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浙江商會會長徐秀賢:我錯過了深圳、浦東開發,不能錯過長三角一體化的商機

江蘇省浙江商會會長徐秀賢:我錯過了深圳、浦東開發,不能錯過長三角一體化的商機

“未來3到5年,希望實現長三角‘規劃一張圖’、‘交通一張網’、‘環保一根線’、‘市場一體化’、‘治理一個章’、‘民生一卡通’和‘居民一家親’,這‘七個一’說得特別到位。”江蘇省浙江商會會長徐秀賢掰著手指,一字不差地背出這“七個一”。

在最近的陸家嘴論壇上,上海市政府副祕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馬春雷用這“七個一”來描述了他心中的一體化願景,徐秀賢在報紙上看到相關報道後,連忙將這段內容抄在了自己的筆記本上。

“國家戰略一定要充分認識、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徐秀賢說,在聽說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後,他腦海中閃過的第一個想法是:長三角區域騰飛,誰騰飛?首先肯定是企業騰飛。“這是個很好的歷史性機遇,這裡面潛力無限,有多少商機啊!”徐秀賢拍了拍筆記本,感嘆道。

企業家徐秀賢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如此關心時事新聞呢?

徐秀賢是浙江嵊州人,1983年從杭州商學院畢業後進入江蘇省商業廳工作,1993年加入江蘇省五交化總公司,當時還有人勸他,這一去可就回不來了。“不回來了!”徐秀賢離開時義無反顧。當時,他收入微薄,春節回老家一次就快“光屁股”了,他認定只有“下海”才有前途。

從徐秀賢后來的人生軌跡來看,當時他的這個決定沒有錯。1998年徐秀賢與幾位朋友共同創立了“五星電器”,擔任董事、執行副總裁。2009年他退出五星電器並聯合創立了匯通達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創建農村商業數字化服務平臺,比阿里巴巴、京東更早深耕農村電商市場,佔得先機。

然而徐秀賢在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採訪時卻直言:“我犯了好幾次錯誤,錯過了很多機會。”

第一次機會是上世紀80年代的深圳特區開發開放,當時深圳招商局看中徐秀賢,替他安排了蛇口招商局的工作,手續差不多都辦好了,但被徐秀賢婉言謝絕:“這個地方太偏僻、太荒涼了,真的能幹起來嗎?”這一猶豫,讓徐秀賢錯失了深圳發展的大趨勢,錯過了與深圳共同發展的好機會。

第二次機會是上世紀90年代的浦東大開發。同樣是偏僻、荒涼,同樣是前景未可知,徐秀賢再一次彷徨:“當時的政策多優惠啊,叫我們投資,我都沒答應。”猶豫再三,徐秀賢在浦東買了樓,價格剛漲一些,他趕緊拋掉。“當時還覺得很開心,現在來看是虧大了。”徐秀賢嘆了一口氣。

抓住機遇,企業就能乘勢而上,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在,徐秀賢看到了企業發展的又一個機遇期。“錯過了深圳、錯過了浦東,不能錯過長三角一體化。”徐秀賢說,從他的經驗來看,每一次國家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企業發展的機遇戰略期,因為從根本上來看,只有長三角的企業快速發展,長三角才能成為強勁活躍增長極。

在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中,徐秀賢看到的是打破一畝三分地,打破地方保護主義,提升區域資源配置效率和全球資源吸納的能力。“上海有金融和人才優勢,杭州有信息技術的優勢,蘇州有製造業優勢,南京有科研優勢,揚州泰州有勞動力優勢,打破行政圍牆後,這些生產要素自由匹配、揚長避短,就能將這些優勢變成整個長三角的優勢。”徐秀賢說。

以前,在不同城市辦事時,徐秀賢發現“這個城市有這個城市的做法,那個城市有那個城市的做法”。但未來,“市場一體化”、“治理一個章”,政府營商環境的優化和規定標準的統一,將讓企業的辦事效率大大提高。

有企業向他反映,安徽的項目,在浙江貸不了款,異地融資還有困難。“作為企業,還是要主動積極,不能等、靠、要。”徐秀賢認為,在長三角一體化的過程中,企業也不能等著政府來牽線,要主動出擊、積極融入。

30多年前,徐秀賢大學畢業時,因為擔心被上海人“歧視”,沒有選擇到上海工作,到南京工作第一年也不太適應,覺得南京有點土,但時間一長,他發現南京這座城市很包容,即使他講著一口嵊州話,也能像在家鄉一樣舒服。這些年,長三角內城市之間的經濟、文化差距越來越小,人的流動速度越來越快,原先的“地域鄙視鏈”已經漸漸消失了。“從這個角度來說,現在正是長三角一體化的最佳時期。”徐秀賢思考良久,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孔令君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徐佳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