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槍口吊磚苦練射擊已落伍?美軍開發1種神器人人變神槍手

射擊 美國 陸軍 戰鬥機 諍聞軍事 2017-06-07

雖然現代化戰爭中洲際導彈、轟炸機、戰鬥機、航母等高端武器牢牢佔據主角,但陸軍地面部隊的意義仍然不容小視,因為它們解決的是最終佔領的問題。因此地面部隊仍然需要勇敢善戰的士兵。從這個角度來看,從熱兵器誕生幾百年以來,射擊技能仍然是衡量戰士作戰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很多軍事大國,包括美國、中國軍隊的士兵,都十分看重射擊技能的練習。

軍隊都希望每個士兵是神槍手,但這似乎不可能,因為每個人的特長並不相同。但現在美軍卻開發出一種新裝備:能夠讓每一個人都能成為神槍手。

我軍槍口吊磚苦練射擊已落伍?美軍開發1種神器人人變神槍手

在5月下旬美軍舉辦的“國防部實驗室展覽日”活動中,一位來自美軍“裝備研發工程中心”(Armament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Center—ARDEC)的研究員特倫斯·賴斯展示了一種步槍射擊輔助系統(上圖),能夠自動瞄準目標。

現在無論是一些先進的狙擊步槍還是未來單兵作戰武器,都在安裝先進的火控系統,以提高射擊準確性。但首先這些系統很昂貴,都是專門定製,未必能普及下去,也和一般槍械不兼容。其次這些系統都是彈著點的精度計算,射手本身仍然需要調整呼吸和動作,來實現精確射擊。

但是特倫斯·賴斯展示的系統則不同,這是一種和美軍現役M4卡賓槍相配合的輔助裝置,和槍身連接在一起,外形像一個巨型的有託步槍,有獨立的觀瞄裝置。特倫斯·賴斯稱這種輔助裝置,不但可以應用美軍現役M4卡賓槍,而且可以兼容世界上其他口徑槍械,包括各種5.56毫米、7.62毫米和12.7毫米槍械。

我軍槍口吊磚苦練射擊已落伍?美軍開發1種神器人人變神槍手

從這個動態圖,我們就可以發現這個輔助射擊系統的過程。原來該裝置在和槍支連接後,通過自帶的電機和液壓系統,來“操縱”槍支瞄準射擊。即便是射手進行上下移動,槍口能始終對準目標。特倫斯·賴斯表示,這一系統能夠最大程度解放人的參與。過去射手需要調整姿態、瞄準,現在無論你是站著、跑著還是單手拿槍,只需要扣動扳機就可以,剩下的都由計算機和機械系統來完成。

有些人說這一系統並不太實用、太重,而特倫斯·賴斯則透露該系統仍然處於原型開發階段,而且未來除了可能用於單兵射擊之外,更有可能安裝在直升機和戰術機動車輛上,因為在後者平臺上,人類實現精確射擊的難度更大。特倫斯·賴斯說他做這項研究的本質,就是向世界證明,技術的進步,能讓機器比人具備更出色的射擊能力。

這種射擊神器的出現,對未來士兵的訓練有著深遠的影響。因為這涉及到一個問題,將來還是否需要射擊訓練。另外,這也體現出中美兩國對訓練的看法不同。

美國本身就是槍支合法化的國家,很多士兵在入伍前就有豐富的射擊經歷,在加入軍隊後,美軍更是敞開練習,每年實彈射擊消耗的子彈數量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另外,美國還有更深厚的獵手和狙擊手的文化氛圍,因此在美軍不但基層普通步兵要練習射擊,還有一些醉心於精確射擊的人,努力向狙擊手的方向發展。美軍另外的優勢,就是在反恐戰爭實戰中,磨練步兵和狙擊手的射擊技巧,有些人還創下超遠距離狙擊的戰例。

我軍槍口吊磚苦練射擊已落伍?美軍開發1種神器人人變神槍手

少量的高手不能掩蓋當時我軍與日軍在射擊準確度上的差距

相比美國,中國軍隊的“射擊底蘊”就要弱一些。雖然抗日戰爭期間的歌曲中唱到:“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但這是宣傳。當時中國經濟實力弱,無論是國民黨軍還是八路軍,由於缺乏彈藥,前期軍事訓練射擊的機會很少,只能在實戰中培養。當然不排除中國軍隊有些射擊悟性奇高的人,會迅速成為神槍手,但總體而言相比當時日軍,我軍射擊準確度是比不上的。這種由於經濟實力弱,導致實彈射擊練習缺乏的情況,一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仍然存在。

我軍槍口吊磚苦練射擊已落伍?美軍開發1種神器人人變神槍手

現在我軍滿足實彈射擊已經沒有問題,但相對於美軍以及美國社會對槍械的深入理解程度,仍然有差距。從深層次來說,美軍重視的是技術,我軍重視的是精神。例如美軍是通過射擊、改進槍械、增加觀瞄設備等技術方式來提升射擊能力,而我軍則是通過刻苦練習,來實現人與裝備的高度契合。這不能說不對,但有時卻容易走歪路。例如經常在宣傳報道中,出現戰士用步槍槍管吊磚來增加臂力和耐力,這實際是錯誤的方法。因為人體持槍平穩度,只是槍械射擊準確性的一方面,子彈和槍管的精度、發射藥的能量,則是另一方面。不改進槍械的整體水平,而單純槍口吊磚,不但無法提高射擊準確性,反而會影響槍管的彈道精確性,從而造成越練越差的尷尬境地。

因此人與裝備的高度融合,絕不只是人為了適應裝備往死裡練,而是要有技術的輔助。這既包括技術對訓練的改進,更包括改進提升裝備的戰術性能、人機工學性能來更好適應人的使用。因此,從開發射擊神器這一點,要看到美國以及美軍對技術的迷戀和高度敏感性。我軍在提倡精神的同時,也應該“批判的”學習美軍對技術近乎偏執的追求。

相關推薦

推薦中...