墨客賦詩讚美

古時候,張掖甘州郡南城樓正對祁連山終年不化的積雪,“祁連積雪”成為古甘州的一大勝景,文人墨客每當盛夏登樓倚欄,無不為祁連山的冰峰雪嶺深深地吸引。

《祁連積雪賦》

清 楊維元

爰有南山,疊嶂層巔,番兒仰止,呼曰祁連。

形踞乎天柱,勢壓乎邊關。

草木生而暢茂,牛羊牧而滋蕃。

夏涼冬溫,毳幕叢焉。

凝華結素,望之瑩然。

千峰堆玉,萬壑撒鹽。

其霽色凌空也,奪皓月之清圓;

其皎潔冷豔也,增巖城之暮寒。

君不見忠臣吞齧兮,其節彌堅;

又不見高士偃臥兮,其致若仙。

六月披裘兮。

瞻望至止;樵子迷道兮,畏門不前。

璧圓兮嘉瑞,冰泮兮豐年。

賦樑苑兮詞不妍,歌郢曲兮和又難。

對景兮不能無言,抽思兮吟料尚慳,竊恐負此瓊巒。

清代任萬年、馬羲瑞、陳宏德分別以《祁連積雪》為題賦詩,使“祁連積雪”這一勝景名揚天下。

《祁連積雪》

清 任萬年

山勢巍峨接太虛,四時暖氣自消除。

常聞樹墜冰花蕊,誰見霄排雁字書。

野老採樵依雪窟,羌人牧馬宿氈廬。

披裘六月還嫌凍,猶笑三冬冷不如。

《祁連積雪》

清 馬羲瑞

微雲出岫掛窗虛,未到深秋暑盡除。

十載長征誰畫閣,幾人高臥自編書。

平分曙色明山徑,遠聚寒光映草廬。

獨喜年來烽燧息,憑欄晚對意何如?

《祁連積雪》

清 陳宏德

祁連積雪靜陰氛,直上青霄凍塞雲。

霜氣逼空秋未到,嵐光無月夜還分。

但消涓滴盈川澤,遍綴冰澌作綺紋。

一自仲宣經過後,山靈詩思並超群。

這三首《祁連積雪》詩,都說的是祁連雪峰的高峻和綿延橫亙的氣勢,雖然夏日炎炎,卻有六月飛雪的季節特徵,風光奇特,祁連積雪宛如玉琢峭巖,素披幽壑,晶明耀目,俊極秀絕。

在盛夏之日,舉目遠眺祁連山,“光皎倍常,而涼生於座。”尤其是無垠的雪峰映在天際,真有“太白劈開銀世界,天上發現玉琉璃”的意境,渾身頓生涼意。

清代詩人秦國英《南山積雪》描繪的正是這幅美景:“層層青嶂野雲鋪,不減寒江釣雪圖。一帶銀屏天外峙,千叢瓊樹望中敷。庭前曙色終朝送,眼底塵埃半點無。想到梁園曾有賦,爐添活火酒添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