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詩歌 南嶺 中山大學 陳平原 南方都市報 南方都市報 2017-08-28

“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劉中國

“新三屆”,一道亙古未見的跨世紀風景

楊春南學兄出生於粵北喀斯特與丹霞結合之韶關市樂昌縣梅花鎮山區,1974年7月高中畢業。次年,粵北韶關的南嶺煤礦招工,這個16歲的少年當上礦工,坐著礦車,從斜井下滑到地底數百米深處挖煤,心裡還在念著艾青《煤的對話》:“你住在哪裡?/我住在萬年的深山裡/我住在萬年的岩石裡/你的年紀——/我的年紀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從什麼時候沉默的?/從恐龍統治了森林的年代/從地殼第一次震動的年代/你已死在過深的怨憤裡了麼?/死?不,不,我還活著—— /請給我以火,給我以火!”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煤礦工人

南嶺煤礦地處粵北樂昌與湖南宜章交界處,是當時廣東省四大煤礦之一。四年的礦工生涯,給春南兄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1977年底恢復全國高考,各省命題。11月初,中山大學金欽俊老師被派去為廣東首場高考命題。幾十年過去了,金老師記憶猶新,他在去年出版的散文集《記憶樹上的雜花》裡寫道:“語文卷的重頭戲是作文,到底考哪一種文體、哪方面內容,都很費心思。我提議題目叫‘大治之年氣象新’。首先是當時正在撥亂反正,正是‘大治之年’,社會湧現了許多新人新事新氣象,作文不愁沒有素材;其次是文題能包含敘事及議論兩個方面,考生易於把握。結果這提議被通過,廣東考區也考出了一個文科狀元陳平原,他的這篇作文被《人民日報》登載了。”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吳宏聰教授(左一,時任中大中文系主任) 、金欽俊教授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中山大學中文系1977級部分同學合影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陳平原

1977年,廣東潮安縣磷溪公社知青考生陳平原(他老兄當了八年“知青”),以“文科狀元”身份被中山大學錄取。海南知青考生蘇煒數學吃了“鴨蛋”,湛江知青考生馬紅衛(馬莉)數學也吃了“鴨蛋”,也給金老師“撈進”了“雙鴨山”中文系1977級。金老師把“雙鴨山撈人”的過程寫了下來:

這次高考錄取了一大批優秀學生,令他們壯志得酬。但也有不少考生因種種原因落榜了,其中不乏青年才俊。為儘量網羅人才,中大校方做出一個破天荒的舉動:對確為人才者破格錄取。當時從社會各方推薦(非本人申請)的名單中選出了兩個名額,指派我和學生科科長(其時尚未有招生辦機構,學生事務統由 學生科負責)到海口和湛江去對此兩人進行面試。學校給了我們兩份已蓋上公章的留空錄取通知書,只要我們認可便可立時填上該生名字正式錄取。經過面試我認為合格、學生科那邊政審也沒問題,於是圓滿完成錄取任務。

我現在可以明白告訴大家:這錄取的兩個人,一個便是現任美國耶魯大學東亞系中文部負責人的著名學者、作家蘇煒,他已先後出版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集、詩集、學術隨筆集十多種。另一個便是《南方週末》的高級編輯、著名女詩人馬莉,她不僅出版了十種以上的詩集、文集,還是潛心於黑白畫、油畫,並舉辦過個人畫展的業餘畫家。從他們的成長中,我深深感到不拘一格選人才是多麼正確,多麼可貴。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2017年6月26日蘇煒(右一)、王培楠(後立)與黃天驥老師在康樂餐廳合影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馬莉、朱子慶(中文78級)夫婦

至於礦工考生楊春南,得知高考在即,火速升井,可他1977年考砸了烤糊了考得七竅生煙,一骨碌鑽進日月無光的礦洞,咬緊牙關,擼起袖子,繼續挖煤。

1978年第二屆高考,春南兄摩拳擦掌,捲土重來。這位粵北礦工,終於考入中山大學中文系,成為康樂園“新三屆”學子。

那正是一個激情澎湃、鬥志昂揚的年頭,“解凍”的風吹得浩浩蕩蕩,改革開放之大纛獵獵招展,“扛過槍、下過鄉、挖過礦”的大學生一夜之間成了時代驕子,步伐齊整地走在“新長征”路上,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蔚成了一道康樂園裡亙古未見的“熱帶雨林”風景。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楊春南國畫《粵北印象》

我用“亙古未見”形容“新三屆”,絲毫沒有誇張溢美的意思。楊春南等77、78、79級老大哥從繫上紅領巾那天開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努力學習做新中國的新主人,巴望著長大了,早日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受苦受難的階級兄弟親姐妹。沒想到忽然之間,罡風撲面,飛沙走石,“熱帶雨林”中稍微大一些的樹苗,被從校園裡連根拔起,植入一頁飄蕩在大海里的孤舟,沒有帆,沒有槳,也沒有錨,大的漩渦套著小的漩渦,大的風暴連接著小的風暴。

阿·托爾斯泰在《苦難的歷程》第二部《一九一八年》題記:“在清水裡泡三次,在血水裡浴三次,在鹼水裡煮三次,我們就會純淨得不能再純淨了。”足足有十年光陰,“新三屆”在“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的清水裡、血水裡、鹼水裡,何止泡過三次、浴過三次,煮過三次?但是,他們畢竟沒有百鍊成渣、全軍覆沒,他們畢竟衝出了精神與肉體的煉獄,湧進了夢寐已久的大學校園。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以楊春南兄隸屬的“熱帶雨林”部落(中山大學中文系78級)而言,一哥方啟清、二哥康莊、三哥林淇漢、四哥黃榮章、五哥駱馳、七哥區維業,報到時早就當了爸爸;六姐王美嘉已經有了一兒一女,八姐黃令華進校前剛剛走進洞房,十二姐林平江,是抱著小女兒報到的;三十哥王傑,讀大三時當了爸爸。至於和“煤礦工人”春南兄打得火熱的鄭植河學兄,則是個出獄不久的“勞改犯”(“文革”期間,植河兄在韶關當工人,1976年清明節以“領導階級”的身份聲援“天安門事件”,終於東窗事發,鋃鐺入獄,以“現行反革命罪”判刑20年,1978年平反昭雪。《文革十年史》第十章有過簡略而生動的記載)。但是,畢竟,他們與兄弟高校的“新三屆”一起,蔚成了一道跨世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熱帶雨林”風景。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80年代,楊春南在康樂園樹林裡讀書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楊春南(右二)大學畢業前與同室同學在中山大學大鐘樓前草坪上合影。上圖從左至右依次為楊春南同室同學鄒雲、田新生、方啟清、李少華

這種亙古未見的悲壯場景,“新三屆”近些年陸續出版的畢業N年紀念文集以及個人文集裡,有過具體而微的片段回憶。他們在校園裡的苦讀場景,師生之間教學相長的歡欣,畢業惜別師長同窗的感傷,寄予後輩康樂學子光前啟後,在春南兄長詩《再見,康園》裡,在在有過淋漓盡致的書寫:

雲山綿綿來九脈,珠水浩浩去三江,攜海風山氣百子入康園,四載兄妹情誼東四廣寒。翠微重掩翹角飛簷,紅徑緊繫蝸居書館。難忘珠江擊水樂,尤記雲山埋鍋造飯香。朝朝暮暮聽潮忘返江畔,日日夜夜拭珠如雨書案。鳳凰如火,阿誰捉對激辨,蛙聲似鼓,夜半捉賊有影迷翻牆。盡抒胸臆夢熱籃球場,形單影隻望穿珠江空船。笑傲江湖樓道永夜嫌短,神遊八極階梯教室乾坤九轉。底事碗盆震天響,更驚火龍當道舞,葵竭衣繼赤膊上場。若問子為誰狂,答曰國足對沙特首次贏戰。學吟詩懼季思之嚴,書法欲法商老而未敢攀,治學宗容老而不得緣,著文尊天驥老而失入室登堂。一朝東方惜別依依,徒嘆四載光陰荏苒。卅年漫漫求索,貫看春風秋月。聚首無論高低,彼此二毛相看。收穫且置肥瘦,成敗譭譽勿談。鉛華褪盡,盡失俗見。氣華自當慕羨,相賀必稱奉獻,得失俱作外言。最喜信步荒嶺作天庭,曾疑攬月九天捉鱉五洋,今喜天宮龍府是吾鄉。慚愧中道南來張子氣緲,白沙不傳,六祖心印龍樹宗風遑論。

俱往矣,生如蟪蛄,宇宙混然,無內外,小恆河,大芥粒。吾輩不晚,革命尚未成功,吾儕仍未到岸。

更寄語長江後浪推前浪,新輩涓涓壯大江。

萬世一世,萬心一心,華夏文明再崛東方。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康樂園裡活躍著“新三屆”這個“熱帶雨林”部落矯健的身影,“讀書無禁區”成了一代人的常識,西方文化思潮蜂擁而至,禁絕多年的近現代文學作品破土而出,“鐘樓文學社”等學生社團的創辦、大學生雜誌《紅豆》的出版,為“新三屆”打開了詩情與思想的閘門。春南兄浸淫於八面來風的“南風窗”裡,參加了大學生之間司空常見的一場場論爭,並且開始寫作、發表文學作品。他在蘇煒、劉浩、駱炬、吳少秋、黃令華等學兄學姐鼓勵指導下,創作以礦山生活為題材的短篇小說《在峽谷裡》,並發表於當時在全國大學校園頗有影響的中山大學校園文學刊物《紅豆》上。其文筆風格一時為學兄妺稱道,有評論者認為小說裡淡淡的優愁,主人公抑鬱並移情於美少女的內心世界,則明顯有受妥思妥耶夫斯基《白夜》及契訶夫短篇小說影響的痕跡。

值得一提的是,春南學兄確乎是個契訶夫小說迷,大而言之是個俄蘇文學鐵粉。從下面這幅照片裡,不僅可窺他大學期間讀書生活,床內懸掛的契訶夫素描就出自春南兄手筆。他曾經說,中大四年學生生活一重大收穫,就是自己幾乎讀完了俄羅斯文學最著名的小說譯作,對於汝龍翻譯的《契訶夫小說全集》,更是甘之若飴。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楊春南大學期間宿舍讀書一瞥,床內懸掛的為其素描作品(陳詩盛攝影)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張國培教授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易新農教授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中山大學中文系編印的《外國文學》教科書(吳文煇、易新農、張國培老師合著),1979年出版

國門初開之際,外國文學課大受學生歡迎。中大中文系外國文學教研室頗具活力,聚集了易新農、吳文煇、張國培等學識淵博的名教授。他們當時先後為“新三屆”本科生與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有:外國文學史、西方古代文學思潮、西方近現代文學思潮、外國文學和中國現代文學、比較文學、東方文學、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研究等課程,課堂場場爆滿。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張國培教授(右一)與秦牧(左二)、饒芃子(左三)等合影

張國培老師為78級講授外國文學課,他的學術專長為俄蘇文學和泰國華文文學。張老師上世紀五十年代畢業於南開大學,先後執教於南開大學中文系、暨南大學中文系、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山大學中文系。1982年,哥倫比亞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84年,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張國培老師主編的《加西亞·馬爾克研究資料》。

張國培老師的課程為學子打開了一扇窗戶,俄羅斯文學成了同學課餘熱衷探討的話題。康樂園裡,綠蔭下,草地上,經常可見春南學兄與王傑、何東平、麥耘、鄭植河、田新生、鄒雲諸位學兄討論爭辯俄羅斯文學的身影。張國培老師今年84歲了,講起話來依然聲如洪鐘。他說:楊春南大三時交的 “小論文”,是一篇關於契訶夫中篇小說《草原》的讀書報告。許多學者認為,《草原》的主題在於歌頌俄羅斯祖國,期望俄羅斯有著幸福、美好的未來。楊春南卻心理學的角度解讀這篇小說,認為契訶夫想表現的是一個孤獨的兒童,面對一個廣闊、神祕世界(草原)的複雜心理。這篇“小論文”立意新穎、見解獨特,我推薦發表在武漢大學《外國文學》(季刊)上。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楊春南大學期間素描作品契訶夫肖像

這樣一來,春南兄的大學畢業論文以契訶夫為研究對象也就順理成章了,指導老師當然是張國培先生,論文題目是《現實主義之外的契訶夫》。經張老師推薦,這篇優秀論文發表在全國性文學雜誌《俄蘇文學》上。

說實話,我那時候也是個契訶夫迷,給我們79級講授外國文學課的是易新農老師。功課之餘,我經常與“新三屆”交流讀契訶夫心得體會,待到要做畢業論文了,指導老師是張國培先生。他看了我發表的幾首“詩”,聽我結結巴巴談到《海鷗》裡的那把槍,建議我寫寫馬雅可夫斯基與未來主義。我那篇“畢業論文”肯定烏煙瘴氣,張老師居然給了分數。當然,我現在偶爾還會讀讀馬雅可夫斯基:“未來/並不會自行到來,/咱們必須/採取寫辦法。/共青團,/抓住它的鰓!/少先隊,/揪它的尾巴!/公社/並非童話裡的公主,/讓人們夜夜為她/害相思病。”(《把未來揪出來》)“你為什麼叫我詩人/我不是詩人 /我不過是個哭泣的孩子,你看 /我只有撒向沉默的眼淚 。”(《穿褲子的雲》),等等。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黃天驥教授

“領百粵風騷開一園桃李,攬九天星斗寫千古文章”,這副鐫刻在中山大學中文堂大堂的楹聯,出自黃天驥老師之手。它寄寓了一位在中山大學學習、工作了一個甲子的學人的胸襟與氣魄,也是黃老師對中文系乃至中山大學的寄望與希冀。他曾引述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的話說:“古者學子從師受業,謂之從遊。孟子曰:‘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間嘗思之,遊之時義大矣哉。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遊也,從遊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而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新三屆”小魚“從遊”於師門之餘,他們中間那些年長的老大哥,也被學弟學妹們以“大魚”視之。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黃天驥教授從教六十週年慶賀文集》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黃天驥老師與楊春南合影 (張偉羚 攝)

黃天驥老師執教康樂園六十餘載,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學人,深受歷屆學子愛戴。彈指間“新三屆”畢業離校三十餘年了,黃老師至今對“新三屆”葆有鮮活的記憶。他說:“文革”十年,高考中斷,這批年輕人的求知慾被壓抑了,能夠考上大學,求知慾一下子勃發釋放出來,他們對知識的判斷本來就不一般,知道知識就是力量,學習非常自覺,班主任不用管,經常在圖書館排長龍隊,座位十分緊俏,有時還為爭位置而吵。那時學生社團多,社團活動也很活躍,中文系學生們自編自演的話劇,水準很高。這一代人家國情懷濃厚,責任感強烈,“振興中華”這個口號,就是“新三屆”大學生率先呼喊出來的。

迎接大時代的洪波巨瀾

楊春南兄等“新三屆”大學生畢業時,國家百廢待興,他們迎頭趕上並全程參與、推動了曠古未有的中國改革開放時代大潮,逐漸成了各個領域的骨幹和社會中堅力量。春南兄畢業後先是就職於全國政協,1984年調入新華社廣東分社,先後任記者、採編主任、副社長、社長,為廣東的改革開放搖旗吶喊,精心組織了一系列深度報道。他畢業多年來筆耕不輟,陸續出版了《文明大跨越》《南中國的昭示》《一萬億元經濟體評說》等一系列頗有影響的專著。此外,尚有個人書畫作品集《石崆詩畫新裁集》等面世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楊春南《文明大跨越》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楊春南《一萬億元經濟體評說》

2012年金秋十月,適逢中大中文78級畢業三十年返校嘯聚,我獲邀以“觀察員”身份參加,錄下“聚義堂”(中文堂)懸掛的幾幅長聯,其中一幅是:“近百位同窗,奔來聚首。喜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任憑笑臉久違,但見濤聲依舊三十年往事,湧上心頭。 看一母養成,親手足。縱使朱顏漸改,不妨綠水長流。”(四哥黃榮章撰寫、二十六哥許鴻基法書)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這次“聚義堂”嘯聚,78級學兄學姊的著述,擺了滿滿三個大書櫃。我獲得諸君贈書若干,其中就有春南學兄贈送的《嶺南喀斯特與丹霞來風:石崆詩畫新裁集》。該書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春南兄從此被人稱為“粵北山水的千年知己”。中國科學院院士、北大校長周起鳳對《石崆詩畫新裁集》予以高度評價,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陳綬祥更是稱道:“觀春南之畫境,質實氣清,神風骨蒼,象跡不惑,生趣飄然。或雲霞山嵐,或天光水色,或山巒古木,或酒旗客帆,皆佈置貼切、安置有方,如星撒河漢、雨落荒灘,看似散亂落筆,實則靈動自然。一幅中多種景象時令,融合得天衣無縫而充滿禪機。觀王維‘鳥鳴澗’一詩‘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句句字字,無非是春秋、日夜、動靜、閒忙諸般情景疊加道來,真不愧是‘詩中有畫’。而春南之畫境,亦處處有情境、意趣、態勢、理法之融合交流,亦可謂‘畫中有詩’,乃真為‘文人畫’也。”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楊春南國畫《粵北冬韻》(局部)

“嘯聚”中文堂那年秋天,春南學兄尚在康復中。他趕在畢業三十年前夕出版這部畫冊,我私心以為,這既是他用這種形式向母校師長“彙報”,也是與同窗好友的一種精神層面的交流。看著他很艱難的一筆一劃為師長、同窗題簽,心裡頗是有些感動,同時也感傷不已。日來月往,我們這代人正在歲月的長河裡老去。不老的是青春,是青春的洪波大潮,正如三十五哥林英男撰寫、三十六哥吳鴻清法書的這幅對聯所言:“如此情懷獨青衿,問桃李春風,宿緣未盡,不離不棄,衷言祈下世,同席重遊滄海闊 本來面目皆赤子,看魚龍秋水,鯨拍猶酣,難遏難收,故地認當年,出門一笑大江橫。”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嶺南喀斯特與丹霞來風:石崆詩畫新裁集》書影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楊春南(前排左二)與78級部分同學康樂園聚會合影,從左至右依次為:前排:伍華、楊春南、董上徳、張建平、黃文傑,後排:朱子慶、陳小楓、常丹琦、王美嘉、王令華、歐小衛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楊春南(左三)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作畫

這次參加中文78級畢業三十年嘯聚,我奉命以“觀察員”身份寫了《管窺:中大中文一九七八級》、《山高水長 濤聲依舊:中大中文七八級畢業三十週年嘯聚感言》二文。著名文藝批評家黃樹森先生評點說:“劉中國傳遞了‘新三屆’(77、78、79級)這個在歷史斷裂帶上形成的‘熱帶雨林群落’的三重價值信息,無異於這一代人的靈魂檔案。那三個“關鍵句”是——‘在苦難中掘一口深井’(蘇煒);‘人生有上半場,就有下半場’李旦明);‘名聞利養都是虛無,但要把富足都化成佈施,最後一根草都不帶走,才是成功’(吳鴻清)。苦難觀的灑脫,人生觀的異趣,世界觀的彪悍,財富觀的明豁,給人以醍醐灌頂般的衝擊。”

黃樹森先生與林英男、楊春南、朱子慶、吳少秋等“新三屆”交集較多,他說:“‘新三屆’這一代從脫離孃胎那天開始,無一刻不歷災難,無一境不嘗艱辛,而是在這近三十年裡撐起一片天空。如今失去了的是青春的顏色,但換回一顆平和、寬容和智慧的平常心與苦難觀,這項浮士德與‘魔鬼’的交易,我看也有合算的地方:歲月風霜雖然砭骨襲人,其實也滋補人歷練人,滋養了人性的豐美富饒;‘熱帶雨林群落’如今重溫‘人必須每天每日去爭取生活與自由,才配有自由與生活的享受’這句話,會有一番不同於大學時代的體貼入微感悟。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黃樹森先生

康樂園“新三屆”中文78級畢業三十年之際,不少同學已經退居林下,大半同學也接近退休的年齡。所以,黃樹森先生不無感慨地說:“人的一生中,上半場(前半生)進行狀態多於記憶狀態,下半場(後半生)記憶狀態多於進行狀態,當下流行‘六十歲才懂事’、‘退休了開始真誠’這個說法,可謂灼見真知。我們無法也沒有能力去操控前半生,尤其是青春,誰也沒本事把它重新修改一遍。但是‘新三屆’之‘熱帶雨林群落’留下的基因密碼:激情、闖蕩、自由、豁達,不屈,卻綿延不盡,葳蕤勃發,貫通於下半生(下半場)威武雄壯的舞臺之中。”

楊春南的“礦工情結”與“流浪漢小說”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今年是高考恢復40週年,回憶高考的文字猶如天風海雨、鋪天蓋地,每一篇都是石破天驚呀,個體生命、群體命運,原來與一個時代(當時名曰“歷史新時期”)結合得如此緊密。

海南陳江學兄近日告訴我,春南兄長篇小說《南嶺南嶺》已由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要我趕快發個地址。於是,很快就收到了這部三十五萬言皇皇鉅著。拿到書後我同樣認為,這是春南兄對高考恢復40週年的一種紀念,是他對礦工生涯、青春歲月的一份獻禮,也是即將進入下半生(下半場)威武雄壯舞臺的一聲呼嘯。我對他堅韌的毅力、執著的追求,頗是敬佩不已。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楊春南長篇小說《嶺南嶺南》,2017年7月花城出版社出版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楊春南(中)與同事在粵北喀斯特地貌貧困山區採訪,並在著名的“通天籮”溶洞口留影,從右至左:張朝祥、張肆文

《南嶺南嶺》以上世紀70年代粵北南嶺為背景,通過主人公張成奎跌巖起伏的人生故事,首次還原了彼時南嶺煤礦湖南、安徽、東北三大礦山“軍團”生活工作場景、人文歷史遺蹟以及民間流傳的尋寶傳說和史實。春南兄十六歲高中畢業即下井挖煤當礦工,一口氣挖了四載。寫好這部礦區小說,他是有生活、有底氣的,誠如他在後記中所言:“能量守恆。能量充斥宇宙、人間社會,從不消滅,她只是無休止變幻形態:物理的,化學的,精神的。然後激起、綻放、絢爛、委頓,再激起、綻放、絢爛、委頓,循環往復,不一而終。長篇小《南嶺南嶺》描寫的就是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變邅激射出的一幕能量光瀑——中國共產黨代表的人民進步力量與國民黨腐朽力量的鬥爭,變幻出無數的人類社會演變光波:國共‘劃江而治’的戰略博弈,宋子文在粵北尋求建立‘能源’基地,新中國建立後毛澤東發出‘一定要改變北煤南運’的戰略號召,礦業湘軍、東北、淮軍‘三大軍團’的粵北集結,從而演繹出廣東第一波工業化浪潮,產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楊春南在衡廣複線大瑤山隧道建設工地採訪

新中國早期工業史主要就是能源建設史,北有大慶,廣東則有梅田、曲仁、南嶺三大礦務局。集結了三大軍團(湘軍、東北軍和淮軍),也誕生了新中國建立後廣東最早、最大規模的現代“新客家人”,迄今“三軍”籍子弟家屬以數十萬計人員,仍生活工作在南粵大地。有評論者認為:《南嶺南嶺》是第一本以粵北山區南嶺煤礦為主要背景的長篇小說、第一本揭示礦業三軍(湘軍、東北軍和淮軍)支援廣東第一波工業化歷史的長篇小說、第一本聚焦廣東工業尋根,揭示中國特色企業社區文化的長篇小說。它將開啟廣東乃至全國文學界、史學界挖掘這一文化寶藏的新潮流。

通讀《南嶺南嶺》,它在敘事結構上,令人想到西班牙的流浪漢小說。眾所周知,這是產生於歐洲十六世紀中葉的一種新文學體裁,它是以描寫城市下層的生活為中心,從城市下層人物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社會上的種種醜惡現象,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風格,簡潔流暢的語言,廣泛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具有一定的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的小說。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楊絳先生譯《小癩子》

楊絳先生翻譯的西班牙佚名作者的《小癩子》,既開啟流浪漢小說(Lanovelapicaresca)先例,也成為同類作品鼻祖,並且對西班牙和歐洲其他國家的文學都有一定的影響。而春南兄這部展示嶺南礦區部落生活的作品,採取“流浪漢小說”敘述模式,正好可以移步換形、層層推進。

1971年中美關係不再劍拔弩張,本書美籍華人律師張成奎,陪同宋子文的外孫女凌桂珍歸國尋親。最後,凌桂珍一言不合飄然返美,留下律師張成奎替她“大海撈針”。但是,就像《人民日報》“新書架”馬曉澄介紹這本小說所言:張成奎從此開啟了其自“上”而“下”的人生逆旅:監獄的勞改犯、礦山採煤工、英語教師、礦山版《紅色娘子軍》編劇……身份變換反差,監獄的極端困苦、礦工摯友遇難、歸僑妻子的磨難、靈與肉的摩擦衝撞等,不斷雙向衝擊和淬鍊著他。

春南兄這部長篇小說力圖為廣東工業“尋根”,他意圖在文化上、人口遷徙上,將廣東與大東北煤礦基地打通,將廣東與湖湘鄉村貫聯,將廣東與江淮煤礦基地勾連,敘事時空廣闊無邊,人物命運千奇百怪。他採取“流浪漢小說”這種敘述結構,是比較合適的。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楊春南夫人陳明《鄉村男孩》布面油畫 50x40cm 2015

“流浪漢小說”主人翁往往是個帶有一些喜劇色彩的悲劇人物。他的喜劇性表現在行為方面,而他的悲劇性則表現在命運方面。以美籍華人律師張成奎而言,陪同其主顧凌桂珍(宋子文外孫女)歸國尋親,本來期待著這是一場輕鬆浪漫之旅,孰料歸國後不久情勢急轉直下,他一夜之間變成了“階下囚”,發配粵北山區煤礦,親歷了煤礦工人的艱辛,見證了廣東工業化艱難而又悲壯的片段場景。

煤礦不斷組織開展“大會戰”,所謂萬眾一心“狠抓革命,猛促生產”。可是在這方面,上級地區的革委會與礦務局發生了分歧,上面的意思是說,關鍵不在那幾噸煤上,關鍵是“革命化”,為此,礦山的娘子軍組成“三八掘進隊”,礦區宣傳隊四處巡演鼓勁,礦友裘法德的井下塌方遇難觸目驚心。

張成奎經歷了一次“透水”事故:巨大的洪水將整個礦井淹了一半,“罐籠車開動的時候,張成奎眼淚奔湧而出。他用力按下按鈕,罐籠車輕輕提起來,他彷彿感到鄺妍美傳遞來的愛心和對一線工人的敬意。他想到自己剛剛跟鄺妍美輕薄打趣,感到慚愧。還好,他還有機會向她解釋。但是皮科長似乎永遠也不能再出來了。張成奎感到一種徹骨的寒冷,彷彿掉進了萬丈深淵般的冰窟窿。他覺得自己渾身發軟,突然站不住,整個人癱了下來。”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楊春南國畫《粵北印象》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楊春南近作《問天圖》

“透水”事故發生後,被困井底的皮科長臨終前的幾句話悲壯感人:“舒礦長,我以一個黨員的名義向您請求,不要再安排搶救我了。搶救也來不及了,現在水已經漫過絞車的轉筒,我所在的最後一點空間也快被洪水擠沒了。我已經呼吸非常困難了,請組織放棄對我的救援吧。”“我走了,有一句話,希望組織照顧好我七十歲的媽媽,還有我三歲的兒子。”生死一瞬間,皮科長忘不了自己的共產黨員身份,忘不了自己的組織,而在這些冠冕堂皇的時代話語後面,他直白無誤的呼喊“組織”照顧老母、孤兒。這種籲天呼地之聲,在傳奇小說裡命懸一絲的俠客口中,在在皆有:“我上有八十歲老母,下有吃奶的孩子,望大英雄大發慈悲。”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煤礦工人

《南嶺南嶺》場景移步換形、層層推進,有些章節寫得十分唯美。譬如第十六章《夢裡丹霞》,寫張成奎與覃瑜“捉迷藏”卻上錯了床,作者對張成奎性經驗的描寫,可謂不著一個“性”字,盡得香風豔韻,堪可表現作者嫻熟的文字駕馭能力。節錄一段:

張成奎覺得屋子裡似乎傳來一陣異香。他覺得自己迷迷糊糊,又來到剛剛走過的五美峰山坳。眼前一座巨大的丹霞地貌巖體,巖體潤渥如丹,燦若明霞。張成奎來到巖體下部,往上攀爬。那裡好像有一條小溪從山上流下來。張成奎彷彿走了一天,口乾舌燥。在不遠處,他突然被一根藤絆了一下,一跤摔在地下,仰面朝天。這時只見山崖彷彿倒下來要壓住他,他緊張地用力撐起坐起來。只見遠處兩朵白雲像箭一般向他襲來,打在他臉上。白雲似有若無,像是飽含著水的棉花。他用手去推,卻推不到,兩隻手似動彈不得。這是在夏季,溼潤的白雲像棉花一樣貼在發法呼吸。他覺得自己更渴了,希望能更快地爬到溪邊。溪流在樹叢和草坡的交界處消失。張成奎有生以來從未感到過這種驅動,希望自己馬上接觸到溪流,否則就會死去。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楊春南夫人陳明油畫《酒吧夜色》系列

“流浪漢小說”在描寫主人公不幸命運的同時,不時借他們之口抨擊時政、指陳流弊,言語竭盡嘲諷誇張之能事,使讀者在忍俊不禁之餘,慨嘆世道的不平和人生的艱辛。《南嶺南嶺》亦然,譬如第二十九章《湘北之行》,張承奎看到貧窮淒涼的鄉村景色:“列車開得很慢,搖晃著前進。到了半夜時分,過了郴州。張成奎注意看兩邊鄉村的面貌,南到衡陽,基本都是黑色的房子、泥土磚牆,看上去都是貧窮淒涼的景象。張成奎看得心痛,然雖這不是他的家鄉,可是他覺得這樣的景象與國外相差太遠了,他想起了毛主席的‘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這首詩在他心裡很快做了改動:叫‘綠水青山枉自多,人民無奈貧窮何。千村一貌黑與土,萬戶雄雞待時歌。’”

直到1987年4月26日,鄧小平會見捷克斯洛伐克總理什特勞加爾時才呼出執政黨的心聲:“搞社會主義,一定要使生產力發達,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我們堅持社會主義,要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首先必須擺脫貧窮。現在雖說我們也在搞社會主義,但事實上不夠格。只有到了下世紀中葉,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才能說真的搞了社會主義,才能理直氣壯地 說社會主義優於資本主義。現在我們正在向這個路上走。”這既是對“文革”時期“寧長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寧要貧窮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不要富裕的資本主義”謬論的批判,又是後來關於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一論斷的直觀、簡潔而又深刻的概括表述。於是,中國的改革開放由沿海向內陸梯次推進,一座座淤積數十載的“堰塞湖”,嚯然沖決以“貧窮”名義構築的堤壩,匯入“新時期”江河湖海大合唱!而在這個眾聲喧譁的合唱隊裡,廣東以其獨特的“南風窗”地緣文化優勢,當仁不讓的擔任起了領唱角色。毫無疑問,作為中國最權威媒體和智庫、新華社排頭兵的廣東分社楊春南諸君,在改革開放合唱隊裡佔有一席不容小覷之位。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南中國的昭示》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楊春南國畫《粵北山居》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礦工(國畫)

《南嶺南嶺》人物眾多、情節跌宕。在春南兄筆下,那個並未遠去的特殊時代裡,荒誕與悲壯的雜糅(張成奎的出生年月1949年,在小說裡構成了一個暗喻),靈魂與肉體的衝撞,崇高與卑汙的交媾,野史與正史的嫁接(民間傳說“大明寶藏之謎”與宋子文對粵北礦業的開發),黑礦洞與藍海洋的互動(小說裡穿插寫到“逃港潮”,引述民間諺語“青年走光,田地丟荒,老人心慌”),貧窮與富裕的對抗,愚昧與文明的廝打,移民與本土的融合(所謂“不打不相識”),均有過筆觸濃淡不一的揭露,無不喚起人們苦澀的記憶,令人對廣東工業化艱難歷程低迴婉轉,鞠一把熱淚。春南兄之豪情在於“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其難處在於“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質而言之,《南嶺南嶺》時空綿遠,枝蔓旁逸,敘述剴切,但尚欠缺一種藝術的裁剪與敘事的“節制”。

劉中國:“新三屆”楊春南印象及其長篇小說《南嶺南嶺》解碼

楊春南夫人陳明油畫《荷花》系列

歌德《格言和感想集》嘗道:“要想逃避這個世界,沒有比藝術更可靠的途徑;要想同這個世界結合,也沒有比藝術更可靠的途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湘籍、淮籍、東北籍建設軍團入粵開煤礦,是廣東礦業史上悲壯的一頁,但似乎一直沒有進入文學家的視野。在文藝創作陷入逃避崇高、失去信仰、缺失判斷的當下,春南兄滿懷一腔“礦工情結”,以開講並講好“礦工故事”為己任,這既他是對特殊年代青蔥歲月的一次回眸,也體現了“新三屆”身上一種生生不息的責任意識與歷久彌新的人文情懷。《南嶺南嶺》只是春南學兄的一部拋磚引玉之作,他既然大學時代就已經找準、認定了“礦脈”,今後自然會深度掘進、精心打造,早日蔚成“南嶺三部曲”,為文壇添多一束奇葩。

20178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