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炒幣還想進鏈圈?有關區塊鏈的知識概念,全在這了!

深度 正文 2018-07-24

中本聰

只知道炒幣還想進鏈圈?有關區塊鏈的知識概念,全在這了!

誰是中本聰?

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比特幣協議的創造者,但真實身分未知。中本聰於2008年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描述了一種被他稱為“比特幣”的電子貨幣及其算法。2009年,他發佈了首個比特幣軟件Bitcoin-Q,並正式啟動了比特幣金融系統。

中本聰並不是第一個發明密碼貨幣的人,但無疑是最成功的一個。早在八九十年代就已經出現了Beenz、E-cash這樣的加密虛擬貨幣,但都以失敗告終。中本聰將它們的失敗歸咎於其中心化的組織結構所造成的。這是因為一旦為虛擬貨幣信用背書的公司倒閉,或保管總賬的中央服務器被黑客攻破,該虛擬貨幣即面臨信用破產與內部崩潰的風險。他強調比特幣的獨特在於“‘一個無信任第三方為基礎的系統” 。

中本聰的密碼學造詣十分高深,比特幣協議中的設計被實踐證明非常精妙。比如Koblitz曲線,避開了美國國安局在加密標準中暗藏的後門;在橢圓曲線數字簽名算法加密的基礎上,再哈希兩次,足以應付量子計算機的威脅。

中本聰行事縝密,與任何人交流都使用PGP加密和Tor網絡,而且在白皮書和社區發言中,通過變換用詞、模仿他人的行文風格等,偽造身份信息與個人特徵,誤導一些錯誤的猜測。

2010年以後,中本聰不再對外發言,他的行蹤無人知曉。

中本聰的真實身份引發許多猜測,但至今未被證實。有人認為中本聰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關於中本聰身份的說法,主要有以下幾個:

望月新一

只知道炒幣還想進鏈圈?有關區塊鏈的知識概念,全在這了!

日本京都大學數學系教授,研究領域包含比特幣所使用的數學算法。望月不使用常規的學術發表機制,習慣獨自工作,發表論文後讓其他人自己理解。望月本人予以否認。

巴多利安.中本

只知道炒幣還想進鏈圈?有關區塊鏈的知識概念,全在這了!

位於加州的日裔美國人,出生曾用名“哲史”(Satoshi), 曾服務於美國軍方。多利安和“中本聰”都先後否認。

巴哈爾.芬尼

密碼學領域的神級人物,比特幣史上的第一筆交易就是發生在中本聰與哈爾芬尼之間,2004年創造出第一個可重複使用的工作證證明,2009年患上漸凍人症,2013年去世。

巴克雷格.懷特

澳大利亞企業家,從2016年起自稱是中本聰本人,其證據是中本聰的加密簽名檔但被普遍質疑,至今沒有拿出有足夠說服力的證據來證明自己。

分佈式賬本

什麼是分佈式賬本?

分佈式賬本是一種在網絡成員之間共享、複製和同步的數據庫。分佈式賬本記錄網絡參與者之間的交易,比如資產或數據的交換。區塊鏈是就是分佈式賬本的一種實現,一種防篡改的、共享的數字化賬本,用於記錄公有或私有對等網絡中的交易。

以比特幣為例,如果你擁有比特幣,當你想把手頭的比特幣轉給隔壁小王,你要做的是把幣轉到他的比特幣地址上,同時在你的默許下,將交易時間、金額錢包地址等信息進行加密打包,再加上時間戳和你獨特的數字簽名,發送給比特幣網絡的每一個用戶,於是你的交易記錄會顯示在其他人的賬本上,即每個比特幣用戶都會有相同的賬本,因此交易記錄可被追溯且不可更改。

回到你使用比特幣的場景,分佈式賬本還有以下4個基本特點:

1. 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

當你給小王轉比特幣時,幣直接從你的錢包流向了他的錢包,即點對點的轉賬,每個人的賬本會自動更新,而不像支付寶或微信轉賬要先經過一一個處理平臺,因此完全避開了中介機構。

 2. 去信任(Trustless)

只要你願意,你完全可以用比特幣跟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實時交易,無論他/她身在中東還是非洲,因為比特幣是個去信任的系統,其數據庫和整個系統的運作是公開透明的,在系統的規則和時間範圍內,交易雙方無法欺騙彼此。

3.  集體維護(Collectively Maintain)

系統是由大量願意維護的機構或個人進行維護的,每一個機構和個人都是一個維護點。在比特幣系統中,維護點一般是礦工。

4. 可靠數據庫(Reliable Database)

系統中每一個用戶都擁有最新的完整數據庫拷貝,修改單個用戶的數據庫是無效的,這樣可以保證數據不被篡改,這也意味著,如果你爸媽認得你的比特幣賬戶地址,他們完全可以從自己的數據庫中追蹤你的賬戶動態。

區塊

只知道炒幣還想進鏈圈?有關區塊鏈的知識概念,全在這了!

什麼是區塊?

區塊是一種儲存交易信息的容器,這個容器將交易信息以一種特殊的結構記錄在區塊鏈中。如果說區塊鏈是一一個分佈式賬本那麼區塊就是賬本中的一頁賬。

一個區塊由兩部分組成:區塊頭和區塊體。區塊頭包含了3組元數據,分別對應前一區塊的哈希值、區塊的時間戳(產生的時間)和產生的難度和證明挖礦工作量的隨機數(Nonce)、 以及區塊交易的數據結構。區塊體是一定時間內生成的詳細數據,包括區塊創建時生成、經過驗證的交易信息或其他數據。區塊頭是80字節,平均每個區塊至少包含超過500個交易,而每個交易至少是250字節。即一個包含所有交易的完整區塊比區塊頭的1000倍更大。

創世區塊

一個區塊鏈系統產生的第一個區塊,是區塊鏈裡所有區塊的共同祖先,這意味著你從任一區塊回溯都將到達創世區塊。

父區塊

父塊是指區塊的前一一個區塊,區塊鏈通過在區塊頭記錄區塊以及父塊的哈希值來在時間上排序。

區塊高度

指一個區塊與創世區塊之前的區塊數量。

時間戳

自區塊生成就存在,是用於標識交易時間的序列,具備唯一性。

Nonce

Nonce是指“只使用一次的隨機數在挖礦中是一種用於挖掘加密貨幣的自動生成的、沒有意義的隨機數。

哈希

什麼是哈希?

哈希,即英文Hash的音譯,是一種對信息的壓縮方法。通過哈希,可以把很長的一段文字,壓縮成很短的一段亂碼,從而得到這段信息的“摘要”。比如用哈希可以把一整本《射鵰英雄傳》壓縮成43f7417165dd8e4cf7f5d2d3e2962b9e253c534e6964c7446cb78f6ffbb6e50b。這段亂碼由數字和字母組成,叫做哈希值也就是說,這段亂碼是整本《射鵰英雄傳》的哈希值。

比特幣為什麼用SHA256?

比特幣中所用到的信息加密方法,是基於哈希的加密方法一SHA256, SHA即安全散列算法(Secure Hash Algorithm), 256指的是哈希值的位數,即256bit。SHA256的特性在於,相同的輸入信息通過SHA256的輸出值是唯一的,當用SHA256加密的信息中有修改時,即使是很小的修改,得到的結果也會完全不同。

比特幣本身是個公開的賬本,每一個區塊就是一頁賬,從第一頁開始,每一頁上都有一個這樣的哈希值。每一頁的哈希值,都是由,上一頁的哈希值和剩下的信息通過SHA256得到的結果。如果有人修改之前的賬目,那麼從他修改的下一頁賬開始,每一頁的哈希值都會完全不同,會被所有人一眼看穿。這樣被修改過的賬本,無法得到51%以上的人承認,就無法寫入區塊中,因此修改是無效的。這樣的設計,就保證了比特幣這個分佈式賬本的不可篡改性。

SHA安全加密標準,是至今世界上使用最廣泛且安全的壓縮算法之一,隨著密碼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和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SHA-256算法得到全面推廣應用。並且,使用SHA-256加密算法的比特幣網絡已安全運行多年,這是由其在數學上的複雜性保證的。以現在的計算機破解需要消耗極大的資源,因此無法獲得利益。數次的黑客攻擊事件,並不是攻破了由於比特幣網絡本身,而是交易所和一些個人。SHA-256這套算法的安全性是被世界各國密碼學家所廣泛承認的,在量子計算機普及之前,其安全性不必擔心。

私鑰

什麼是私鑰?

私鑰,與公鑰對應,是通過非對稱加密算法得到的密鑰對中的一個,公鑰是密鑰對中公開的部分,私鑰則是非公開的部分。私鑰與一個地址相關聯,這個地址是與私鑰相對應的公鑰的哈希值,也是相應的比特幣賬戶。在比特幣網絡中,通過私鑰,可對公鑰地址裡面的加密貨幣進行操作。

私鑰丟失,後果由多嚴重?

根據數字取證公司Chainalysis的研究大約有278萬至379萬個比特幣已經永遠消失,對應現有比特幣的總數約為17%至23%,而這些比特幣的丟失主要是由於擁有者忘記私鑰導致。一個叫Alex的澳大利亞哥們兒丟失了1000個比特幣,按照當前的價格來算他損失了近1000萬美元。他公開這件事同時也是為了向其他比特幣用戶強調保存私鑰的重要性。他挖礦只是出於興趣,在GPU挖礦早期,用一張顯卡能挖好多幣。當時Alex把自己的錢包文件存在U盤裡,直到2013年,比特幣價格達到1000美元的時候,他才想起這事兒。在終於找到U盤之後,他試圖恢復文件,但U盤已經損壞。他說,這場災難是他這一生犯過最大的錯誤。他表示:“我一開始認為這些文件是線下存儲的,不在我的電腦上,也就是說萬一電腦有問題我還是有備份…..不過現在我知道了,不能在便宜的磁盤或者U盤裡備份資料。”這哥們兒後來改挖以太坊了,並認為有一天以太坊可以彌補他丟比特幣的損失。

  • 千萬不要把私鑰告訴任何陌生人。私鑰是你擁有的加密貨幣資產的唯一憑證,一旦丟失,極難找回。

  • 不要把私鑰以儲存在聯網的電腦中,即使是加密文件,也不安全。最好把私鑰分成兩部分記錄在紙質文件上,並妥善保管。

  • 最好將私鑰以上述形式備份,並妥善保管。如果你的加密貨幣資產數量龐大,最好將私鑰的備份告訴可以相信的人, 否則一旦你發生意外, 這筆財產將永遠丟失。

數字錢包

什麼是數字錢包?

各種虛擬貨幣,如比特幣,本質上是一段代碼,沒有實物形態,因此無法儲存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所使用的錢包中。儲存他們的是數字錢包。數字錢包本身是一種軟件,在這種軟件裡,存儲的是與你的虛擬貨幣相關的信息,包括地址(類似於你的銀行卡賬號)、私鑰(類似於你銀行卡的密碼)。

常見的數字錢包有哪些?

數字錢包的分類方式有很多種:

根據支持的加密貨幣種類,可分為:

  • 通用型:支持多種加密資產,比如Imtoken;

  • 專用型:只支持單一加密資產,比如Bitcoin Core。

根據是否連接網絡,可分為:

  • 冷錢包:即離線錢包,一般儲存在專]的硬盤裡;

  • 熱錢包:即在線錢包,比如放在數字貨幣交易所賬戶的錢。

根據私鑰儲存地,則可分為:

  • PC錢包

  • 移動app錢包

  • 互聯網電子錢包,比如MetaMask,這是一款在谷歌瀏覽:器Chrome.上使用的插件類型的以太坊錢包,使用起來很輕便,現象級區塊鏈遊戲cryptokitties就需要通過MetaMask進行買賣。

把加密貨幣放在錢包中,相對比較安全但是無法進行實時交易,所以從便捷性的角度來看,如果需要經常交易,則可選擇放在平臺中。

  1. 與現實中銀行提供的網銀類似,虛擬貨幣的電子錢包也為用戶提供接收,發送和儲存等功能。同時,電子錢包可以為不同的虛擬貨幣 (比如BTC,ETH) 提供對應的地址,就像實物錢包可以放多張銀行卡一樣。

  2. 錢包軟件通常會要求用戶設置密碼,通過密碼可以導出私鑰。如果用戶忘記密碼,則可重新通過私鑰恢復錢包,並重新設置密碼。因此,私鑰的權限是大於密碼的,密碼只能用來查看私鑰,而私鑰則可以用來更改密碼。

  3. 少數人有過錢包被盜的經歷,如果只是洩露了密碼,他人需要用你設備和密碼登錄錢包軟件,才能進行轉賬或得到你的私鑰。而如果他人知道了你的私鑰,則直接可以在他的設備上恢復你的錢包,並設置自己的密碼,然後把你的資產轉到他自己的錢包中。因此,從安全性的角度,保護好私鑰,是你虛擬資產安全的保障。

  4. 從安全性角度看:冷錢包>熱錢包>平臺

  5. 從便捷性看:平臺>熱錢包>冷錢包。

挖礦

只知道炒幣還想進鏈圈?有關區塊鏈的知識概念,全在這了!

什麼是挖礦?

挖礦,是指利用電腦硬件計算、記錄和驗證區塊鏈上的信息的過程。通過挖礦,礦工可以獲得區塊獎勵,即相應的虛擬貨幣。目前最傳統的挖礦方式是比特幣的模式,需要強大的算力支持,而算力的背後,是高昂的硬件成本和電力資源。採用同樣模式的還有很多虛擬貨幣,包括ETH, BCH,LTC, XMR,DASH等。

以比特幣為例,如果說比特幣網絡是--本賬那麼每一-頁賬就是一個區塊,而每一頁賬的記賬權,是需要通過計算數學難題一哈希函數而獲得的,誰先算出,記賬權就歸誰,同時獲得記賬的獎勵,也就是比特幣。而挖礦,指的就是這個競爭記賬權的行為。

由於比特幣也被稱為“數字黃金”  而黃金本身是被開採出來的,因此,獲取比特幣的過程,也被稱為“挖礦”

由於比特幣的設計是平均十分鐘產生一個區塊,同時獎勵礦工一定數量的比特幣,每四年減半,因此理論.上總量是2100萬個,在2140年挖光。

這種獎勵機制中設置了一個難度值,以保證每十分鐘可產生一個區塊。在比特幣價格暴漲之後,大量礦工也隨之身價倍增,同時加入挖礦的人也越來越多,從而導致挖礦收益被迅速稀釋。如今,單枚比特幣的生產成本已超過5000美元。

  • 挖礦的本質是競爭記賬權。

  • 競爭方式是解數學難題。

  • 這道數學難題是哈希函數。

  • 挖礦的算力由硬件提供,成本高昂。

  • 挖礦需要消耗電力。

  • 挖礦的收益曾經很高,但隨著加入者激增,現已被稀釋。

節點

什麼是節點?

節點(Node),是網絡節點的簡稱。比特幣系統本身是一個點對點的網絡,在這個網絡中,每個比特幣錢包,都是節點。如果一個節點擁有全部賬本,則被稱為全節點。全節點的數目對區塊鏈網絡的安全至關重要,他們負責交易的廣播和驗證,從而維護整個系統的穩定運行。

如果把整個比特幣網絡當作一一個銀行,全節點就是各個銀行網點,它擁有所有人的帳戶信息,所以我們到任何一個銀行網點都能查看我們自己的賬戶。而普通節點就好比手機銀行app,只能查看我們自己的賬戶信息。但與真實世界中的銀行不同的是,比特幣網絡中的任何一個普通節點,都可以下載全部賬本,從而成為全節點,到那時,你就能查看所有帳戶了,所以說比特幣是一個公開的賬本。但是其它人的賬戶只有餘額和賬號,沒有其它信息所以你只能知道這個賬戶裡有多少錢,但不知道這個賬戶是誰的。同時,你也只是能查看,而不能使用這個賬戶。

根據Global Bitcoin nodes distribution顯示,截至2018年3月20日,全球只有12119個比特幣節點,總數不過一萬個而已。然而,截至當天19時,比特幣的交易次數高達18900筆75.33萬BTC,價值400億元。也就是說,交易量巨大,但是節點相形之下卻少得可憐。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由於全節點需要加載全部歷史數據,BTC目前區塊總大小已近200G,這個數目對於專業的礦池、交易所、錢包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對於普通用戶,則意味著要佔用大量的硬盤資源,同時還需要佔用一部分帶寬,24小時消耗電力並同步數據等。所以對於普通投資者大多把資產放在交易所和輕錢包,而不是核心錢包bitcoin core。然而足夠多的節點數目和分散程度,其實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樣才能保證系統的安全。以中本聰的天才,早已預測到了當比特幣網絡足夠大的時候,運行全節點的任務會被交給專業的服務集群,而不是大多數普通用戶。

同時,隨著比特幣支付越來越方便快捷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商家會越來越多,他們由於利益的驅使,會非常樂意運行全節點,因此節點數目會越來越多,從而更進一步增強比特幣網絡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幣的核心小組core比較傾向於把比特幣發展為儲值資產,即“數字黃金”,而不是用於支付的數字貨幣,因此事態有待進一步發展和觀察。

  • 節點是設備或設備組。

  • 節點擁有自己唯一的網絡地址。

  • 節點負責區塊鏈的交易的廣播和驗證。

  • 節點數量和質量,是安全的保證。

  • 節點的分散程度,對安全也很重要。

礦池

什麼是礦池?

本質上,礦池是大量礦機算力的集合,作用是增大獲得虛擬貨幣的機率,將每個人未來能得到收益提前分配到各自的賬戶裡。

根據比特幣網絡的規則,現在比特幣全網每10分鐘產生一個區塊,這個區塊包含25個比特幣。假設全球有1萬人參與挖礦,那麼在這10分鐘內,只有1個幸運兒拿走了這25個比特幣,其它人則顆粒無收。

礦池的原理是大家組隊開採,並按算力貢獻分配,使得礦工的比特幣收益趨於穩定,減少礦工的風險。在此以最常用的PPS分配方式為例,假設你的算力是10T ,而整個礦池的算力是100T,你的算力佔礦池算力的1/10,假設礦池一天能產生10個比特幣,那你每天就能拿到1個比特幣。

礦池的算力分佈:

據小編在 BTC.com 上查到的數據,截至2018年3月28日,近一年以來,各大比特幣礦池的算力在全網的佔比如下:

只知道炒幣還想進鏈圈?有關區塊鏈的知識概念,全在這了!

從表中可看出,前4大礦池,就佔了全網51.82%的算力,超過了能夠造成51%攻擊的算力值。而這四大礦池,前二的螞蟻礦池和BTC.com都屬於全球最大礦機生產商一比特大陸, 第三名BTC.TOP和比特大陸是同盟,而第四名ViaBTC則是比特大陸A輪投資2000萬的公司。也就是說,比特大陸已經通過建礦池的方法,直接和間接控制了全網超過51%的算力。

從另一方面看,礦池的產生給礦工帶來了穩定的收益。但從另一方面,卻導致算力集中在少數的礦池中,從而給比特幣網絡的安全帶來了隱患。

韭菜

什麼是韭菜?

韭菜,出自於股市中的“割韭菜”, 意思是一部分革命先烈虧本離場,新生力量又加入股市,就像韭菜一樣,割一茬很快又長一茬。在幣市中意思相同。

最近的一次大型割韭事件莫過於ZB發的平臺幣ZB了。為了提升平臺熱度和交易量,ZB從2月11日至2月18日推出了不同等級會員套餐,贈送對應比例ZB,這些ZB在一年之內,每個月可以兌現解凍十二分之一。

大量幣民受火幣的HT, OKex的OK幣炒作影響,在開始的時間內大量購買ZB,ZB的價格一路高升。從K線圖可以看出,從上線日起,連續八個交易日飆升,價格從0.15美元衝到了1.68美元,翻了十倍之多。而接下來的兩天內爆跌近50%,很多最高的韭菜玩家,也許是看到以前的幣安平臺幣BNB漲到一百多倍的緣故,以為歷史還會重演,從而被套在了高點。

而後來,平臺方更是出現了第一批解凍就延遲的情況。中幣作為老字號的交易所,通過收各種 “單機幣” ,“傳銷幣” ,“分叉幣”的上幣費斂財,而最近又通過平臺幣大割其韭,不知各位看官有沒有中招?

小編友情提示:平臺幣風險大,新手勿碰。

韭菜心聲

  1. 觀望狀態時,看漲就漲,看跌就跌,指哪打哪,百發百中。一旦投入資金,買漲就跌,買跌就漲,

  2.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我一個小小的散戶就可以徹底左右整個幣市。我一買幣價就下跌,一賣它就上漲。空倉時大盤瘋漲,滿倉時大盤暴跌。為什麼手握萬億資金的莊家們,幾年來就派人死死盯著我這幾萬塊錢不放?這到底是為毛?

  3. 以前我還挺喜歡吃韭菜的,現在聽到這兩個字我整個人就不好了。

  4. 不要慫,一把梭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