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攝影 相機 單反 美術 佳友在線 佳友在線 2017-08-27

作為一名工科男,攝影師亞坤內心始終有著那顆不變的導演夢,也正因這一份文藝心讓攝影萌芽。在靜物攝影的世界裡,通過二次創作賦予靜物新的生命,這也似一個導演的過程....雖然隻言片語的接觸很有限,但他更像一位暖男,從言行中你能感覺到他的那份寧靜與傳染給你的舒適感,以及他那股真誠且極其認真的態度,這也是它的作品此前所帶給我的感受。 他不一定有轟轟烈烈的故事或驚人的成績講給你聽,但他的態度或許是你更需要感受到的。他說現在還在攝影的路上繼續努力,我想僅憑這一點與你的努力,一定會更好。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本期訪談嘉賓:亞坤

商業攝影師,擅長靜物攝影。

合作媒體: 《費加羅》、《Vogue》、《羅博報告》、《奔馳雜 志》、《悅己》、《瑞麗》、《昕薇》、《攝影之友》、 《卡啪先鋒攝影》等。

合作品牌: 阿芙精油、金葉珠寶、佳能、家樂氏、亞馬遜、斯勤、喜 馬拉雅等。

工科男內心不變的文藝夢

佳友在線: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玩攝影的?

亞坤:大概是在2008年開始系統的學習關於攝影的知識,之前雖然是大致的知道相機操作和參數,但是那時還只是在“拍照”。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器材:EOS6D 焦距:70 光圈:5.6 快門:1/10

佳友在線:擁有的第一臺相機是?

亞坤:真正自己擁有的第一臺相機,是佳能的EOS 6D。作為想步入職業攝影工作的機型,以及綜合各方面條件來看,6D似乎是最佳的選項。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器材:EOS 5DS R 焦距:50 光圈:16 快門:1/125

佳友在線:在此之前接觸過嗎?因為什麼喜歡攝影的呢?

亞坤:第一次接觸到正兒八經的相機,是老爸從香港帶回來最入門的一臺單反相機。當時其實根本還不知道單反這個詞,只記得這是我見過最“酷”的相機,鏡頭是可以拆卸的,膠捲是可以自動滾的,還有各種撥盤和一堆看不懂的數字。相機額頭上的canon和它斜下方的EOS三個字母,也不知道到底誰才是真的主角。作為家裡的多動症患者,這臺相機極少傳遞到我手裡,後來去上了大學基本就再沒碰過它。

其實那時候有一段時間對攝影有濃厚的興趣,這個興趣來源於當時的《攝影之友》雜誌和一些時尚的平面廣告。我見到過自己拍過和周圍人拍過的照片,為什麼這些照片沒有雜誌和廣告上那種“痛快”的感覺?所以與其說“興趣”或“喜歡”,不如說是好奇。各種細節的疑問一直揣著,直到有一天我發現有途徑和機會去解開他們的時候,我開始慢慢喜歡上攝影。

到現在我也沒真的瞭解到太多這些疑問的答案,而且還總有新的疑問產生,大概這些好奇和問題會一直延續下去吧。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器材:EOS 6D 焦距:70 光圈:16 快門:1/125

佳友在線:後來是什麼原因讓你放棄了曾經500強的工作而選擇了攝影這個職業?

亞坤:這個問題說來可大可小。往大里說,基本可以說是自我意識的覺醒吧……雖然是在美國企業工作,但是面對的客戶都是體制內的國字號企業,後來跳槽到國內的公司後更是如此。有太多事不是在辦公桌上解決,而是在飯桌上解決的;作為技術人員,最多的工作不是烹飪而是擦屁股。就開始重新反思職業規劃的問題。說小了吧,就是實在是能力上適應不了工作,感受不到上升通道的存在,放下也不過如此。

不過真正的動因還是契機吧,一直喜歡電影,上大學時就想考電影學院導演系,不過沒有側漏的才華的確難以得到家裡的支持,還是上了理工大學。後來畢業時人家以為我是賣DVD販子,幾箱子省吃儉用買的電影和打口碟,比我離校的行李還多得多。即便到了工作單位,肚子裡也還是憋著“夢想”的。直到有了轉變的機會,也就順利成章了吧。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器材:EOS 5DS R 焦距:50 光圈:14 快門:1/125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器材:EOS 5DS R 焦距:70 光圈:18快門:1/125

佳友在線:最初都拍哪些題材?現在比較偏愛的攝影題材是什麼?

亞坤:最初開始一般都是從風景開始吧。我非常羞於讓別人作為模特,我對他們的動作和神情指指點點,面對不需要我調配的事,我來找它的經緯,比較適合我。但在最愛的題材當然是靜物,還有建築和空間,基本可以理解成大物件的靜物了。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器材:EOS 6D 焦距:35 光圈:8 快門:1/250

靜物攝影 二次創作的快感

佳友在線:因為什麼接觸的靜物攝影呢?

亞坤:剛開始接觸靜物的原因很簡單,當時我的合夥人是拍攝人物的攝影師,有幾次都有雜誌編輯問她,你會拍靜物麼?我就想,如果我能拍不就能補這個缺了。當時已經對圖像和技術有了一點自己的理解,嘗試了幾次,看了些書後,居然得到了認可,就一頭栽進來了。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器材:EOS6D 焦距:70 光圈:8 快門:1/125

佳友在線:您對靜物攝影的理解是什麼?

亞坤:前面也說,我喜歡電影,現在也是;那時候想做導演,想在畫面裡講故事,現在做的也如是。靜物的光和拍攝對象,基本都是完全聽從你的安排。不管是風景還是人物,更像是合奏,靜物相比之下就偏獨奏了。

不過我喜歡的不是這種“獨裁”,而是讓一個安靜沒有生命的物件,在基於它自己特性的同時,你可以重新通過光、擺放、搭配讓它再次向美去靠攏,是一種二次創作的快感,這個過程是最吸引我的部分。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器材:EOS 6D 焦距:50 光圈:16 快門:1/125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器材:EOS 6D 焦距:50 光圈:16 快門:1/125

佳友在線:相較於其它題材,靜物攝影對您的吸引力是什麼?

亞坤:其實這個問題跟上一個有點點重複,就當延伸下去了。我沒有系統學過繪畫以及其他美術課程,有的就是一些初高中時一些基礎的美術啟蒙。所以到現在,我都特別羨慕會畫畫的人,羨慕的,不只是拿筆的技能,更多的是從白紙開始對一整幅畫的構建。

籠統抽象的說,繪畫是在做加法,而攝影在做減法。不過越看得多你會發現其實沒有什麼加減法,最後都是一種圓熟,一種從心的圓熟,而不是拘泥於眼前的限制。我還停留在做加減法的階段,無論是眼界,技法還是想法,靜物攝影應該是最能給我空間琢磨的方式了。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器材:EOS 5DS R 焦距:70 光圈:11 快門:1/125

關於器材 我有話想說

佳友在線:從最初接觸攝影,您都用過什麼器材?

亞坤:機身方面,工作上出片大部分都是全畫幅單反。也嘗試過配合大畫幅座機連接單反進行拍攝。除了佳能以外的單反機型和無反也都各種接觸過一些。

各種棚拍使用的器材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目前也在考慮佳能的無反和便攜相機,需要個更輕便的隨身裝備。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器材:EOS5DS R 焦距:24 光圈:5.6 快門:0.8

佳友在線:現在使用的器材是?拍攝中最常搭配哪些鏡頭?

亞坤:目前使用最多的是5Dsr,高像素的畫面,能讓圖片的處理多出很多空間。

鏡頭方面靜物上百微是不可或缺的一項。其實50到100mm間這個焦段好的定焦鏡不多,我一直很偏愛一隻適馬70mm的微距。廣角端使用的是16-35mm f4.0的佳能鏡頭,成像質量提升明顯,另有一隻17mm的佳能移軸鏡頭配合使用。移軸目前還在使用大畫幅座機的轉接方式進行。配合120mm的大畫幅數字微距鏡頭使用。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佳友在線:為什麼選擇佳能?

亞坤:選擇佳能,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是一個綜合考慮,那時候對各品牌之間的異同瞭解都是道聽途說,經驗還不豐富。後來的選擇,體會就更深一些。首先要說,就是佳能的整個操作感。橫向對比各個專業系統的UI,有一些其他的系統設置非常詳盡,但是對於直觀的上手應用,我覺得佳能是相對友好的。一臺專業相機其設置參數一定是相對複雜的,但各家的內容沒差太多,菜單的排列次序和子菜單的設計就很講究。主菜單和一級菜單的內容,分類很明瞭,而且很有重點,這是第一;

其次是子菜單下的選項是不是夠明瞭,這也很重要。包括主菜單採用橫向性,儘可能的保留了屏幕主體文字顯示的方式(文字是橫向排列),這些細節我都比較喜歡。也可能是邏輯上比較符合我的使用邏輯,這個確實見仁見智了。就像安卓和iphone的操作邏輯之爭一樣。但我真的有好幾次在用有些專業相機時找不到設置參數的情況,一些類似屏幕顯示之類的小事,可以看出設計師是站在用戶的角度還是站在設計的角度。專業選手可能不在意這個,我只是很看重這樣的設計理念。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器材:EOS 5DS R 焦距:50 光圈:5.6 快門:1/8

另外佳能的畫面調性整體偏向我易於控制的方向,有很多對比評測把事說玄乎了,我覺得這個其實只是更有經驗了,你更明白你想要什麼。作為商業專業拍攝,色彩非常關鍵。不可否認大家在儘量還原真實色彩的時候,會有自己的偏好。很多人說佳能拍人更好看,我覺得可能片面了點。我們都知道,色調上偏冷比偏暖,畫面容易顯得乾淨;但是偏暖比偏冷,色調容易顯飽和好看。

在佳能的raw文件裡,紅和黃這個色調的控制,在準確還原前提下的偏移,讓畫面的“暖”感不至於顯得“不乾淨”,我覺得這個是我喜歡的。另外寬容度上,從6D到5Dsr我都是滿意的。有些評測說5Dsr的寬容度不夠好,要我說有些極端情況的測試是可以做,但是作為應用來說,至少專業應用領域是不會有問題的。倒是5Dsr的去低通後的摩爾紋我更在意點。還有一點,這個比較湊巧,就是佳能產品的一些更新,正好應了我的需求。如5Dsr的高像素,以及16-35mm f4.0的性價比等等。一些各品牌的黑科技上,講實話,作為數字時代的攝影師,我都想要,這個似乎難分高下。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器材:EOS 5DS R 焦距:16 光圈:8 快門:1/8

佳友在線:您對佳能還有哪些期待呢?

亞坤:對於佳能技術方面的期待,首先是希望有更好的移軸鏡頭,更好微距定焦頭補充,50-90焦段的。這是非常自私的訴求,另外非常希望電子技術的升級,能從原理上提升光感元件的成像,消除摩爾紋以及相應的一些光學衍射問題,再次提升畫面質量。

最後我想瞎想一下,以我對相機的瞭解,我粗淺的認為,無反可能是下一個專業畫面時代的主流。不過我希望的不止如此,我在想相機是否能夠模塊化。

目前最有模塊化方案的,應該是中畫幅相機。機背、機身、鏡頭都分開,你可以根據你的專業需要進行組合,甚至是跨平臺的組合。比如中畫幅機背可以連接大畫幅座機,也可以在快門機身上連接佳能的16-35mm進行拍攝。而我想說模塊化,是針對全畫幅和aps-C的模塊化。首先受眾群體上,這樣的畫幅是覆蓋面最寬的;另外,體積上也不會像中畫幅的那麼笨重。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器材:EOS 5DS R 焦距:22 光圈:16 快門:1/13

模塊化後的相機同樣是三個主件:機背、機身、鏡頭,以及一些附件,如法蘭補償或轉接口,電子取景器等。其中機背可以選擇帶有電子快門的無反機身;而追求穩定性的,也可以連接機械快門機身並使用光學取景。

這樣全畫幅也擁有了隨意組合並可跨平臺的可能,而且更輕巧和便捷,玩法也變得多種多樣。其實細想下也還是有挺多bug的,見笑了。只不過是覺得各家競爭上都是劍走偏鋒,佳能可以在本身豐富的全畫幅及半幅產品線上,發佈出更具佳能優勢的新技術。

在靜物攝影的路上繼續努力前行

佳友在線:您的很多靜物作品給我一種舒適而寧靜的美感,如何描述您的作品風格?

亞坤:謝謝您的評述。我看自己的作品貌似還說不上什麼風格,都還在摸索和學習中。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佳友在線:藝術源於生活,您的靈感通常會來源於哪些地方?或是通過哪些方式來開闊自己的眼界與審美。

亞坤:非常慚愧的說,大部分想法都是逼出來的。就是來回不斷的想一件事,尋找表現手法的時候,總會有那麼一點想法,是你覺得可以下手的,有好有不好而已。也不太好說那叫做靈感。希望有一天能完全自己表現所謂的靈感吧。

旅行和看展覽應該是我覺得最好的方式之二,只是這需要你騰出整塊的時間去執行。更多還是看書和網媒。如今的藝術表達形式和元素豐富至極,觀察與適應應該是第一步,等能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候,可能就真的是被開闊了。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佳友在線:不同材質的產品,哪一種拍攝難度相對更大一些?

亞坤:表面材質來說,當然是越趨近鏡面的越麻煩,曲面越複雜越麻煩,它會反射進很多你不想看到的東西。其次就是內部需要折射光的透光材質,如一些珠寶,像鑽石,寶石之類。你需要拍出整體的美感還要照顧到其內部折射的光感,這個也挺有難度。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有些拍攝條件下,你需要在一張圖片上綜合不同的光。即使是人造光不對寬容度依賴很小的情況下,你仍然可能會需要一份寬容度夠好的文件,幫你專門處理暗部或亮部細節,然後覆蓋到原圖上去進行修復。通常我會打開相機的高光警報來實時觀測,比直方圖要直接。在判斷好高光區域和暗部細節圖時,我通常習慣欠曝一點來保證好細節,因為佳能的寬容度讓我足夠有信心在一張圖上修復所有需要的細節部分。

佳友在線:您最滿意的一次作品是什麼?是如何完成的?

亞坤:還真沒有最滿意的作品,總覺得有哪哪還是缺了點什麼。大概離一萬小時定律的標準還有差距。倒是有比較印象深刻的作品,是一次雜誌的拍攝,當時是在完全自然光的情況下拍攝的,只有一塊反光板,題材是一些護膚品。拍完沒太覺得什麼,後來被國外版的Vogue買走做了整頁大圖,還挺驚喜。其實很清楚他們要的是畫面中的產品,但作為初出茅廬的人來說,多少也算一種肯定吧。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佳友在線:以前是否遇到讓你感覺有挑戰性拍攝產品?又是怎樣完成了?

亞坤:第一次正式接觸寶石類的拍攝時候,確實是一次挑戰。就像我前面說,要照顧到整體光感還要找到內部的折射,非常難,何況是根本找不到內部折射出的漂亮光斑。有幸的是設計師非常耐心說明她要的感覺,給我機會一再的嘗試,最後終於有了滿意的效果。真是非常的幸運。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佳友在線:在創作上是否有遇到過瓶頸期?如何突破?

亞坤:貌似在自以為解決了很多光學上的技術問題後,就一直處於瓶頸期。每一次跨到你不熟悉拍攝風格都有種被掐著脖子的感覺。相對技術上的問題,個人覺得最大的瓶頸還是對審美的認識,還是需要多觀察,多提問吧。這應該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希望能堅持下去。

挖掘靜中之趣 靜物攝影師亞坤專訪

器材:EOS 5DS R 焦距:70 光圈:16 快門:1/125

佳友在線:在靜物攝影這一塊能否與大家分享一些拍攝心得?

亞坤:擺放、構圖和角度,可能比那些炫酷的技巧或布光更佔分。如果想嘗試靜物攝影,千萬不要只關注技術,相機外的圖像不夠好的時候,相機攝取的光影也很難好看。先學會看,再學會拍,要事半功倍得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