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確診為乳腺癌崩潰大哭,今年再患食道癌已坦然面對,抗癌路上她用樂觀開朗創造生命奇蹟

每日商報 見習記者 包塔娜

李景萍,今年七十有六。但遠遠望去,她紅光滿面,笑容和藹。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她是一名癌症患者。得知要接受採訪,李景萍早早就下樓等待我們的到來。

走進她的家中,第一眼就能看見一架電子琴。正是這架琴,在於病痛抗爭的歲月中,為李景萍帶來了快樂,也充實了她的生活。

從剛得知病情時崩潰大哭,到逐漸接受,再到積極康復的態度轉變,讓本已被醫生宣告只剩4個月的生命的李景萍,至今已快樂地生活了36年。

在病友群眼中,正是這段堪稱“奇蹟”的抗癌經歷,讓李景萍始終保持著積極陽光的生活態度,更潛移默化地鼓舞了身邊的癌症病友。

熬過4個月“大限”後打工學英語

既鍛鍊了身體也實現自我價值

1983年,李景萍被查出乳腺癌晚期,伴隨全身十分之七的淋巴發生轉移,醫生說她可能只剩4個月的生命。面對晴天霹靂,在醫生和丈夫的鼓勵下,李景萍熬過了術後7次痛苦的化療與放療,開始積極步入康復期。

令人驚訝的是,4個月過去了,李景萍不但沒有倒下,身體反而日漸硬朗。但面對高額的康復費用,以及還未成年的子女,和獨立支撐的丈夫,李景萍咬咬牙開始了外出打工生涯。

改革開放初期,英語這門語言,對於像李景萍這類文化水平並不高的人群來說,大多不敢觸及。一次,她應聘進入一家電器商場,第一次看到產品上的英文時傻眼了,但為了能做好工作,她將26個英文字母寫在紙上,每天反覆學習。沒過多久就見到了成果——她可以準確讀懂店裡所有電器英文名稱。

一次,外地採購商來採購一批電器,周邊的商鋪都因不懂英語而回復“缺貨”。這時的李景萍,因為早已對電器英文名稱熟知於心,知道自家有這款產品,順理成章地促成了這次合作。這不僅讓老闆刮目相看,更讓李景萍認識到了自身的價值。

“工作時候,除了學習英文,還要學習開發票、寫發票,忙著忙著,藥也忘記吃了,可身體卻沒出一點毛病”,李景萍笑著說。

積極樂觀的心態 是抗癌第一陣地

子女成年後,生活工作日漸穩定,李景萍也決定“退居二線”,享受晚年生活。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加入了杭州市癌症康復俱樂部(杭州市癌症康復協會前身)。她通過分享自己的抗癌經歷,鼓勵並幫助其他癌症患者,還通過寫作、唱歌、彈琴、旅遊等娛樂方式,結交了不少朋友。

對於彈琴和歌唱,從當初的一竅不通,到如今學會美聲唱法,彈奏優美的琴聲,“我就是希望通過唱歌,把體內的病氣都唱出去”,李景萍笑著說。

性格開朗的李景萍,還經常邀請其他癌症病友來家中做客。他們受到李景萍的影響,打開了心扉,互相扶持,保持良好心態,共同對抗體內的“惡魔”。

今年3月,李景萍突然出現了大便發黑、走路腿發軟的症狀。她趕緊打開了病友群,詢問其他病友是否出現過類似症狀。果然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致建議李景萍儘快去醫院檢查,找到出血點。“多虧了我的病友群,來到醫院檢查後發現,我又得了食道癌早期。幸虧他們的關心的敦促,讓我沒有延誤病情”,李景萍感嘆道。

談及再次對抗癌症,李景萍笑著說:“第一次診斷時我很害怕,可這次我並不恐懼。因為我知道,在我身邊有始終呵護我的愛人,還有一群關愛我的病友,我堅信只要心中充滿陽光,活著就是幸福,接下來也一定會積極配合治療,對抗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