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心不老,情懷永在」厲以寧詩詞(一):一片清香霜後樹,為消寂寞應留步

詩歌 厲以寧 晏幾道 薔薇 詩會 詩會 2017-09-16
「詩心不老,情懷永在」厲以寧詩詞(一):一片清香霜後樹,為消寂寞應留步

厲以寧這個名字,在大家的記憶中,大概都與經濟學、中國的改革發展有關。其實,他還是一位對中國詩詞很有造詣的詩人,光是出版的詩集就彙集了六百多首詩詞。在這裡摘一部分厲以寧先生的詩作,讓我們領略一下這位經濟學家的詩人情懷:

「詩心不老,情懷永在」厲以寧詩詞(一):一片清香霜後樹,為消寂寞應留步

浣溪沙 《為何玉春題照》(1957)

誰解春遊少女心,迷人黃蝶最知音,翩翩引路小河濱。

先摘薔薇紅辮結,再臨流水整紗巾,笑聲驚散細魚群。

七絕·河北農村所見(1959)

高爐餘火映紅霞,農舍停炊社即家。

豈止城中遭苦雨,溪頭薺菜不開花。

長相思 趙輝傑自蘭州來京,同遊西山八大處 (1965)

南來風,北來風,古寺巍然不動容,慣看落日紅。

冬敲鐘,夏敲鐘,喚醒世人名利空,枯榮一夢中。

「詩心不老,情懷永在」厲以寧詩詞(一):一片清香霜後樹,為消寂寞應留步

破陣子 昌平北太平莊 (1968)

亂石堆前野草,雄關影裡荒灘。千嶂沉雲昏白日,百里狂沙陷碧山,此心依舊丹。

隔世渾然容易,忘情我卻為難。既是三江春汛到,不信孤村獨自寒,花開轉瞬間。

搗練子 在監改大院過中秋 (1968)

三五月,照天涯,清水一杯代酒茶。

我止有家回不得,幾人今日已無家。

相見歡 《四十自述》 (1970)

幾經風雨悲歡,志未殘,試探人間行路有何難。

時如箭,心不變,道猶寬,莫待他年空嘆鬢毛斑。

「詩心不老,情懷永在」厲以寧詩詞(一):一片清香霜後樹,為消寂寞應留步

蝶戀花 冀東農村有感 (1975)

搜盡存糧心早亂,無淚無言,樸實莊稼漢,母病兒飢妻待產,朝朝挑土灤河岸。

時下雪融何太慢?已過春分,猶把春風盼,縱使寒潮仍不斷,暗中只願流年換。

木蘭花·校園初春(1978)

湖邊殘雪風吹去,牆外麥苗青幾許,一行燕子報春來,小徑花叢聞笑語。黃昏忽又瀟瀟雨,乍暖還寒何足慮,隆冬已盡再難回,歷史無情終有序。

七絕·無題(1980)

隋代不循秦漢律,明人不著宋人裝。

陳規當變終須變,留與兒孫評短長。

「詩心不老,情懷永在」厲以寧詩詞(一):一片清香霜後樹,為消寂寞應留步

踏莎行 《於北京大學圖書館整理文稿》(1987)

戒律清規,閒人流語,隨風吹過身邊去。藏書樓裡作忙人,樓高哪管花飛絮。

不計浮華,但求警句,願將心血其中聚。清清流水出深山,須經沙石千回濾。

七絕 送厲偉去深圳 (1991)

一葉輕舟下急灘,舵非親掌不知難。

浪中礁石雖艱險,坦蕩心懷路自寬。

南歌子 《母親去世後整理舊相冊,翻到我一百天的照片,傷感萬分》(1995)

追憶搖籃曲,淚流有幾多,秋涼無語對星河,舊事猶新終夜不銷磨。

夢裡微微笑,甜甜小酒窩,醒來咿呀學兒歌,當日哪知慈母苦奔波。

「詩心不老,情懷永在」厲以寧詩詞(一):一片清香霜後樹,為消寂寞應留步

南鄉子 《為母親掃墓》(1997)

懸念幾時休,誰解慈顏整日愁,孫輩散居千里外,心憂,恨不分身到五洲。

碑下淚難收,往事如梭去復留,母逝方知兒也老,颼颼,黃葉隨風掠過頭。

《長相思·別母親赴長沙。搭小船離沅陵赴長沙蔘加高考,母親帶以平弟(時年六歲)到中南門碼頭送行》1951年

早盼晴,午盼晴,誠意盼來暮雨停,送兒遠道行。左叮嚀,右叮嚀,今古江流有濁清,銘心慈母情。

《七絕·重讀晏幾道詞》1956年

六朝宮體韻流長,婉約詞情足斷腸。老盡紅塵憐倦客,幾人悟出實淒涼。

「詩心不老,情懷永在」厲以寧詩詞(一):一片清香霜後樹,為消寂寞應留步

《七律·江西歸來,途經南京,車中默誦薩都剌詞有感》1971年

都城空負好山川,六代豪華只偏安。

輦路東風無遠志,樽前歌舞失邊關。深宮那見春潮急,玉樹從來血淚斑。

吳楚天低應自省,居高能不一身寒。

《七絕·無題》1978年

日升日落孰為先,月缺並非月不圓。山景總須橫側看,晚晴也是豔陽天。

「詩心不老,情懷永在」厲以寧詩詞(一):一片清香霜後樹,為消寂寞應留步

《蝶戀花·偕何玉春騎車遊青龍橋觀梅》1989年

久在瑤池臺上住,散落人間,不怕塵緣誤。一片清香霜後樹,為消寂寞應留步。郊外尋春郊外霧,春尚無蹤,塞下風如故。疑是堆堆殘雪處,飛花沾滿多情路。

「詩心不老,情懷永在」厲以寧詩詞(一):一片清香霜後樹,為消寂寞應留步

《七絕·廣東新興國恩寺》2002年

六祖堂前悟性生,菩提明鏡意中成。此心長似清泉水,處處無聲即有聲。

《虞美人》

人生何物堪珍貴,歲月應為最。流光所剩雖無多,揮筆猶勤依舊譜新歌。他年諸事終將改,清譽千秋在。化身紅燭守書齋,照見窗前桃李已成材。

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詩心不老,情懷永在

▼點這裡,讀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