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年花開》看家教:父親的格局如何影響孩子的成就

沈星 娛樂 東籬劇評 東籬劇評 2017-09-21

《那年花開月正圓》熱播正酣,劇中人物一個賽一個地會圈粉,我覺得觀察劇中幾對父子也蠻有意思的。從中也可以看出編劇在人物設定和情節發展中的嚴謹態度,因為,此劇簡直可以兼做家庭教育的一面鏡子。

我們今天就拿吳家父子、沈家父子、胡家父女來聊聊這個話題。

從《那年花開》看家教:父親的格局如何影響孩子的成就

從孩子身上來看,吳聘溫文爾雅又不失精明,精明卻也不改善良,雖然不是做生意的天才,但眼光卻一流。沈月生是一個精明能幹的做生意好手,但眼界就狹隘了些,沈星移是個從敗家仔到頂樑柱一般的存在。而胡詠梅,雖為女子,卻不乏殺伐果斷,但過於偏執。

可以說,這四個孩子身上,都能折射出父親對他們深深的影響。

這三位父親,吳蔚文格局最大,成就也最大,當然,他教養出來的孩子也是最令人感到喜愛的(沈星移後期的成就,與其說是來自父親的影響,還不如說是周瑩的調教)。最能說明沈吳兩家父親格局的一場戲是施粥。

從《那年花開》看家教:父親的格局如何影響孩子的成就

從《那年花開》看家教:父親的格局如何影響孩子的成就

災民遍野,趙白石親自號召,作為涇陽城數一數二的吳沈兩家,自然應該義不容辭,更何況出席趙大人鴻門宴的人是吳沈兩家的公子,這兩位公子身上唯二的共性就是善良和喜歡周瑩。於是在趙大人面前大包大攬,都要自己施粥。但回到家來,吳沈兩位老大人都持了反對意見,只不過反對的理由天差地別。

從《那年花開》看家教:父親的格局如何影響孩子的成就

賑災的過程,吳聘分工明確,安排得井井有條,而沈星移搭粥棚,則多了兩份意氣在裡面。兩位父親發現的私自行動之後,沈四海是怒氣沖天,心痛花掉的那麼多銀子,而吳蔚文則是搖頭嘆息,為兒子的小不忍感到非常擔憂。

從《那年花開》看家教:父親的格局如何影響孩子的成就

從《那年花開》看家教:父親的格局如何影響孩子的成就

吳蔚文精於世故,但他依然有著一顆本初的心:賑災義不容辭,只是要緩兩天,讓趙大人出過風頭再說。雖說他低估了趙大人的人品,但他這樣的處理方式是很符合一個精明的生意人的風格的。這樣看對事物的眼光,走一步之前先看三步甚至是五步,遠遠超過一般人。

從《那年花開》看家教:父親的格局如何影響孩子的成就

從《那年花開》看家教:父親的格局如何影響孩子的成就

而沈四海,他白手起家,對銀子的態度與吳蔚文完全不在一個境界上,當他的錙銖必較遇上兒子的大方敗家,氣出肝火是難免的。這樣的他,教養出來精明的沈月生,可以說是非常成功。但對沈星移,沈四海除了三句不離銀子的訓斥之辭,很少能有時間和精力去雕琢他,也因此,沈星移後來才能作為璞玉讓周瑩打造成美玉。

至於胡志存,作為一個既當爹又當孃的父親,他極度寵愛女兒,以至於養成了胡詠梅任性固執的性格。胡志存的格局小,這是毋庸置疑的,他深深感念吳蔚文對他的提攜之恩,卻在吳家有難時立場動搖,但他又是一個本性善良的人,當他明白吳家東院的冤案內情時,表現得極為痛苦,而最後的自殺,既是對女兒的不負責任,也是對吳蔚文的不負責任,在一種軟弱的逃避。

從《那年花開》看家教:父親的格局如何影響孩子的成就

從《那年花開》看家教:父親的格局如何影響孩子的成就

這樣的性格,在胡詠梅身上也表現得極為明顯。吳聘有難,胡詠梅二話不說,答應嫁人,確實是感人的,除了兒女之情,也有幾分颯爽的道義。但她一旦走入偏執,她就會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別人。她誤殺吳聘之後,在痛苦中一直幻想著是別人下的毒。而當父親自殺後,她就把所有的過錯都推給了周瑩,思維完全陷入混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