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拓展生物製藥業務,三星意欲成為全球領導者

生物技術 三星 百時美施貴寶 藥品 每天一分鐘 2017-06-15

該韓國企業集團期待能在生物製劑行業大展拳腳

其合同製造部門“已經花掉了30億美元”


持續拓展生物製藥業務,三星意欲成為全球領導者

韓國西海岸的填海地上,三星(Samsung)集團旗下一分公司正在修建一座造價7.4億美元的工廠,並有望藉此一躍成為某些世界最緊俏產品的第一大生產商。不過這裡所說的緊俏商品並不是指芯片、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視之類的電子產品,而是主要產自哺乳動物細胞的藥物——生物製劑(biologics)。

三星進軍制藥行業是在2011年,其充分調動自身在設計和運營超純半導體工廠方面的專長,力圖更高效地為大型製藥公司大批量生產生物製劑。隨著三星的蓋樂世(Galaxy)智能手機和消費類電子產品日益面臨著蘋果公司(Apple)和中國品牌的激烈競爭,能否成為生物製劑行業的中堅力量對於三星來說至關重要。不過,由於該韓國財閥的實際控制人李在鎔(Jay Y. Lee)涉嫌行賄被捕,李在鎔希望推動旗下生物製劑分公司上市的意圖也因此過早暴露在聚光燈下。

該合同製造分公司三星生物製劑公司(Samsung BioLogics)的首席執行官金泰韓(TH Kim)指出,如果說在過去的40年裡是信息技術產業在推動全球經濟增長,那麼下階段的發展將由醫療保健和生物技術行業的科技進步驅動。拜人們對生物製劑不斷增長的需求所賜,他說:“我已經花掉了30億美元。”該公司正在與多家藥物製造商談判,涉及超過15項的新合同。

在建的這座工廠是三星的第三家制藥廠。工廠只有五層,卻有普通建築的12層樓那麼高,目的是為了容納高達數層樓的特製大桶。較之化學藥物,生物製劑更有效,對某些疾病的針對性也更強,由於它們來源於活細胞,生產過程非常複雜,產出率也極低,哪怕一大桶生物培養基也只能收穫少量藥物,因此建造大型工廠很有必要。

三星生物製劑公司目前已經是羅氏控股(Roche Holding)、百時美施貴寶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等製藥巨頭的合同製造商。2017年第一季度的銷售額達到了1076億韓元(約合9540萬美元)。與此同時,大量競爭對手也在虎視眈眈。瑞士的龍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Lonza Group)和德國的勃林格殷格翰公司(Boehringer Ingelheim)都是歷史悠久的生物製藥合同製造商,日本的富士攝影膠片公司(Fujifilm Holdings)也已開始涉足這一領域。

金泰韓介紹說,目前全球製藥行業的生物醫藥製劑年產量約為400萬升,到2030年估計將增長一倍。三星生物製劑公司的目標是在新工廠竣工投產後,將其在合同製造生物製劑的市場份額翻一番,並在未來十年內佔據合同製造市場的半壁江山。

金泰韓認為,大型製藥公司削減成本的壓力不斷增大,是製藥商不再自行生產藥品,轉而將業務外包的原因之一。如今生物製劑在化學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調研公司昆泰醫藥(QuintilesIMS)的資料顯示,2015年世界十大暢銷藥物中有六種是生物製劑,包括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治療關節炎和克羅恩病的藥物英夫利昔單抗(Remicade)。

十年前,金泰韓花了三年時間才說服三星集團董事會認同醫療保健行業的發展必將會為製藥業的利潤保駕護航。然而其主要支持者之一李在鎔仍在羈押當中。金泰韓說,雖然進展中的項目並沒有因此事受到影響,但一部分長期戰略性項目被暫時擱置了。此時韓國金融監督院(Financial Supervisory Service)對三星生物製劑公司開展審計,無疑是雪上加霜。不過金稱他對公司的財務規範很有信心。

這位公司CEO表示,他向上級力爭開展製藥業務,依據的是半導體行業的長期發展歷程,參照標杆是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積電”)。該公司於20世紀80年代進入代工製造市場時,基本還沒有其他的公司在做外包生產這一行。今天,該公司已是iPhone最大的芯片組製造商。

“無論進軍哪個行業,我們的目標都是做世界頂級廠商,”金說,“希望在2030年前,我們能成為公認的生物製藥領域全球領導者之一。”

總之 三星在芯片、智能手機和電子產品行業都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於是公司將業務拓展到了製藥領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